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简体字版《公寓导游》承袭《四喜忧国》,将繁体字版《最初》中余下的篇目重新编入,字数也多出《四喜忧国》一倍。
《公寓导游》和《四喜忧国》中一篇篇擒尽台湾文学大奖的小说,呈现出八〇年代最初完整的小说家张大春,也预示着台湾文学"张大春时代"的到来。
内容简介
《公寓导游》与《四喜忧国》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很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作者简介
张大春,当代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于台湾,祖籍山东。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
精彩书评
终于,“小说家”张大春来了,在他说完父亲与文字的故事之后。大胆地说,张大春可能是华文小说家里头装备全面、技法很多变的高手——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样样精通。好好读一读《四喜忧国》,再看他近年“回归”传统话本的实验,你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
——梁文道
大春和小说,那是相见欢,你青春,我不老,恰是很好年纪的少年遇上很好年纪的姑娘。世界有多大,他们走多远。小说史上,写作版图的辽阔,他打开了小说的可能性,小说则回馈了他用不完的好年华。
——毛尖
张大春的作品中洗炼地揉合了两大文学资源:新颖前卫的西方文学范式和已然默化的中国旧文学神髓。《四喜忧国》出版于冷战结束前夕的八十年代末,能彰显张大春小说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书中几个短篇谑而不虐地解构了台湾戒严时期保守自欺的主导文化,至今脍炙人口;而整体风格更明白谕示了新品种现代专业作家的登场。张大春小说玩世不恭的姿态背后,是爆发性的原创力,营造文字魅力的禀赋,和深谙媒体生态的写作策略。
——张诵圣
我喜爱张大春的小说。他的小说富有创意、大胆、教人无从捉摸。他的叙事风格洒脱、敏锐、自信非凡;使用文字有力、微妙、精准。透过他的描写,他周遭各种稀奇古怪、骚动不安的人们所汇聚成的世界,显得生气蓬勃,他的小说给我们一个独特却又不再熟悉不过的世界。
——哈金
目录
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墙
蛤蟆王
大师
七十六页的秘密
拳醉
走路人
旁白者
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
透明人
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
天火备忘录
公寓导游
姜婆斗鬼
大都会的西米
伤逝者
病变
精彩书摘
没有强烈的目的性,反而建立风度和风趣
首先我离开国共或者离开民国纠结的过去的百年,但我们一定会回来。我想谈一谈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特别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显然没有共谋,也并没有后者追随前者的意图。这两个历史阶段分别展现的在各式各样的史料上、无论是否出自官修的史书,往往毕现于正经使料以外的典籍之中,乃至于一般人接触得到的通俗的文本,相互拼凑着看,展现了一种巧妙的语言机制,或者是幽默感,或者是对于事物有一种冷隽的距离。一个明显的特色是我们今天称之为"风度"的这种东西,展现在寻常言说之中;特别是展现在看似家常俚短、漫不经心的聊天之中,甚至有些是出于没有实用目的的议论。
第一个时代是之东汉后的魏晋,我们常常也听到魏晋风度,在一个巨大的、长期的分裂动荡,经历过长期政治上的扰嚷不安以及各种行是的政治斗争,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而且看起来好像杀戮、冤挫、迫害等等的重复性很高。
魏和晋也勉强维持一个政权政府系统,大体而言是一个摇摇欲坠的情势。就在这段时间里,语言(议论)积极开放的表现形成了,在尔后的刘宋时代,由临川王刘义庆写出了编辑书写的《世说新语》可以看出这种情境,这部书记录了许许多多当代时人──贵族、官僚、学者、名士、高僧、大将──我们通称为有文化教养的文人,以及这些人的人生一瞬和与生命情调。
我们先不评价这部书内容如何,先跳过短促的隋代王朝,跳过经历了长期外患的唐代,唐代末年军阀割据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一个为期半世纪的分裂期,后世称之为"五代十国"时期,大约前后五十三年时间换了五个小王朝以及十多个国家,九十个宰相,可以说是极度动荡的社会。
随之而来的是宋代。我们发现:这个亟力俨武修文、重文轻武的王朝,一开国就以京师汴梁(更准确地说,是新城开封)为中心,以粗略统一的全国为范围,营造了一次内向的大迁徙。宋太祖、太踪迹及地将全国的精锐部队(八十万禁军)及其家属集中在新都──这个地理上的四战之地。
于是,在非常密集而狭小的区域里,以开封为中心的大京畿地区聚集了无数的公民──当然也包括很多文人。这些文人在一百六十七年以后随着军事上受到挫辱、政治上自行瓦解的朝廷南渡。形成了日后我们所声称的南宋政权。从这个时候开始,有大量的笔记作品现,回头追述那个刚刚消逝而令人怀想、向往的北宋时代,一个黄金时代;盛世。
围绕着以苏东坡为核心的人群。我们常常听人谈,史料里也俯拾即是到,苏东坡和他的几个弟子,经常性的聚会,以所谓"西园雅集"为代表场景和活动。而苏东坡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胡适之当年在形容这种人物的时候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是皇帝,第二个是周公。另外还有一个近古的人物就是包拯。在上古或者中古时期有很多事物不知道谁发明的,就归到这个人身上。不管什么制度是谁创造的都围绕在周公身上。就法律案件来看,民间传说中多少的冤案、错案、假案,别的地方不能料理清楚的时候,包青天就来了,由他总揽一切,由他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由他一人一身对抗公堂之上所有的不公不义。
北宋以苏东坡为核心的集团也是这样一个箭垛。一直到明代也不断地出现一些笔记,大肆记录曾经发生在苏东坡身上的事以及苏东坡说的话,甚至也有非常高明的、文笔非常好的明朝人学者捏造了一部书,说是苏东坡写得有趣的段子,这些小的笑话常常具备素民的性格,也充分反映知识分子言谈的趣味。我们看两个明知为"宋"的朝代,会发现一点,经历过一个大分裂之后,短暂的统一时期,忽然出现了一种任何人始料所未及的状态:那就是让家常语言、或者是让没有伟大政治议论或辩证证目的的言谈,有发挥它最大的吸引力。
什么样的吸引力?第一,文化事物作为一个社会的核心与精粹;第二,这些语言看起来是在摆脱、剥落加诸于人身之中不必要的伦理负担。第三,我们看到《世说新语》的作者好像是后世所声称的一位"虚无主义者",他没有一个单一的政治信仰、伦理信仰或者文化信仰,在他的记录里面,《世说新语》可以在某篇描述一个人非常从容,非常大度,后来描写这个人曾经机关算计害了另外一个人。或者曾经信仰过某一个政权的知识分子,但是另外一个政权起来的时候,依然向权利去投靠。而《世说新语》的作者并没有给予强烈的质疑或批判。所以看起来是一个不提供任何严重负担、价值负担、或者是意识形态负担的写作者,记录了一段他认为对人生或者是对社会、对历史应该留下来的典范,这一典范没有任何巨大的导向,也正因为在没有大论述(grand narrative)导向的切断,风度展现,风趣留存。
如果有时间我们再来说明哪些小的例子可以看出风度和风趣的产生是经由历史背景的酝酿,我估计是由于在大历史的冲击之下,分裂地区或者崩溃地区不得不逃窜出来的许多人,从东西南北各地流入到一处,就像在东晋时代的江南,语言的融合以及世人身份的混杂,使自然而然形成聚居型态,不得以杂处在一起的这些公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从属、所依附、所曾经信仰的坚实的价值,以与他者融合。放弃了某些坚持之后,仍旧可以从真正的、平凡的、如实的人生小际遇里面得到快乐,这时候风度和风趣诞生。换言之:没有真正强烈的目的性,反而为我们建立了在正统的中国文化里面从来没有重视过、没有强调过的一种生命的态度。(以上为张大春在"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2010"上和小宝对谈"风度和风趣"的部分讲话,文章经作者修订)
……
前言/序言
新版代序 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选摘)
张大春
我曾在一个大学图书馆里打过一段短期工。某日碰上一位在书库里漫无目标地晃荡的老兄,看来与一般认真查访书目者非常不同。为了吓阻雅贼或是自我安慰,我硬着头皮问他:"请问有什么事吗?"他瞄也不瞄我一眼地说:"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当天稍晚我和同事们清点那一区的藏书,发现短少了八十二本。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看来根本无所事事的家伙所说的话:"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
找资料这件事是可以没有目的而为之的吗?这是我从偷书贼身上学到的第一个教训。我当时以为自己是图书馆的捍卫者,我捍卫的是知识;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觉我错了。我当时所捍卫的只不过是图书馆的合法财产而已。但是有一个疑问似乎没变过──至少我从未将之拿到阳光底下重新检验过──
找资料这件事是可以没有目的而为之的吗?
我总相信没有目的的阅读是最幸福的事,但是身为一个专业写作者兼电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我极少有机会消受这种幸福。我必须承认:近年来我的阅读都与写书以及媒体工作有关,阅读变成一种扎扎实实的、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操作的资料搜寻。我的读者(有一些人后来变成了我的听众)和听众(他们之中则极少会变成我的读者)一定还以为我是个很能读书的人──起码我的公共形象总是同书本融通一气,我也从来没想到过这有什么不妥。这多半是因为我忙得没有时间去分辨自己读书的目的性究竟如何──简单地说,我并不以为每天当我捧着书本认真读着的时候并不是在读书,而只是在"消化资料"。
我从我任职节目主持的电台网站上认识的王克纯教授在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忽然很不寻常地打了一个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时间和他一起解决一个"找资料的问题"。
我想我当时是愣了一下,迟疑着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毕竟到了我们这把已经懒于应酬的年纪,还能成为网友,所凭借的往往不是社交问讯;彼此之间若有交流,多半也只是知识的分享而已。我在同王教授结识的最初两年里,连他是男是女、姓字名谁都不清楚,只知道他在网站上登录的代号是"忘忧",经常引用历史材料来解释或演绎时局,偶尔也会上点火气,与一些政治信仰颇有差异的陌生代号拌两句嘴。不过,大体说来,"忘忧"是个斯文、拘谨、不随便发表议论,似乎总有耐心等到他熟悉的话题,以最简练而准确的字句直指议论焦点的人。一旦他针对某事某题贴文发言,几乎就形成结论了;这结论偶尔来得很快、很精到,多用家常语而不失深度,足以让网上那些喜欢哗众取宠、立异鸣高且非死缠烂打不能过瘾的人为之神丧气沮。差不多就有整整两年的时光,"忘忧"一直是那个看似以电台节目为核心的网路论坛上真正的意见领袖──我相信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网友每天到这个网站来浏览一眼时总会迸出一个念头:"不知道'忘忧'今天也来了吗?"要不,在发表着什么意见的时候总不由自主地想起:"'忘忧'会读到我的这一篇贴文吗?"
在线试读
《公寓导游》第一部分
我曾在一个大学图书馆里打过一段短期工。某日碰上一位在书库里漫无目标地晃荡的老兄,看来与一般认真查访书目者非常不同。为了吓阻雅贼或是自我安慰,我硬着头皮问他:"请问有什么事吗?"他瞄也不瞄我一眼地说:"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当天稍晚我和同事们清点那一区的藏书,发现短少了八十二本。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看来根本无所事事的家伙所说的话:"什么事也没有,找找资料。"
公寓导游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