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8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2001年出版《春秋左传人物谱》(上下册)一书,将《左传》中的150余位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系统的汇总和评点,意在突出《左传》一书在人物、纪事等方面的独特义法,与《春秋》义法相独立。该书虽欲突出《左传》的思想史意义,然于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亦能提供检索方便(李学勤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亦肯定此书“以人系事”对思想史研究之意义)。从《左传》所反映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复杂人际心理等来看,本书与其后来作者注重从中国文化的习性、中国人的关系本位心理等角度来研究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评分2011年出版的《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陈明序)反映作者对中国现代性未来图景的预测,而其根本宗旨则在于为一种可能出现的、不同于西方文明样式的未来中华文明样式论证。本书主要不是从哲学/形而上学立场,而是较多从文化心理/文化习性这一视角来理解未来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植根于西方文化历史土壤,虽会成为中国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但不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惯性决定了,未来中华文明仍然会以治人而非治法、贤能政治而非民主政治、伦理本位而非制度本位为主要特征;中国文化未来的核心价值仍然是仁、义、忠、信等,而不是民主、自由、人权等。在该书前言及跋中,作者交待了本书写作的基本动机,即在牟宗三、唐君毅等老一辈新儒家之后,重新回答未来中国的道统、政统和学统问题,实即未来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该书强调,文明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使命。
评分《“中学”与“西学”》(2002)中,方朝晖试图说明,儒学或中国古代学统的现代传承面临着两个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一是让它从现行学科体系中独立出来,即回归经学。因为现行学科体制是为培养知识而设,这不符合国学的基本精神,而且与国学原有分类方式不相容。 [4]其二是结合现代人的语境和生活状况,重建修身之道。儒学或国学是以践履、功夫为基础的,没有功夫,国学就失去了生命;没有践履,儒学就丧失了灵魂。在这方面,2008年初版、2011年再版的《儒家修身九讲》一书作了初步的尝试。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以宋明理学为线索,融合儒道释,针对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问题,来说明儒家修身传统在现代语境下被激活的可能性,包括如何将静坐等功夫应用到现代人身上。
评分《“中学”与“西学”》(2002)
评分 评分2011年出版的《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陈明序)反映作者对中国现代性未来图景的预测,而其根本宗旨则在于为一种可能出现的、不同于西方文明样式的未来中华文明样式论证。本书主要不是从哲学/形而上学立场,而是较多从文化心理/文化习性这一视角来理解未来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植根于西方文化历史土壤,虽会成为中国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但不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惯性决定了,未来中华文明仍然会以治人而非治法、贤能政治而非民主政治、伦理本位而非制度本位为主要特征;中国文化未来的核心价值仍然是仁、义、忠、信等,而不是民主、自由、人权等。在该书前言及跋中,作者交待了本书写作的基本动机,即在牟宗三、唐君毅等老一辈新儒家之后,重新回答未来中国的道统、政统和学统问题,实即未来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该书强调,文明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使命。
评分在现**
评分 评分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