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林徽因是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是一部书写林徽因生平的散文集,诗集,传记。成书之初,我们曾想过很多名字,有名者莫过于《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但捷足先登者太多,已不是专一。四月,确是人间很美的时节,花朵盛开,百废待兴,希望与美随处可见。素洁如菊的林徽因徐徐走来,娉娉婷婷,一切名字似乎都黯然失色了。这书名便这样若有若无地定下了,一身诗意,万古人间。爱林徽因的人会懂。
这本书是作家倾蓝紫的美文系列中的一本,她的文笔经过多年历练,编者已不需赘述。她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行文模式,也有了自己的读者群。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编辑,将之以很好的面目呈献给大家。这书中,流畅一如既往,像汩汩的清泉。林氏才女的诗歌、散文乃至书信都有收录。因爱凝结,那满腹的才华、欣喜与忧伤,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尽量呈现。我们力图给读者奉献一个美好的林徽因,让这位传奇的女子陪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四月天。诚心,爱心,细心,愿看读者捧读。
内容简介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浪漫的诗人徐志摩,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本书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作者简介
倾蓝紫,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云南人,长于澜沧江边。现居北京,自由写作者。作品有:《不如不遇倾城色:古典诗词中*美的画卷》、《人闲桂花落》、《锦瑟无端五十弦》 、《浣花纸里水墨词》、《衣上酒痕诗中字》、《我是人间惆怅客——解密李商隐的锦瑟人生》 。其文字淡雅,美如青山花朵,亦如精致的工笔绘画,只写意地点上一座村落、几只小船,便是一幅浩渺的泼墨山水。她是倾蓝紫,一个对文字爱极,愿扑地为桥,引人渡水近青山的女子。
目录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一撇多情的很急
这秋天,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
跨过一条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浮烟似的诗人的脚步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记忆的埂上,那两三朵娉婷
是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
是每小粒晶莹,给了你方向
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精彩书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月,人间开花的日子,看着年幼的孩子,宛若春天的花朵开在自己的怀中,一阵阵孩童欢快的笑声,将四月的天点亮,一个母亲情不自禁歌吟孩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就是花朵,而花朵是四月,30岁的母亲,经历了16岁爱情的懵懂,20岁爱情的浪漫,在30岁而立之年,化作人间的四月天,拥抱着一树一树的花开。
林徽因,30岁时写下这首诗,爱情已不再悲欢,人生已有诸多的意义。
从这首诗开始,回望过去,湍湍沸沸的年华已奔驰过万重青山,而未来,将在四月的江河里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每一次春日浓起的这四月,花枝都喷满花朵,而十年以前的四月,少女的她亦正艳如花,她搀扶着印度诗哲泰戈尔在北京日坛上台讲演,旁边担任翻译的是徐志摩,文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那时,她20岁,正是一个青春貌美的女子锦瑟华年深院的时候,带着她隔花初见、楚楚风流年少的初春迎来了她的初绽。
在这个年华似水回涌到的十年以前,林徽因成为了徐志摩的梦中情人、并与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还参加了徐志摩在西单石虎胡同七号组织的新月社,开始有了写诗的情绪。而有她的日子,诗人徐志摩总是快乐的,所以写下了最美的诗歌《石虎胡同七号》,林徽因十年后以最美的诗赞叹他不在后的天,而大约十年前,徐志摩以最美的诗赞美他们共事的地方——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
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
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
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着依稀的梦景;
雨过的苍茫与满庭荫绿,织成无声幽冥,
小蛙独坐在残兰的胸前,听隔院蚓鸣,
一片化不尽的雨云,倦展在老槐树顶,
掠檐前作圆形的舞旋,是蝙蝠,还是蜻蜓?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着依稀的梦景。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着一声奈何;
奈何在暴雨时,雨槌下捣烂鲜红无数,
奈何在新秋时,未凋的青叶惆怅地辞树,
奈何在深夜里,月儿乘云艇归去,西墙已度,
远巷薤露的乐音,一阵阵被冷风吹过——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着一声奈何。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沉浸在快乐之中……
时间又从十年以前回涌十年,1914年,一个10岁的少女,跟着祖父来到大气磅礴的北京城,与在北京发展的父亲住在一起。从北京巍峨的城门走进去,这个从美丽温婉的杭州出来的少女的心被震动了,以致四十年后,她金刚怒目而起,以自己柔弱之身螳臂当车地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的鼻子,带着重病中沙哑的嗓音,大声谴责政府要拆除老牌楼的行为。
这个从杭州出来的少女,可写诗看见人生每一瓣静处的月明,亦可为新中国提笔如剑刻出她的纪念碑,她的一生是有雪月映照的梅花枝,有柔软的梦幻亦有坚硬的梅骨。
再回涌又一个十年,1904年6月10日,一个女婴诞生在杭州陆官巷林宅。原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经》是赞美周文王的妃子太姒说她能继承美誉,多生男儿家门兴。太姒与周文王生下十名男丁,看来林徽因的父亲是多么期待她能“招弟”而来。因为总是被人和一个毫不相干的男作家林微音搞混,1935年后她改名林徽因。她说:“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为林微音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风云人士。曾在1919年5月4日,与三千多名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林长民一把火烧掉赵家楼曹汝霖住宅,“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而她的堂叔就是那位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而勇于赴死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她的这位堂叔,在临死前,给深爱的妻子写了那封著名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的《与妻书》:“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我扩充我爱你之心,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先死,而不顾你。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的话,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人当做自己挂念的人,也当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这一家人,都把高山流水的气质融合一身,有自己甘愿奉献一生去铸就的丰碑,也有一腔的柔情似水。
林徽因出生在六月的杭州,明朝的张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七月半之人。而林徽因恰是这六月可看之人,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林徽因一生都是西湖上六月的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她把本该是断桥上的一段爱恋,爱成了长桥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遍相送,送不走那爱,却还是没有未来。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结过三次婚。第一次婚姻因妻子不能生育,他就娶了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生了林徽因后,曾再生一子一女,却早夭。林徽因的母亲家境富裕,故不太会持家,没有文化,脾气不太好,很不喜欢她的林长民又娶了第三个妻子,她接连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来北京后,一家先住在前王公厂,林徽因和母亲被安排住在狭小阴暗的后院里,而父亲跟第三个妻子一家几口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
所以林徽因就像一个灰姑娘一般成长在一个让她自卑又敏感的环境里。多年以后她说:“年幼时的那些伤害,对我是永久性的,一旦勾起往事,就会让我跌进过去的不幸之中。”而她的儿子梁从诫说:“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后来林徽因以一篇《绣绣》的小说,隐晦自己这种少女的悲伤。她写13岁时自己的小邻居绣绣母女被父亲遗弃乃至憎恶之事,父亲有其可恨之处,而母亲有其可怜之处,但也有可厌之事。
那个时候,不知该如何自处的林徽因对父母这种感情很困惑:
“这世界上许多纷纠使我们孩子的心很迷惑,——那年绣绣十一,我十三。
终于在那年的冬天,绣绣的迷惑终止在一个初落雪的清早里。张家楼房背后那一道河水,冻着薄薄的冰,到了中午阳光隔着层层的雾惨白的射在上面,绣绣已不用再缩着脖颈,顺着那条路,迎着冷风到那里去了!无意地她却把她的迷惑留在我心里,飘忽于张家楼前同小店中间直到了今日。”
也许正因为母亲不能得到父亲的爱,所以林徽因才要加倍努力,做个父亲的好女儿,去争取父亲的爱。她是家族众姐妹中最聪明的,也是最漂亮的。7岁时,就开始负责全家与在外留学的父亲的通信。
一日,她给父亲写信:“我终日在家理医药,亦藉此偷闲也。天下事,玄黄未定,我又何去何从?念汝读书正是及时。蹉跎悮了,亦爹爹之过。二娘病好,我当到津一作计□。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
那时,她12岁,如那牡丹两三葩颤巍巍开在荒茫的世界里,开在父亲心头最软处。
所以等到父亲去欧洲时,唯一带在身边跟着自己的孩子只有林徽因。林徽因跟徐志摩说父亲是她唯一的知己,而林长民也跟徐志摩说,女儿是他唯一的知己,还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在父亲面前,林徽因很乖,也许她听从父亲的安排心甘情愿跟梁思成成婚,跟徐志摩断情,恐怕也有这种从小而来想要做父亲的好女儿、让父亲也为自己骄傲的目标有一些联系。连拒婚徐志摩的信都是父亲帮她回的——
志摩足下:
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豪(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悮(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
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而徽音附候这几个字是林徽因写的,一个月后,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
她很理智地爱人,不会为感情这种虚无的东西让自己众叛亲离。但她却又很多情,多情如四月的人间,春意盎然。
来北京后,林徽因一家起先住在前王公厂,原是明代掌管营造火器的地方。后来又迁到了玉带河边的织女桥,与菖蒲河上的牛郎桥仅隔一公里。因为明清时代,天安门前广场是皇朝禁地,于是分别在故宫两侧的两桥来往不容易,故有此美丽的桥名。林徽因就读于培华女子中学,在此美丽的地方度过自己一段寂寞的中学时代。
那个时候自信为治世能臣的父亲,因为动荡的时局而四处奔波,林徽因有时跟两位母亲住在一起,照顾着一家几口的生活。这种生活落在她笔下就是:“二娘病不居医院,爹爹在京不放心,嘱吾日以快信报病情。时天苦热,桓病新愈,燕玉及恒则啼哭无常。尝至夜阑,犹不得睡。一夜月明,桓哭久,吾不忍听,起抱之,徘徊廊外一时许,桓始熟睡。乳媪粗心,任病孩久哭,思之可恨。”有时林徽因则需独自一人留在北京,而像她说的数着桥上栏杆龙样头尾,像坐一条寂寞的船,自己拉纤。她的好友费慰梅说:“她的早熟可能使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
她的寂寞,作为知己的父亲是懂的,而她的成熟是父亲需要的。于是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同赴英讲学的父亲来到英国,考入圣玛丽学院学习。林长民对女儿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在英国的日子,父亲也在为事业奔波,常常独自一人独在异乡的林徽因还是非常寂寞。看着多雨的伦敦,一个人的心情也在飘洒着灰蒙蒙的细雨。多年以后她给沈从文写信,回忆起这段在记忆中灰蒙蒙的日子:“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不断的落雨……(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与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却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我玩。”
在她最寂寞的时候,徐志摩像长腿叔叔一样出现了……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1920年,秋。戴着眼镜的徐志摩出现在这对父女面前,当时他请林长民作介绍,以认识英国作家狄更生。第一次见面,把他当做是父亲的朋友,林徽因礼貌地叫了一声“叔叔”,那年她16岁,徐志摩23岁,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他们的初遇,在多雨多诗意的伦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就飞流直下三千尺地从银河陷落,碧落黄泉,至死不渝。
很多年后,徐志摩说——
他俩初起的日子,
像春风吹着春花。
花对风说:“我要,”
风不回话:给他!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相遇,她笑颜上的酒窝就盛满了他爱情的美梦,他一直忘不了,即使他们两人彼此遥遥站成了彼岸,他还是忘不了她的盈盈笑靥。所以徐志摩的诗里总是会出现林徽因的这一对酒窝:
可爱的梨涡,
解释了处女的梦境的欢喜,
像一颗露珠,
颤动的,在荷盘中闪耀着晨曦!
又如《两个月亮》:
还有那个你看不见,
虽则不提有多么艳;
她也有她醉涡的笑,
还有转动时的灵妙;
第一次见面,徐志摩只觉跟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相见恨晚,很快就成忘年之交,林长民在徐志摩面前口吐莲花,让徐志摩以诗般的语言回忆他粲花之论,如春葩丽藻:“摇曳多姿的吐属,蓓蕾似的满缀着警句与谐趣,在此时回忆,只如天海远处的点点航影。”
他们平时相见,徐志摩说:“我倾倒你的语妙,往往含笑静听,不叫我的笨涩羼杂你的莹澈,但此后,可恨这生死间无情的阻隔,我再没有那样的清福了!”
写下这段回忆的时候,林长民已经死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其部下郭松龄的混战之中。
在徐志摩含笑安静的倾听中,也许是他诗人浪漫的气质影响了林长民的心情,让他把隐逸在心头的一段留学日本时的爱情故事一吐为尽,让徐志摩写成诗一般的小说《春痕》——
中国留学生逸君在日本桑抱山峰下爱上教他外文的女教师春痕,后来逸君匆匆被召回国。等逸君再到日本时,这个寄寓在省花家瑞香花院子里的少年已成为一个名人,再来到旧地,多年不闻春痕消息,如今春色无恙,却不知春痕何往,桃花依旧,人面不知去向。
这时一个穿着破旧的胖妇人打量着逸君,看得他烦腻起来,心想世上哪有这样臃肿卷曲不识趣的妇人……
那妇人突然操英语道:“请饶恕我,先生,但你不是中国人逸君吗?”
逸君想又逢到了一个看了报上照片崇拜英雄的下级妇女;但他还保留他绅士的态度,微微欠身答道:“正是,夫人,”淡淡说着,漫不经心的模样。
但那妇人急接说道:“果然是逸君!但是难道你真不认识我了?”
原来她就是春痕!那妇人说:“春……痕,正是春痕,就是我,现在三……夫人。”
被强邀去她家做客的逸君也没有喝她紫色壶倒出来的茶,就伸出手来向三井夫人道别,勉强笑着说道:“三井夫人,我很羡慕你丰满的家庭生活,再见罢!”
逸君回望着三井夫人领着一堆孩子一齐殷勤地招手,送他的行。而那时桑抱山峰,依旧沉浸在艳日的光流中,满谷的樱花桃李,依旧竞赛妖艳的颜色,逸君的心中,依旧涵葆着春痕当年可爱的影像。但这心影,只似梦里的紫丝灰线所织成,只似远山的轻霭薄雾所形成,瘪极了,微妙极了,只要蝇蚊的微嗡,便能刺碎,只要春风的指尖,便能挑破……
春痕,春痕,春梦了无痕。一个朋友曾问为什么年少轻狂时爱过的女子总是认为你会一直爱着她,连她现在苍老的样子也会爱,可是早不爱了啊,怎么还会去爱?
是啊,岁月如刀,刀刀摧花辣手,电光闪烁间,多少个青春美梦碎成齑粉,而徐志摩身为一个诗人却没有等到这一天,他结束在最好年龄的时候,他遇见的爱人也正是最好年龄的时候,一直都是,所以他的爱,至死不渝。
在林长民为自己的一段感情轻轻喟叹声中,徐志摩遇见了一个少女美梦的开始,而林徽因遇见了一段不会随着岁月而飞逝的感情,即便她已经远远离去,而这段感情,一直都在,都在原地等她,地老天荒,没有结束过,因为还未到终点,斯人已逝,情长留。
后来徐志摩在他的诗《爱的灵感》中,说了他们的初遇见,如一刹那闪光,点亮了他的胸怀里幽深寂寞的虚谷: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像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像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徐志摩,这个被蔡元培评价为诗一般的人:“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境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像一个邻家大哥哥一般出现在一个孤寂的少女面前,吸引着她靠近、依赖,如一颗孤寂很久的星星,靠近月亮,取光自暖。
在徐志摩浪漫的月光沐浴之下,林徽因这一朵小花,微微地绽放了,她是每一瓣静处的月明,而徐志摩成了她记忆的梗上,那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而徐志摩遇见林徽因,在混沌中寻寻觅觅了许久的心突然如水遇一座好山,化作了绕指柔,如一座山遇一段好烟水,从此烟水茫茫,不记来时路。一双奔波的马蹄成了流连的蝴蝶,飞不过爱的苦海,曾有的期盼,难还的情债,都留下刻骨铭心的记载。
而当时还只是个少女、正是碧玉年华的林徽因,对爱情这个迷幻的世界是懵懂的,如踏入仙境的爱丽丝,等她知道如何爱人的时候,猛恍然,以往种种,皆是梦幻。
而她惊鸿一瞥,世间繁华皆作锦,衬她这一星璀璨,让爱上林徽因的徐志摩,本是一潭死水,为了她,已然决堤,洪流汹涌奔腾,穿过人生长川,峥嵘岁月。从此他坚硬的世界毁坏了,露出了一颗诗人的柔软之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浪漫的诗人如果没有爱情他会怎样成为诗人。所以,徐志摩遇见林徽因有了爱情,有了爱情,他成为了诗人。
他爱上了,就大声地宣布“我有一个恋爱”,恨不得天地为他共振——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它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