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海,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窗口和缩影。百年大学沧桑,百年对教育家的呼唤。所遗存的问题,其内涵是丰裕而深邃的;所激发的启示,其价值是恒久而普适的。马相伯与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张寿镛与光华大学;颜福庆与上海医学院;胡敦复与大同大学;刘湛恩与沪江大学……
《海上教育家》以大学校长为经,学校为纬,试图铺展一张百年前沪上大学校长的谱系,从而回应教育的百年之问——何为教育家?教育家何为?
作者简介
俞可,毕业于1477年建校的美因兹大学,留德教育学硕士,留德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德教育研究与协作中心总干事、德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会员。
出版专著有《成年晚期社会化》(德文)和《留德家书》(合著)。在中德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百余篇评论、散文和随笔散见于数十家品牌报刊,并在日报副刊开设专栏。
目录
总序 李伦新
前言
第一章 爱国老人的世纪教育情怀
马严二公 草创维艰
出走家乡 出走教会
投身洋务 仕途坎坷
旦复旦兮 光我中华
毁家兴学 中华曙光
爱国老人 救国领袖
爱憎分明 疾恶如仇
中兴人瑞 百岁青年
第二章 魂归日月光华之海上约园
六三事件 放歌卿云
筚路蓝缕 日月光华
民国掌柜 苍茫仕途
知行合一 以教为乐
格致诚正 志之所在
国难愈甚 志气愈坚
守望约园 文以兴邦
第三章 个人的中国西医教育史
情系湘雅 领袖之缘
悬壶济世 初闯湖湘
南有湘雅 北有协和
合从连衡 仁术为民
公医公学 服务人群
教徒世家 爱国拳拳
忠良之门 颜氏三杰
病日新兮 医亦日进
杏林郁葱 桃李芬芳
悲凉晚年 气节弥坚
第四章 追寻海上那片教育乌托邦
破旧立新 源远流长
自立立人 铮铮傲骨
自达达人 白手起家
教育领导 人师楷模
兄弟结义 家族兵团
教育启蒙 科学救国
根连无锡 魂牵上海
第五章 为了沪江精神而血洒浦江
教会大学 华人校长
幼年艰辛 成年扶弱
夫唱妇随 共筑博爱
敬生敬师 爱家爱国
沪江精神 洒申城
海派风骨 血染浦江
海上英烈 衣钵相传
跋 郑家尧
后记 俞可
精彩书摘
1905年9月,紫禁城。晚清重臣张之洞、袁世凯、赵尔巽、周馥、岑春煊、端方等联名上奏,要求废止科举,兴办学堂。
9月2日(农历八月初四),慈禧以光绪皇帝名义正式发布上谕:
“方今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近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明诏,饬令各省督抚,广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驱实学,以备任使,用意至为深厚。前因管学大臣等议奏,巳准将乡、会试中额分三科递减。兹据该督等奏陈,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欲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著即自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笔者注)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
由此,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以来,历时1300年的科举寿终正寝。
严复曾说:
“不佞尝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辈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严复集·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而在13天之前,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国会议员阪本金弥住所。
光复会、华兴会、兴中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在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
是年,伦敦。
为“先革命”还是“先教育”的问题,孙中山与严复展开论战。
严复提出: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得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前言/序言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彩!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我以为唯独一个“海”字,别无选择。
上海是海。据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涨潮落,渐渐淤积成了新的陆地,以打鱼为生的先民们开始来这一带活动。滩涂湿地渐长,围海遣地渐移,渔民顺势东进,于是出现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两个小渔村,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东门十六铺岸边形成集镇,称上海镇。后于1292年正式设置上海县,县署就在今老城厢内的旧校场路上。一个新兴的中国滨海城市就这样开始崛起。所以我认为,上海可以说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的血脉,水是上海的精灵。
海上教育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