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朱希祖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7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982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總檔案庫籌設國史館議、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改國史館為國史院議、史官名稱議、駁宋書晋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說、史閣考、駁史通元魏著作局及修史局說等。

作者简介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又作遏先、迪先,浙江海盐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藏书家。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研习历史;期间,师从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为“章门五王”之一。1909年归国,曾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浙江嘉兴二中、嘉兴中学教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长、中国史学会主席、明清史料编刊委员会委员、《广东通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总干事、考试院考选委员会考选委员等职。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國史學通論
自序
中國史學之起源
一 史字之本誼
二 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三 再論書記官之史
四 未有文字以前之紀載
五 再論追記偽託之史
六 論歷史之萌芽上
七 歷史之萌芽下
中國史學之派別
一 編年史
二 國別史
三 傅記
四 政治史與文化史
五 正史
六 紀事本末
附 錄
太史公解
漢十二世著紀考
臣瓚姓氏考
漢唐宋起居注考
蕭梁舊史考
十六國舊史考
蜀王本紀考
西夏史籍考

史館論議

史館論議卷一 上篇
建立總檔案庫籌設國史館議
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組織大綱
改國史館為國史院議
史官名稱議
駁宋書晋制著作佐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說
史閣考
駁史通元魏著作局及修史局說
史館論議卷二 下篇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序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一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二
國史事例雜議質疑三
史館論議卷三 附錄
廣東通志略例
廣東通志總目
廣東通志總目說明書
史館論議跋
朱遏先先生行狀
出版後記

精彩书摘

三 再论书记官之史
上言文字起于黄帝,则黄帝以前,既为结绳之世,文字未生,仓颉何由得为黄帝史官?曰:结绳以记事,则结绳之记事者,亦得追称为史官。惟此史官,为书记官,非历史官。必须严为分别,不可混淆。或谓《说文》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其后云者,似指仓颉之后。史字从又从中,为相益之字,仓颉时似未有史字,何得称为史官?
曰:伏牺既能画卦,即能重卦(王弼说),仓颉既能造文,即能重文。韩非子云:“仓颉造字,背厶为公。”公从八(八有背谊)从厶(私之本字),安见仓颉时无史字乎?假使未造史字,后世亦得追称。
书记官称史,不尽上古如此。《周官,太宰》: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十二人。”注曰:“史,掌书者。”其它各职皆有府史、胥徒。《大宰》又有“女史八人”。注曰:“女史,女奴晓书者。”《宰夫》“史,掌官书以赞治”。注曰:“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周官之五史(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大氐皆马掌管册籍起文书草之人,无为历史官者,惟五史如后世之秘书及秘书长,为高等之书记(说详后);府史之史,则为下级书记耳。《说文》序云,汉兴,《尉律》:“学僮十七以上,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郡移大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有佐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皆有长史。《续汉书,百官志》,自三公以下至郡国县道,各有掾史(分掾属与令史。令史各典曹文书。郡国县道,又有书佐);三公亦有长史,又有记室令史。案:佐史、掾史之史,皆书记官,即《尉律》所课者;长史,即后世之秘书长;记室令史,则秘书也。
历史之作,必起于图书荟萃之地。古者图书荟萃之区,必首推太史,《吕氏春秋,先识篇》云:“夏太史终古,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案:疑太史之误)向挚,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亦以其图法归周。”《周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其属小史掌邦国之志。《左》昭二年传,晋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司马迁自叙:“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故历史之记载,必萌芽于太史。然其初之所作,仅记述一时一代之政典礼仪,与夫辨世系及昭穆而已。如《尚书》、《仪礼》、《周官》、谱牒等皆是。凡此记载,正名定分,仅足称为史料,未足僭名历史;盖因果之关系,时间之观念,为历史最粗浅之条件,且尚未明也。
……

前言/序言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京东活动时购书太多了

评分

蛮好吃的啦,最近买的都举措嘛

评分

诸位当知,文化即是一个生命,生命应在我们各人自己身边,生命决不外在,而且急切也丢不掉。如各人有记忆,那能全忘了;各人有嗜好,那能全变了?我们则在急切地求忘求变。就知识分子言,一般说来,知道外国的,总是比知道本国的多。但这现象,究是可喜,抑是可忧呢?若待自己以往的全忘了,以下的,则全靠追随别人,试问世界上能有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文化吗?

评分

以前读鲁迅,他在《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里摇头道:“前去听讲,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自谦哪。鲁迅在杂文《忽然想到(八)》里还记得“《说文》中‘淦’字是‘船底漏水的意思””;在小说《在钟楼上》还提到:“记得(太炎)先生在日本给我们讲文字学时,曾说《山海经》上‘其州在尾’的‘州’,是女性的生殖器。”

评分

依我个人论,我已过了七十之年,我敢老实对诸位说,在我心中,实在是更爱我们四五千年来的旧中国与旧中国人,更胜过我所爱于此七十年来的新中国和新中国人。诸位或许会说我顽固,但盼诸位不要说我是悲观。因我认为中国民族与中国文化必将复兴。此七十年来之中国与中国人,最多只是一过渡,不能说是一开创。我此等话,特别喜欢向诸位讲,因诸位都是军人,军人天职,是要贡献各人的小生命,来换回民族国家的大生命。尤其我敬重中国军人,他们已把中国民族国家文化护卫了四五千年到现前,尚是屹立。

评分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是朱希祖文集中的一种。朱希祖应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及北京私立辅仁大学教授。1928年,他仍回北大为史学系主任,兼清华大学等教授,并于是年秋发起中国史学会于北平。1930年改就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次年,日本军人发动沈阳事变,东北沦陷,朱希祖深痛国难严重,重新研究南明史乘,以发扬民族精神。1932年,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电聘朱希祖为文史研究所主任。1934年春应聘为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古物委员会委员。讲学之余,赴南京郊外作古迹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书,又撰《伪齐录辑补》、《伪楚录辑补》及《杨么事迹考》,寓古为今用之义。

评分

接陳百年大齊自仙台來信,贊成絕生之說,以為至理。此答我一九0七除夕之信也。

评分

朱希祖文集 (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朱希祖日记》,《朱希祖书信集 郦亭诗稿》,《明季史料题跋(外二种)》,史馆部分提出,史学即国魂.史馆论议的书写针对的是但焘,当比较着读.

评分

   士农工商,以识字的“士”为四民之首。识字的人占绝对少数,而掌握文字的人掌握着对现象的解释权。汉字所异于欧洲拼音文字的,在于它的贵族性。“子不语怪力乱神”,不雅驯的邑言村语被排除在以文字为符号的信息系统之外,这道选择加工的过程使被记载在文字里的大传统保留其纯洁与庄重。掌控文字者似乎在掌控未来。但是,被排除在文字信息系统之外的东西仍通过口口相传在民间留存。清末大厦将倾之际,贵族性的文字系统摇摇欲坠,章太炎对各地方言的研究把先前被文字遗弃的不雅驯的东西重拾回来。王汎森说,章氏受章实斋“六经皆史”之说的影响,将六经历史文献化,故用世俗、朴素的社会人情为基础去解经,故一方面由六经中保存的史料,抉露出不少上古实况,连带的对六经性质的解释也随之一变。如从《易经》中得出“人情所致,惟淫欲搏杀最奋”,“《易》所常言,亦为婚姻刑法为多”,而古书中这些朴素的本意,多被后来学问家的“神圣化”而扭曲了。他的这种观点自然也带到他讲习《说文》的课堂里。他讲解《说文》里“州”“尼”“殿(太炎训作‘打屁股’)”等字时,那些司马迁所说“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的话,也毫不犹豫地带到授课中来。这对当时听讲的学生来说,触动无疑是相当大的。旧学砖墙的缝隙就这样被渗入了,似乎可以预见到这栋墙的倒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朱希祖文集: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繁体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