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面对孩子毫无逻辑的任性,你是否曾有这些疑问:
真不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
他怎么一点都不懂体谅父母的苦心?
谁教他这么做的?我们没有这样教他啊!
我没有宠他,但他怎么会变成这样?
日子过得太好了,他怎么这样不懂得感恩!
被孩子伤透了心,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去!
贝李的这本《这样说,孩子才听你的话》选取生活的片段,通过22个实际案例,听听爸妈怎么想,听听孩子怎么说,让你和孩子更贴心,让你的育儿更省心。
内容简介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很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既不倾听孩子,又不相信孩子,孩子在很多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结果就是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开始叛逆。
《这样说,孩子才听你的话》这本书选取生活的片段,通过“为什么生活总是一团糟”等6个方面22个小故事,呈现了家长和孩子的各种分岐,先听听家长的抱怨,再看看孩子的心声,从中找到分歧的症结,最后找到填平代沟的智慧锦囊。
目录
一 为什么生活总是一团糟
1.您为什么说话不算话
2.不用事事提醒我
3.我的房间很漂亮
4.我没乱花钱
二 爸妈的观念怎么这样
1.别随便处理我的东西
2.我不是不务正业
3.我不想跟您比童年
4.我也有隐私
三 让我压抑的亲情
1.大人的感情我也懂
2.我也需要被尊重
3.别总要我实现你的梦想
四 我也要友情,我也有爱情
1.别冷落我的朋友
2.男女交往又怎样
3.别替我决定朋友的人选
4.我的初恋
五 拜托!我知道自己该怎样读书
1.我的中学
2.不是我不努力
3.别总拿我和别人比
4.我有自己的读书方法
六 你有你的习惯,我有我的爱好
1.别逼我学才艺
2.我是计算机高手
3.我的音乐梦想
精彩书摘
孩子如是说
阿斌说起妈妈也是一肚子的怨气,“我妈真的很喜欢唠叨,快受不了了,什么事情都要提醒我,把我当三岁小孩子。”
“哈哈,没错,我老妈也是一样,有时候真的让我觉得超无力,你看我都快15了,每天出门遁要叮咛:‘阿梅,过马路小心点,记得走斑马线!’要是被别人听见了多没面子,我又不是身心发育有障碍的孩子!连过马路都要人提醒。”阿梅无奈地笑了笑。
阿斌摇摇头说:“我妈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也不是不愿意帮忙做家事,可是我只要一帮忙就要听她唠叨。有一次我正在擦桌子,她就在一旁盯着看,然后告诉我,先擦一遍,再把抹布反过来擦一遍,这样才干净。听到她说完我简直要疯了,够爱唠叨的。”
“哈哈,你妈妈还蛮可爱的,看来全天下的妈妈都爱唠叨。有一次,我妈比我先出门,刚走了没五分钟,马上就打电话给我,原来是要告诉我别忘记锁门,锁门的时候不要只是轻轻关上,一定要用钥匙多转几圈,然后再用手推一下门,这样才保险。天哪,我又不是第一次自己锁门,有必要这样提醒吗?”
“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好像什么事都做不好似的,我妈成天唠叨,别人听见了不知道是要嘲笑我妈还是嘲笑我。”
“是啊,我现在也放弃了,什么事情都懒得去计划,反正有妈妈提醒,时间长了,自己也真的开始丢三落四了,我看都是我妈的错。”
“总之,她们烦死了,只要她一说话我就觉得脑袋快要爆炸了,有时候她说要怎么做,我偏不那样做。真害怕她越老话会越多,到时候我大概会活不下去吧。”
分歧小诊所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埋怨爸爸妈妈太唠叨,家长们又总是说孩子长不大,不听话,最常见的场景往往是家长苦口婆心说个不停,孩子其实一句也没听进去,所作所为仍然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多半心里还有些不满,久而久之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一亲子间因为一些日常小事产生很大的隔阂,导致话不投机半句多,严重缺乏交流和沟通,家长才一张口,话都还没说,就被孩子堵了回去。
很多家长从小亦步亦趋地提醒孩子,唠唠叨叨似乎成了习惯,什么事情都要提醒再提醒,还要写张小纸条贴在冰箱上,才觉得安心。对父母而言,每天的唠唠叨叨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但孩子可不会把每天听唠叨变为习惯,时间久了会厌烦,甚至叛逆。
其实,大多数喜欢事事提醒孩子的家长并不单单是习惯,而是真的对孩子无法放心。他们总觉得孩子长不大,想事情不够周到,做事情欠考虑,所以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还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可是他们忘了,孩子一天天长大,渐渐需要有一些空间去学习自己安排和计划事情,他们唯一需要的是得到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一味地担心、提醒和唠叨不但会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能自己处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我怎么只要妈妈不在身边,自己做事就一团糟,总是需要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嘱咐和提醒。
接下来出现的就是依赖心渐渐加重。爸爸妈妈事事都不忘出言提醒,时间久了,他们习惯于依赖父母的提醒,从来不需要自己主动的计划和安排,,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担心过什么,一切都有父母提醒。这样的后果很可怕,一个做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去想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可能独立呢?
家长的亦步亦趋和事必躬亲,根本就是溺爱,他们总是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总是不能敢心让孩子在接受磨炼的过程中独自成长。自以为是地为孩子打理一切,殊不知爱却变成了伤害。孩子其实足够聪明也足够能干,他们早就可以把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但就是由于父母的不停唠叨和令人厌烦的提醒,让他们从心里开始反抗,甚至叛逝。孩子觉得父母根本不信任自己,觉得他们多事。因为不备时宜的关爱,使孩子不但没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开始和父母势不两立。
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和自由,试着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和安排,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真的长大了。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没关系,一次次犯错和挫折其实是促进他们成长最大的力量。忘记带作业没什么,被老师教训了,下次就会记住,这样的效果远比妈妈一次次的提醒要好。很多小事孩子吃一次亏会记住一辈子,可是为了不要让他吃亏而一次次提醒,恐怕你得要提醒他一辈子了。控制唠叨的频率,减少提醒的次数,远远地看着孩子,做错了安慰鼓励他,孩子会成长得更快,更独立!
……
前言/序言
为什么爸妈都不听我说
有人说,相差三岁就会有代沟,这样想来父母和孩子之间恐怕至少要隔上七八条高高低低的沟坎,如此之远的距离必然让两代人之间在很多问题上产生分歧。成长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甚至接受的教育和人生观可能都有差别,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想法有落差是很正常的现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很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怎样怎样了”。孩子似乎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爸爸妈妈不听孩子的解释和理由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开始叛逆。
亲子间出现分歧,孩子赌气、自以为是,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父母则认为自己年长而见识多,根本不买孩子的账,甚至他们说什么都不愿认真听下去,只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就是真理,没有通融的余地。长期激辩、冷战,结果可想而知。
无论在生活上、观念上、爱情亲情友情的认知上,还是在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方式上,亲子间都可能会产生分歧。遇到问题据理力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本无法解决。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放下架子,孩子别太倔强,双方能够互相了解对方成长的时代和想法,坦诚地交流,说说大人的经历和见解,听听孩子的生活和想法,努力拉近双方的距离,才能找到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孩子不听话、叛逆、双方有代沟并不只是一方的责任,而是双方的问题。
本书选取生活的片段,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了家长和孩子的分歧,先听听家长的抱怨,再看看孩子的心声,从中找到分歧的症结,最后提出填平代沟的智慧锦囊。家长不要总是唠叨“孩子为什么那么不懂事”,孩子也不要抱怨“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只要沟通无极限,交流无障碍,就能让一切分歧迎刃而解,原来所有问题都如此easy!
这样说,孩子才听你的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