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民國史》看點
一本濃縮瞭民國初期中國社會的現形狀!
一部生動真實的民國史
《讀點民國史》講述的是1911年武昌起義到1927年北洋派下颱期間的曆史。本書的敘述,大部分是北洋時代的親曆者現身說法,用原汁原味的迴憶,再現齣那個時代的曆史真相。有民國風雲人物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黎元洪等人的幕僚、親信、後輩,有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衛士長,有黃金榮的管傢、民國資深議員、革命者、外交傢、財經專傢……另有一部分當代學者的綜述和考據,與迴憶相得益彰,共同打造真實的民國史。
高敬
河北河間人,生於1973年。199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管理學係,曾任教於中國煤田地質總局乾部學校,1999年至今從事圖書齣版策劃和編輯撰稿,兼任中央財經大學案例研究中心東方資治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曆史文化以及領導學、管理學。
曾參與策劃齣版《領導全書(增訂版)》(劉海藩等總主編、九州齣版社2001年版)、《領導者突發事件處理實務》(孫錢章主編,華齡齣版社200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全釋》(江平主編,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2002年版)等;2006年起,參加中央文獻研究室項目《毛澤東讀書集成》(尚未完成)的編纂和撰稿工作。
民國初創
01 龔書鐸: 從武昌起義到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02 熊秉坤: 武昌首義親曆記
03 王葆真: 灤州起義記略
04 馬士良: 清廷退位前後
05 張國淦: 孫中山與袁世凱的鬥爭(節選)
06 郭漢章: 南京臨時大總統府三月見聞錄
北洋政情
07 周震鱗:北洋軍閥時期國會概述
08 蔡寄鷗:震動全國之刺宋案
09 鄭廷璽:袁世凱挾製熊希齡解散國民黨的經過
10 張國淦:徐世昌談洪憲小史
11 曾毓雋:黎段矛盾與府院衝突
12 張紹程:黎元洪二次任大總統下颱的經過
13 李仲三:國民軍倒曹之真相
14 無 明:北京臨時執政府的成立
15 硃銘軾:張作霖就任陸海軍大元帥見聞
人物漫憶
16 何信基:我所知道的袁世凱
17 鄧漢祥:我所瞭解的段祺瑞
18 公孫訇:我所知道的馮國璋(節選)
19 李寶忱:我所知道的徐世昌
20 黎紹芬:我的父親黎元洪
21 常 城:張作霖其人
22 張公製:直係軍閥首腦吳佩孚
23 萬嘉熙:關於張勛的事情
派係掠影
24 文公直:北洋軍閥的形成與發展
25 鄭廷璽:直係的分化及失敗
26 單 寶:皖係軍閥的興衰和特點(節選)
27 丁文江:奉軍之崛起
28 劉振生:安福係的形成及其內幕
29 杜文君:新舊交通係的興衰
30 於立言:張作霖通過段祺瑞瓦解直係內幕
軍閥混戰
31 吳 虯:徐州會議與十年內亂之關係
32 蘇锡麟:復闢之役中的親身經曆(節選)
33 侯均初:直皖戰爭
34 傅興沛:第二次直奉戰爭紀實
35 孫籌成:1924年齊盧交訌之始末
36 魏益三:郭鬆齡反奉親曆記
37 孟星魁:五省聯軍之內幕
弱國外交
38 劉 彥:清末民初的邊疆危機
39 蘇炳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戰記
40 張潤普:西原藉款
41 鬍政之: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的中國與世界
革命抗爭
42 李烈鈞:二次革命討袁之役
43 鄧漢祥:護國討袁前後的蔡鍔
44 黃毓成:雲南護國起義之經過
45 許德珩:五四運動在北京
46 鹿鍾麟:迴憶孫中山北上及逝世前後(節選)
社會百態
47 來新夏:北洋軍閥對內搜颳的幾種方式
48 費行簡:民國十年官僚腐敗史(節選)
49 平襟亞:舊上海的煙毒(節選)
50 張知寒 王學典: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
51 程锡文:黃金榮發跡上海灘
後 記
剛收到這本《讀點民國史》,迫不及待地翻開,心裏有種莫名的期待。我一直對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充滿瞭好奇,總是想透過泛黃的史料,窺見那些鮮活的麵孔,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歲月。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年代感,淡淡的墨綠色,配上幾個模糊的老照片,瞬間就把我拉迴到瞭那個時代。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紙墨香撲麵而來,這種感覺是電子書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喜歡這種沉甸甸的觸感,它讓閱讀本身也變成瞭一種儀式。我知道,曆史的洪流裹挾著無數的故事,而這本書,或許就是那把鑰匙,能讓我一窺究竟。我尤其對那個時代下的普通人生活感到好奇,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求生,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悲歡離閤?書名《讀點民國史》本身就有一種親切感,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沒有官腔,沒有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帶著溫度,帶著情感,讓我能夠輕鬆地走進那個曾經的中國。我預感,這本書會成為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隻是曆史的記錄,更可能是一種心靈的觸動,一種對過往的沉思,以及對當下深刻的理解。這本書,我想我會慢慢品讀,細細體會,把它當作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去感受那份獨特的曆史韻味。
評分不得不說,《讀點民國史》在史料的運用上非常講究。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當時的報刊、信件、日記等一手資料,讓曆史事件的呈現更加真實可信。我常常在閱讀中,仿佛看到瞭那些泛黃的紙頁,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和思緒。特彆是書中關於社會思潮和文化變遷的章節,通過對不同派彆、不同觀點的呈現,讓我對民國時期思想的活躍和碰撞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瞭解到,那個時代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各種思想的火花和激烈的辯論。作者在處理這些復雜的問題時,保持瞭客觀的態度,他沒有簡單地評判是非,而是試圖還原曆史的本來麵目,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和判斷。我特彆欣賞他能夠將宏大的曆史事件與個人的命運巧妙地結閤起來,讓你看到曆史洪流中個體所經曆的起伏和無奈。這本書就像一個精心搭建的舞颱,而作者則是那個引導我們走進曆史現場的導遊,他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的輝煌與失落,也讓我們反思曆史帶給我們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采用流水賬式的編年體,而是選取瞭許多具有代錶性的事件和人物,通過他們的人生軌跡,串聯起民國時期復雜而精彩的曆史畫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打磨,比如對於人物服飾、街景描寫,甚至是一些當時流行的俗語,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個時代,能夠聽到車馬的喧囂,聞到街頭小吃的香氣。我一直覺得,曆史書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宏大的敘事,更在於那些微觀的、觸手可及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纔能讓我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理解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作者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他筆下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個體。我特彆是被其中關於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章節所吸引,他們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所經曆的迷茫、掙紮和理想,讓我深思。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探尋人性的深度,挖掘那些在時代變遷中永恒不變的情感。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流暢,讀起來毫不費力,即使是對於不熟悉民國史的讀者來說,也能很快地進入狀態,並且被深深吸引。
評分《讀點民國史》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翻閱一本陳年的相冊,每一頁都承載著一段故事,每一個人物都鮮活得仿佛就在昨天。作者的敘事方式,是一種非常溫和而引人入勝的風格,他沒有刻意去渲染悲情,也沒有過於拔高某些人物,而是用一種平和的、甚至是帶著些許感傷的筆調,去講述那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我喜歡他對於當時社會生活細節的捕捉,比如人們的穿著打扮,飲食習慣,社交方式,甚至是當時的娛樂活動,都描繪得細緻入微。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會是怎樣的情景。我特彆是對書中關於民國時期社會變遷和普通民眾生活的描繪感到動容,在那些曆史的大事件背後,是無數個普通人的命運沉浮,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無奈,都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底色。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曆史不僅僅是宏大的敘事,更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故事組成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民國時期文化藝術的細緻描繪。我一直對那個時期的文學、繪畫、音樂很感興趣,而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麵的視角。作者不僅介紹瞭當時湧現齣的眾多文學巨匠,如魯迅、冰心、瀋從文等,還深入分析瞭他們的作品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我特彆喜歡關於老捨先生的章節,他筆下的北京城,那些底層人民的生活,既辛酸又充滿溫情,讓我感受到瞭濃濃的京味兒。此外,書中對民國時期新思潮的興起,如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的闡述,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化轉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瞭解到,正是因為有瞭這些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繁榮,纔孕育齣瞭後來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傳頌不衰的經典。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瞭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那份對文化藝術的追求,那份對知識的渴望,以及那份在變革中誕生的蓬勃生命力。
評分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女性命運感到好奇,《讀點民國史》在這方麵給予瞭我很多啓發。過去,我閱讀的曆史書籍中,女性的身影往往是模糊的,她們要麼是後宮爭鬥的犧牲品,要麼是傳統道德的代錶。然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許多在民國時期嶄露頭角的女性,她們打破瞭傳統的束縛,在教育、藝術、社會運動等各個領域留下瞭自己的印記。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宋慶齡、丁玲等人物的描寫,她們不再僅僅是曆史課本上的名字,而是變得鮮活而立體。我看到瞭她們的獨立思考,她們的勇氣擔當,以及她們在那個男權社會中不屈的抗爭。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民國時期的女性,她們不是被動的承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塑造著那個時代的風貌。讀完這些章節,我深切地感受到,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努力,而女性的解放,更是那個時代進步的重要標誌。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曆史,更讓我對女性力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評分這本書的篇章結構設置得很巧妙,讓我感覺每一頁都充滿瞭驚喜。作者並沒有拘泥於單一的時間綫,而是根據主題和人物,靈活地切換敘事角度和時間跨度。有時候,他會深入挖掘某個曆史人物的生平,有時候,他又會聚焦於某個社會現象的演變。這種跳躍式的敘事反而讓我覺得更加流暢和有趣,仿佛在進行一場引人入勝的尋寶之旅,每翻開一頁,都可能發現新的寶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民國時期上海的描寫,那個被稱為“東方巴黎”的城市,在作者筆下充滿瞭紙醉金迷的繁華,也隱藏著難以言說的落寞。他描繪瞭當時社會的階層分化,各色人等的生存狀態,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碰撞和融閤。讀到這些,我仿佛聞到瞭黃浦江畔淡淡的硝煙味,聽到瞭爵士樂的悠揚鏇律,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摩登與頹廢並存的復雜氣息。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意境的營造,它讓我們通過文字,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去體會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讀《讀點民國史》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作者在敘述曆史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和感悟。他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通過對史實的解讀,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意義,去體味人生的無奈與堅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軍閥混戰時期的描寫印象深刻,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何等的艱難,他們的命運又是何等的飄搖。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殘酷的現實,而是用樸實而有力的語言,將這些故事呈現齣來,讓我們感受到曆史的沉重,也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我常常在閱讀時,會陷入沉思,想象著自己如果處在那個時代,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並非遙不可及,它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它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也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它對人性的挖掘和對曆史的深刻反思,它讓我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是我非常欣賞的。它不像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也不像通俗小說那樣過於煽情。作者的語言介於兩者之間,既有曆史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他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將抽象的曆史事件變得生動形象,讓你在閱讀中能夠産生共鳴。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曆史人物性格的刻畫,那些曾經隻存在於史書中的名字,在他的筆下都變得栩栩如生,仿佛他們就在你的眼前。我常常會因為某個情節而感到心潮澎湃,或者因為某個命運而感到深深的惋惜。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溫度,也感受到瞭文字的力量。我一直相信,好的曆史讀物,不僅要讓你瞭解“發生瞭什麼”,更要讓你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對我們意味著什麼”。而《讀點民國史》,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引導我們去感受曆史,去體味曆史,去與那個時代的靈魂進行對話。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民國。過去,我對於民國的認知,大多來自於一些泛泛而談的描述,或者是一些被符號化的曆史人物。然而,這本書通過深入的挖掘和細緻的描繪,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也更加復雜的民國。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看到瞭進步與保守的拉扯,看到瞭光明與黑暗的交織。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的曆史事件時,錶現齣瞭極大的剋製和審慎,他並沒有簡單地將曆史人物臉譜化,而是試圖展現他們性格的多麵性和決策的復雜性。我特彆欣賞他對於當時社會思潮的梳理,讓我瞭解到,民國並非是一個單一的時代,而是各種思潮激烈碰撞、社會力量錯綜復雜的時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那個年代有瞭一種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對中國的近代史有瞭更清晰的認知。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是一麵鏡子,它讓我能夠更好地反思曆史,理解當下,並對未來有所啓迪。
評分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評分不錯不錯,值得稱贊,發貨速度較快,書籍質量也好
評分垃圾,跟中學曆史書一個論調。
評分好
評分好書,本人覺得此書值得細閱,強烈推薦。
評分。。。。。。。。。。。。
評分不錯不錯,值得稱贊,發貨速度較快,書籍質量也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