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90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文化部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盛大演出活动。各地京剧院团纷纷进京献艺,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首都戏曲舞台上可谓名角荟萃、流派纷呈、争奇斗艳、蔚为大观。值此之际,中国戏剧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戏曲流派艺术研究丛书”,旨在对京剧流派表演艺术进行评价和总结。正如丛书的出版前言所说:“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培育了艺术流派,反之,艺术流派的竞芳争妍和春华秋实又丰富和充实了戏曲艺术的宝库。因此,从各种各类艺术流派的研究入手,将会是继承戏曲的传统艺术经验,总结表演艺术体系,探索戏曲美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正基于以上宗旨,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了谭鑫培、杨小楼、马连良、余叔岩、周信芳、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侯喜瑞、裘盛戎,萧长华等人的艺术评论集。今天看来,这套评论集的价值在于:1.选择的评论对象都是彪炳史册、开宗立派的-代宗师,具有流派代表性。2.评论者均为表演艺术家或评论大家。对于评论对象,他们或亲眼目睹其表演,或亲身参与过合作,或亲耳聆听过其艺术教诲。所以,书中所涉事实均为第一手资料。述,能使入有身临其境之感;评,能抓住对象之神韵:论,则行家里手、语中肯綮。因而其史料与学术价值得到了业内人士与戏曲爱好者的认可。
目录
出版前言
壹
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为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活五十年作
伟大艺术家的光辉永存——学习梅兰芳同志忠于艺术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
一代宗匠——重读梅兰芳同志遗著的感想
梅兰芳同知识分子的结合
梅兰芳的艺术道路
梅兰芳艺术生活的道路
梅兰芳艺术三论
梅兰芳
贰
梅兰芳与中国戏剧
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
梅兰芳的意象美学意识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形象之美——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的一些美学问题
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青春长在
谈梅兰芳同志的艺术特点
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悼戏曲艺术革新家梅兰芳同志
梅兰芳论艺术与群众
梅兰芳与舞台美术
梅兰芳成功的原因和历史功绩
梅派剧目的时代乐章
试论梅兰芳的《宇宙锋》
艺术美的化身——谈梅兰芳舞台艺术
赞《洛神》
《穆桂英挂帅》排演随笔
老当益壮——看《穆桂英挂帅》
谈梅兰芳的《黛玉葬花》
无限深情杜丽娘
……
叁
肆
伍
陆
精彩书摘
“意象”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在“神思”一节里说:“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里所说的“独造之匠”,是指有独特思考独特技能的艺术家,他们能揣摩意象美学意识,巧妙地高妙地甚至是神妙地运用他们的工具,制作出独特的艺术品来。所谓工具,狭义的是指斤、指凿,广义的是指思维、指修养、指方法、指技术。因为意象表现的美的意境,不是只靠有形的工具一挥而就,必须通过思维,结合修养,选择方法,运用技术,才能把独特之匠的主观立意表现在客观的形象上。梅兰芳从意象而造象,就是通过他的思维,结合他的修养,巧妙地选择方法,驱遣技术,妙用一切,从妙用而达到“妙有”。
例如,梅兰芳早年常与余叔岩合演的《游龙戏凤》,他从意象出发,塑造了一个新型的李凤姐的形象,不顾人言啧啧地废了李凤姐的“跷”。梅兰芳并不是没有跷工,但是他主观立意的李凤姐,是一个亭亭净植的出水莲花,而不是袅袅随风的拂槛杨柳;他表现的李凤姐,是璞玉玄珠的天真烂漫,而不是摇金颤翠的俏媚风流。李凤姐这个角色,原属于闺门旦性质的花旦,就是以青衣身份演《戏凤》的余紫云,也依例绑跷。梅兰芳学自路三宝,兼通余紫云,艺有所宗而意又别立。他把凤姐的三寸金莲改为六寸圆肤,在那观众瞩目的凤姐出场时掀帘的表演,依然是右手托茶盘、左手甩线尾子唱上,唱中换左手托盘,唱到第五句“我这里捧香茶客堂进”,用右手虚拟掀帘,先跨右步,再上左脚,偏身而入,跟着回身,虚拟地放下帘子,再换右手托茶盘,斜退到桌侧站定,羞怯地以绢遮面,小心翼翼地放下茶盘。历来绑跷的李凤姐,在虚拟掀帘、跨右步、上左步的身段上,显示出跷工的“后踢”技巧,无不获彩,而梅兰芳不绑跷,一样地使“后踢”,反得轻盈大方之致,这是因为他在这里表演的形象,是综合了全身上下而呈现一种美的意境来。还有一个显示跷工的卷帘表演,是踏步蹲身,双手虚拟托帘,中指翘着微颤,随着微颤,慢慢长(音zhang)身,托过头顶,右手由外向里一引,虚拟掐绳,然后双手挽绳,打结扣帘。这个身段在绑跷的李凤姐演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但表演人物,并不在于技巧的繁难,而在于观众所得到的美的享受。梅兰芳不绑跷的表演,照样做这些身段,观众眼前无跷,却有有跷的感觉,甚或比有跷更美的感受。这样的妙用,已达到了“妙有”的高度。
……
前言/序言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说梅兰芳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