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成都市商业街大型船棺合葬墓中所出的丰富材料,在古蜀文化的研究中还新解答了两个大问题。其一是有关蜀人的族源问题。古文献中本有蜀人的始祖蚕丛来自岷江上游的记载。当时的岷江上游,是氐羌之族的聚居地,所以历来一直存在着蜀人源自氐羌之说,但始终找不到其他证据。现据此船棺葬群,可知墓主必为蜀人,又皆实行二次葬,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青海地区大量的考古发掘,那一带青铜时代的羌人,正是主要实行二次葬,而且其捡骨摆放的形式,同船棺内的二次葬非常相似。葬式是中国古代各族群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风俗传统,春秋战国之际的蜀国王族皆实行类似于更早时期的甘青一带氐羌族的葬式,就可以进一步证明蜀人的族源可能确实就是氐羌。
其二是关于漆器工艺在成都开始发达起来的时间问题。根据古文献记载和大量考古发现表明很早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相当发达了,20世纪70年代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漆器,根据上面的烙印文字,知道就是成都制作的。但成都的漆器究竟在何时才发达起来,则还并不清楚。不少人暗中以为是秦灭蜀以后才发达起来的。现据这个墓穴内所出的漆器推测,最迟在战国早期,蜀人的漆器工艺已经非常发达了,甚至可以和同时期楚国的漆器工艺媲美。这就意味着,由于商业街蜀人王族随葬漆器的发现,就把成都漆器工艺的发达时间,提早了两三百年。
成都市商业街古蜀王族大型船棺合葬墓的发现,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巴蜀青铜文化中不可或缺、璀璨绚丽的一页,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理应受到重视和保护。其本身的遗迹现象又是难以遇到的一种观赏性极强的古迹,对于成都市的建城历史来说,可以说这是迄今所存最早的一处古迹。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遗迹应当尽力做好现场保存的保护工作,以供后代子孙长久凭吊和观赏。这对于发展成都市的旅游业,特别是对增长成都市民的历史自豪感和自信心来说,都具有其他事物所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而历史古迹,又是百年未见、千载难遇的!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
一 地理环境
二 历史沿革
第二节 船棺墓葬的发现及研究现状
一 既往发现
二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墓葬发掘和保护工作
一 发掘经过
二 保护工作
第二章 墓葬概述
第一节 地层堆积
第二节 墓葬形制
一 墓葬概况
二 墓坑
三 墓上建筑
四 葬具类型
第三章 随葬器物类型概述
第一节 陶器
第二节 铜器
第三节 漆木、竹器
第四节 其他
第四章 葬具及随葬器物分述
第一节 1号棺
第二节 2号棺
第三节 3号棺
第四节 4号棺
第五节 5号棺
第六节 6号棺
第七节 7号棺
第八节 8号棺
第九节 9号棺
第一○节 10号棺
第一一节 11号棺
第一二节 12号棺
第一三节 13号棺
第一四节 14号棺
第一五节 15号棺
第一六节 16号棺
第一七节 17号棺
第五章 年代与性质
第一节 年代
第二节 性质
第六章 相关问题的认识
第一节 关于船棺墓葬的族属问题
第二节 关于墓葬出土漆器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节 关于墓葬与古蜀开明时期成都城的问题
第四节 关于墓葬地面建筑与古代陵寝制度的起源问题
附录
附录一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人骨研究
附录二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人骨病理分析报告
附录三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主人食性分析研究报告
附录四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人骨及兽骨14C测试报告
附录五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动物骨骼鉴定报告
附录六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植物残体鉴定报告
附录七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棺木及垫木树种检验报告
附录八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青铜器的初步检测分析
附录九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微生物研究
附录一○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出土大型棺木及其他文物的保护工作报告.
后记
英文提要
日文提要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墓葬概述
第二节 墓葬形制
一 墓葬概况
此墓葬是一座大型的多棺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平面呈长方形,墓向240°,为东北—西南向。在墓坑中共发现船棺、匣形棺等木质葬具17具(编号:2000CSS 1~17号棺,以下简称1~17号棺),所有葬具均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组成,随葬器物基本都放置于其中。葬具的方向都和墓坑一致,平行排列于墓坑之中,这些棺木都是一次性葬入坑内的,棺木所属树种经过鉴定均是桢楠。在墓坑底部,棺木之下共有约15排排列整齐的枕木。墓坑内共有3层填土,将棺木覆盖。从现有发掘情况来看,该墓葬没有墓道,其上也没有封土,只在墓坑周围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分布形状和规律的基槽和木质基础,如地袱、柱础等,这充分说明当时在墓葬之上还分布有地面建筑。
墓葬曾遭到严重的盗掘和破坏,我们推测整个墓葬若不遭破坏,葬具总量应超过32具。在现存的17具葬具中,1、2、8、9、10、11号等6具棺木均保存有棺盖和棺身,相对较完整,但1、2、10、11号棺的棺盖上还是发现有盗洞,只有8、9号棺没有发现,说明没有被盗过。其余棺木中除了3、4、5号棺还残存有棺盖外,其他的破坏都较严重,没有棺盖,仅有棺身,有的甚至棺身也只残留一部分,尤其是6、7号棺。更有甚者,13号棺中部被砍断,只剩下前后两部分。棺木之下的枕木有的也被砍断。在H1的底部填土中,发现有不少的小型骨器饰件、铜器以及许多大型漆器的残块等,这些器物应是盗掘墓葬时被取出棺外遭到破坏后才遗弃在坑内的。
……
前言/序言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在成都市区商业街58号为配合建筑工程而发掘的一座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型船棺合葬墓,是研究古代蜀国晚期历史的重要科学资料,它以其宏大的规模、独特的墓葬形制、大量丰富的随葬器物等崭新的内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古代巴蜀的历史文化、丧葬制度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材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此墓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局部范围最迟在汉代就曾受到扰乱与破坏,现存有9具大小不一用独木所制楠木船棺,同时在其西侧还附葬了8具殉人的小型木棺。在大型楠木船棺的两侧均立有木柱,以稳定其位置,根据墓穴内保存的这种木柱的情况观察,又知当初还有4具大型船棺,但已在盗掘时被挖走。各棺木周围满填青膏泥,因此木棺及随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因青膏泥有密不透氧的性质均保存较好。在墓穴东侧还发现一个巨大的以独木舟端做成的柱础(其前面另有一个同样的柱础已在建筑施_T过程中被挖掉),以及墓坑周边具有一定分布形状的基槽和木质构件,可知在墓葬之上可能还有建筑。
现存船棺虽受到过盗掘,但还剩下大量漆器和陶器,还有少量的作随葬明器使用的青铜巴蜀式兵器。从漆器的制作技术和纹饰风格观察,均应早于湖北江陵一带所出战国中期及晚期的楚国漆器,但却相似于湖北当阳所出春秋晚期的漆器。许多漆器上所出的画在方格之内的龙纹,和中原地区所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错嵌红铜的铜器上的龙纹非常接近。这些出土物,基本表明这群船棺的年代大体至少在战国早期。
从漆器中包括的一些大型漆案和漆几的情况看,墓主的身份是很高的。漆器中还有编钟(磬)架子的残存部分,并伴出有木槌,可知尽管青铜编钟或石磬已被盗走,墓主人原来曾以编钟(磬)随葬。在已发现的巴蜀文化墓葬中,仅重庆市涪陵小田溪的一座秦代左右的巴人首领墓中出土过一套带符号的青铜编钟,可知使用编钟当是蜀国中的最高贵族才能具有的权力。但各船棺中所出骨骼经鉴定,都是20岁左右及更年幼的青少年,也许并非蜀王,从通常可能考虑到的一般的风俗习惯来思考,很可能是蜀国王族中一些并未继位或成婚的青少年男女。
船棺中的墓主骨骼,皆为散乱的二次葬式(即捡骨葬),可知是在死后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埋人这个墓穴内的。各船棺所出随葬品的形态(如陶罐)和各种漆器的纹饰风格相同,表示出是同一时间埋人这个大墓内的。墓主的二次葬葬式,表明墓穴内的众多墓主虽然不是同时死亡,但可以同时埋人。各小棺内的殉人又均为仰身直肢葬。葬式之异,暗示出死者的族属不一。殉人既皆为直肢葬.说明他们基本应是蜀人以外的其他族群。
成都商业街船棺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