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人类理智新论(上册)》目录:
译者序言莱布尼茨及其哲学简介
关于译注的几点说明
序言
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第一章 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
第二章 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二卷论观念
第一章 通论观念并顺带考察人的心灵是否永远在思想
第二章 论简单观念
第三章 论单由一种感官来的观念
第四章 论坚实性
第五章 论从各种不同感官来的简单观念
第六章 论从反省来的简单观念
第七章 论从感觉和反省两者来的观念
第八章 对简单观念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九章 论知觉
第十章 论保持力
第十一章 论分辨观念的功能
第十二章 论复杂观念
第十三章 论简单样式,并首先论空间的样式
第十四章 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
第十五章 合论绵延与扩张
第十六章 论数
第十七章 论无限性
第十八章 论其他简单样式
第十九章 论思想的诸样式
第二十章 论快乐和痛苦的样式
第二十一章 论能力兼论自由
第二十二章 论混合的样式
第二十三章 论我们的复杂实体观念
第二十四章 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第二十五章 论关系
第二十六章 论因果及其他一些关系
第二十七章 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
第二十八章 论其他一些关系,尤其是道德关系
第二十九章 论明白的和模糊的、清楚的和混乱的观念
第三十章 论实在的和幻想的观念
第三十一章 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观念
第三十二章 论真的和假的观念
第三十三章 论观念的联合
《人类理智新论(下册)》目录:
第三卷 论语词
第一章 通论语词或语言
第二章 论语词的意义
第三章 论一般名词
第四章 论简单观念的名称
第五章 论混合样式的名称和关系的名称
第六章 论实体的名称
第七章 论质词
第八章 论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
第九章 论语词的缺陷
第十章 论语词的滥用
第十一章 纠正前述各种缺点和滥用的方法
第四卷 论知识
第一章 通论知识
第二章 论我们的知识的等级
第三章 论人类知识的范围
第四章 论我们的知识的实在性
第五章 通论真理
第六章 论普遍命题及其真假和确定性
第七章 论称为公则或公理的命题
第八章 论琐屑不足道的命题
第九章 论我们对于我们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第十章 论我们对于上帝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第十一章 论我们对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所具有的知识
第十二章 论增进我们知识的方法
第十三章 关于我们的知识的其他一些考虑
第十四章 论判断
第十五章 论概然性
第十六章 论同意的各种等级
第十七章 论理性
第十八章 论信仰和理性以及它们各别的界限
第十九章 论狂信
第二十章 论错误
第二十一章 论科学的分类
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对了解欧洲近代哲学史上这场斗争以及当时的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评分德国近代哲学家G.W.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这是他针对J.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进行论战的作品,其章节标题都依洛克的原书,并用代表洛克和他本人的两个人对话的形式写成。莱布尼茨在1700年前读到洛克的书,曾写过一些评论辗转寄给洛克而未得答复;1700年读到柯斯特的《人类理智论》法译本,就着手用法文写《人类理智新论》,约于1704年写完,将初稿交由一位法国朋友去作文字上的润色。但因不久洛克逝世,莱布尼茨将原稿搁置不愿发表。直到1765年拉斯佩编辑出版《莱布尼茨哲学著作集》时,才照法国人修改过的稿子发表。1840年J.E.爱尔特曼编的莱布尼茨哲学全集也照拉斯佩本收入。1875年后C.I.格尔哈特编辑出版《莱布尼茨哲学著作集》时,采用了莱布尼茨原来的手稿,而不用法国人修改过的本子,两者仅在第 1卷前面部分有较大的差别。柏林科学院主持编纂的《莱布尼茨著作与书信全集》将《人类理智新论》编为第6组第6卷,由罗比耐等据手稿及修改稿重新作了详细评校注释,于1962年出版。中译本1982年由商务出版,陈修斋译,主要据格尔哈特本,参照爱尔特曼本作了校注。书中莱布尼茨站在唯心主义唯理论的立场,对洛克的经验论观点作了反驳,如反驳“白板说”而维护潜在的“天赋观念”理论;否认一切真理都依赖经验,认为如纯粹数学中的那些必然真理并非靠经验归纳得来。但他除承认依据“矛盾律”的“必然真理”之外,也承认有以“充足理由律”为依据的从经验得来的“事实的真理”,只是认为这种真理没有普遍必然性而只是“偶然的”。书中反驳洛克认为物质也能思维的思想。其基本立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但也正确地指出经验论的局限性,具有的合理因素。
评分莱布尼茨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他向耶稣会来华传教士格里马尔迪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
评分物流非常快,商品很好。
评分收藏经典,收获文化!
评分莱布尼茨是天才式的人物,买来学习一下。。。
评分不少中国学者认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西文的译语。台湾大学社会系的叶启政教授对此有比较详尽的讨论。按照叶启政的看法,“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欧洲有关知识分子的概念有两个,就现行较常用的英文来说,一个是intelligentsia, 另一个是intellectual。这两个词分属东欧和西欧,含有不同的历史意义。intelligentsia来自俄国,1860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专指19世纪30到40年代把德国哲学引进俄国的一小圈人物。当时的沙皇俄国相当落后,留学生带回西欧社会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满当时俄国的状况,或者满怀乌托邦的理想高谈阔论并模仿西欧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或者着手实际的社会改革,他们当中后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群体,如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康德主义等。另有学者认为,intelligentsia这个词源于波兰,1844年即由李贝尔特(Karol Libelt)使用。当时的波兰有一个文化上同质性很高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价值体系都独具特色。这个阶层是拥有土地的城市贵族,与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有别,为了维持其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设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在此体系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突出培养强烈的领导意识与社会责任。由此环境培养出来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学历并以此为荣。后来这种贵族式的精神为波兰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继承,他们勇于批判社会,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当波兰被列强分割时,这批人成为救国和反抗统治者的主要力量。因此,从intelligentsia这个词的历史含义来看,知识分子是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这个阶层及其传统特性在十月革命后已经逐步瓦解消失。苏联时代以及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先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人才,不再指具有强烈社会意识及批判态度的特殊阶层。西欧“知识分子”一词的来源与东欧不同。Intellectual来自法国,起源于1898年的德雷福斯案件(Dreyfus Affair)。左拉在1898年1月13日以《我控诉!》为题给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重审德雷福斯被诬案。第二天,这封公开信在《曙光》报上刊出,主编克雷孟梭用“知识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els)几个字来形容它。此后,只要一提intellectuels,人们就理解为主张或同情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闻记者们,他们对时政和时局多所指陈訾议,是政治上激进色彩很浓的人。因此,法文中的intellectuels专指一群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教授及艺术家,他们批判政治,成为当时社会意识的中心。这种传统渊源于法国大革命后一批受过教育的人。他们反抗当时社会既有的标准及措施,谈论、鼓吹实证哲学,具有相当浓厚的革命气息。这些人大都不在学术界,而是长年逗留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带有波西米亚圣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就此传统来看,intellectual没有社会阶层的含义,而注重个人心态及其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这两个词的历史含义有所不同,因而在现代英语中通常intellectual泛指“知识分子”,而intelligentsia则专指“知识阶层”。
评分好书不贵,开卷有益,多读书
评分人类理智新论(上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