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创新研究系列丛书: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结合民族学与服饰学的相关理论,以文化变迁与文化比较作为理论依据,对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女性的服饰实物、穿着者、制作者、穿着习俗、穿着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无论是从民族学的学科视角还是从服饰学专业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作者简介
周梦,女,1977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设计艺术学),博士(民族学)。从事服装史论、民族服饰文化及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20世纪国际顶级时尚品牌——鞋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服装概论》(第二作者,中国纺织出版社)、《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时尚服装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周梦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传统与时尚——中西服饰风格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地点的选择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相关文献综述
四 本书的写作框架
第一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装
第一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主体服装
一 上衣
二 下衣
第二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辅助服装
一 头帕
二 鞋
三 胸兜
四 花带
五 围裙
六 背带
七 条裙(飘带裙)与腰背
八 绑腿和腿套
第二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与佩饰
第一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与佩饰综述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与佩饰概述
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与佩饰的作用
第二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与佩饰分类比较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首饰比较
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佩饰比较
第三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技艺
第一节 刺绣技艺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刺绣纹样
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刺绣针法
三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刺绣图案特点对比
第二节 染布、蜡染和百褶裙的制作技艺
一 染布
二 蜡染
三 百褶裙的制作
第四章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审美
第一节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
一 苗族侗族女性文化与服饰
二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背后的文化意蕴
第二节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的作用、风俗、禁忌与穿着习惯
一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的作用
二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风俗
三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禁忌
四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穿着习惯
第三节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审美
一 造型之美——放与收
二 色彩之美——绚烂与淡雅
三 风格之美——浓郁与秀美
四 意蕴之美——自由与含蓄
第五章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的传承现状
第一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传承的影响因素与传承现状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传承的影响因素
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的传承现状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一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流失
二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保护的设想
三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发展的设想
四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传承的设想
五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语
一 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成因分析
二 苗族侗族女性服饰传承与保护的紧迫性与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苗族女性服饰与其民族文化之间有着深切的关联,黔中地区的打背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背牌是苗族服饰中的一种,以贵州省贵阳市高坡乡一带的苗族妇女背牌最为有名。背牌的结构主要是三个部分,前后各缝有一大一小两片长方形的布,中间是一块长方形的布,中间有一个长方口开口,或者用两条宽6至8厘米的布带连接。背牌的前片多为8至12厘米的方形绣片,后片区别较大,分为盛装型和便装型两种,前者为30厘米左右的方形绣片,颜色以黄、红为主,被称为“黄背牌”;后者为长方形(长15至20厘米,宽12至15厘米),以白色为主调,被称为“白背牌”,高坡女性每人都会有一两件“黄背牌”和若干件“白背牌”。笔者认为,因背牌可能是苗族古代贯首服的遗存,故其可以被归入主体服饰的范畴;但在今天它类似于披巾被穿在上衣之外(一些地区也称其为披肩),因此将其归为辅助服装则更为妥贴。背牌的纹饰主要以挑花为主,在节日等重大场合中穿着“黄背牌”时要在其上缀满银片,因怕银片丢失,平时不缀,单独存放,节庆穿着时再缀上。
……
前言/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创新研究系列丛书:黔东南苗族侗族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