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肇慶端硯》對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做瞭極為詳細的介紹,是迄今為止我國端硯藝術專業的文獻性著作。端硯之所以名貴首先在於它的石材,作者王安平在書中給讀者詳盡介紹瞭石眼、魚腦凍、青花等等石品花紋的主要特徵和鑒彆方法,並告訴你端硯的藝術特色和優劣標準。
內容簡介
《肇慶端硯》由高級工藝美術師、端硯技術標準專傢委員會副主任王安平編著,全麵係統介紹瞭端硯民間工藝,肇慶曆史與文化、端硯發展史、端硯硯石、端硯雕刻工藝、端硯雕刻創作藝術、端硯雕刻傢與硯雕藝人、端硯鑒賞與收藏及附錄廣東省地方標準《端硯》。全書10萬餘字,400餘幅圖片,是迄今為止端硯民間工藝專業的文獻性著作。
硯界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對《肇慶端硯》給予瞭高度評價。他認為該書不但對端硯做瞭係統介紹,歌頌瞭端硯輝煌的過去,還展示瞭端硯今天的發展成就,展現瞭新中國60年來端硯藝人的風采,有傳承,更有創新。
作者簡介
王安平,1964年生,祖籍江西餘乾,經濟學研究生,高級工藝美術師,肇慶市技術標準評審專傢端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009中國百名優秀硯雕藝術傢,日常工作於肇慶市人民政府打假辦、廣東省肇慶市質監局。從小喜愛書法藝術,1987年畢業於江西工業大學,1988年調肇慶工作開始接觸端硯,2003年由於工作關係開始著手研究端硯技術標準,主持起草端硯技術法規《端硯》標準,在大師和業界老師們的熏陶下,愛上端硯藝術。端硯製作技術從程文、程振良學製璞開始。並得到黎鏗老師的特彆厚愛,長期給予授課。又是陳洪新師傅和張慶明師傅的愛徒。在師傅們的具體指導下,參與製作的《鞦山高仕》硯、《海天》硯、《泉源流長》硯,分彆獲國傢級金奬;參與製作的《江山秀》硯獲第十屆中國工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彆金奬。個人創作的《花開富貴》硯、《聽荷》硯獲中國收藏傢協會金奬。在張慶明的悉心指導下,潛心學習歐體書法。2006年始,在中國人民大學書法博士生導師田英章先生處學習書法。 有關端硯方麵的著作: 1.廣東省地方標準《端硯》(第一起草人)。 2.南國旅遊休閑之都——肇慶(沉石、王安平編著。一套五冊)。
目錄
前言
肇慶端溪硯 發墨頌中華
第一章 肇慶曆史與文化
一、自然地理
二、曆史沿革
三、獨特的文化
第二章 端硯發展史
一、硯與四大名硯
二、端硯的曆史
第三章 端硯硯石
一、成因與構造
二、端硯硯石品種
三、端硯硯石的石品花紋
第四章 端硯雕刻工藝
一、端硯製作工藝
二、端硯製作雕刻技法
三、典型作品製作分析
第五章 端硯雕刻創作藝術
一、端硯作品雕刻創作
二、當代作品藝術特色
三、端硯作品優劣準則
第六章 端硯雕刻傢與硯雕藝人
一、古代硯雕藝人
二、近代端硯雕刻傢
三、當代端硯雕刻傢
第七章 端硯鑒賞與收藏
一、端硯石的鑒彆
二、端硯雕刻藝術鑒賞
三、端硯的選購收藏
四、端硯的使用與保養
附錄 廣東省地方標準《端硯》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一)品種鑒彆
端硯石首先是要區分齣它的品種。區分品種可從四個方麵進行鑒彆:一是按端硯石地質特點;二是通過物理試驗;三是看端硯石石色;四是按各坑種具有的石品。端硯石品種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綫岩、斧柯東諸坑、綠端類、白端(白端石發墨量遠達不到標準要求,不適閤製硯,而大都用於研磨硃砂、石綠、白鉛粉等顔料)等。
1.端硯石品種地質特點鑒彆,主要是從各品種的形成和它的地理特色來分析,如老坑位於西江河水位之下,坑洞長年纍月受泉水浸漬,石質特彆細嫩而溫潤。
2.端硯石品種物理試驗鑒彆,鑒彆端硯石的物理試驗,主要通過對端硯石的硬度、體積密度、飽和吸水率、發墨量進行測定(測定方法詳見廣東省地方標準《端硯》),如硬度指標: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相對偏低,斧柯東、古塔岩相對偏高;體積密度指標: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居中,其他品種或偏小或偏大;飽和吸水率指標:老坑最低、水坑麻子坑次之,其他品種相對較高;發黑量指標相對上述三項指較復雜,而不是以它的大小來判斷,在測定發墨量同時還要對研磨齣的墨質進行粗細和粘度的檢測,如一片紅宋坑,發墨量大,但研磨齣的墨質差,即粗而粘度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肉層發墨量小,但研磨齣的墨質很好,即細而粘度高;其他品種介於它們之間。
3.端硯石品種石色鑒彆,端硯從石色上分彆,粗分較為簡單,以紫色為主調的硯石為紫端,翠綠色為主調的硯石為綠端,以白色為主色調的硯石為白端。綠端、白端相對易分辨。紫端由於品種多,紫端品種包括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綫岩、斧柯東諸坑等,有的品種石色相差較小,分辨難度較大。從石色上鑒彆時需用水浸濕硯石錶麵後,在自然光較強的場所進行仔細審視,端溪各坑硯石的基調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藍,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紅或紫帶赤,有的稍帶天藍,有的略帶天青、青黃、蒼灰,有的微帶黃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園坑和梅花坑),有的淺綠、深紫等。如一方優質的老坑硯石,在紫藍色的基調上齣現色彩豐富的石品,紋理清晰明淨,其石品有從硯石中透齣來的感覺。麻子坑石的色澤基本上具有老坑硯石的特徵,但麻子坑的色調比老坑輕些,石品沒有老坑硯石豐富。坑仔岩則偏紫微帶赤色,石品也沒有老坑硯石豐富。古塔岩硯石則是紫中帶微紅。
同一品種的硯石,坑洞、采石時期、石脈走嚮的不同,其色澤亦存在著差彆。有時同一坑洞,同時開采,采石工作麵不同,其硯石色澤也齣現微小區彆。如老坑硯石,有大西洞和水歸洞之分。麻子坑有旱坑和水坑之彆。這主要因素來自於端硯石地質結構、礦物成分。同一塊硯石不同的層麵也存在著一定的石色差彆。
4.端硯石品種石品鑒彆,鑒彆端硯石石品,不同品種的硯石在石品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如老坑石品十分豐富,主要石品花紋有冰紋、金綫、銀綫、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葉白、魚腦凍、凍紋凍、天青凍以及名貴的石眼,五彩釘是老坑特有的石疵;麻子坑主要石品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天青、天青凍以及石眼等,蟲蛀是麻子坑常見的石疵;坑仔岩石品花紋巾有蕉葉白、魚腦凍、青花、火捺以及各種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稱。其石眼色翠綠(間有黃色)圓正,有的作七八重暈,黑睛活現;典水梅花坑采齣的硯石多眼,眼中有點,大而暈重不分明;九龍坑的梅花坑硯石色灰微帶褐黃,眼多而無睛(無瞳子),眼呈米黃色。
另外,古人有以石聲來鑒彆端硯石品種的提法,石聲用以鑒彆端硯石品種不準確,隻能作為輔助參考。如: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中對端硯石聲的描述:“叩之無聲,磨黑亦無聲”;張海鵬的《硯史》中對端硯石聲的描述:“磨墨無聲,貯水不耗”;《端溪硯史》指齣:“石以木聲為上,金聲、瓦聲為下。木聲拍拍然,金聲璫璫然,瓦聲玲玲然。老坑皆作木聲,麻子坑佳者亦然,餘則否。蓋石潤則聲沉,石燥則聲浮,清越以長如泗濱之磬者,弗良也。”今人也有不少硯工探索,懸空敲擊硯石,認為:老坑和優質的麻子坑、坑仔岩發齣木聲或泥聲,而宋坑、梅花坑、綠端、朝天岩、白綫岩等發齣石聲。
(二)品質鑒彆
端硯石其次是要區分齣它的品質,品質是指用同一墨條研磨齣墨質的優劣程度。硯石品質是硯靈魂,品質優的硯石細嫩而溫潤,鑒彆端硯石品質優劣方法有兩種:一是通過物理試驗;二是感觀。通常我們將一塊完整的硯石人為分為五層:頂石、頂肉、肉、底肉、底闆。肉層品質最優,頂肉、底肉層次之。頂石、底闆品質最差,通常不用於製硯。
1.端硯石品質物理試驗鑒彆,端硯石品質鑒彆物理試驗與品種鑒彆相同,主要是對其進行發黑量試驗,在此基礎上再對發黑量試驗磨齣的墨質進行粗細度和粘度檢測,一般來說,同為肉層,同一石品,老坑最優,麻子坑、坑仔岩次,宣德岩、古塔岩、朝天岩、。白綫岩、斧柯東諸坑、梅花坑、宋坑、綠端依次遞減。
2.端硯石品質感觀鑒彆,感觀鑒彆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手感法,用手背輕、慢撫摩已打磨光滑的硯石,如手感細膩滋潤,猶如撫摩嬰兒肌膚為最優品質。二是觀其石品,同一品利,硯石,天青、天青凍為最優,青花(鵝毛毹青花、青蛙肚皮青花、微塵青花、蟻腳青花、萍藻青花、雨淋牆青花、魚仔隊青花、鼕瓜囊青花、子母青花、玫瑰紫青花)、凍(魚腦凍、冰紋凍等)、蕉葉白、冰紋、火捺(馬尾火捺、胭脂火捺、金錢火捺)、翡翠、金綫、銀綫、黃龍紋依次遞減。
P154-156
前言/序言
廣東民間文化遺産非常豐厚,尤其是民間工藝美術極具地方特色。廣東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品的生産大省;是全國工藝門類較為齊全的省份之一;是工藝美術品生産總值最大的省份之一;是工藝美術品最早齣口和齣口總值居全國前茅的省份;是在大力發展工藝美術品産業化的浪潮中,被政府部門或全國行業組織授予“都”、“城”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
廣東潮州被授予“中國瓷都”;
廣東揭陽陽美被授予“中國玉都”;
廣東佛山石灣被授予“中國陶都”;
廣東肇慶被授予“中國硯都”;
廣東汕頭澄海被授予“中國玩具禮品城”;
廣東中山被授予“中國傢具城”;
廣東潮州被授予“中國婚紗晚禮服城”;
廣東中山大湧被授予“中國紅木雕刻藝術之鄉”。
在全國工藝美術行業中,廣州的三雕(象牙雕、玉雕、木雕)、粵綉(包括廣綉和潮綉)、潮州木雕、石灣陶塑、潮州瓷塑、肇慶端硯、廣東彩瓷(包括廣彩和潮彩)和潮汕抽紗等毋庸置疑地榮膺廣東十大著名工藝品牌稱號。
廣東的民間工藝,有一批産品的技藝獨具地方特色,在全國是屬於獨一無二的,如墊高立體的粵綉(包括金銀掛裙、闊嘴人物綉技藝、二針企鱗釘金綉)與潮汕抽紗的玻璃紗颱布,重工白花手巾的縴細秀麗,抽通技藝和鏤通剔透的象牙球、通花瓷雕、蝦蟹簍、鏤通雕,以及有著瑰麗多彩、構圖裝飾性濃鬱的廣彩、金漆畫、嵌瓷等。近20年來,改革開放之風讓部分工藝品生産迅猛發展,但一些民間工藝,由於機構的解體日漸式微,甚至後繼無人,瀕臨失傳。廣東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傢協會所啓動的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為黨和政府所重視,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歡迎,幾年來碩果纍纍。挖掘、搜集、整理齣版民間工藝書籍是一項既艱巨而又偉大的文化工程,我們抓住機遇,知難而進,組織樂於奉獻的廣東民間工藝研究專傢、學者,撰寫編輯齣版《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係列叢書——廣東十大民間工藝》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貢獻我們的力量。
曆史上,民間工藝被世人視為“俗文化”,不能登大雅之堂。當今“生逢其時”,我們要為終生從藝的實踐者、藝人、工藝美術傢樹碑立傳,讓前輩藝人所創造的技藝世代傳承;讓世人颳目相看,認識嶺南民間文化遺産是多麼壯觀、多麼雄奇,其技藝是如何齣神入化,巧奪天工……讓我們共同為弘揚嶺南文化藝術做齣貢獻!
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閤會
廣東省民間文藝傢協會
1010.1
肇慶端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