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化腐朽为神奇的精辟而实用的深刻解读,以四书之首《大学》为根本,正本清源,通过解读经典,借助大量实例,旁征博引,夹叙夹议,深刻剖析为官的学问和技巧,勾画出一条远大光明的为官之道。
内容简介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使我们的确立了“做官、治天下”才是人生最大荣耀的意识。
那么对于“为官”,曾仕强教授是什么看法呢?他将给观众和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呢?中国社会的为官之道究竟应该是什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对于官员又意味着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逻辑隐含着哪些多年被忽略而不为人知的深刻道理呢?为官究竟为什么?如何为官才能做到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讲 学而优则仕
1 先学论语
2 在学易经
3 学则不固
第二讲 仕而优则学
1 必学太学
2 三大纲领
3 亲民为本
第三讲 明明德为先
1 道德养望
2 修己为本
3 以身作则
第四讲 为人民服务
1 民本民贵
2 养民教民
3 得民心昌
第五讲 在止于至善
1 凡事合理
2 随时调整
3 使民以时
第六讲 亲民是核心
1 居中为吉
2 修己安人
3 民能安足
第七讲 要讲究三方
1 方向正确
2 方法有效
3 方式适宜
第八讲 有整体规划
1 长期宏观
2 均衡发展
3 地方特色
第九讲 应分期渐进
1 欲速不达
2 安全第一
3 提升品质
第十讲 决策透明化
1 秘密调研
2 闭门商量
3 结果公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这一句话,几千年来始终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的脑海当中,大家都非常熟悉。什么叫做学而优则仕?一般人的解释是说,你把学问做好了,甚至于再偏窄一点,你求学阶段成绩很好,你就应该出来做官。这种观念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对原来那句话的理解已经有一点偏差,有一点扭曲。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最先的出处是《论语》,而且不是孔子自己讲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出来的。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学而优则仕,这里面有三个重点:一个是学,一个是优,一个是仕,而它真正的关键在那个优字,这个优不是好坏的意思。我们今天说你学业成绩优良就叫优,但是学而优则仕的优好像不是这样。优的意思是你有余力,你还有剩下的力气。剩下力气干吗?来为人民服务。所以“仕”应该解释成为人民服务。
那个学就更复杂了。学,其实在儒家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绝不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说的“多学习,做学问”,应该不是这样。
学最起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要慎选所学的东西。我们要选择,要明辨,不要上当,因为很多杂乱的资讯真的会弄得很多人不知所措。尤其是现在,网络上无奇不有,什么都会出现,根本学不完,学了半天都是没有用的,那不是浪费时间?那多冤枉。所以学为什么要有老师?以前的人都认为说要重视师承,老师讲的话要谨记在心,终身不忘,然后一辈子照老师所说的去做。我们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那样,老师的任务,是在选择合适的学问,因为他阅历比较广,他看的比较深,了解的比较多,面对各种不断出现的资讯,他有选择的能力,他会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所以今天老师的任务其实跟以前的老师不太一样。不要一直认为老师就是交给你知识,交给你学问的人,今天老师的任务是替人选择合适的教材,而且安排好次序,这个叫做慎选。因为今天我们进入网络时代,你一上网,糟了,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知道,这个是你该用的还是不该用的,你也无从选择。
孔子当年讲的很清楚:三人走在一道,其中一定有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他为什么说一个,而没有说两个?今天人很谦虚,说“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那就乱掉了,那你就不会选择了,那就变成道听途说了。三人行,这个三不是指三个,而是指很多人。多数人在一起的时候,我要去选择,这里面有的人根本就乱讲,有的人是似是而非,有的人是有成见的,有的人太固执,那我怎么办呢?我可以选择一个来跟他学习,把他当做我模仿的对象。中国人其实是把老师当作模仿的对象,这样就对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第二个, 学一定要跟思摆在一起。你看学而不思,那就糟糕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有些事情你一想,就知道这个是不对的,可是你不想呢?那就认为是真的了。所以学了以后,不能够不思。思就是思虑、怀疑,也就是深度去想一想,他到底讲得有没有道理,合不合乎自然。学了以后如果不思,那就会什么?就会很迷惘。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其实今天我们用的互联网那个网也就是告诉你,你一上网,你就罔了,你就迷惘了,何去何从,孰是孰非,你根本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发挥思的功能,思是什么?就是往这边想一想,在往那边想一想。为什么要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自己去考虑考虑,他讲的很有道理,那谁讲的没有道理?每一个人讲的都是片面的道理,我们要提高警觉。我还没有发现一个人能够把所有道理讲的很周全的,因为这个人太高了,我们根本没有机会碰到他。我们所碰到的人都是讲片面的道理,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到底对不对,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合不合乎自然的道理。如果听起来觉得很合乎自然,就可以初步地相信,然后再去测试,经过反复的实证,最后才在确定要不要相信。如果它根本不合乎自然的道理,那我劝你连听都不要听,听完就把它忘掉,这样比较不会受害。
然后我们就要进入第三个层次,就是要贯通。今天的人很重视专业,但什么叫做专业?其实就是不能贯通,才叫专业。人,一定要记住,学不是说学了就拿去用,也不是把知识记在心里边,孔子告诉我们,学则不固——学只是让你不固执而已。你没有学一些理论,就是没有其他办法,非这样不可,可是学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不只有这么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是可以选择的。不固执是很重要的,一个很固执的人,就学不到新的东西,看这个不是,看那个不对,你怎么知道它不对?因为它和你的想象不相符合,所以你就马上说它不对,最后吃亏的是谁?一定是自己,学了以后你才知道,原来又多了一个参考的方案,又多了一样值得拿来比对,拿来分析,拿来比较,拿来选择的新资料。不要说马上就断定对与不对,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这个能力。
不固执才会变通,不会变通,就只有专业而不是通才。我们所需要的其实是通才,我们不得已先从专业开始,但是专而不通经常是害人害己。光是一个学,我们就要重新来认定它: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成果怎么样?怎么鉴定呢?就看你优不优。优不是优秀,不是优良,不是成绩好就叫优,而是说能不能像庄子《庖丁解牛》所说的那样,面对一头牛,心里就有数,下手动刀能游刃有余地分割开来。一句话,如果你做事情,做的很辛苦,我们讲句不好听的话,就表示不够优。你不能悠然自在,你不能自得其乐,就不够优。我们现在把优解释的太偏窄了,老师评价的成绩优,那个成绩没有用,成绩不可靠,因为每个老师的标准不一样,每一个学校打出的成绩标准都不一样,所谓的优的层级也不同,那根本不能证明什么。你当一个科长,能把科长当得很好,才叫优,你当一个地方官,能很有把握地把地方的事情处理好,这就叫优。
优,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有本事。我没有讲要有能力,今天的人动不动就讲有能力,这是非常糟糕的观点。你有能力有什么用?我曾问过很多年轻人:你有能力有什么用?你有能力,人家不欣赏你,你有能力,人家怕你,你有能力,人家根本就不让你做,那你能怎么样?西方人才讲有能力,中国人很少讲有能力,我们讲有本事。什么叫本事?大家把本事跟能力来比对一下,马上就知道,一个有能力的人多半会看不起人家,只要你一看不起人家,你的阻碍就来自四方八面。一个有能力的人多半对自己很有信心,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有时候就会吃眼前亏。有人给你提供意见,是因为他们身临其境,在那里那么久了,远远比你更清楚这里的具体情况,而你刚来,如果刚愎自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难免会自掩前途。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个人有本事,就是你有能力之外,还要能够使人家接受你,欢迎你,认同你,这个是高难度的。只要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很委屈,那就是没有本事,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是人家认定的,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是所有人都看你不行,那你就是不行。就算有能力,你也必须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将心比心,使他很乐意地接受你,甚至进一步地欣赏你,最后他自觉来配合你,那你就游刃有余,那就叫优,否则就不是优。
第二个,要守本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能力的人经常是不守本分的。你闪开!可是他们为什么要闪开?如果没有他们,你一个人能做什么?到时候还不是要请人家来帮忙?这个本分,就是孔子一再提醒我们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人也把它解释错了。让我感觉很难过的一点,就是我们只会背孔子的话,但是根本不了解它的意思是什么。我们现在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自己顾自己,就是所谓的本位主义,就是不关心别人了,我认为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喜欢说中国人“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的事,隔壁有多少雪,跟自己无关。其实大家应该这样了解: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身做起,然后才能推己及人,你自己家里都扫不干净,要去帮别人扫,怎么做的到?你根本就不用说话,先把自己家里打扫干净,就是优,然后就有余力去帮助别人扫了。别人一看到你来,他就不好意思了,他自己就出来扫了,这才是真正的优的本质表现。
第三个,要知本末。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不在乎你讲多少话,不在乎你口才好不好,不在乎你有没有魅力,那些都是很无聊的事情,但是现代人就是犯了这个毛病:不知本末。优的人一定要知本末,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我讲一个本末最颠倒的事情,大家听了也不要生气,要自己去想一想:清朝的时候,八国联军来打中国,我们会全力抵挡,我们不抵抗,就会亡国灭族,而现在,八国联军不打我们了,去打别人,我们反而无条件投降。我这话不严重,但是是事实,我们现在已经全面投降了。学术界会划一条线,说这是西方的标准,我们中国迟早要一步一步走向它们才算现代化,但是却没有想到,当我们走到那里的时候,我们是亡国灭种!我觉得这些想法很奇怪,就是已经麻木了,已经没有警觉性了,已经不知道本末了!我们是为中华儿女而服务,不是为其他人而服务,要为他人服务,一定要先把我们的本固好了。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马上就想到,到任何一个地方,五星级饭店里所放的音乐,一定是当地的音乐——你到马来西亚去住住看,你到印尼去住住看,那些音乐你听不懂,为什么?因为那是当地的音乐。只有我们这里不是这样,我每次住进国内的五星级饭店,我就知道我又到了租界地,那已经不属于中国了,因为什么?八国联军没有打我们,但是我们自己本末不分,这个恶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我们今天什么叫做仕?这个是仕,旁边是个“人”字,跟士大夫的士不太一样,士大夫的士旁边没个人字,士大夫就是专门去读书的,而有这样一个人字以后,就表示他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官的概念扩得很大。大家有没有发现,各行各业到最后都是服务业。当然还有些人觉得很奇怪,说自己是生产制造业,不是服务业,然后还拿出一个很奇怪的比例,说制造业占多少,服务业多少,那都是不正确的东西。
各行各业到最后都是服务业,除非不够优,也就是余力不足,制造工艺成问题了,还能服务吗?但凡你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些地位,那你的竞争力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所提供的服务。医生也是服务业,而且真正了解真相的人都明白,医生有没有能力是一回事,病人治不治得好还是另外一回事,这两个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说病人碰到好医生,给病人用好药,病人就一定会好,这种逻辑是不对的。病人会变好是病人的事情,是病人自己在决定,其实跟医生的关系不是很大,医生只管提供医疗服务,至于病人会不会好,医生根本不能决定,这才叫真相。可是大部分人不这样认为,而是觉得自己碰到好医生就有救了,哪有那回事?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仕重新界定,今天各行各业,到最后都在当官(仕),都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我这话也没有过分,我们先从国营企业看起,国营企业的老总哪个不是当官的?民营企业忙几年,奋斗有所成就,那也可以当官。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官本位,我们脑海里面离不开这个官字,甚至于失业了,找不着工作了,自己关起门来,还会幻想一下将来自己发达了,当个官什么的,最起码在家里自己就是说了算的。这个观念,我希望大家好好去想一想,很多人是用西方的观点来看,认为不应该官本位,其实错了,全世界都是官本位。美国号称是资本主义,号称是市场导向,真的吗?假的!银行出问题,找当官的来解决,这算什么市场?失业率高了,找当官的来解决……什么事情到最后都是当官的要出来解决,那不是官本位是什么?我们不要骗自己。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定要端正我们的思想观念,其他菜有办法导正。学才是正道,要学什么?不是平常我们所学的那些,所以我建议,要出仕,要当“官”,要为人民服务,就要学三样东西:第一个,先学《论语》。什么叫《论语》?论那个言字旁换成车字旁,就是车轮的“轮”字。大家想想看,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不要认为是什么航天科技或者什么,其实就是轮子!只要没有轮子,什么都不存在。我们想想看,哪个东西不需要轮子?轮子诞生的基本构想,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反复。人类的文明离不开轮子,我们现在常说历史的车轮,就表示时间像轮子一样向前。所以《论语》就是用嘴巴讲的轮子,它有两个意义: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不读《论语》怎么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二,是以身作则的最佳榜样,要以什么做则,把《论语》拿来看,照《论语》去做,就以身作则了。
要出仕,要当“官”,要为人民服务,第二个,要学《易经》。什么叫《易经》?《易经》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东西,那就叫《易经》。很多热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每天都在用,怎么我根本看不懂《易经》?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太简单了,一句话就可以讲的很清楚,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因为你太熟悉,用到浑然不觉,自己都不知道是在用《易经》。如果你真的接触深入一点,真的稍微进去一点点,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睁开眼睛就在用《易经》。如果我们一直这样懵懵懂懂下去,那就比较危险,就是那个舵掌不稳。我们读了《易经》以后,还是照样过日子,还照样地生活,但是舵会掌得比较稳一点。
要为人民服务,第三个,一定要学《大学》。为什么?因为《大学》讲的本来就是为官之道,只是古人不敢讲,古人把它变成修身养性的经典,对为官之道遮遮掩掩。为什么?有没有证据?当然有。孔子跟鲁哀公在一起的时候,鲁哀公就问过孔子:人道孰为大?——人世间的学问什么最大?孔子说:“政为大。”政治是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说,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那都骗人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我们看一个艺术家当得好好的,只有一天被人家抓取关了,他才会讲“政治的归政治,艺术的归艺术”这句话,平常他不会讲这种话,就表示不是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治,这才是真话。今天大家不讲真话,那我们也没有办法。瞒来瞒去,骗来骗去,最后都是骗自己。
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政治,人类本来就是官本位,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谈怎么做得正,怎么做得好,而不是避,只谈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把大家的视听都搞混淆了。体育跟政治没有关系吗?问我们自己就好了。同样是中国人,以前我们是东亚病夫,去参加奥运会,都是志在参与不在得奖,而现在怎么金牌都跑到我们身上来?难道中国人都变了吗?没有变,还是中国人,就是政治变了。为什么现在都市集中了?一个一个的社区怎么建立起来的?如果当官的不给土地,能集中吗?只要当官的不同意,就算你很行,就算你的项目非常好,也根本不可能做成。我们是绝对反对官商勾结,但是一定要政商关系良好,这样才对。但是我们长期不肯面对这一点,然后东躲西躲,讲一些大家自己都听不进去的话,那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大学》是全世界全人类最完美的政治哲学,现在的话就叫做管理哲学。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管理技术,都有管理科学,就是没有这么完整的管理哲学,我们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拿来用呢?
读完《大学》以后,你或许会发现,我们现在的很多观念是把对的看成错的,把错的看成对的,然后可能会感到很焦虑,感觉很不安。但是这没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就是四个字而已:化繁为简。《大学》这套管理哲学是很繁杂的,如果不能把它变得很简易,那就是没有读通。我说清楚一点,任何一个问题,不管它多复杂、多困难,如果两三句话不能把它讲透,我劝你就不要讲了,因为那就说明你根本不通,只要通,两三句话就解决了,这个叫做约之以理,《论语》“雍也篇”和“颜渊篇”都谈过。约之以理就是从看得见的理去推那个看不见的意。理是看得见的,意是看不见的,我们天天讲意,意在哪里?它是看不见的。
我们把所学的道理归纳成非常简要的四个字,叫做行事规则。现在很多人是没有行事规则的。一个人学的优或者学的不优,就看你有没有自己的行事规则,动不动就查书,动不动就上网,动不动就说这是谁说的,这种人一定是不优的。孔子告诉我们学则不固,但是到了紧要的时候,到了你要用的时候,不能不固,需要固的时候,不固也不行,那就要择善固执。大家马上发现,先说学则不固,告诉你不要固执,转而马上告诉你要择善固执,又是要固执,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易经》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看起来好像中国人总是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说话不算数,那就是根本不懂《易经》。谁能够说话算数?当一切都在变动的时候,谁说话算数?只有一种人说话算数,就是说得含含糊糊的人才是说话算数。现在都要求说话不能含糊,可是根本就做不到,这就是我们自己不通的一个表现。你自己都不通,你怎么去要求别人?所以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入去了解的。
学是没有止境的。你有没有在学?有。但是有一句话很可笑,常有人说:“我去听了半天,只要听到一句有用的话,我就值了!”我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太差了,因为你听了一句有用的,也听了几万句没有用的,那些都在你的脑海里,凡听过的必留下痕迹,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弄得你脑筋乱得不得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有些影像就是不能让小孩看,有些事情就是不能让小孩知道,因为一知道他就乱了。你越想不去想它,它越浮现在脑海。你看你很讨厌一样东西,摆在那里多看几眼,看来看去看顺眼了,你就喜欢了,这是会根据你的影像而改变的。你本来觉得这个事情自己绝不会做,不可以这样,也不可能这样,但是多想几次,你可能就做了。西方人是不懂这些的,他们说大家有知的权利。有什么知的权利?不该让你知的,就不应该让你知,什么知的权利?很遗憾,现在没有人敢讲这种话了,这才是人类非常大的危机。因为大家都道听途说,就认为那些都是对的,其实那些根本经不起考验。
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叫做受之于人,就说我自知很粗浅,得到一些知识,我没有能力判断,我就暂时接受,然后提高,得之于己,你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这就需要思虑,就要探索,就要比对,就要去请教,然后终于找到一个自用差不多的路子,这是第二个层次。我们只能找到差不多的,没有办法找到一定的。什么叫一定?差不多是最高的智慧。但是现在大家一听到差不多,就头大了,就开始要骂了,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太可怕了。最后一个层次,叫做敏而好学。敏而好学是说你底子够了,免疫力很强了,可以慎断是非了,你很谨慎,不会人家听了你就相信,也不会人家听了你就不相信,你才可以广泛地去了解,这是一个一个不同的层次。我们讲完学而优则仕,接下来就要讲另外一句话,叫做仕而优则学。
……
为官之道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