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家长重视和强调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孩子天生是单纯而快乐的,但外在的压力使他们有时候并不快乐,因此学习快乐,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本书作者强调“学习快乐”和“快乐学习”的理念,采用引导式教育和体验式方法,引导孩子学习思考,体验成功和失败,同时引导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培养孩子的快乐之心、好奇之心和感悟之心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
目录
Learning——学习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人为什么要说谎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成为一个不能说谎的人,但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谎。当有一天,我们的孩子知道他们的父母、师长都曾经欺骗过他们,孩子心里的伤将是何其重!
学习快乐,才能快乐学习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大人们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存放在脑子里、心里,反映在行为及语言上。你想给孩子一段什么样的记忆?是往来于学校、家里书房和各种才艺班的晦暗记忆,还是在阳光与自然的陪伴下孩子快乐成长的记忆?
错误也是一种学习
别急着想长大,即使长大了,也别急着丢弃童稚的纯真和良善。当孩子犯了错,与其大声呵斥、责打,不如在可容许、没有危险的范围内,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让孩子能从自己犯的错误中,得到教训,学会改过,并学会不再犯同样的错。
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经常,我们会要求孩子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我们从来不曾要求自己去参与孩子的生活,加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面对所有的问题,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我们,对吗?当我们在责怪孩子的功课不好、作业没写、书没念完时,身为父母的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陪孩子呢?
给社会留一个好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看到的事、遇上的人、说过的话、上过的课,都有可能让他们产生疑问。当孩子有问题问我们时,是出于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渴求。你都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当他们的问题都是童言童语,随意地敷衍一番,还是认真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
爱,也会烫伤孩子
不准、不可以、不能、别想……这些强而有力的字眼,常出自父母或师长之口,它们象征不可侵犯或违逆的“权威”。在大人们的心中,这些权威字眼代表的是关心和爱,但却不知道,这是身为大人的我们一相情愿的想法,对孩子们来说,这种爱却是足以烫伤他们的“火”。
你也可以做孩子的伯乐
我们都会说“分数不代表全部”,“功课好不代表未来一定会成功”,但我们却仍然不免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试着多观察我们的孩子,多和孩子相处,那么或许我们也会是孩子的伯乐,发现孩子在成绩之外的天才。
真的都是别的孩子的错吗
“我的孩子本来是很乖的,都是因为交了坏朋友,所以才……”
“他一定是被同学带坏的,他本来不是这样的。”
……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许多父母都会说“是别人造成的”,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学别人的坏,而不去学别人的好。
别为孩子树立天敌
“别哭了,再哭叫警察伯伯来抓你!”
“再不写作业,小心明天又要被老师罚站!”
“还不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待会儿妈妈不给你饭吃!”
“爸爸就要回来了,还不快点去书桌前坐好!”
……
“恐吓”孩子,其实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毕竟身为父母的我们都不希望有一天听到孩子对我们说:“你再不给我零用钱,小心我打你!”
是父母,不是保姆
什么事都自己来做,那不是勤,是劳,劳心又劳力。我们都以为,为了孩子好,我们要替孩子准备好一切,这样才可以减少孩子在成长路上的跌跌撞撞,但却从来不知道这个想法错得有多离谱。当父母为孩子打点好了一切,孩子便失去了所有学习的机会,甚至,孩子将没有靠自己去决定自己未来的能力。
用心去理解孩子的需要
“大人永远不会错,错的永远是孩子”,“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两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指示”及“希望”去做时,孩子就是错的;当孩子的所作所为在大人的理解范围和接受度之外时,孩子当然也是错的,身为大人的我们,始终相信这样的逻辑。但现在,如果我告诉大家这不见得是对的,那么你能接受吗?
打孩子不如听孩子说话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过去,大人们都相信“棒下出孝子”;现在,则提倡“爱的教育”,严格杜绝体罚。从某些角度来看,过去和现在的差异似乎太大了,但仔细想想,如果打孩子就能让孩子变乖,让孩子成长、懂事,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教育呢?
引导孩子建立好人品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升学班,还是在放牛班?相信听到这个问题的人,答案应该都是:“白痴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放牛班吧?”然而,身为父母的你有没有发现,放牛班的孩子脸上有升学班的孩子所没有的笑容,放牛班的孩子的想象力比升学班的孩子来得更宽广,放牛班的孩子比升学班的孩子更勇于尝试和面对失败……甚至,放牛班的孩子未来的成就似乎也不输给升学班的孩子?我们能不能不再用分班来区分孩子的未来呢?
Happiness——希望孩子聪明,不如希望孩子快乐
有比较,真的比较好
我们都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和我们最亲的人──兄弟姐妹,或者我们的同学。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比较的残酷面,因为我们觉得,比较就是竞争,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然而,一旦我们没有了比较的对象──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同学,自然也就没有了比较的必要,这难道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木桶原理
身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项全能,功课好,体育也强;会弹钢琴,也能赢得象棋比赛;演讲比赛拿第一名,英语朗读也不能输人。孩子的压力,身为父母的却从来没有想过,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对孩子说:“孩子,从今以后,我要你记住,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你这个不行,你那个不会。”
大人伟大的情绪
“你等一会儿再说好吗?爸爸现在在忙。”
“你让妈妈先做饭,等一下有时间再听你讲。”
“你先去玩好不好?爸爸正在打一个很重要的电话。”
……
我们常因为工作、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而产生情绪上的起伏,也会因为过于忙碌,甚至因为想要拥有片刻自我的空间,而忽略了孩子对爱的渴望。但我们却忘记了,大人有大人的情绪,孩子也有孩子的需求。
你恨过你爸爸吗
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因为觉得父母偏心,从小到大都不愿意和父母好好地说句话,为叛逆而叛逆;因为觉得老师偏心,不惜以在班上欺负别的同学、做老师不许可的事来吸引老师的注意……一切都是因为“我觉得”。因为这三个字,我们可能选择了去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直到无法挽回。我到三十多岁那年,才知道我原来误会了爸爸二十多年。你呢?你是不是也误会了谁?
绰号也是一种功课
从小到大,你有过几个绰号?一个,两个,还是从来没有过?从小到大,你给几个人取过绰号?一个,两个,还是数不清?想想看,你喜欢那些别人给你取的绰号吗?也想想看,别人会喜欢你给他取的绰号吗?
计较掉身边的幸福
夫妻的相处是难,亲子的相处更是难。当我们一味抱怨对方不了解自己、相处的冲突点太多时,是否真的了解这些不了解和冲突的真正原因。花三分钟想想,在夫妻或亲子的相处过程中,你需要调整的是什么?
学会感恩,才会珍惜
天地万物的存在都不是理所当然的。香喷喷的饭、新鲜的蔬果,来自辛勤播种的农民;遮风避雨的住宅、平坦好走的道路,来自挥汗工作的工人……因为有别人的付出,我们才能无忧地享用着一切,也因为这样,我们是否应该更珍惜身边的资源呢?
前言/序言
学习快乐:陪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