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云南通史(套装全6卷)》资料丰富,主题突出,横陈百业,纵贯古今。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以云南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纵线,各个历史阶段云南历史的演变特点为断面,以流畅易懂的文字论述,清晰地勾画出云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客观叙述了云南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云南数千年历史的宏伟画面;生动地反映了云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真实地描绘了云南各族儿女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反映了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许多领域。通读本书,不但能使人对云南厚重的历史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而且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云南历史发展的脉动,让人们对云南久远的文明、鲜明的特色和闪光的亮点有深刻的认识。
内容简介
《云南通史(套装全6卷)》是对云南各民族肇自远古,迄于1949年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行系统论述的史学著作。土著民族与土著民族、土著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即“夷变夷”、“汉变夷”、“夷变汉”,并通过融合共荣而与中华各民族内聚成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本书采珠撷英,去芜存菁,着力创新,从各个方面揭示了云南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亮点,对研究中国通史、专史、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流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何耀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出版个人著作《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担任总主编、主编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43卷、《西南民族研究彝族专集》等27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中国藏学》、《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1篇。完成省部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50余项。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总编前记
绪论融合、统一:云南历史发展的主轴
第一卷 远古至战国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一公元前221年)
第二卷 秦 汉 三国 两晋 十六国 南北朝 隋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618年)
第三卷 唐 五代 宋时期 (公元618 1254年)
第四卷 元 明 前清时期 (公元1254-1840年)
第五卷 近代前期 (公元1840-1919年)
第六卷 近代后期 (公元1919 --1949年)
精彩书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斗争,革命高潮空前迭起。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仅在1938年开往抗战前线的总兵力就达二十七万人。②朱德说:“抗战军兴,滇省输送二十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③朱德所说的数字,未包括为后勤服务的兵力。1938年4、5月,云南各族官兵在台儿庄与日军大战,取得毙伤、俘虏日军数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时任滇军一八四师师长的彝族将领张冲,在前线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叶剑英、罗炳辉将军提出:“本人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要求八路军、共产党组织遴派军事及政治工作人员来一八四师工作。”④台儿庄大捷后,他升任滇军新三军军长。1947年他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谋,参与策动滇军东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他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云南少数民族在革命斗争中,为增进各民族团结、合作、融合,共建统一、民主、富强国家的典范之一。
总而言之,近代云南历史,是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共同团结奋斗,民族融合因素空前增长的历史,是民族融合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进步的历史。
……
前言/序言
云南通史(套装全6卷)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太超值了。
评分
☆☆☆☆☆
6本的 够看到很久了 公司头人都在看
评分
☆☆☆☆☆
超值240,如果领到100卷就能200
评分
☆☆☆☆☆
6本的 够看到很久了 公司头人都在看
评分
☆☆☆☆☆
还没有看呢,不过书的质量还是非常之好!
评分
☆☆☆☆☆
这套书必买作为云南的一份子
评分
☆☆☆☆☆
总而言之,近代云南历史,是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共同团结奋斗,民族融合因素空前增长的历史,是民族融合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进步的历史。
评分
☆☆☆☆☆
很不错
评分
☆☆☆☆☆
所谓常识,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应该是指那些能够不证自明,可以不言而喻,直至众所周知,最终心领神会的日常观念。这里有一个稍微悖论的地方,因为从观念的本体论意义而言,它是一个学习与接受的过程,我们只能从日常的成长中习得观念,观念无法彰显自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观念都有一个从真理逐渐日常化的过程,真理普及越多,观念就变成了常识。按照古希腊哲学的说法,隐微的真理只由少数哲人才能掌握,只有常识——他们通常称之为“意见”——支撑起我们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做了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在本书中,他称之为“常识”的观念,指的是那些观念需要普及,但是恰恰还没有达到一种普遍的认知状态。现代以来,随着学科化与专业化的各种区分,观念逐渐成为了各自专业领域沟通的接头暗号,对外人而言,这些观念是已经超越了常识的界限。而“国家的常识”意味着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社会中,我们生活在某种统治之下,我们需要了解某些共同领域生活的规则,这是构建我们美好生活的基础。常识的解读告诉我们,你理解了一个词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懂了这个词汇的含义。常识帮助我们理解,引发我们探究的兴趣,提升我们的认识,融洽我们的沟通语境,构建我们想象的共同体,捕捉真理的影子。就如同罗斯金在点评俄罗斯为何最终走到了一条威权主义道路一样,他说我们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但它不能自然地理解。”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常识,才能认识那支看不见的手。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常识上基础上的深入而专业的理解。 从常识中读懂国家,这就意味着你能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中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影子。尽管囿于民主制的主题,我们无法得知罗斯金是如何解读中国的,但是在这些国家的解读中,尤其是对俄罗斯的解析中,中国的影子跃然纸上。这倒不是说罗斯金在暗示这什么,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历史或多或少都能给人一种借鉴。尤其是俄罗斯的发展,不仅仅是意识形态,还是威权政治体制,乃至现如今,陷入的各种困境都与中国的现状如出一辙。但是未来的发展如何,在这种“文化绝望的政治”中,在市民社会的缺席中,在意识形态幻觉的洪流中,是走向深渊,还是走向民主,我们不得而知。这也许就是在本书的结语部分中提到的一个学习常识很重要的教训:无论是我们的国家,还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人们都没有太多的区别,当你比较政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国家体系包括进来,“我们通过研究结果,学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