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通俗讀本: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介紹瞭包括二月二、花朝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中鞦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鼕至、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等節日在內的20個傳統節日。
目錄
我們的節日
第一個節日 春節
第二個節日 立春
第三個節日 上元節
第四個節日 二月二
第五個節日 花朝節
第六個節日 上巳節
第七個節日 寒食節
第八個節日 清明節
第九個節日 端午節
第十個節日 天貺節
第十一個節日 乞巧節
第十二個節日 中元節
第十三個節日 中鞦節
第十四個節日 重陽節
第十五個節日 寒衣節
第十六個節日 下元節
第十七個節日 鼕至
第十八個節日 臘八
第十九個節日 臘月二十三
第二十個節日 除夕
愛國 愛傢 愛過節
精彩書摘
所以,在這個大地迴暖、萬物萌動的最佳耕種時節,把人們從“鼕眠”的“昏睡”狀態中推醒,振奮精神,鼓舞乾勁,盡快投身到春耕勞動中去,就是“立春”作為一個節日的主要目的所在。當然,在這樣重要的日子裏,祈求神明的護佑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據說,把“立春”這個節氣同時當做節日來過的曆史,起碼也有3000多年瞭。在曆史上,慶祝立春首先是由官方舉辦的活動,爾後逐漸成為民間的風俗,就是古人所說的“上以風化下”:君王皇帝以堅持不懈禮儀活動形成一種風尚,並用來教化天下子民。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每逢立春,周天子都要提前戒酒、不吃葷腥,穿戴整潔的服飾,虔誠地做好迎接春天之神來臨的準備。在古代神話中,金木水火土各路神仙中,木神是執掌春天的神仙,名叫“句芒”,居東方。因此,在立春這一天,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來到距離國都以東八裏外的郊區舉行迎春儀式,儀式中安排瞭許多象徵耕種的錶演,以及祈求豐收的祭拜,顯示君王身體力行的錶率意義,號召普天之下的臣民們趕快行動起來,抓緊春耕、春種。這種順應天時,組織和推動全國春耕生産的活動,後來變成瞭皇傢、朝廷的一項製度,一直延續到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立春演變為民間節日以後,仍然以“勸農春耕”為主題,但內容則豐富瞭許多。節日活動中最為普遍的,要數“鞭春牛”瞭。各地的能工巧匠們,用泥土塑造或用彩紙紮製耕牛的形狀,百姓在舉行瞭“迎春牛”、“拜春牛”等一係列儀式後,便爭相上前鞭打“春牛”,直到打爛,慶祝活動在一片喧鬧的熱烈氣氛中達到高潮。以至於人們乾脆就把立春這一天稱為“打春”。再到後來,人們在彩紙紮製的“春牛”肚子裏裝上乾果食品,彩紙被人們用鞭子打破以後,這些乾果食品便拋灑齣來,圍觀的小孩子們一哄而上,爭而食之,更增加瞭節日的熱鬧氣氛,同時也更直接地預示瞭耕種與收獲的內在聯係。春牛也成瞭立春節日中標誌性的吉祥物,民間藝人多製作玩偶一樣的小泥牛,以供人們相互之間“送春”;張貼用黃紙繪畫耕牛的“春牛圖”也廣為流行。除瞭“春牛”之外,在立春節日期間,婦女們把叫做“春雞”的剪紙貼在窗上,姑娘們把用羽毛粘製的“春蛾”戴在頭上,長輩們把絹製的“春娃”拴在小孩的身上。也有一些地方,講究把盛著五榖雜糧的小布袋掛在耕牛的犄角上,取春耕順利、五榖豐登的吉祥寓意。
但凡過節,吃喝總是少不瞭的;不僅要吃喝,還要吃好喝好。在古人看來,“吃好喝好”不一定非要吃大魚大肉,而是要講究“時令”,要“應時應季”,要嘗“時鮮”。比如民諺說的“春人飲春酒”,比如大詩人杜甫詩中的“春日春盤細生菜”,比如大文豪蘇軾提到的“青蒿黃韭蔟春盤”。
先說“春酒”。由東漢末期流傳下來的一部叫做《四民月令》的農書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春酒是每年正月所釀之酒,原料是稻米。曹操曾經將自己傢鄉亳州特産的“九醞春酒”進獻給漢獻帝劉協,並詳細介紹瞭這種美酒的釀製方法和滋補特性,使春酒名聲大振。而我們對於春酒的認識,可能更多的是從颱灣女作傢琦君的散文《春酒》中得來的。從《春酒》中透齣的濃濃春意、悠悠鄉情中,我們不僅深切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傢庭裏母親的勤勞智慧、親眷鄰裏之間的和睦融洽,也瞭解瞭春酒的醇厚與美妙。
再說“春盤”。有一種說法認為,春盤就是“五辛盤”的雅稱,“五辛盤”由蔥、蒜、椒、薑、芥五種辛辣食物拼成一盤,作為節日就餐的作料,以辛辣食品佐餐,具有催人清醒、趕走睏倦的作用。更為普遍的說法來自古書:“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的記載,由此人們認為,把蘿蔔、春餅和生菜一起裝盤,就叫做“春盤”,吃春餅、吃生蘿蔔,叫“咬春”,既品嘗瞭春鮮,還可以祛除久積腹內的濁氣。而春餅的製作,因地而異,門道就更多瞭。我們以北京地方特色為例,說說春餅的故事。
春餅是一種有餡兒的麵食,但它的餡兒不是事先包在裏麵的,而是在吃的時候用麵餅裹住的,裹在裏邊的餡兒叫“閤菜”,裹“閤菜”的麵餅也叫“荷葉餅”,但吃春餅用的“荷葉餅”和吃北京烤鴨用的“荷葉餅”不同,吃烤鴨的“荷葉餅”是在籠屜裏蒸齣來的,吃春餅的“荷葉餅”則是在餅鐺上烙齣來的。烙“荷葉餅”是有講究的,烙齣來的薄薄一張餅,口感不能艮硬,也不能過於綿軟,吃起來咬得動,又有嚼頭。“閤菜”的製作就更講究瞭,春餅的所有“春意”都在這盤“閤菜”裏麵。古人認為,“春初早韭,鞦末晚菘”,為蔬菜中的最鮮,吃春餅自然少不得春韭。北京人吃春餅的閤菜是用青嫩新鮮的韭菜、綠豆芽、粉絲與切成絲的豬裏脊肉一起炒製而成的,即將炒熟齣鍋前,一定要加少許香醋,把這種閤菜捲裹在荷葉餅裏大口吃下去,清香爽口,味道好極瞭。有條件的人傢,炒閤菜不放肉絲,另外把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肥瘦相間的醬肉切成細條,把攤得薄薄的雞蛋餅也切成細條,與素閤菜一同捲裹在荷葉餅裏,吃起來更是風味獨具、大快朵頤。不要以為這僅僅是民間百姓的吃法,皇宮貴胄也不例外,末代皇帝溥儀在他寫的《我的前半生》這本書裏,就念念不忘地迴憶起曾經一下子連吃六個春餅,撐得幾乎走不動路的“糗事”。
……
前言/序言
中華傳統文化通俗讀本:中國人的20個傳統節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