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星云大师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46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9826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著有《宽心》、《舍得》、《包容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传》、《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等。

目录

《般若心经》全文
序言 人间大自在
【上卷】了解般若与心
摩诃:大、多、胜
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波罗蜜多:从此岸渡到彼岸
心经:心的道路
关于《般若心经》的译者:玄奘大师
【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
自在最难得
因缘如花开花谢
无我的状态
超越身心的限制
没有烦恼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无”最快乐
心的大自由
附录 《心灵》关键词

精彩书摘

佛法有所谓“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止什么,也是有标准的。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古灵禅师登座说法,他说了几句话,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心经》的般若智性。他说:“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性无染”,我们的真心佛性、本来面貌是无价之宝,那是真我,不是五蕴的我。五蕴的我是假我,而真的我则是无染的。“本自圆成”,这个东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们的人,但是不能生佛。先前说过,摩耶夫人可以生悉达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释迦牟尼佛,释迦如来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亲。父母生养了我们的身体,但不能生养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用父母生也会有。
为什么我的真如佛性死不了?因为人的佛性是不死的,是永远的。“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只要你离开虚妄的妄缘,真如的佛性就会显现出来。
等于一面镜子,之所以照不出人的面貌,是因为镜子上的灰尘太多了,如果你把灰尘去除了,镜子的光就显现出来了。不过,虽然灰尘把镜子弄模糊了,照不出人的面目,但镜子的光还是存在。
我们用水和波来理解烦恼和菩提。水的性本来是静的,等同真如,风吹起,产生波浪,就是烦恼。烦恼是虚妄的,当烦恼停下来的时候,就如同水性,是平静的,真如也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这一首偈子也可以比喻,水的性本来是不动的,是寂静的,只因无明的风妄动了,才生起波浪。当风一停下来,寂静的水性也就出来了。我们也不一定要等到风平浪静,才看到本性的寂静。运用般若,观照在生死苦海里面流转的人生,也会知道人的本性是寂静的,法身不动。
诸法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人的本来面貌是什么?宇宙人生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子的呢?《般若心经》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六个“不”来形容。所谓“不生不灭”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个体存在不存在。生就是存在,灭就是不存在,那么我们要问:“这个人生、世界、一切诸法,究竟是存不存在呢?”当然,《般若心经》里已经回答我们“不生不灭”──没有生也没有死。
一切诸法的性质,是善、是恶?是清净,还是垢秽呢?从性质方面来说,它不垢不净。所以,不可用“净秽”来形容诸法,法的空相是没有生灭,没有垢净,在数量上也是没有增减的。
说到我们的空相,我们的本来面貌“不生不灭”。例如,小孩子出生了,“恭喜恭喜,你生养了个儿子。”有人死了,“唉哟!死了真可惜!”像这样生了就欢喜,死了就悲伤,就是人的执著和愚痴。为什么会死?因为生,生了才会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人死了之后才悲伤呢?生的时候不就说明他一定会死了。生死等于唇齿相依,相连在一起。
其实,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看到东方的太阳升起,过了一会它又在西山落下了,可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我们以为太阳落下去就没有了?明天早上它又再升起了!所谓升起、落下,就等于人的生死,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停息。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在这个空相里面,没有生死,没有生灭。在这个世间,虚妄的假相才有生死,真实的般若智性没有生死。
有一位老先生过八十岁生日,请了良宽上人到家里接受供养,并请他诵经、祈祷、祝福。良宽上人一到,说:“老人家,你要我来替你祝寿、祈祷、祝福,我要请问你,你想要活多久呢?这样我才好告诉菩萨。”
“一百岁。”“一百岁就够了吗?你今年不是八十了吗?再二十年就要死了,太短了。”
老先生心想,这个良宽这么慈悲,我再求二十岁,他却说太少了。于是开口问:“师父啊!你看我应该求多少岁?”
“求无量寿嘛!这就不死了。”“那怎么样子才能不死呢?”
于是,良宽禅师说了两句话:“结草成茅庵,离散归原野。”
这两句话很耐人寻味。“结草成茅庵”:把很多的茅草结合在一起,就能成就一间庵堂,好比把钢筋、水泥合成,就能建造一间房子。“离散归原野”:庵堂、房子坏去之后,这许多的茅草、泥土又归到原野里去了。
人是因缘和合而有,是众多的因缘而成就我的存在。有人就有相,那么四大离散了以后,也就还本归元,有相归无相。所以,在相上求是不能无量寿的,要经由修行、证道、开悟、证涅槃,才能得无量寿。证悟了涅槃,则死也不是死了。世间是有生死的,而悟到了出世间法,就没有生死了,离散就能归原。
人要求无量寿吗?若要,那么就要学佛。因为无论是在八十岁的时候,求能活到一百岁,或是在一百岁的时候,求活到二百岁,最后都要死。要求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阿弥陀佛为什么是无量寿呢?时间无限,他的生命与无限的时间同流。什么是无量光?光明无量,他的生命流入光明遍照的空间里。生命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那就是阿弥陀佛,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貌,就是空相,是不生不死的。
传说中,彭祖活了八百岁,就算是八百岁也要死。无论是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二千年或是二十世纪、三十世纪,在无限的时间里,这都是石火电光、一弹指间,实在太有限了。所以现在我们研读《般若心经》,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把有限的生命,流入无限的时空里。在虚妄的相上去增加、计较,都是没有结果的;要在实相、空相上去体会、体悟,那里面才有不生不灭的生命,才有永恒的生命。
《般若心经》里所说的空相,就是真空里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
在佛教里,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也有叫“六识”,同样的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又要叫“根”,又要叫“识”呢?
“根”等于现在医学界所说的神经系统,眼根就是视神经,耳根就是听觉神经。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神经,就叫做“六根”。识和根不一样,识是心理作用,是意识作用,它有分辨的作用,是属于心理的,不光是生理的。
我们知道,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而五蕴又叫“五蕴山”,五蕴如山,这座山里面有很多的宝贝。“山”也有盖覆、积聚的意思,因此,五蕴又称作“五阴”,“阴”就是盖覆的意思。五阴、五蕴的内容都是色受想行识。
根,有增长的意思。比方花怎么会开?因为花有根;树怎么会成长?因为树有根。识,是认识、了别。眼根生起了,马上就经过眼识去分别。
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尘”有染污、动摇的意思。好比空中好多的微尘,让家里布满了尘埃,让空气遭受到污染。其实,在世间上,所谓色声香味触法,那一样不是像灰尘一样染污着我们的心呢?所以就叫“六尘”。
根,是生理的作用;识,是心理的作用;尘,是物理的作用。所以,六根,讲的是身体;六识,讲的是心理;六尘,讲的是物理。
六根是生理的,六识是心理的,六尘是物理的。
举个例子说明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眼根同外面的尘境接触了,例如,眼睛看到了花,那么这当中一定还要有一个认识作用,才能辨别这是红的花还是白的花。
有时候我们正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有人从旁边经过,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人;有时候我们正在专注看书的时候,什么人经过了,也没有去注意。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光是有根和尘的接触,没有起心识的分别,物我就不能产生一种认识和了知的作用。
六根和六尘摆在一起,叫“十二处”。处,是一切法的分类,一切东西的分类,例如:这是眼根、耳根、舌根,那是色尘、香尘、味尘;这个是男众,那个是女众;这是横梁,那是柱子;这是椅子,那是桌子。
有时候也把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为什么从六到十二,又再从十二到十八呢?界,就是一切种类的界限之意。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界限,这是木头不是砖头,这是桌子不是椅子,它都有个界限。六根、六尘、六识彼此是有界限的,不可混为一谈。
“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我们要知道,佛教讲空,不是把它破坏了以后才讲空,在“有”的当下,就知道它的本体是“空”。有,是差别、分别的意思,分别心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真实的。
怎么叫“无眼界”?夜晚时分,小孩子朝天空一看,欢喜地告诉爸爸、妈妈:“你看,月亮走得好快喔!”大家用一般的常识来想一想,真是月亮走的很快吗?不是,是云彩在那里飞行,可是小孩并没有想到那是云彩在飞行,只看月亮走很快。有时候,边走边看,“奇怪!月亮怎么走得这么快?”“月亮怎么还在这个地方呢?”这表示,即使是亲眼看到,也是靠不住的。
看一条路,路的这一头好宽,再往远处看去,路就变得狭小。同样一条路,会有宽度不一的情况吗?不会,那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喝茶的时候,假如将筷子放在水里面不断搅拌,就会发现,当水还没有完全静止时,看上去,筷子是弯曲的。难道筷子真的是弯曲的吗?不是。可见眼睛所见是会错误的。
亲眼看的靠不住,亲耳听的也靠不住。有人在隔壁唱歌,如果是他最讨厌的人唱的,“讨厌!哪一个人唱歌唱得这么大声?”如果是他最喜欢的人唱的,“喔!不错、不错,好听、好听。”刚才说讨厌,现在却说好听,可见他心意识的感受并没有标准,而是随着自己的情感在变化。这里面哪有一个真理呢?

前言/序言

  序言 人间大自在
  我们经常听人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仔细想来,一点也不错,我们能够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佛经浩瀚似海,我们最常听闻的正是《般若心经》,简称为《心经》。
  《般若心经》在佛法里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华严经》有“经中之王”的称誉,共有八十卷。比《华严经》更长的,是《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不容易一一深入研究,所幸有《般若心经》,是佛经里经文最短的一部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却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般若心经》正是《大般若经》的中心和宗要。
  说起“般若”二字,在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听到,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来到人间,他“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在这四十九年的说法当中,有二十二年,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讲说《大般若经》,可见“般若”的重要。
  《般若心经》是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阿弥陀经》是一部描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殊胜庄严的经典;《维摩诘经》是藉由维摩诘居士证得的境界,来阐扬大乘菩萨道;《般若心经》讲的则是每一个人最切身紧要的一部经,要认识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经》。我们听过很多道理,拥有很多常识,但我们曾深入了解“讲自己的经”吗?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吗?
  我们看到世间的众生,猫狗要吃肉,鸡鸭要吃米,牛马要吃草,人当然也要吃饭。不同的是,牛和马除了吃草就没有别的要求了,而人除了吃,还有思想和见解。
  人吃饭,各人吃出的味道都不一样。拿喝茶来说,不会喝茶的人感觉到茶好苦,会喝茶的人却是早晚非喝点不可。人间之中,即如饮茶,有人好苦,有人好甘,有人恓惶,有人却无比自在!
  般若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人间更自在的法门!吃饭有了般若,饭的味道就不一样;睡觉有了般若,睡觉的味道就不一样。有了般若,即使是大家都在求功名富贵,境界、看法也会不一样。有了般若,人的生活、思想、境界都会跟着改观。且不说证悟到般若即可以成佛作祖,哪怕有一点般若的气息,人生的情况就会改变。
  我不想讲深奥的妙理,我只想传达般若如何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般若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人生境界。有一首诗说:“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平常时我们每天看月亮,看惯了就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但有了梅花的点缀,意境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一样的生活,有了般若就有不同的体会。佛法应该和我们的生活、人生结合在一起。我想让人理解《般若心经》,理解之后于吃饭、睡觉、穿衣、教育儿女、到社会工作都能用得着、很好用——这个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佛法对现世人生的帮助,属“入世法”的范畴。人活在世间终不免三苦八难,遇到挫折与风浪时,如果没有般若作舟,沉浮其中焉能自在?因此以《般若心经》为智慧之母,时时以心念护持,反身观照自我,自然在行住坐卧之间,身心自在轻安,处处结得善缘、佛缘,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除此之外,般若同时也是解脱之法,常乐之法,包含在佛法的“出世法”中。在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没有永远盛开的花朵,人的生老病死无可避免,事物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都无法逃避,只有觅得生命永恒的归宿,出离短暂变异的世间,才能真正离苦得乐,到达极乐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解脱之法是究竟的佛法。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之时,也曾得观世音菩萨化身指点,在遭遇险阻时诵念《般若心经》,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屡屡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有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意思就是证道之后,他终于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了。而惠能大师能证得自性本不生灭、圆满具足的存在,般若的指引功不可没,所以说“般若是诸佛之母”。
  《般若心经》是为观世音菩萨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作为修行般若波罗蜜的总纲要,或者“去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或渐或顿,依此真修实证。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作为灯塔的指引,终能解脱成佛,远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
  因此在现代社会,能有一卷《般若心经》,深解其义,不管在世间或出世间,信受活用,真是胜过一切法宝!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下子买了很多书,慢慢仔细阅读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优惠力度大

评分

好书,直得学习!店家不错。。。。

评分

评分

蛮不错的,下次继续光顾,就是时间给的,不太对,说好昨天晚上到的,可今天上午才到!!!整体还好,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很满意,我是帮别人买的,是正版

评分

京东自营一如既往的好,很满意!

评分

想了解一下心经,听星云大师怎么说。

评分

质量挺好的,慢慢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