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澄清概念,回溯原点,展现一贯之系统,明本发微,以利正解。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其所谓的“道”,是“究竟真实”,亦即万物的始源与归宿,万物的基础与动力来源。排除感官与认知,化解欲望与行动,觉悟由道而来的“永恒的与无限的层面”。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领悟智慧之大道、万物之上德深入老子返朴守真的自由境界。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执大象,天下往。
——《老子》
目录
前言一 老子其人其书
前言二 以智慧取胜的老子
上篇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载营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下篇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
精彩书摘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译文】
知道雄强的好处,却守住雌柔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仆役。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会离开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婴儿的状态。知道光明的好处,却守住暗昧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山谷。作为天下的山谷,才可以满足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真朴的状态。真朴的状态分散为具体的器物,圣人依循这个原则,建立了管理与领导。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去割裂的。
【注解】
①本章文句在“知其白”与“守其辱”之间,或许有一小段,即“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其意为“守住黑暗的位置,作为天下的用具。作为天下的用具,恒久的德就不会偏差,再由此回归无穷的境界。知道荣耀的好处”。在此,“式”即“栻”,为古人占卜用的器具;如此才可与“谿”、“谷”之卑下含意并列。许多专家依《庄子·天下》引文,认为此一小段为衍文。本章取消此段,理由有三:一是“知其白,守其辱”一语,“辱”为黑垢,与“白”相对,不必另增“黑”字底下数语(第四十一章有“大白若辱”一语可供参照)。二是“复归于婴儿”与“复归于朴”,分别指涉人与物的原始状态,不必再增其他说法。三是如果加上“复归于无极”,则“无极”一词难以得到合理解说。
②“谿”与“谷”为譬喻用字,所指涉的都是“常德”的某种状态。“谿”若作“谿”解,与“谷”意近;若作“奚”解,则指古代奴仆,如此亦合乎“守雌”之意。
③“常德”,恒久的德,亦即由“道”所获得的本性与禀赋。由“常德不离”与“常德乃足”二语,可知我们处在“离”与“不足”的困境中。保持常德,就可以复归于“婴儿”或“朴”。婴儿代表纯真的原始状态,朴代表未经加工的原木。
④“圣人用之”,在此,“之”是指明白“朴散则为器”的道理,亦即治理时不去割裂,使万物可以返朴归真。
⑤《庄子·天下》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
前言/序言
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傅佩荣译解老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