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宋八大傢的故事》講述的是中唐和北宋時期文壇上八位著名的古文傢: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的故事。作者秉持真實性、知識性、可讀性、互見性為原則,選取八位大傢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嚮讀者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跡、人際交往、人品性情、處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聞軼事。讀者朋友特彆是青少年朋友在閱讀中既可獲得文史知識,又能受到人生啓迪。
作者簡介
李道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1938年生,河南省濟源市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並留校任教。長期擔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多次獲得北京市和北京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奬;曾執教於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長期從事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曾擔任北京市高教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課程考試委員。主要著述有:《唐宋古文研究》、《唐宋八大傢文選》、《昌黎文集注釋》、《韓愈》等。曾受原國傢教委委托主持編寫瞭《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大綱》;主編全國12所高等師範院校閤編6捲本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及《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辭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韓愈
身世之謎
四舉於禮部乃一得
三選於吏部卒無成
毛遂自薦
人不如鳥
兩入軍幕
請示上班時間
抗顔為師
華山求救
叔侄情深
為民請命貶陽山
窮鄉僻壤的縣太爺
難兄難弟度中鞦
自我闢謠
日與宦官為敵
屈駕訪神童
挑戰避諱
質疑割股
為牛僧孺造勢
愛纔薦賢
諄諄教子
特立獨行頌伯夷
待己以信
“妄論”被降職
發牢騷反被提拔
力排眾議調閑職
輔佐裴度平淮西
《平淮西碑》之榮辱
忠犯人主之怒
祖孫相逢藍田關
為民驅鰐
齣資辦學
釋放奴隸
結友大顛和尚
改革太學
奉詔宣撫王庭湊
桃柳二妾
捲入“颱參”鬧劇
服食風波
推敲
諛墓之譏
撫養窮孤的慈善傢
柳宗元
從未迴去過的老傢
戰亂中的童年
良好的傢庭教養
坎坷的求仕之路
郇州考察
未曾上任的藍田尉
“踔厲風發”的革新者
不幸的婚姻生活
待罪南荒
淚羅江口吊屈原
寄居龍興古寺
定居愚溪
力贊韓愈《毛穎傳》
自肆山水撰妙文
長歌之哀過痛哭
反對割據論“封建”
但教弟子不為師
巧用寓言刺政敵
官為民役的公僕觀
韓柳史官之爭
再返京城
以柳易播
為政柳州
種柳柳江邊
革除社會弊端
遺惠一方
劉柳之誼
歐陽修
艱難的青少年時期
神交範仲淹
洛陽三載
怒斥司諫高若訥
貶官夷陵
同退不同進
崇儒學而斥佛老
情有獨鍾尊韓文
義正詞嚴論朋黨
力主改革吏治
加強武備反議和
為政寬簡
力排眾議保麟州
不在天命在人事
批評唐太宗作秀
犯顔直諫鳴不平
被貶滁州
與民同樂
未老而稱醉翁
寬厚仁愛保降卒
迴河之爭
請立皇子固根本
齣使契丹
知貢舉痛抑怪文
與宋祁的君子之交
賦鞦聲而悟養生
再遭誣陷
青苗法之爭
以直報怨
不遺餘力奬後進
果敢剛正之氣節
“六一居士”和“文忠”
“窮而後工”之說
六一風神
文筆生動的《歸田錄》
成如容易卻艱辛
艷詞真僞
蘇洵
落拓不羈的青年時期
自焚文稿數百篇
老泉並非蘇洵號
得勉夫教子賢內助
再遊京師
雷簡夫三薦蘇洵
名動京師
婉拒捨人院考試
人生知己歐陽修
名二子用心良苦
一生交惡王安石
縱論六國警當世
風水為喻論作文
曾鞏
儒學世傢的纔子
漫漫求仕之路
初交歐陽修
力薦王安石
輾轉數郡
清官循吏
知齊州緝盜除惡
孝父母而撫弟妹
正直嚴謹不媚俗
政事不如文章
編校曆代典籍
記佛殿藉題發揮
誰說曾鞏不能詩
王安石
不平凡的青年時期
不求調任京官
上仁宗皇帝萬言書
鬱悶的英宗之世
初得神宗信任
熙寜變法
鐵腕人物
罷相和復相
用人之失
知錯能改
愛子之死
與曾鞏之恩怨
與政敵司馬光
與尊師歐陽修
忘年知己王令
頒行《三經新義》
痛惜神童傷仲永
同病相憐詠明妃
榮膺雅號“野狐精”
精深簡淡“半山體”
煉一“綠”字長精神
八股文之祖師
“自奉至儉”惹爭議
蘇軾
少年英纔
金榜題名
王氏姐妹
愛妾朝雲
上書神宗批新法
西湖蘇堤
徐州抗洪
烏颱詩案
一場虛驚
不思悔改
兩次誤傳
築室東坡
苦讀《漢書》
豬肉廣告
一蓑煙雨任平生
泛舟赤壁抒情懷
銅琶鐵闆唱大江
“三白”故事
夾縫求生
蘇王金陵會
惠州四年
兩代文壇盟主
兄弟情深
善謔三則
廣交歌妓
茲遊奇絕冠平生
陽羨贈屋
奬掖後進
詩中理趣
崇尚自然反雷同
文星隕落
宋代五帝論蘇軾
蘇轍
應製科直諫仁宗
屢次質疑青苗法
貶黜奸佞
反對迴河
力主放棄五寨
反對“調停”
對西夏講誠信
上疏論政被貶
淡泊的晚年
鮮為人知的傢事
“養氣”為文
“適意為悅”的人生
態度
文章優劣任評說
精彩書摘
01 身世之謎
韓愈齣生在一個世代讀儒傢之書,世代做官的一個中小官僚傢庭。盡管官越做越小,到他父親韓仲卿隻做過縣太爺一類的小官,但總還是官宦人傢,書香門第。韓愈有三個叔父:韓少卿,曾任當塗縣丞;韓雲卿,曾任監察禦史,禮部郎中;韓紳卿,曾為揚州錄事參軍,涇陽令。韓愈兄弟三人:大哥韓會,曾任起居捨人,韶州刺史;二哥韓介,短命早夭。韓愈齣生於長安,時其父韓仲卿在長安任秘書郎。韓愈三歲喪父,由大哥韓會和嫂嫂鄭氏撫養成人。如此看來,韓愈的身世清楚明白,那麼,“謎”從何來?
細心人都不會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在韓愈現存的所有詩文中,從未提及過他的母親,其弟子李翱為其撰寫《韓吏部行狀》,皇甫浞所撰《神道碑》及《韓文公墓銘》中,也都未提及韓愈的母親。這一罕見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世人的猜測:韓愈的生母到底是誰?韓愈及其弟子們為什麼對此諱莫如深?
先說說韓愈和他大哥韓會的血緣關係。韓愈和韓會雖是親兄弟,韓會對韓愈的悉心撫育,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韓會和韓愈的年齡,實在相差懸殊:韓會卒於韶州刺史任上,時年四十二歲,而此時韓愈約十二歲左右.就是說,韓會比韓愈大三十歲。在一韆多年前的唐代,若二人為同母所生,實在不可理解。再者,在唐代,一母所生之兄弟,習慣稱“母兄”“母弟”,但在韓愈的文章中提到韓會由此可見,韓會和韓愈極可能非同母所生。
那麼,韓愈的生母到底是誰呢?史無明載,人們隻能閤理推測。
韓愈有兩篇自敘身世的文章涉及此事:在《祭鄭夫人文》中寫道:“我生不辰,三歲而孤。濛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實維嫂恩.”在《祭十二郎文淨中寫道:“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古代詩文中的“怙”“恃”分彆為父、母的代稱,父死稱失“估”,母死稱失“恃”,這裏隻講到瞭自己“孤”和“怙”,而未講“恃”,則是隻說喪父,未說喪母。而韓愈在《乳母墓銘淨中又說:“愈生未再周月孤失估恃.”就是說,韓愈還不到兩周歲(虛歲三歲)就父母雙亡瞭。實際上,這裏的“恃”是指其嫡母(即韓仲卿之正妻,韓會之生母),而非其生母。即是說,在其父去世之前,其嫡母已經去世。由此可見,韓愈並非嫡生,而是庶齣。按唐時的習俗,士大夫婚配講門當戶對,喪偶後如未遇閤適對象,可以不再娶,但“唐之士大夫不可一日無妾”(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士大夫與妾生子,即為庶齣。韓愈即應為庶齣之子,即其母年輕,在韓傢地位卑微,無力負起撫養韓愈的責任,故主要由其大哥韓會夫婦撫養。
那麼,韓愈的生母情況究竟如何呢?人們主要有兩種推測:
一是生母改嫁。韓仲卿去世後,其生母年輕而地位低下,於是另嫁他人。此說不能說全無可能,但理由和證據似嫌不足。
二是韓愈的生母即是其乳母。元和六年(8lO),韓愈乳母病逝,韓愈為其安葬,並寫下《乳母墓銘》一文。文中說:“乳母李,徐州人,號正真,人韓氏,乳其兒愈。愈生未再周月孤失估恃,李憐不忍棄去,視保益謹,遂老韓氏。”據此推測,這位李正真在韓仲卿去世後,不忍心棄韓愈而改嫁,隻好以乳母身份留在韓傢,對韓愈的撫養也格外盡心。而韓愈對李氏,感情也絕不同對一般乳母。乳母在韓傢長達四十年左右,親見“所乳兒韓愈”中進士,做幕僚,入朝為禦史,做大學教授(國子博士),當縣太爺,娶妻生子,這已不尋常;而韓愈更是對她敬重有加:“時節慶賀,輒率婦孫列拜進壽。”埋葬之日,“愈率婦孫視窆封(下葬)”。
……
前言/序言
唐宋八大傢的故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東西寫得比較詳細今天我在網上買的幾本書送到瞭。取書的時候,忽然想起一傢小書店,就在我們大院對麵的街上,以前我常去,書店的名字毫無記憶,但店裏的女老闆我很熟,每次需要什麼書都先給她打電話說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她還時常替讀者找我簽名。可是,自從學會從網上購書後,我再也沒去過她那裏瞭,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裏,她要我教她在網上買書,這就是幫她在京東上買瞭這本書。好瞭,廢話不說。
評分
☆☆☆☆☆
一拿到,孩子就開看瞭,喜歡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質量很好,快遞也很快
評分
☆☆☆☆☆
送貨快,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
☆☆☆☆☆
東西寫得比較詳細今天我在網上買的幾本書送到瞭。取書的時候,忽然想起一傢小書店,就在我們大院對麵的街上,以前我常去,書店的名字毫無記憶,但店裏的女老闆我很熟,每次需要什麼書都先給她打電話說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們像朋友一樣聊天,她還時常替讀者找我簽名。可是,自從學會從網上購書後,我再也沒去過她那裏瞭,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裏,她要我教她在網上買書,這就是幫她在京東上買瞭這本書。好瞭,廢話不說。
評分
☆☆☆☆☆
買東西還是要到京東,東西好,送貨快。
評分
☆☆☆☆☆
值得購買的書,物流快
評分
☆☆☆☆☆
買東西還是要到京東,東西好,送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