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顶管工程设计与施工》共有15章,第1章“绪论”,综述了顶管的现状和发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的顶管新概念新技术。第2章“顶管工程地质勘察”,描述了顶管工程勘察的内容和特殊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地质勘察。第3~6章详细介绍了顶管工程的设计方法。第7章“管材与防腐”,介绍顶管对材质的要求和管道的各种接头构造及防腐措施。第8章介绍各种顶管机性能和适应条件及顶管机如何选型。第9章和第10章主要介绍中继间和顶管配套设备。第11章“顶管施工”,介绍当今各种前沿的施工技术。第12章“曲线顶管”,内容较新,有不少最新的研究成果。第13章“垂直顶升”,介绍垂直顶升的工艺和构造供读者学习和参考。第14章“顶管对接”,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供需要使用的读者参考。第15章是顶管设计例题,供设计单位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顶管施工技术发展和现状
1.2 我国顶管设计理论的发展概况
1.3 顶管施工工艺
1.4 顶管分类
1.5 顶管新概念
第2章 顶管工程地质勘察
2.1 顶管工程对勘察的要求
2.2 几种重要土层的勘察要点
2.3 地下水勘察
2.4 钻孔布置
2.5 勘察报告
第3章 顶管管位设计
3.1 管位选择
3.2 顶管间距
3.3 顶进土层选择
3.4 管道顶部覆盖层厚度
第4章 顶管工程结构设计
4.1 管道结构上的作用
4.2 管道结构设计
4.3 管道强度计算和稳定验算
4.4 工作井的受力分析
第5章 顶管设计允许顶力计算
5.1 顶管工作井允许顶力
5.2 工作井背土体允许顶力验算的讨论
5.3 管道材质的允许顶力验算
5.4 顶管施工顶力选择的程序
第6章 工作井和接收井
6.1 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功能
6.2 工作井形状
6.3 工作井场地选择
6.4 工作井的尺寸
第7章 管材与防腐
7.1 制管材料概述
7.2 几种顶管材料的主要性能和接头构造
7.3 管道防腐必要性
7.4 钢管防腐措施的选择
7.5 混凝土管道防腐
第8章 工具管与顶管机
8.1 工具管与顶管机概述及选型
8.2 工具管与半机械式顶管机
8.3 气压式顶管机
8.4 带面板的泥水式顶管机
8.5 偏心破碎泥水式顶管机
8.6 锥型泥水式顶管机
8.7 多边形泥水式顶管机
8.8 浓泥水式顶管机
8.9 多刀盘土压式顶管机
8.10 加泥式土压平衡顶管机
8.11 异形顶管机
8.12 岩石顶管机
第9章 中继间
9.1 概述
9.2 钢筋混凝土管中继间
9.3 钢管中继间
9.4 玻璃钢夹砂管中继间
第10章 顶管主要配套设备
10.1 主顶设备
10.2 输土和泥水输送设备
10.3 注润滑浆设备
10.4 顶管辅助施工与设备
10.5 长距离顶管的通风、换气与供、配电设备
第11章 顶管施工
11.1 施工组织设计
11.2 顶管工程施工技术的构成
11.3 减阻技术
11.4 顶力估算
11.5 顶管进出洞技术
11.6 测量
11.7 纠偏
11.8 纠扭
11.9 防止管道失稳
11.1 0地面沉降的分析和控制
11.11 顶管施工中的新技术
第12章 曲线顶管
12.1 曲线顶管的轴线
12.2 管节长度与扩孔的关系
12.3 接头木垫圈与间隙
12.4 曲率半径估算
12.5 曲线顶管允许顶力
12.6 曲线段顶力估算
12.7 曲线顶管施工特点
第13章 垂直顶升
13.1 垂直顶升工艺原理
13.2 立管结构
13.3 立管构造措施
13.4 垂直顶升的顶力估算
13.5 施工机具与设备
13.6 垂直顶升施工
第14章 顶管对接
14.1 对接工艺
14.2 对接区土体改良
14.3 对接施工对顶管机的要求
14.4 对接段结构加固及防水
14.5 对接施工
第15章 顶管设计例题
15.1 钢管顶管设计例题(一)(DN2800钢管,有地下水,深覆土)
15.2 钢管顶管设计例题(二)(DN1200钢管,无地下水,深覆土)
15.3 钢管顶管设计例题(三)(DN2800钢管,有地下水,浅覆土)
15.4 混凝土管顶管设计例题(一)(φ500钢筋混凝土管,高地下水,深覆土)
15.5 混凝土管顶管设计例题(二)(φ2000钢筋混凝土管,低地下水,浅覆土)
15.6 管材允许顶力计算例题
15.7 钢管顶管地面沉降估算例题
附录A 钢管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系数和竖向变形系数
附录B 圆形混凝土管道在不同支承条件、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
附录C 地面车辆荷载对管道作用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附录D 顶管施工的允许偏差
附录E 工作井施工允许偏差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顶管工程设计与施工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诚悦电镀带压力表高压打气筒自行车 篮球 充气床 泳圈 加长55cm
评分
☆☆☆☆☆
在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之际,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传播”向来因充斥着一种过度自由的弊端而陷入道德诟病的质疑,可作者在书中却一反常态地以预见性的勇气提出了“没有不道德的传播”的论调。乍听起来虽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十分大胆的预见。作者认为,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无论是新型媒介还是传统纸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新型媒体崛起的肯定。有趣的是,这样的观点表述在全书当中所占的分量,显然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重要。
评分
☆☆☆☆☆
很好啊。值得拥有下次还回来的
评分
☆☆☆☆☆
评分
☆☆☆☆☆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
☆☆☆☆☆
赞一个
评分
☆☆☆☆☆
非常好,也还可以了,谢谢。
评分
☆☆☆☆☆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