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内涵、历史发展、类型划分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阐明了各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类型,对两大法系国家之间、大陆法系国家之间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对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类型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论证了重构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理念环境、现实路径和具体方案。诉讼第三人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诉讼当事人制度,与民事诉讼模式、诉权、诉讼目的、既判力等诉讼理论和制度密切相关,对于解决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多方主体的复杂性纠纷,实现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认为,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为保护自己民事权益而参加到他人之间业已开始的诉讼中去的人。由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诉讼制度及其理论的差异,不同法系、不同国家分别形成了自成体系、结构严谨的诉讼第三人制度形态。我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源自苏联,与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参加制度具有渊源关系,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类型。由于过于追求实体正义和纠纷解决的经济性而忽视了对诉讼主体的程序保障,我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不仅具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而且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因而重构我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认为,基于我国的现有制度、理论和司法实践,应当以大陆法系的诉讼第三人制度为基本模式,并适当借鉴美国的引入第三人制度,对我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进行整体性的重构,具体包含三种类型:权利参加型第三人、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和辅助参加型第三人。权利参加型第三人是指因自己的实体权利受到侵害,以对本诉当事人提起诉讼方式参加诉讼的人;义务参加型第三人是指被本诉被告提起诉讼追究派生责任而参加诉讼的第三人;而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则是指因与他人间的诉讼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辅助一方当事人而申请参加诉讼的第三人。
作者简介
蒲一苇,副教授,法学博士。1970年4月出生于云南景洪县。1988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92年7月本科毕业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4月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宁波大学法学院仟教,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和民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2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方向)博士,师从张卫平(章程)教授,2005年7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
内页插图
目录
丛书总序
序
摘要
引言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內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二)提出的建议
第一章 诉讼第三人制度概述
一、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诉讼第三人的含义和特征
三、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现行理论和存在的问题
(一)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类型划分
(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和理论
(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和理论
第二章 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比较法分析
一、各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概况
(一)美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
(二)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第三人制度
二、美国和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和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差异
(二)美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成因分析
(三)大陆法系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成因分析
三、大陆法系各国独立地位参加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一)主参加制度与独立当事人参加制度的差异
(二)日本的独立当事人参加制度的成因
四、法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及其成因分析
(一)法国的诉讼第三人制度概述
(二)法国诉讼参加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第三章 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透视和分析
一、对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性分析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制度设计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二)以职权主义为基础,与当事人主义的理念相悖
(三)片面追求诉讼经济,忽略了程序公正和程序保障的基本理念
(四)过于注重权利人的利益保护,忽略了第三人的程序保障
(五)缺乏程序性和确定性,给予法院过大的裁量权
二、我国现行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成因透视
(一)苏联相关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的影响
(二)传统民事诉讼方式和审判观念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一、构建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念环境和理论基础
(一)程序公正的诉讼理念
(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体制
(三)诉讼经济和诉讼公正的正确定位
(四)民事诉讼的目的二元化理解
二、诉讼第三人制度现有构建方案及其学说
(一)现有构建方案的介绍
(二)对准独立当事人说的评析
(三)对引入第三方被告说的评析
(四)对整体重构说的评析
三、我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一)重构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基本思路
(二)重构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具体方案
第五章 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构建与适用
一、构建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须厘清的问题
(一)应当采纳主参加形式还是独立当事人参加形式
(二)是否应当规定诈害防止参加
(三)是否应当设置一面参加形态
(四)小结
二、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基本构造
(一)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理由
(二)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结构
(三)权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规则
三、权利参加型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诉讼人的界限
第六章 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构建与适用
一、构建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基础和路径
二、义务参加型第三人的界定
(一)义务参加型第三人的含义和特征
(二)义务参加型第三人与必要共同被告的区别
三、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基本构造
(一)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二)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结构
(三)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有关程序问题
四、义务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实务运用分析
(一)因连环购销合同引起的诉讼
(二)因无权处分而引起的诉讼
第七章 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构建与适用
一、辅助参加型第三人的界定
(一)辅助参加型第三人的含义和特点
(二)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意义
二、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基本构造
(一)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依据
(二)辅助参加型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三、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问题
(一)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和程序
(二)第三人参加诉讼程序的终止
四、辅助参加型第三人制度的实务运用分析
(一)债权人代位诉讼
(二)债权人的撤销权之诉
(三)连带债务诉讼
附录A 美国的诉讼参加制度
附录B 美国的提出被告的第三人诉讼
附录C 美国的告知通知程序
附录D 立法建议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直到十六七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人们的民事交往日渐频繁,各种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民事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和复杂,突破了两个相向主体一次性交往的传统模式,而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的错综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链条。当某一个环节出现纠纷或问题时,就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当事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势下,纠纷的范围往往因涉及多数或者多方主体而被扩大,纠纷的形态也呈现出复杂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利益请求和争议主体被牵连,纠纷相对主体之外的第三人的利益保护成为民事诉讼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而按照传统的两造对立的诉讼格局,势必使相关联的纠纷被分成若干个诉讼予以解决,产生双重诉讼或者多重诉讼,从而导致矛盾裁判的产生和诉讼效率的低下。显而易见,传统的两造对立诉讼格局无法适应这种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纠纷,各国由此顺应社会经济和民事纠纷发展的要求,确立了诉讼第三人制度,允许本诉讼当事人之外的与案件具有利害关系的人进入诉讼,从而打破了两当事人对立的传统诉讼结构。
不过,尽管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承认了诉讼第三人制度,但由于在法律传统、文化、诉讼制度以及审判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国所确立的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种类、内容、诉讼构造等方面也大相径庭。在英美法国家,无论主动参加诉讼还是被动地被引人诉讼,案外第三人均以诉的形式进入诉讼,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当事人地位。例如美国,诉讼第三人包括两种类型,即诉讼参加和引入第三人(或称第三人诉讼)。前者是指与本诉讼具有关联性的案外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主动参加他人之间的诉讼,后者是指本诉讼被告将应对其承担派生责任的第三人作为新的被告(第三人被告)引人诉讼。在大陆法系,第三人参加诉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独立地位参加,即第三人以提出独立主张的形式参加诉讼,在诉讼中具有独立当事人的地位,主要有主参加、独立当事人参加、共同诉讼参加等制度形式;二是辅助参加,即从参加,指与本诉讼的处理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为辅助一方当事人而参加诉讼,其在诉讼中不具有独立的当事人地位。
前言/序言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