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英] 斯拉法(Sraffa.P.) 著,巫宝三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11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399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6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的经济理论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在基本理论上,它返回到从重农主义到李嘉图的古典学派经济理论传统。它不是如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在生产规模改变和生产要素组成比例改变的假定下论证供需关系的均衡,而是研究一个经济体系的各生产部门在生产方法不变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的基本状态。这本书的书名《用商品生产商品》,就表明了斯拉法如同古典学派一样把生产视为一种循环过程。斯拉法在此书附录《参考文献》中,明确指出魁奈的《经济表》图式所表明的是生产的循环过程,李嘉图挑出谷物作为对它自己生产和对所有其他商品生产都需要的一种产品(本书第96页),就是斯拉法此书所遵循的传统的最好说明。从这个基本点出发,这本书所阐述的经济理论,就必然与新古典学派形成尖锐的对立。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单一产品生产部门和流动资本
第一章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
1.两种产品
2.三种或更多产品
3.一般情形
第二章 具有剩余的生产
4.利润率
5.利润率举例
6.基本产品和非基本产品
7.术语解释
8.生存工资和剩余工资
9.以产品支付工资
10.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11.生产方程
12.自行更新体系中的国民收入
第三章 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比例
13.工资作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14.全部国民收入归于工资时的价值
15.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比例的变化
16.“赤字生产部门”和“剩余生产部门”
17.一种分水线比例
18.恢复平衡的价格变动
19.产品对生产资料的价格比率
20.产品之间的价格比率
21.一种再现的比例
22.平衡比率和最大利润率
第四章 标准商品
23.“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
24.完善的合成商品
25.这样一种商品的建立:举例
26.标准商品定义
27.相等比率的超过数
28.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标准比率(R)
29.标准比率和利润率
30.标准体系中工资和利润的关系
31.推广到任何体系的关系
32.举例
33.标准商品的建立:q体系
34.作为单位的标准国民收入
35.排除掉非基本产品
第五章 标准体系的唯一性
36.导言
37.转化为一种标准体系总是可能的
38.为什么产生唯一性的问题
39.在一切工资水平时的正数价格
40.零数工资时的生产方程
41.唯一的一套正数乘数
42.和R最低数值对应的正数乘数
43.用相等的劳动量代替标准产品
44.作为自变量的工资或利润率
第六章 还原为有时期的劳动量
45.生产费用方面
46.“还原”定义
47.分配改变时个别项目变动的型式
48.项目总量的改变
49.价格下降率不能超过工资下降率

第二编 多种产品生产部门和固定资本
第七章 联合生产
50.生产两种联合产品的两种方法;或生产它们的一种方法和使用它们生产第三种产品的两种方法
51.普遍的联合产品体系
52.建立标准体系的复杂性
第八章 具有联合产品的标准体系
53.负数乘数:(1)生产比例和使用比例不相容
54.负数乘数:(2)基本和非基本产品联合地生产
55.负数乘数:(3)特殊原料
56.关于标准商品负数组成的说明
57.基本和非基本产品,需要新的定义
58.三类非基本产品
59.第三类举例
60.一般定义
61.去掉非基本产品
62.基本产品方程体系
……
第三编 生产方法的转变
附录

精彩书摘

这个生产部门总产品的某些部分,这些部分以前是用以更新现在变成低价的生产资料的;这会增加一笔作为工资或利润的分配数额。因此,价格上涨本身,会使这个生产部门用于分配的产品部分在数量上(不仅在价值上)有所增加,纵然生产方法没有改变。
产品价格相对于生产资料的上涨的进一步影响,当然会促使一定的产品量更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利润率。
其次,并且和这点无关,产品价格相对于劳动越是直线上升,产品用于支付工资的数量就越小。
同样,相反方向的价格变动,会把剩余让出去,这种剩余本来是能出现在使用高“比例”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中的。
19.产品对生产资料的价格比率
但是并不因此可以说,一个生产部门具有劳动对生产资料低的比例(因此存在着潜伏的赤字),随着工资的削减,它的产品价格相对于它自己的生产资料必然上升。相反,很可能会下降。这一表面上矛盾的原因是,一个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本身就是一个或更多生产部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或许使用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更低比例(而后面这些生产资料的生产或许也是这样,等等);在这种情形下,虽然产品是由“赤字”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价格按照它的生产资料来说,或许下降,而它的亏损,通过产品价格相对于劳动的一种特别陡势的上升,可以得到弥补。
结果是,在工资下降时,低比例(或“赤字”)生产部门的产品价格相对于它的生产资料,或许上升,或许下降,甚至或许轮换升降;而高比例(或“剩余”)生产部门的产品价格,或许下降,或许上升,或许轮换降升。我们即将看到(第2122节),在整个工资变动或大或小的任何范围内,这两种产品都不能做到使其价格相对于其生产资料仍然稳定不动。
20.产品之间的价格比率
在结束对这个题目的初步考察时,可以指出,这些考察不但支配一种产品对于其生产资料的价格关系,而且同等地支配一种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关系。其结果,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不但取决于它们各自生产时所使用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比例”,并且取决于这些生产资料本身被生产时所使用的“比例”,还取决于这些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被生产时所使用的“比例”,等等。其结果,两种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方向,随着工资的下降,也许和我们根据它们各自的“比例”所期望的相反;此外,它们各自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可以这样地变动,以致完全改变这两种产品较高和较低比例的次序;并且还产生更复杂的情形,这待以后再加以阐述。
由分配改变所引起的价格变动型式,不论如何复杂,价格变动的纯结果,以及它的完全正当性,仍然是在每一生产部门中恢复平衡的简单问题。价格变动完全可以达到恢复平衡的目的,而不如此变动,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21.一种再现的比例
我们现在回到上面第17节所述的“临界”比例,即作为“赤字”生产部门和“剩余”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水线。假定有这么一个生产部门,它按照那样的准确比例使用劳动和生产资料,因而随着工资的削减,并且在原先价格的基础上,它会表现出工资和利润的一种严格平衡。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那斯拉法的线性生产系统和没有资本边际产品的利息率有什么关系?那就是线性生产系统的要素是没有边际产品的!如果各位能比较下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现在到处使用的C-D或CES生产函数的区别,就会发现,前者的要素不存在替代性,而后两者却存在着完全的要素替代性。也就是说在后两种生产函数中若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一种要素投入增加,那么总产出依然会有所增加,这增多的产出就是那一种多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当然由于生产函数的凸性会导致边际产出越来越少);但里昂惕夫型则不同,所有投入要素必须是等固定比例的,如果单独一种要素投入增多是不会使产出增多的。新古典承袭自克拉克的“边际产品分配律”在线性生产系统中就显得很尴尬了,而斯拉法也借此反驳了这一教条。当然斯拉法是站在古典学派的循环生产系统的传统上借助剩余产品的概念解释利息和工资的,而新古典则是以纯交换经济的模式讨论问题(事实上只有两个时期)。可以看下Geanakoplos的这篇论文对比下两者的区别:“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S OF GENERAL EQUILIBRIUM”。

评分

正品,且京东网送货就是快,东西也便宜

评分

正品,且京东网送货就是快,东西也便宜

评分

内容感觉很切合实际。还没细读。

评分

  

评分

内容不错,资料翔实,描写精彩。

评分

书不错,可惜买早了,现在满300减130

评分

汉译经典,值得珍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