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傢精品課程教材:法理學》立足於法學基本原理與法律實踐來構築法理學新體係,全書分為六大闆塊:本體論、發展論、運行論、範疇論、價值論、關聯論,依次對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以及法的本質、本原等作瞭介紹與闡釋;著重探討瞭法的演進、移植與改革,並進一步對立法、執法、法律監督等法律運行環節作瞭闡述;對法的基本範疇,如權利與義務,以及正義、人權等法的基本價值和法律密切相關的領域:政治、和諧等作瞭係統闡釋。
作者簡介
李龍,男,1937年生,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顧問,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組主要成員。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錶法學論文百餘篇,共齣版著作三十多部,代錶性著作有:《法理學》、《憲法基礎理論》、《人權的理論與實踐》、《李龍文集等》先後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獲得國傢級優秀教學成果奬一等奬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一等奬1項,國傢優秀教材一等奬2項,司法部優秀研究成果一等奬1項,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奬2項。
精彩書評
“從規則中不能推論齣何謂正義,相反,規則淵源於我們關於何謂正義的知識。”
——[古羅馬]尤裏烏斯·保羅
“在民主的國傢裏,法律就是國王;在專製的國傢裏,國王就是法律。”
——馬剋思
目錄
第一編 導論
第一章 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和曆史
第一節 法學與法理學
一、法學的概念和品格
二、法理學的性質與沿革
三、學習研究法理學的重要意義
四、法理學的課程體係
第二節 法理學史綱
一、古代法理學思想
二、近代的法理學
三、西方現代法理學
第三節 馬剋思主義法理學
一、馬剋思主義法理學的創立
二、馬剋思主義法理學的發展
三、列寜對馬剋思主義法理學的豐富與創新
四、馬剋思主義法理學的主要內容
五、馬剋思主義法理學的重大意義
第二章 馬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科學內涵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構成
三、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淵源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根本特徵
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大意義
第二節 黨的領導、人民當傢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
一、治國方略根本原則的曆史考察
二、“三者統一”是我國民主法治的科學總結
三、“三者統一”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 尊重與保障人權
一、人權屬性上的突破
二、人權主體上的突破
三、人權內容上的突破
四、人權實現上的突破
第四節 創新社會管理與法治的保障
一、創新社會管理與法治理念的更新
二、創新社會管理與法的功能的發揮
三、創新社會管理與法治價值的實現
第三章 法學方法論
第一節 法學方法概述
一、法學方法的含義
二、法學方法的作用
三、法學方法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
四、法學基本方法
第二節 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概述
二、形式推理
三、辯證推理
第三節 法律論證
一、法律論證的含義與作用
二、法律論證的理論模型
三、法律論證的方法
四、法律論證的基本要求
第二編 本體論
第四章 法的本質
第一節 法的詞源與詞義
……
第三篇 發展論
第四篇 運行論
第五篇 範疇論
第六篇 價值論
第七篇 關聯論
精彩書摘
動機是推動個體去從事某種活動,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力,包括願望、理想和追求等。法律行為的動機以行為主體的某種需要為基礎,結閤一定的外部刺激的作用,從而産生瞭法律行為的動機。法律行為主體在動機的激勵下,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進而按照動機的指引和導嚮,使法律行為嚮所需要的特定目標進行,從而滿足自我的願望、理想和追求。根據動機來源的不同,法律行為的動機通常可分為生理動機和社會動機。生理動機與人的自然屬性緊密相聯,主要來源於行為主體的生理需要,正是由於該動機的先天性,因此,不同個體的生理動機都是相同的。社會動機則主要是與人的社會屬性相關聯,主要來源於行為主體的社會性需要,如工作動機、交往動機等,具體錶現為對友誼、愛情、親情、成就以及獲得他人認可和贊賞的追求,同時,由於該動機是後天習得的,因此,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當然,某些法律行為的實施也可能是這兩種動機綜閤作用的結果。
目的是指個體希望通過實施一定的行為實現某種結果的心理態度,它是行為人主觀上的反映。法律行為的目的主要是追求、希望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行為結果的發生。與法律行為的動機一樣,法律行為的目的也是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它以法律行為的動機為前提並源於法律行為的動機,法律行為的動機促成瞭法律行為目的的形成。但同時法律行為的目的又與法律行為的動機不同,法律行為的動機主要是錶明法律行為主體為什麼要實施法律行為的內部原因,具有內在性,對法律行為起的是一種激勵、指引、導嚮作用。而法律行為的目的則是行為主體實施法律行為所追求的行為結果在主觀上的反映,它所指嚮的是外在行為及其結果。另外,一種動機可以導緻幾個或者不同的目的,一種目的也可能由多種動機所推動。同樣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可以是由報復的動機推動的,也可以是由報復和嫉妒的動機共同推動的。
……
前言/序言
國傢精品課程教材:法理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質量好 服務也周到 滿意
評分
☆☆☆☆☆
很齣色的課本
評分
☆☆☆☆☆
非常好
評分
☆☆☆☆☆
好書
評分
☆☆☆☆☆
武大指定教材,比03版好多瞭
評分
☆☆☆☆☆
討論如何在擁擠的城市、匱乏的自然資源與瘋狂的早教風潮中去實現這三個理想環境是本書的目的。書中的很多說法可能與流行的育兒理論背道而馳,不過,我不否認當今的理性教育對未來孩子適應社會、人際交流,尤其是適應中國式教育與學習是有裨益的,正如跑車也要配備刹車裝置,我隻想為當今的育兒提供一些緩衝觀念。人類發展得太快,也突顯齣人類正麵臨更大的生存危機,讓科技與城市化進程慢一些,給大自然留齣可以自在修復的時間是一件需要人類嚴肅思考的事。當然,單單一本書能否給年輕的父母或者準父母們帶來有用的思考是值得懷疑的,大傢也可以從我以前齣版的《傢庭成就孩子》《陪孩子長大》兩本書中尋找到一些相似的說法。
評分
☆☆☆☆☆
物流速度快。還可以吧。
評分
☆☆☆☆☆
第三大理想的環境是循序漸進的教育,孩子的心智具有一種發展序列,首先是觸覺,然後是嗅覺、味覺、視覺、聽覺……孩子知覺外部世界是以感受的積纍慢慢展開並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每個生命都蘊含著全部的自然信息,孩子的很多知覺信息是從內部喚醒並獲得,不是從外部學習而來。新生兒的第一年,這些知覺能力是否飽滿關鍵在於閤適的時間得到適度的信息刺激,每一種信息刺激都會喚起孩子的知覺,由此發展齣知識與思維。皮膚是生命最具靈性的部分,除瞭母親的撫觸,讓孩子的皮膚可以盡早親近大自然的陽光、風、草石、溪水……是必須的。自然蘊含的信息是豐富且生動的,人類建造的環境單調且呆闆,兒童的知覺需要足夠的刺激,隻有自然的聲、光、色、味、型、體纔能滿足兒童知覺發展的需要。知覺的深度與飽滿度是生命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心智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塊土壤是否肥沃和寬廣。兒童的知覺能力遠大於成年人對世界的感知,在沒有言語、理性、秩序、價值感以前,兒童的知覺與大自然同質,是一種未知的、動態的、復雜的、以差異為中心建立的多樣性結構。在接受人類文化與言語教育後,知覺逐漸變為靜態、分類與簡單,並接受共性、統一性為中心的認知方式。科學研究證明,天纔都是保留著部分兒童知覺能力的人,考慮到這一點,父母是否可以盡可能地延緩言語與理性教育,讓孩子可以像孩子那樣感知世界的時間長久一些。急功近利地促使孩子在理性與言語學習中展現能力,這很像中國成語中的拔苗助長,其實茁壯的心智纔能創造學習上的遠行者。
評分
☆☆☆☆☆
中國社會與中國的企業缺乏對養育孩子的女性足夠的關懷與福利,想想母親是在為社會養育未來的接班人,那麼全社會都應該竭盡可能地保障她們的福利以迴報她們為此付齣的艱辛。讓生育的女性休更長的假,或者在傢上班,或者每天工作部分時間是可取的。對2歲以後的孩子來說,好的傢庭關係會為傢庭營造美好的氣氛,孩子在傢庭中得到的人際感受決定瞭他成年後在社會人際關係中的心態。真正的傢庭教育是傢庭的關係,而非市麵上流行的教育思想與技術,沒有良好的傢庭關係什麼美好的教育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