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爱好中国传统纹饰的爱好者,我必须高度赞扬这本书在纹饰解析上的独到之处。故宫的藏品无疑是全国最顶尖的,而这本书的筛选和呈现,明显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它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所有藏品,而是挑选了那些在工艺创新或纹饰题材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我特别喜欢它对“松竹梅”岁寒三友主题在不同朝代漆器上的演变进行了专题介绍,从唐代的质朴洒脱到宋代的内敛含蓄,再到明清的繁复精巧,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文化符号在时间长河中的流变轨迹。这种以主题串联展品的编辑手法,比起传统的按年代或器型分类,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比较欲,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主动和有趣,简直是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宝库。
评分这本《故宫经典:故宫漆器图典》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翻阅那些高清的图片,就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那些精美的螺钿、戗金、雕漆工艺,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片,它对每件漆器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以及纹饰寓意都有着深入的解读。比如,其中有一件元代的剔红大盘,那层层叠叠的朱漆,雕刻出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书里详尽地分析了元代漆器受佛教艺术影响的特点,以及当时对髹漆工艺的极致追求,这种学术深度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其中的门道。而且,排版设计非常大气,纸张的质感也极佳,捧在手里分量十足,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值得收藏的艺术画册,即便是只看不读,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文物转化成了可以近距离欣赏的艺术精品,让人对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肃然起敬。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具匠心,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性和艺术性,这一点很难得。封面设计低调沉稳,但内页的色彩管理和光线处理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确保了朱红、墨黑、金黄等漆器经典色彩的真实还原度,这对于鉴赏漆器至关重要,因为色彩偏差会彻底扭曲对作品的判断。更棒的是,书的篇幅适中,既保证了足够的图版空间,又没有像某些巨幅图录那样笨重到难以翻阅。我常常在晚上,泡一杯茶,在台灯下细细品味那些精雕细琢的细节,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近乎“在展厅面对实物”的体验,让那些珍藏在深宫之中的国宝,通过这本厚实的书籍,走进了普通爱好者的案头,这对于推广和普及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功不可没。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漆器这类偏向“实用器皿”的艺术品兴趣不大,总觉得不如瓷器或玉器那样光彩夺目,但翻开这本图典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通过高质量的局部放大图,揭示了漆器“肌理之美”。那些细小的气泡、流淌的纹路、甚至是不甚明显的修补痕迹,都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这让观者得以超越完整的器型,去关注材料本身的生命力。特别是对那些早期如汉代或商周时期的漆器残片的研究,尽管残缺不全,但其散发出的那种原始的、带有泥土气息的质感,通过照片得到了完美的再现。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对“残损之美”的尊重和记录上,它告诉我们,文物的美,不仅在于其完好无损的巅峰状态,更在于它穿越时空所留下的所有印记。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明清时期的生活美学,这本图典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收录的漆器种类极其丰富,从日常使用的盒、碗、盏托,到陈设观赏的屏风、瓶、案几,几乎涵盖了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对清代“金漆”工艺的展示,那些在黑漆地上用金粉勾勒出的富贵吉祥图案,在书页上闪烁着低调而奢华的光芒。这本书的叙述语言非常克制和精准,它避免了过度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严谨的考据来支撑起每一件作品的价值。例如,书中对康熙朝官办作坊与民间作坊在漆器细节处理上的微小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对,这种层次分明的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清代宫廷手工业生产体系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部浓缩的工艺史教科书。
评分不错的书,有待进一步研读。
评分故宫精品;可以饱眼福了
评分故宫经典丛书中,漆器这本价格最贵,当初购买时小小犹豫了一下。但书到手后,仔细翻阅欣赏,觉得值!特别是剔红的那些漆器精品,百看不厌。古代匠人的手艺和智慧,历经千年,深深震憾着我。
评分帮朋友买的书!!! 配合241 天衣无缝!妈妈再也不怕我不知道谁是谁了!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经典的套系 慢慢搜藏 之前出版的单行本的价格 要贵很多 还是这套何时
评分漆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但精品不多,故宫藏品中多为精品,书中所收的漆器在拍卖中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可惜明以前收的太少了,只有元代几款。
评分经典的套系 慢慢搜藏 之前出版的单行本的价格 要贵很多 还是这套何时
评分不错的书,有待进一步研读。
评分经典的套系 慢慢搜藏 之前出版的单行本的价格 要贵很多 还是这套何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