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關於互聯網未來的三個疑問
1.1互聯網繁榮背後的待解之謎
1.2互聯網發展中隱含的啓示
1.3盤鏇在哲學傢頭頂的神秘現象
1.4各領域科學傢的激烈討論
第2章互聯網虛擬大腦
2.1互聯網虛擬大腦全景圖
2.2互聯網視覺神經係統
2.3互聯網聽覺神經係統
2.4互聯網軀體感覺神經係統
2.5互聯網運動神經係統
2.6互聯網自主神經係統
2.7互聯網中樞神經係統
2.8互聯網神經元
2.9互聯網神經縴維
2.10互聯網的神經反射弧
第3章大腦中的互聯網
3.1人類研究大腦的曆史
3.2分歧的大腦研究方法
3.3解開大腦之謎的互聯網
3.4大腦中的路由係統
3.5大腦中的百度和榖歌
3.6大腦中的微博
3.7大腦中的ip地址
3.8大腦中的維基百科
3.9互聯網神經學的提齣
第4章互聯網縱覽之化路綫圖
4.1科技不斷延長人類器官
4.2互聯網誕生前的準備工作
4.3核戰爭威脅下的互聯網誕生
4.4互聯網早期的應用
4.5電子公告牌的功能分裂
4.6互聯網應用的第一次大融閤
4.7互聯網類神經元的齣現
4.8互聯網虛擬大腦的萌芽
4.9從生命起源到智慧宇宙的19張圖
第5章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5.1曾經的互聯網霸主——門戶網站
5.2互聯網上買賣商品——電子商務網站
5.3互聯網信息統治者——搜索引擎
5.4在互聯網上展示自我——博客
5.5互聯網的百科全書——wiki
5.6互聯網私人郵局——電子郵箱
5.7虛擬世界的“紅娘”——婚戀網站
5.8高談闊論的網上會場——bbs
5.9聯閤起來做廣告——廣告聯盟
5.10互聯網上以物易物——換客
5.11互聯網上的生活幫手——分類網站
5.12共同推薦好新聞——掘客
5.13各行業的引領者——行業門戶網站
5.14網上即時交流工具——im
5.15幫你買便宜商品——比價網站
5.16組團購物更省錢——團購網
5.17維護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
5.18移動互聯網的地理應用——lbs
5.19捍衛互聯網和平——網絡安全
5.20創新發動機——網絡遊戲
5.21互聯網職業中介——招聘網站
5.22互聯網中的虛擬社會——sns
5.23智慧創造財富——威客網站
第6章互聯網縱覽之技術要點
6.1互聯網的信息基礎二進製
6.2互聯網的osi七層結構
6.3互聯網之父
6.4html語言的發展史
6.5互聯網的記憶係統——數據庫
6.61p地址與mac地址的區彆
6.7互聯網抗核打擊的原因
6.8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部分
6.9雲計算不是一片雲
6.10三網閤一和四網閤一
6.11幫助記住網站的域名
6.12互聯網新人121——瀏覽器
6.13互聯網開放式平颱的意義
6.14移動互聯網的巨大泡沫
6.15黑客和病毒並不是噩夢
6.16智慧地球與國傢安全
6.17充滿爭議的web 2.0
6.18互聯網重要的操作係統
6.19讓互聯網變慢的p2p技術
6.20網站被用戶同時訪問的技術
6.21網站建設的lamp體係
6.22解決網站大訪問量的方法
第7章互聯網進化的九條規律
7.1連接規律:人腦離互聯網越來越近
7.2信用規律:讓互聯網背後的那條狗站齣來
7.3統一規律:大魚吃小魚的巨頭世界
7.4維度規律:從字符邁嚮三維虛擬世界
7.5加速規律:我們將和互聯網一起變聰明
7.6膨脹規律:發生在互聯網身上的大爆炸
7.7消融規律:何處是虛擬,何處是真實
7.8映射規律:互聯網是現實世界的鏡子
7.9方嚮規律:互聯網知道它的未來
第8章互聯網問答錄——思考與哲學
8.1互聯網會成為人類的敵人嗎
8.2互聯網與人類永生
8.3“看不見的手”操控下的互聯網進化
8.4在互聯網中誕生的新生命
8.5黑暗森林與星際互聯網
8.6互聯網帶來的科學突破
8.7互聯網預示人類的未來
3.1 人類研究大腦的曆史
據估計,人腦中含有1000億個神經元。300多萬韆米長的軸突,100萬億個突觸,有億億個神經膠質細胞。可以說人腦是地球上最復雜的結構,在自然科學領域,大腦之謎是和宇宙之謎等量齊觀的科學難題。自從有曆史記錄以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腦和神誌(mind)的關係就一直被人類關注和思索。在古代,人們對大腦的認識,有的來自實際的觀測,也有很多是來自猜測,公元前直到中世紀的漫長年代裏,人們對腦的認識進展很慢,也很模糊不清,探討的核心問題是,誰在負責人類的智慧和意識的産生,是腦還是心,或者是身體的其他部分?
人類對腦的認識從不斷的觀察、思考、辯論、試錯、糾正中得到提高,最後演變成現代的神經科學。到今天,現代神經科學已經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古老但有最前沿的科學,它進一步涵蓋瞭更廣泛的科學內容,如電心理學、解剖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發育遺傳學等。下麵通過介紹大腦研究曆史的一個個事件介紹來瞭解它的發展過程。
考古學傢發現,在公元前30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的古埃及紙莎草書上,齣現瞭人類第一次關於大腦皮層的描述,齣現腦的象形字。這個象形字最初見於顱骨骨摺的病例,書中描寫瞭病人頭顱有傷口,顱骨破碎從而讓腦組織暴露齣來,腦的外露部分由褶皺,如同融化的銅。書中講這個病無法治療。這說明一方麵古埃及人通過觀察注意到腦的外形;另一方麵也證明那是古埃及時代已經找到瞭融化銅的技術。
雖然古埃及人知道腦的損傷與病人齣現某些癥狀有關,但在理論和實踐方麵,古埃及人認為心髒是最重要的,心髒是智慧、意識的所在地和中心,這從古埃及人處理木乃伊的態度中可以看齣:他們不重視腦,嚮鼻孔裏捅一根鐵釺,把腦組織搗爛引齣來丟棄;相反,心髒、眼睛、腎髒等器官被小心保存到罐子中,放置到墓穴中等待復活時使用。把心髒看做感覺、智慧的中樞,這種看法不僅在埃及,在東方文化中也齣現並廣為流傳。例如,將産生思想活動的器官稱為心,最典型的代錶是《孟子·告子上》說:“心之官則思。”此後,很多中國古代學者都認同這個觀點。由於中國古代對神經係統認識不一,將跳動的心髒誤認為會思考的器官,因此後來衍生齣一大批用心錶示的思想感情,如“心理學”、“心理療法”等。
古希臘剋魯頓城的阿耳剋美翁(Alcmaeon,約公元前500年)是曆史上第一位神經科學傢。阿耳剋美翁認為,要想得到解剖學的知識,就必須係統地解剖動物的屍體,特彆是進行動物的活體解剖。他大概是最早提齣腦是認知和感覺部位的人,阿耳剋美翁發現瞭視神經,並注意到瞭視神經在前額後部閤並在一起的現象。所以他認為兩個眼睛為什麼能夠一起動,原因就在此處。
……
評價五: 拿到《互聯網進化論》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數據和技術細節的書籍,但實際閱讀下來,卻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仿佛是一位充滿智慧的敘事者,用引人入勝的筆觸,將互聯網的發展曆程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互聯網發展中那些“拐點”時刻的分析,那些關鍵性的技術突破,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如何徹底改變瞭行業格局,甚至影響瞭人們的生活方式。書中關於“信息爆炸”的章節,讓我深刻體會到信息過載帶來的挑戰,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環境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我還對書中關於“用戶生成內容”的演變過程非常感興趣,從最初的博客、論壇,到如今的短視頻、直播,作者分析瞭用戶參與度不斷提高背後的驅動力,以及這對內容創作和傳播方式的深刻影響。這本書並沒有迴避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齣現的各種問題,比如信息繭房、算法偏見等等,反而將其視為進化的一部分,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加宏觀、更加辯證的層麵。
評分評價一: 這本《互聯網進化論》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資深的互聯網從業者,從撥號上網的年代一路摸爬滾打到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期間的種種變革,其中的心酸與喜悅,隻有經曆過的人纔能體會。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就抓住瞭我,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梳理這二十多年來互聯網的演變脈絡的。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吸引瞭。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技術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一個個曆史節點、一個個技術突破、一個個商業模式的興衰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早期互聯網社區的描寫,那些論壇、BBS,承載瞭我太多青春的迴憶。還有關於搜索引擎從無到有,從小眾走嚮普羅大眾的過程,書中分析得非常透徹,讓我對當年那些技術巨頭的崛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迴顧曆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日常瑣碎的工作,去審視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我感覺自己像是找迴瞭當年的那份熱情和初心,也更加堅定瞭我在這個行業繼續深耕的決心。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是一次對過往的深刻反思。
評分評價三: 《互聯網進化論》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正在為我公司麵臨的數字化轉型感到迷茫。我們是一傢傳統製造企業,麵對互聯網浪潮,轉型之路顯得異常艱難。我希望從中找到一些啓示,一些方嚮。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絕對超乎我的預期。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多元,他不僅僅關注技術本身,更深入地剖析瞭商業模式的創新、用戶需求的演變以及市場格局的重塑。在書中,我看到瞭那些曾經輝煌一時,又迅速隕落的互聯網企業,也看到瞭那些默默耕耘,最終成為行業巨頭的公司。作者對這些案例的解讀,讓我看到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那些必然與偶然,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公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坑。書中關於“平颱化”和“生態化”的論述,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意識到,僅僅是把産品搬到綫上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構建一個能夠吸引和連接更多參與者的生態係統。雖然書中的許多內容與我的具體業務場景不盡相同,但其背後蘊含的思維方式和戰略眼光,對我來說彌足珍貴。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互聯網曆史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如何理解和適應時代變革的指南。
評分評價四: 我是一位對科技發展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互聯網進化論》這本書,就像一塊等待被發掘的寶藏。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領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追溯它的起源和演變過程。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將互聯網的發展置於人類文明進步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互聯網早期探索者們的描繪,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和技術激情的先驅們,他們的付齣奠定瞭我們今天數字世界的基石。書中對於TCP/IP協議、萬維網的誕生等關鍵技術裏程碑的介紹,雖然專業,但作者用極具故事性的語言將它們串聯起來,讓我這個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其重要性。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互聯網經濟模式的演變,從免費增值到廣告模式,再到如今的訂閱和交易模式,都有非常深入的分析。這讓我對商業世界的動態變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穿越瞭時空,親曆瞭互聯網從一個技術概念,到一個影響全球的強大力量的奇妙旅程。
評分評價二: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互聯網進化論》這本書,我抱著一種“看看而已”的心態。我不是技術齣身,對互聯網的瞭解也僅限於日常使用,總覺得這類書會比較枯燥。然而,這本書卻齣乎意料地吸引瞭我!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數據和事件,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互聯網從一個模糊的概念,一步步演變成我們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過程,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社交媒體興起的章節,作者分析瞭用戶心理、技術演進以及商業邏輯如何共同促成瞭這一曆史性的轉變。這讓我重新認識瞭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社交平颱,不再是簡單地刷刷朋友圈,而是開始思考其背後的運作機製。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探討瞭互聯網對社會結構、文化變遷的影響,比如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傳統媒體的衝擊,甚至是個體身份認同的重塑。這些宏大的議題,作者都能用非常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讓我這個“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認知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這個我生活其中的數字世界有瞭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書一般吧,沒有特彆的。
評分失望!幾乎是掃盲書籍。看瞭85頁,沒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通篇好像就一個中心:互聯網像人的大腦,能感知外界。全書已介紹互聯網的昨天為主,專業度不夠。
評分好好好好好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失望!幾乎是掃盲書籍。看瞭85頁,沒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通篇好像就一個中心:互聯網像人的大腦,能感知外界。全書已介紹互聯網的昨天為主,專業度不夠。
評分字有點小
評分還好的書。。。。。。。。。
評分還行吧,總的來說還不錯!
評分用生物進化論的思想來類比互聯網的進化,很有啓發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