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徐蘭沅先生是全國聞名的京劇鬍琴傢。他的知識廣博,經驗豐富,京劇文武場的樂器件件精通,鑼鼓麯牌無不爛熟。人們尊之為“六場通透”的樂師。
我與徐先生是世代相交,彼此之間瞭解較深,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一貫“虛心誠懇,勤學苦練”,多少年來如一日。他幼年間如此,到為梅蘭芳先生操琴時也如此,及至現在從不自滿,仍然如此。因此他在藝術上卓越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
他在藝術上也是從不墨守舊章、死守陳規的,他經常這樣說:“唱腔、麯牌、過門、鑼鼓,用當傳神就必須要變化翻新。”例如在本書中有這樣四句:“腔調簡單,格局嚴謹,變化翻新,齣神傳情。”這是非常精闢的見解。
作者簡介
徐蘭沅(1891-1967),江蘇蘇州人。8歲學藝,受名琴師梅雨田、孫佐臣、陸硯亭、王玉田影響,兼融各傢之長。他操琴指音圓潤渾厚,弓法平穩,尺寸嚴謹,節奏鮮明,托腔墊字嚴實,弓法、指法非常講究。他曾為何桂山、譚鑫牆、劉永春等名演員伴奏。為梅蘭芳伴奏長達25年,曾隨梅蘭芳赴曰、美、蘇等國演齣。在排新戲過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創造瞭“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晚年從事戲麯教育工作,名琴師杜奎三、李慕良、黃天麟等都是他的學生。
目錄
序一 蕭長華
序二 梅蘭芳
序三 馬連良
第一輯 學習經曆
一 傢世與童年
二 拜戲麯音樂傢方秉忠學文場
三 與譚鑫培操琴前後
四 跟梅蘭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第二輯 梨園憶往
一 漫談梅蘭芳的藝術
二 再談老生的唱腔衍變
三 雜談老旦——會議龔元甫
四 扯談淨與醜
五 略談單皮鼓的技巧——兼談清末民初名鼓師們的特點
六 迴首當年老梨園
七 京劇三題
八 談戲拾零
九 勤學多問,刻苦鑽研
第三輯 京劇音樂泛談
一 漫談鬍琴
二 雜談京劇音樂
三 我的琴譜
後記
再版後記一
再版後記二
精彩書摘
雖然他不演武生戲,然而他並沒有“白練”,我們看他演《槍挑穆天王》以及《抗金兵》等紮靠的戲,跑起圓場來猶如人坐在車上,靠旗是紋風不動,操縱得猶如自己的四肢,這是他腳步的輕重與呼吸的節奏凝成瞭一體,從而控製著靠旗,使它動靜鹹宜。他演雍容華貴的古代婦女大都是珠翠滿頭,然而在動作中絲毫不顯得零亂,這就是從“五晃悠”的功夫中尋找的訣竅。演這種文戲不一定比武戲省力,頭上的鳳冠挑子等等必須要用巧勁兒去服帖它,巧勁兒不是不費力,而是要做到擒縱自如。擒的時候就得用力,縱的時候就得用順勁兒,如此方能達到輕盈美觀、整齊不亂。
梅先生早年演《梅龍鎮》,在“拾巾”的錶演身段上也是一絕。李鳳姐唱到“四平調”後一句的重腔處“啊……綉房門”時,把巾疊好,在疊的時候,他把一頭拿死,轉身拋在肩上,等一頭墜地後,再把手中的一頭鬆開,巾隨著他的腳步,準確地成瞭一個斜一字形,明是鬆開瞭,實質在走動的時候,肩仍然是擒著它,否則它就不會隨人擺布,在這些極平常的錶演裏,寓含著深厚的功底。
梅先生的腳步,在颱上演戲從來不亂(亂不是指多一步、少一步,而是步法),例如《貴妃醉酒》的“醉步”,首先他本著酒醉之人腳跟無力去設想,在步法上就把重心放在腳尖,嚮前行走時,前一腳著地,後腳跟立即提起,這樣有規律嚮前移步,即使是轉彎也不亂。假如往左時,先把右腳漫過左腳,在邁步的同時,左腳跟立即提起,不管是左轉右轉步法從不紊亂,這樣既錶現齣美人酒醉腳步不能自主之態,同時由於腳步有規律的重心移動,又能控製著頭上的鳳冠擺動得整齊自然,達到瞭藝術上的“美”、錶演上的“真”。
他演《遊園驚夢》,柳夢梅扯著她,她遮羞轉身的那個透步,也是重心運用得好,因此轉起來顯得非常自然。
旦角錶演的跪法,講究裙子要平鋪在人的四麵,好像一朵花似的。梅先生錶演這個動作時,撩起裙子先屈右腿,身往左扭,再屈左腿,身往右扭,這些都是與眾相同的,就在這以後不同瞭,當麵部轉嚮正麵的時候,身體微微地一帶動,裙子就很自然鋪平他的腳跟,錶麵上看來是輕而易舉的,假如腰上功夫欠缺,就不易做到這一點。
……
前言/序言
中國戲麯藝術大係(京劇捲):我的操琴生活·徐蘭沅口述曆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