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在园林三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造园人秉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理念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主旨,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造就了独特的园林营造体系。那些流传至今的作品,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引领人们穿越历史,到达诗情画意的空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园林缘起
〔园〕字释义
囿圃与宫苑
纵情于山水
走向成熟
离宫御苑
第二章 寓情于园
自然崇拜与山水文化
文人的园林情结
诗画意境
文人造园
情寄何处
第三章 造园
整体布局
造园要素
第四章 赏园
美在何处
名园赏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园林缘起
〔园〕字释义
山水之美,贵于自然;园林之美,导于自然。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与山水相依、草木为伴、日月同辉。园林最早的雏形与植物、动物密切相关,最早的“园”字也用以表述自然之物。古代园林的汉字以“囿、圃、园、苑”四字最为重要。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最初的功能。
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劳动工具极其简单,人们只能以狩猎、采集的方式获取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原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生产资料极其匮乏。只能被动依赖大自然,原始部落形成时,部落周围有了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这些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萌芽。
圃最早产生于上古时代,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周礼?地宫》记载:“以场圃任园地”,并设置场人专门“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由此可以推断场圃应是供应宫廷的果园或蔬圃。
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开辟园圃由单一的经济性活动逐渐有了观赏的功用,园圃内的植物配置更为丰富并朝着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东周时期甚至出现了用“圃”来直接指称园林,如赵国的“赵圃”。
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制的诞生,商灭夏后,奴隶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王朝已是奴隶制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尤其是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商朝的繁荣促使其多次迁都,最后建都于“殷”商王朝后期因此也被称“殷?或“殷商”。武王灭纣之后,商代王朝土崩瓦解,王城遭到破坏,并逐渐废弃,最终成为废墟,“殷墟”一名由此而来。
……
前言/序言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中国园林从殷商时代至今已有三干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园林营造体系,浓缩了中国古人千年的文化追求和审美体验。她滥殇于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同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最终形成中国园林“景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气质。可以说,没有渊源流长、底蕴深厚的华夏文化,也就没有中国园林的如诗如画。
中国古代造园人追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理念,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造园主旨。他们的作品留存至今,带着我们穿越历史,到达那诗意的遐想空间。
中国园林是“一首凝同的诗,一幅立体的画”,让我们好好保护她,欣赏她吧!
中国园林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