編輯推薦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醫古文(供中醫藥類專業用)》是研究古代醫藥文獻語言文化現象的一門學科,是高等院校中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也是對中醫藥從業人員進行終身教育的重要課程。
內容簡介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醫古文(供中醫藥類專業用)》緊密圍繞培養閱讀理解能力這一根本目的,分為上編、下編與附編三個部分。上編為閱讀文選。選注先秦至清季的古文,凡四十篇。選文原則為內容與醫藥相關,文理豐富,醫理明易,並顧及國版教材的傳統篇目,以求具有連貫性。按體裁分為四個單元,同一單元的文章依時代先後排列。下編為基礎知識。介紹有助於提高閱讀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共八章。選材原則是不追求係統之綿密無遺,而緻力於能切實有效地指導閱讀理解。所用例句均齣自於教材以及與醫藥相關的文章。上編每篇與下編每章後都設有閱讀實戰踐,計四十八組。主要內容是指示每一篇章的閱讀理解要點,並提供與所屬篇章相關的閱讀素材,注重檢驗詞語注釋、句讀、今譯、文意理解的能力。附編為”簡繁字對照錶“與”異體字整理錶“。按漢語接音字母順序排列,正字為簡化字、正體字,括號內附字為繁體字、異體字,以便於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段逸山,男,1940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醫古文、中醫文獻專傢,曾連續擔任全國統編教材《醫古文》五版、六版、七版、八版以及衛生部“十一·五”研究生規劃教材《中醫古籍校讀法》、中醫藥學高級叢書《醫古文》等主編,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醫藥文化》雜誌編委會主任,曾先後主持舉辦兩屆全國醫古文高級師資培訓班。段逸山教授從事醫古文、中醫文獻教學研究工作40餘年,至今仍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綫,承擔七年製、研究生的《中醫古籍注釋》等課程的教學工作,2006獲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奬”。目前主要從事中醫藥抄本研究,指導中醫醫史文獻博士生與博士後5人。主要著作有《全元起本研究與輯復》、《中醫文言修辭》、《素問通檢》、《靈樞通檢》等,發錶文章百餘篇。
目錄
上編 總讀文選
一、扁鵲傳 《史記》
二、華佗傳 《三國誌》
三、皇甫謐傳 《晉書》
四、錢仲陰傳 劉跂
五、丹溪翁傳 戴良
六、明處士江民瑩墓誌銘 汪道昆
七、《漢書·藝文誌》序及方技略 《漢書》
八、《傷寒論》序 張機
九、《新修本草》序 孔誌約
十、《外颱秘要》序 王燾
十一、《黃帝內經素問注》序 王洋
十二、《銅人腧穴針炙圖經》序 夏竦
十三、《本草綱目》原序 王世貞
十四、《類經》序 張介賓
十五、《串雅》序 趙學敏
十六、《溫病條辨》敘 汪遷珍
十七、寶命全形論 《素問》
十八、養生論 嵇康
十九、極言 葛洪
二十、大醫精誠 孫思邈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 張從正
二十二、諸醫論 呂復
二十三、贈賈思誠序 宋濂
二十四、醫俗亭記 吳寬
二十五、諸傢得失策 楊濟時
二十六、病傢兩要說 張介賓
二十七、不失人情論 李中梓
二十八、鞦燥論 喻昌
二十九、元氣存記亡論 徐大椿
三十、與薛壽魚書 袁枚
三十一、醫學源流 陳念祖
三十二、醫案六則 許叔微等
三十三、藥論五則 雷學等
三十四、《素問》注文四則 楊上善等
三十五、醫書凡例三則 高保衡等
三十六、方論三則 羅美等
三十七、醫書提要三則 紀昀等
三十八、醫話四則 顧文恒等
三十九、《理瀹駢文》三則 吳尚先
四十、《素問》校高四則 俞樾等
下編 基礎知識
第一章 工具書
第二章 漢字
第三章 詞義
第四章 注釋
第五章 句讀
第六章 今譯
第七章 文意理解
第八章 古代文化知識
附編
一、簡繁字對照錶
二、異體字整理錶
精彩書摘
(三)詞語意義範圍的轉移
詞語的古今意義所錶示概念內涵不同,今義齣現後,古義不再存在,古今意義之間存在一定的聯係。例如:
走 《說文·走部》:“走,趨也。”段玉裁注:“《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彆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段玉裁的意思是說,許慎把“走”解釋為“趨”,“走”、“趨”不加分彆,那是渾言,即籠統稱說,而劉熙在《釋名·釋姿容》中認為“走”、“趨”二字有“疾趨”、“疾行”的區彆,在速度上“走”快於“趨”,那是析言,即分析稱說。不管渾言也好,析言也罷,“走”的古義相當於今義的“奔跑”。《靈樞,天年》:“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藏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說十歲喜“走”,二十歲喜“趨”,三十歲喜“步”,以下講四十歲喜“坐”,六十歲喜“臥”,隨著人體的生長衰老,逐步趨於懶散,可見這一“走”字用的是“疾趨”即“奔跑”的古義。如今“走”的“奔跑”義在通語中消失,轉移為“徐行”義,相當於古代的“步”。而“走”的古義“奔跑”與今義“徐行”之間具有一定的聯係。
涕 《說文·水部》:“涕,泣也。”段玉裁注:“按‘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依段氏之說,“涕”的古義為目液,而不是鼻液。古代錶示鼻液義一般用“泗”或“演”。如《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毛傳:“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易·萃卦》:“賫谘涕演。”孔穎達疏:“自目齣曰涕,自鼻齣曰演。”《扁鵲傳》“流涕長潸”的“涕”即是此義。大約漢代以後,目液又稱“浪(汨)”,“涕”便同時有鼻液義。如《素問》中就有數例:《陰陽應象大論》“下虛上實,涕泣俱齣矣”,《宣明五氣論》“肺為涕,肝為汨”,《評熱病論》“唾齣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眼汨與鼻涕都是麵竅的分泌物,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聯係。
腳 《說文·肉部》:“腳,脛也。”段玉裁注:“膝下踝上曰陘。”可知“腳”的古義為小腿。《素問·水熱穴論》:“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所交之處正是小腿。古代用“足”字錶示現在的“腳”義。如《傷寒論,序》:“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後來“腳”由“小腿”義轉移為“足”義。如《韆金要方·論風毒狀》:“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腔腫。”由“腳”而“腥”,則此“腳”當為“足”義。“腳”的原始義“小腿”與後起義“足”屬人體相鄰的部位,自然具有相當的聯係。
……
前言/序言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供中醫藥類專業用:醫古文(新世紀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二、中醫澇理論體係的形成與發展
評分
☆☆☆☆☆
再版的經典教材,但是總覺得不如當年齣版的質量好,紙張偏薄,印刷好像有點淺,總體還行,希望不要有錯誤
評分
☆☆☆☆☆
是正版,內容很好,送貨很快
評分
☆☆☆☆☆
實物和圖片上一模一樣,下次還會再來!
評分
☆☆☆☆☆
很棒的購物,商傢給瞭發票,
評分
☆☆☆☆☆
東西包裝的很好,收到沒有破損,看瞭一下午,沒有錯彆字,紙張也很厚實,是正版
評分
☆☆☆☆☆
書不錯,就是包裝太low,一個袋子就拉迴來瞭,裏麵的書都破瞭
評分
☆☆☆☆☆
不錯,發貨快,質量好。
評分
☆☆☆☆☆
不錯可以到的的……@……(≧ω≦)(≧ω≦)(≧ω≦)(≧ω≦)(≧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