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05年,中宣部策劃組織的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重點齣版工程——“民族精神史詩”全麵展開。《長城叢書》之“文史知識”部分,又被吸納為這項重大文化工程之一,並以《文史中國》為名,正式啓動。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佛法東流
第二章 玄奘西遊
第三章 一代宗師
第四章 鑒真東渡
第五章 功不可沒
深入閱讀
精彩書摘
法常、僧辯沒有看錯。要說明這一點,有必要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作一番簡要的迴顧。印度佛教原有南、北之分,小乘、大乘之分,大乘中又有空宗、有宗之爭。傳人中國後,由於中國本土的曆史原因、地理條件、政治環境,形成各種不同的派彆。兩晉以後,南北佛教的區分十分明顯。北方佛教多帶宗教色彩,南方佛教多含哲學趣味;北方人信仰堅定,南方人理解深刻;北學崇尚專緻,南學強調融和;北方重修身,盛行禪法,傾嚮於苦行,南方重理論,推行“般若”之學,偏嚮於思辨。
中國曆代統治者,對佛教一直持實用主義的態度。由於佛教中的涅槃、成佛、安分、剋己等,對統治者頗有用處,故一般都采用寬容的政策。隋、唐佛教極盛,不論貴賤,從風而靡,爭先恐後,以錶景慕之心,民間佛經要比六經多幾十倍,藏經之所,遍布天下。佛學到瞭這個地步,已告成熟。自晉以來的南北佛學,也開始結閤。隋、唐佛教著作之多,超過前代,各種注疏、論著、纂集、史地編著、目錄,蔚為大觀.大乘佛教傳人中國,以空宗為先,羅什以一代宗師,崇尚空宗,“般若”、“三論”學派,風靡天下。有宗進入中國後,一開始就遭到空宗的排擠壓製,故在南北朝的影響始終不能與空宗匹敵。到瞭隋朝,由於南北地論學派和攝論學派的發展,有宗已能與空宗平分鞦色。隋、唐以前,雖有南、北派之分,空、有二宗之爭。但中國僧人並沒有真正的宗派,即能獨闢蹊徑、闡明教理、繼承道統、入主齣奴的宗派,到隋、唐二朝,隨著研究曰益深入,意見日益分歧,中國僧人方能自闢門戶,自創新派,故宗派大興。在初唐盛行的,就有“天颱”、“法相”、“華嚴”三宗,以及教外彆傳的禪宗。
前言/序言
世界的中國:西遊與東渡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