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家庭道德教育研究:以独生子女道德教育的视角》主要内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概述、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历史文化背景、独生子女的内涵规定与产生原因、国内外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综述、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意义、独生子女道德的发生与发展、个体道德发生与发展研究综述、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阶段、规律和动力、独生子女道德的发生与发展、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等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概述
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人类历史文化背景
(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国内历史文化背景
(三)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现实文化背景
二、独生子女的内涵规定与产生原因
(一)独生子女的内涵规定
(二)独生子女产生的原因
三、国内外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综述
(一)国外独生子女教育研究简介
(二)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研究概述
四、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社会意义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家庭意义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研究的主体意义
第二章 独生子女道德的发生与发展
一、个体道德发生与发展研究综述
(一)人类在个体道德发生问题上的哲学探讨
(二)人类在个体道德发生问题上的实证研究
(三)在个体道德发生、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阶段、规律和动力
(一)个体道德发生的三个环节
(二)个体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规律
(四)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
(五)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动力系统
三、独生子女道德的发生与发展
(一)独生子女儿童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
(二)独生子女儿童时期心理发育的特点
(三)独生子女儿童时期道德发生、发展的特点
(四)独生子女道德品性中的缺憾
第三章 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主体系统
一、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根本主体——父母
(一)独生子女道德发展中的亲子关系
(二)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教育主体资格的培养
(三)独生子女父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主体——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祖孙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祖辈在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三)祖辈在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特邀主体——同龄伙伴
(一)伙伴关系对儿童道德产生发展的意义
(二)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的缺乏及影响
(三)独生子女因缺乏伙伴关系而产生的道德缺憾
(四)独生子女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四章 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环境
一、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含义与构成
(一)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含义
(二)家庭道德教育环境中影响个体道德发展的因素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社会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
(二)社区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
(三)学校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内部环境
(一)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内部物质环境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内部精神环境
第五章 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过程、原则与规范
一、独生子女道德教育的一般过程
(一)提高独生子女的道德认识
(二)培养独生子女的道德情感
(三)磨炼独生子女的道德意志
(四)形成独生子女的道德信念
(五)养成独生子女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身作则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三)一贯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主体性原则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规范
(一)尊重独生子女的人格、尊严、权利和个性
(二)以期待、信任的积极心态对待独生子女的道德发展
(三)以坚持不懈的耐心和恒心对待独生子女的道德发展
(四)激发自我道德需要,促进独生子女道德发展
第六章 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技巧
一、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内容要反映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针对独生子女之“独”的家庭德育方法
(二)针对独生子女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家庭德育方法
(三)针对不同类型独生子女的家庭德育方法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技巧
(一)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时机选择技巧
(二)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批评技巧
(三)独生子女家庭道德教育的表扬技巧
四、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智慧
(一)重视德育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在家庭道德教育的时机上古代家训强调早期教育
(三)在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古代家训重视“熏陶”
参考书目
附录
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附件
后记
精彩书摘
人类社会从必然到自由的发展,人类生育行为从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到理性的历史趋势,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大的历史文化背景。生育行为是人类实现种的延续、类的繁衍而产生的必然行为。然而,人类的生育行为一开始就不是一种纯生物的、纯自然的行为,它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内容。马克思说:“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①正是由于人类最初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才生产出了人类其他所有的社会关系。因此,人类的生育行为一开始就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到理性、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胎而出,人的所有行为都带有显著的动物性特征。早期的原始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其低下,尚无力认识生育的奥秘,当然也就不可能对生育行为进行自觉的理性调节。所以,原始人类早期的生育行为是盲目的、无序的,与此相联系的婚姻方式也尚处于杂交状态。自然规律在人类生育活动中起着根本的:唯一的调节作用,人口的数量、质量都取决于“天然的秩序”。“所有不控制自己生殖的物种都靠饥馑、寄生虫、捕食性动物代替自己来进行这种控制”。②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生育行为就处于这种自然调节的阶段上。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原始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地提高,他们在生育经验的积累中部分地认识了生育的奥秘。为了提高氏族人口的质量,原始氏族内部对人类的两性关系做出了最初的道德规定,排除了族内婚,禁止了血缘群婚,这就有效地控制了因近亲繁殖所带来的遗传性疾病,使氏族出生人口的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是人类最原始意义上的“计划生育”。它第一次使人类的生育行为注人了自觉理性,使人类的婚姻制度走出了杂交状态,显露了人类生育文明史上的第一缕文化曙光。
……
前言/序言
家庭道德教育研究:以独生子女道德教育的视角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