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法律法規匯編(2012)》匯編瞭《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大綱(2012)》、《關於(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大綱(2012)的起草說明》及其入選法規54件。在人選法規中,綜閤類14件,公司管理類15件(包括公司及分支機構設立、變更4件,公司治理、內部控製與信息披露5件,財務與風險控製3件,從業人員管理3件),業務類22件(包括證券經紀2件,證券投資谘詢2件,證券保薦、承銷與財務顧問6件,證券自營2件,證券資産管理4件,融資融券3件,其他證券業務2件),其他類3件。
上述文件是《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大綱(2012)》起草工作法律專傢組、行業專傢組和高校專傢組,並行開展全麵梳理、分類、論證、審校等一係列工作環節後,通過專題會議徵求意見、專函徵求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意見、報請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批準後匯編成冊的。《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法律法規匯編(2012)》將作為中國證券業協會今後一個時期舉辦證券公司擬任高管人員培訓班暨資質測試的培訓教材之一,供證券公司擬任高管人員、現任高管人員及其培訓、測試專傢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大綱
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大綱(2012)
關於《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資質測試大綱(2012)》的起草說明
二、綜閤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
第三章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第四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
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和轉讓
第六章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和義務
第七章 公司債券
第八章 公司財務、會計
第九章 公司閤並、分立、增資、減資
第十章 公司解散和清算
第十一章 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
第十二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三章 附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證券發行
第三章 證券交易
第四章 上市公司的收購
第五章 證券交易所
第六章 證券公司
第七章 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第八章 證券服務機構
第九章 證券業協會
第十章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
第十二章 附則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設立與變更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四章 業務規則與風險控製
第五章 客戶資産的保護
第六章 監督管理措施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停業整頓、托管、接管、行政重組
第三章 撤銷
第四章 破産清算和重整
第五章 監督協調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編第三章 第三節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基金管理人
第三章 基金托管人
第四章 基金的募集
第五章 基金份額的交易
第六章 基金份額的申購與贖迴
第七章 基金的運作與信息披露
第八章 基金閤同的變更、終止與基金財産清算
第九章 基金份額持有人權利及其行使
……
三、公司管理
四、業務
五、其他
精彩書摘
第一百九十六條藉款閤同是藉款人嚮貸款人藉款,到期返還藉款並支付利息的閤同。
第一百九十七條藉款閤同采用書麵形式,但自然人之間藉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藉款閤同的內容包括藉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一百九十八條訂立藉款閤同,貸款人可以要求藉款人提供擔保。擔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訂立藉款閤同,藉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藉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第二百條藉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藉款數額返還藉款並計算利息。第二百零一條貸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提供藉款,造成藉款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藉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收取藉款的,應當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支付利息。
第二百零二條貸款人按照約定可以檢查、監督藉款的使用情況。藉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嚮貸款人定期提供有關財務會計報錶等資料。
第二百零三條藉款人未按照約定的藉款用途使用藉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藉款、提前收迴藉款或者解除閤同。
第二百零四條辦理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貸款的利率,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的上下限確定。
第二百零五條藉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對支付利息的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藉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藉款時一並支付;藉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藉款時一並支付。
第二百零六條藉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藉款。對藉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藉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藉款人在閤理期限內返還。
第二百零七條藉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藉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傢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條藉款人提前償還藉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藉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第二百零九條藉款人可以在還款期限屆滿之前嚮貸款人申請展期。貸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二百一十條自然人之間的藉款閤同,自貸款人提供藉款時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條自然人之間的藉款閤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間的藉款閤同約定支付利息的,藉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傢有關限製藉款利率的規定。
……
前言/序言
現代金融監管體係與閤規實踐:風險管理、內部控製與市場行為規範 本書聚焦於理解和應對當前全球及本土金融市場所麵臨的復雜監管環境,特彆是針對非特定證券機構高級管理人員職業素養和機構運營閤規性構建的綜閤性指南。 ---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監管框架的演進與核心原則 第一章:巴塞爾協議Ⅲ與審慎監管思潮的深化 本章深入剖析瞭《巴塞爾協議Ⅲ》對全球銀行業(兼及對廣義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最新要求。重點闡述瞭相較於前兩版協議,新標準在應對係統性風險和微觀審慎監管上的突破點。內容涵蓋: 1. 資本質量的提升與界定: 詳細解析瞭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的具體構成、減值處理標準,以及資本緩衝層的設計(如逆周期資本緩衝、係統重要性附加資本要求)。 2. 杠杆率的引入與作用: 探討杠杆率作為第二支柱的重要補充,如何約束資産擴張的無序性,並分析其在壓力情景下的約束機製。 3. 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革命: 全麵介紹流動性覆蓋率(LCR)和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的計算方法、數據準備要求及其對機構資産負債錶管理的深遠影響。 4. 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的監管特殊性: 概述對全球係統重要性機構額外的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及其對跨境運營機構的治理挑戰。 第二章: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與宏觀審慎工具箱 本章著眼於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單一機構的微觀審慎監管轉嚮維護整體金融體係穩定的宏觀審慎視角。 1. 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應用: 分析逆周期資本要求、貸款價值比(LTV)限製、債務收入比(DTI)限製等工具在預防資産泡沫和信貸過度擴張中的實操細節。 2. 影子銀行活動的監管邊界: 探討監管機構如何界定、監測和管理未受傳統銀行監管約束的金融中介活動,特彆是資産管理行業中齣現的係統性風險點。 3. 跨境監管協作的挑戰: 討論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在信息共享、危機處置和監管一緻性方麵存在的障礙與最新的閤作機製(如監管信息交換平颱)。 --- 第二部分:現代金融機構的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體係構建 第三章:機構治理的“三道防綫”模型與有效性評估 本章是關於現代風險治理結構的核心部分,強調清晰的職責劃分和有效的製衡機製。 1. 第一道防綫(業務條綫): 闡述一綫員工和業務部門在日常運營中識彆、評估和控製風險的首要責任,以及如何將風險管理嵌入業務流程(Risk in Business)。 2. 第二道防綫(風險管理與閤規部門): 深入分析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的組織架構、權力設置,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風險偏好聲明(Risk Appetite Statement, RAS)以及量化模型風險的治理流程。 3. 第三道防綫(內部審計): 強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以及其對前兩道防綫的有效性進行獨立、定期的審查和評估的職能。 4. 董事會與高層管理層的監督責任: 探討董事會在設定風險文化、批準風險政策和監督風險管理體係有效性方麵的法定和道德責任。 第四章:全麵風險管理:從計量到應對 本章聚焦於金融機構必須有效管理的幾類核心風險,並探討其量化方法與應對策略。 1. 市場風險管理: 介紹風險價值(VaR)模型的局限性、預期缺口(ES)的引入,以及壓力測試在評估極端市場事件下的損失敞口中的關鍵作用。 2. 信用風險的精細化管理: 探討內部評級法(IRB)的應用要求,以及如何利用預期損失(EL)和非預期損失(UL)來資本配置和撥備管理。 3. 操作風險的基準化與情景分析: 討論如何通過損失事件數據庫的建立和針對高風險流程的情景分析來管理操作風險,特彆是對新技術的應用風險。 4. 流動性與利率風險的整閤管理(IRRBB): 分析在低利率或利率波動環境下,如何通過內部利率風險基準和久期分析來管理淨利息收入的波動性。 --- 第三部分:反洗錢(AML)、製裁閤規與金融犯罪預防 第五章:全球反洗錢標準與“瞭解你的客戶”(KYC)的深化 本章詳述瞭金融機構在預防金融犯罪方麵的全球性義務和本土化執行標準。 1. FATF建議的最新導嚮: 概述金融行動特彆工作組(FATF)對洗錢風險評估(RBA)的要求,以及如何根據風險高低分配資源。 2. 客戶盡職調查(CDD)的升級: 重點解析強化客戶盡職調查(EDD)的觸發條件,特彆是對高風險客戶(如政治公眾人物PTP)的識彆、審批和持續監控流程。 3. 交易監測與可疑活動報告(SAR): 探討先進的交易監控技術(如人工智能輔助)在發現異常交易模式中的應用,以及確保及時、準確地嚮監管機構提交SAR的內部程序。 4. 製裁閤規的零容忍政策: 詳述 OFAC(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産控製辦公室)及聯閤國製裁清單的實時更新與篩選機製,以及技術係統如何確保交易不觸碰禁令名單。 第六章:道德風險、內部欺詐與舉報人保護機製 本章關注組織內部的道德基礎與閤規文化建設。 1. 利益衝突的識彆與管理: 探討在投資銀行、資産管理等業務交錯的機構中,如何建立防火牆機製,隔離敏感信息,管理員工的兼職和外部投資行為。 2. 內部舞弊的預防與調查: 分析內部欺詐(如員工挪用、數據篡改)的常見模式,以及有效的內部調查流程和證據保全標準。 3. 閤規文化的塑造與衡量: 討論高層領導如何通過言傳身教、激勵機製和問責製度來確立“閤規優先”的企業文化。 4. 有效的舉報人保護製度: 闡述建立安全、保密且鼓勵員工報告不當行為的內部機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處理和調查收到的舉報。 --- 第四部分:信息技術風險、數據治理與網絡安全 第七章:金融科技(FinTech)帶來的監管挑戰與IT風險管理 本章關注技術驅動的業務變革對傳統風險管理帶來的衝擊。 1. 信息技術風險(IT Risk)的全麵視圖: 不僅關注係統宕機,更側重於數據完整性、數據可用性和係統安全性的管理。 2. 外包與第三方風險管理: 鑒於現代金融機構高度依賴雲服務商和專業技術供應商,本章詳細闡述瞭對關鍵第三方供應商的盡職調查、閤同審查和持續績效監控的要求。 3. 數據治理與數據質量: 探討如何建立跨部門的數據治理框架,確保用於風險計量、監管報告和客戶服務的數據的準確性、一緻性和時效性。 第八章:網絡安全防禦與事件響應規劃 網絡安全已成為金融穩定的核心要素之一。 1. 網絡安全框架的構建: 介紹基於 NIST 或 ISO 27001 標準的安全架構,包括識彆、保護、檢測、響應和恢復五個關鍵環節。 2. 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ing)與漏洞管理: 闡述定期進行紅隊/藍隊演練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快速修補關鍵漏洞的流程。 3. 事件響應與業務連續性規劃(BCP): 詳細說明在發生重大網絡攻擊或係統故障時,如何激活事件響應團隊,確保關鍵業務功能能夠在預定時間內恢復,並滿足監管機構的報告時限。 --- 第五部分:消費者保護、市場行為與可持續金融(ESG)的融入 第九章:市場行為規範與投資者適當性原則 本章關注機構在與客戶互動和執行交易時的行為準則,這是維護市場信譽的基石。 1. 客戶分類與適當性評估: 探討機構如何準確評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知識水平,確保推薦的産品與其特徵相匹配。 2. 信息披露的公平性與充分性: 強調在産品說明書、費用結構和潛在風險說明中,必須做到清晰、無誤導性陳述。 3. 禁止市場操縱行為: 分析內幕交易、洗售(Wash Trading)和散布虛假信息等典型的市場不當行為的界定標準和法律後果。 第十章:可持續金融(ESG)與監管前瞻 本章展望未來監管的焦點,即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1. 氣候相關風險的納入: 探討金融機構如何開始識彆、計量和管理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如極端天氣對抵押品的影響)和轉型風險(如碳定價政策對資産價值的影響)。 2. 綠色金融産品的閤規性: 闡述在發行綠色債券或可持續掛鈎貸款時,如何避免“漂綠”(Greenwashing)行為,確保募集資金的用途真實可查。 3. 社會責任與普惠金融: 探討監管機構對機構在服務欠缺群體、維護數據隱私和促進金融普惠方麵的期望與衡量指標。 --- 本書旨在為金融機構的風險官、閤規總監、內部審計負責人以及高級管理人員提供一個結構化、深入且具備前瞻性的參考體係,幫助其在日益收緊的全球金融監管環境下,構建穩定、高效且富有韌性的運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