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盛玉凤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8023130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309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汇读名家经验,汲取临床精化,提高临床水平。
中医界多位院士联合推荐,继“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后的又一套临床巨著。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博大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浓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实务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是对现代著名临床经验的梳理,也为人们学习、继承乃至发展中医学术奠定了基础。
《盛玉凤》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盛玉凤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其从医过程。全书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盛玉凤的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诊余漫话则主要是盛玉凤的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年谱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医家经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逐年逐月列出。

目录

医家小传
妇科生涯四十春满目青山夕照明
一、幼承庭训志学医
二、科班六年打基础
三、师承名医再提高
四、勤于实践积经验
五、传道授业育新人
六、满目青山夕照明

专病论治
痛经辨治经验
一、分型论治
二、诊治体会
闭经论治话源流
一、古代文献选评
二、经验与体会
三、治验选按
崩漏证治研讨
一、辨证施治
二、诊治体会
带下病立法处方用药探要
一、健脾益气法
二、补肾固精法
三、清热利湿法
四、除湿解毒法
五、祛瘀消癥法
不孕症临证心得
一、继承业师经验,在实践中再提高
二、不孕症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活血化瘀法刍议
产后病治疗体会
一、产后病的病理特点
二、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和用药特点
经验方选介
一、巴仙汤
二、二陈巴仙汤
三、二至龙牡汤
四、丹茜四物汤
五、金铃四物汤
六、酱军散
七、二藤蛇酱饮
八、暖胞通络助孕汤
九、地芍定经汤
十、地芍龙牡汤

诊余漫话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学验俱丰,自成特色
二、治学有方,医德高尚
三、育李栽桃,薪尽火传
继承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汲取老师的学术特长,发扬理论联系实
际的学风
二、坚持中西医结合,正确处理继承与发扬、整
理与提高的关系
三、强调严谨严密的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略论调理气血是妇科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一、气血失常在妇科发病学上的重要意义
二、调理气血方法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
莫道妊娠病难治仲景遗著义昭然
一、明病证,析病理
二、树方法,立津梁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论治血崩撷菁
一、阴虚火动是血崩的主要病机,治法首推滋填
摄纳
二、气虚与阳虚有异,用药当注意区别
三、痰瘀阻滞经隧,化痰行气消瘀乃不易之法
经行吐衄应用缪仲淳“吐血三要法”例释
试论傅青主治疗产后病的经验
一、补养气血为大旨
二、祛瘀生新尤重要
三、重产轻邪防伤正
四、用药平正戒攻伐
张锡纯妇科用药经验发微
一、三棱与莪术性近和平,洵为通经消瘕妙品
二、鸡内金善化瘀血,为治干血痨要药
三、海螵蛸与茜草能通能涩,经闭崩带宜选
四、水蛭善入血分,活血破瘀之力尤胜
五、菟丝大能补肾,益精固胎之力最优
六、紫石英温暖血海,胞寒不育效堪夸
七、代赭石镇逆下气,催生下胎功可嘉
张锡纯治疗滑胎经验撮要
一、治法之要,当重于胎
二、创制新方,疗效卓著
三、宜凉宜温,不可偏执
妇科食疗刍议
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二、方法众多,简便廉验
三、胎产疾病,最宜食疗
四、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痰瘀相关理论在妇科临床上应用举隅
一、闭经医案
二、不孕症医案
三、癥积医案
“妇女肝为先天”之我见
衷中参西坚持特色小议
也谈中医教育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模式改革的初步设想
与青年中医谈治学

年谱
年谱

精彩书摘

医家小传
妇科生涯四十春满目青山夕照明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时光的指针已定格在2006年6月,这正是我行医的第41个年头。回眸既往历程,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医生,成长为在病人中享有较高声望的国家级名中医,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有组织的关怀和培养,还有名师的传授,同时也凝结着自己的辛勤汗水,今就回忆所及,略述一二,也许有助于后学。
一、幼承庭训志学医
我出生于浙东沿海一个小镇(现属台州市椒江区)的中医世家,先父名君昌,早年系小学教员,后弃教从医。至中年名噪乡里,医术大行,故字中行,被人誉称为“中行仙”。胞兄名森德,继承父业,亦有医名。我自幼生长在农村,目睹农村卫生条件极差,粪坑朝天,蚊蝇飞舞,人民生活又很贫困,于是急性传染病如疟疾、伤寒、痢疾等流行猖獗,因此来我家求诊者,大多是一些急性病,父亲租胞兄以其良好的医术,活人无算。记得有一次一位病人患“疟疾”,每天下午苦于寒战发热,热度高时还出现神志昏蒙、胡言乱语等症状,当时农村抗疟西药奇缺,且价格昂贵,父亲当即开了张方子,病人服了2剂,寒热就不再发作了。在我的记忆中,处方中有草果、槟榔、厚朴等药,现在推测,可能是治疟良方“达原饮”、“截疟七宝饮”之类,此等治愈病例,难以计数。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和亲眼所见,在我少年的心灵中,就觉得中医药能为人们解除疾苦,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它更是卫生保健的一支主要力量,于是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萌发了随父学医,继承家学,长大后当一名医生的念头。

前言/序言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医家小传

评分

内容太少,药方中药有很多没有数量

评分

内容太少,药方中药有很多没有数量

评分

  《盛玉凤》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盛玉凤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其从医过程。全书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盛玉凤的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诊余漫话则主要是盛玉凤的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年谱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医家经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逐年逐月列出。

评分

中国百中医,好书盛玉凤,女,主任中医师、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1939年11月29日出生在浙东沿海一个小镇(现属台州市椒江区)的中医世家,父亲和兄长均为医,名闻乡里。由于幼承庭训,耳濡目染,青少年时期即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1959年高中毕业后,毅然报考浙江中医学院,录取后立志献身于中医事业。1965年毕业后分配至浙江省中医院工作,开始了妇科临床生涯。1976年受组织的指派,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老医师,经裘师五年的口传心授,精心培育,深得其传。曾任浙江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和附属医院妇科主任。现兼任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世界中医妇科杂志》常务编委等职。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评分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是对现代著名临床经验的梳理,也为人们学习、继承乃至发展中医学术奠定了基础。

评分

 中医药学博大精,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浓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辩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实务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评分

   我喜欢此书,描述病情栩栩如生,俨然有口技之趣。少年时候给人开药,大包大揽,开完药以后惴惴不安,师兄嘲笑我,以前有医家开方之后,心中惶恐,夜蹲于病家窗下,听其声音,吾看尔有此意效此举也。此书于我,似乎为夜蹲窗下所闻,病情进退,无一不在耳旁。虽说,其中不免有些骄矜武断之语,但此间风情,非读不能与之言也。

评分

   在最开始学医的时候,习惯性的翻看病案,从病案中寻找治疗的思维痕迹。后来开始关注此书中提到的思维方式问题,张锡纯老先生不亏是衷中参西第一人,在他手中,凡药有灵,无不可用。此书是一位修道人所著,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很多药物,他写来自信满满,能发前人所不能发。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玉凤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