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就是在这座城,已经开始发胖的乔治·桑在贵族沙龙上遇见苍白消瘦有着一双极其修长美丽的手的肖邦。
就是在这座城,大学考试的年轻的萨特携着考第二名的波伏娃在咖啡馆温暖幽暗的地下室里听着jazz跳着tango在便笺本上写下一个个优美的文字。
就是在这座城,孑然一身的可可·香奈儿从红磨坊一直舞到了香榭丽舍大道让每一个名门贵妇都拜倒在“香奈儿五号”的神秘气息之下。
就是在这座城,一次参与电影演出的伍迪·艾伦被这座到处都是街边咖啡馆、美酒和音乐的城市迷住于是在40年后有了《午夜巴黎》。
作者简介
刘文Tracy,80年代末生于江南水乡。现居香港。
18岁那年,高考之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专业会计,19岁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21岁赴有“欧洲第一商学院”之称的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交流。
大学之后开始做起了背包客,一个人背着相机,去到二十余个国家。睡过机场,睡过火车站,被人扒掉过钱包,还遇到过老流氓。徒手登山,潜水,冲浪,滑雪,受过大大小小的伤,遇到过有惊无险的困境,但也因此发现了世界中种种令人惊叹的美丽,并且认识了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好朋友们。
目录
préface 跋涉彼时彼地
épisode 1 巴黎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浪漫的夜曲
épisode 2 流浪是一种生活姿态
流浪的姿态
旅行的意义
épisode 3 岁月,不过是相遇又别离
巴黎的流光
相遇又别离
épisode 4 一期一会
旅行的开端
独爱的巴黎
épisode 5 写给巴黎的情书
巴黎的肖邦
给巴黎的情书
épisode 6 忆起跳舞的凡此种种
épisode 7 法兰西,一场饕餮盛宴
每个法国人都是食物的国王
法兰西的味道
épisode 8 自巴黎一路向南
香港到巴黎
巴黎以南
再见,巴黎
épisode 9 春天与樱桃树
épisode 10 甜食情结
épisode 11 城市的秘密声音
你的城市
罗马的年龄
圣托里尼的蓝色博物馆
布拉格狂想曲
世界的中心在巴厘岛
开往巴黎的地铁
精彩书摘
法国社会课的教授说,法国是一个芝士、面包和红酒的国度。如果想要在走马观花的同时品尝到法国菜的精髓,这条金科玉律绝对应该像小抄一般随身携带,不过相较于在超市里就应有尽有的芝士,随便进一家面包房都不会令人失望的面包,红酒的尊贵和高雅是她的天然屏障,让一切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无处遁形。
只要能够称得上餐馆,在请客人点菜前,必先上一张酒水单——能够免费喝的只有自来水。依云、薇姿虽然作为矿泉水足够出色,搭配法餐精致飘逸的味道却显得寡淡;可乐、橙汁通常情况下并不便宜;法国啤酒则要让德国人比利时人捷克人摇头叹息、恨铁不成钢——几经筛选之后,便会发现,原来用葡萄酒配法餐,是一件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法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但是品酒的门槛却也不低。相较于美国、澳洲浅显易懂地用葡萄的品种作为酒的名称,法式酒则用产地名和酒庄名作为名称。从波尔多到勃艮第,最有名的三大红酒家族和两大白酒家族,哪一年雨水丰沛葡萄甜美,什么样的主食需要搭配什么样的甜度,我的法国同学们个个如数家珍,比在课堂上Presentation还对答如流。但是外国人看到酒单便是两眼一抹黑,与文盲无异,若法文还不过关,那就算是最亲切的侍应生也帮不了你。听说因为门槛太高,法国葡萄酒的销量在最近几年一度败给美国和澳洲,但是早已将产地名和酒庄名申请产权保护的法国人显然并不愿意做出改变。
为了伪装体面,初到法国,我就去波尔多参加了当地旅游局办的品酒学校。学会了喝酒那“一闻二摇三看四品”的基本步骤。知道了轻晃杯中酒液可以让隐藏在酒中的香气散发出来,而正如中国人饮茶最忌“牛饮”,品酒的第一要诀便是只能喝一小口,要让酒在口腔中充分滚动,在丝绸般的触感里,等待那带有强烈感染力的香味淹没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才可以缓慢咽下,感受那香气滑落喉道时充满身体每一个毛孔的快感。我是一喝酒就会面红耳赤的体质,所以几杯不同年代的佳酿我也只是浅尝辄止,未曾想却因此被蓝眼睛的法国老师夸奖,原来真正的品酒师,每品完一口都要吐出来——贪杯者自有疯狂甚至癫狂的派对可去,在餐桌上,保持风度才是第一要义。
当然,我虽然自以为学得皮毛一二,但遇到真正的法国人还是要甘败下风。他们喜欢苦艾酒、茴香酒、波特淡酒这些味道并不见得平易近人的东西,若不是被法式大餐滋润已久的胃,怕是也消受不起。我还记得我初到法国的时候,几个国际学生用喝茴香酒作为“大冒险”的惩罚,后来被法国人笑了好久,而我直到离开法国,也不过能喝下小小一杯茴香酒而不当场失态。
回国之后,爱赶时髦的姑娘们一个个都过来向我学习法语,捏着喉咙学习发小舌音。我才知道法语如今成了小资和时尚的代名词,无论是时尚杂志还是年轻女作家的小说里,时不时就冒几个法语单词出来,好好的咖啡店要说成是café,普普通通一个rose也要发出小舌音来。只是我学法语的过程颇为无奈,大多是被自己贪吃的嘴和体积庞大的胃给逼出来的。
好的餐厅都在民间。这句话我亲身实践了许多回。在阿尔萨斯州乡下的某条长满了樱桃树的小路上,我发现了一家米其林餐厅,而一套餐竟然只要十几欧元。但问题是很多法国餐馆都是没有英文菜单的,尤其是那种深巷里的家庭式餐厅,面积不过比普通的客厅大上两三倍,侍应生是半老徐娘的家庭主妇,厨师是笑呵呵满面红光的男主人。来吃饭的大多是周围邻居,想必开店也是因为主人家的厨艺方圆百里都很出名。相熟的主人早就知道食客们各自的口味与偏好,很多人连菜单都不用看,只需点头示意,若是误打误撞进来的游客,只好硬着头皮看法文菜单。负责点菜的阿姨经常一句英语都不会,只好大声问周围的人有没有会说英语的,运气好的话,会有一个好心人把菜单从头到尾翻译一遍,而那人的英语水平如何,是不是听完了仍一头雾水,就只好拼人品了。
在刚到法国,法语水平只够说“谢谢”“你好”的时候,我每次吃饭都会救命般翻到“主厨推荐”那一栏,看顺眼的就点上。推荐菜式虽然不会是压箱底的宝货,但是起码也是拿手菜,无论是材料新鲜度还是烹饪手法都不会出太大差池,若非挑剔的食评家,绝对可以就着相配的红酒大块朵颐。
后来熟能生巧,点菜的本事练得得心应手。除去黑松露、上等鹅肝之类只有在凡尔赛宫油画里才能一见的Haute cuisine(高档菜肴),一般的鲱鱼、扇贝、青口、牡蛎、油封鸭腿、马赛鱼汤、勃艮第蜗牛、圣米歇尔蛋卷,这些单词称得上是应用自如。中国菜名含蓄,讲究的是文采,一道“蚂蚁上树”里面可以既没有蚂蚁也没有树;法国菜名却直白粗俗地紧,“茴香拌扇贝肉浇奶油汁配法式香芹”,看完之后,简直能想象出菜肴端上来的时候是什么模样,虽然失去了猜测菜肴内容的乐趣,却多了一份对扇贝鲜美肉质的期待。
后来有人告诉我要点名字尽可能长的菜肴,毕竟,敢于把那么多看似水火不相容又可能非常昂贵的原料混在一起,不怕毒死人还敢端上桌给你吃的厨师,怎么着也是有些水平和创意的。
……
前言/序言
préface 跋涉彼时彼地
二月初的时候,我人生第一个忙季刚刚拉开帷幕,凌晨时分下班,坐在出租车里,透过朦胧的睡眼看着外面华丽的都市。汇丰银行大楼、美国银行大厦、中银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里,每一个窗户都灯火通明,你或许聪明,或许能干,或许美丽,或许富有,或许胸怀大志,或许跃跃欲试,但很可能,你就要在那个狭小的格子间里,面对电脑屏幕和文件档案,日夜颠倒,晨昏不分地,过掉一世人生。
我常常觉得,比人生未知的历险和奇遇更可怕的,是那种一眼就看到老死的时光。
我23岁,从一所吸引了众多羡慕眼光的大学中毕业,拿到了时下非常热门的会计学位,在全球最大的会计事务所工作,客户是非常出名的上市公司。我十二月和六月的时候考注册会计师牌照,三年之后就能做职业会计师,我穿着黑色西装出入高档写字楼,可以指使客户为我提供各种文件。
但是,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么?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安分守己的因子就离开了我的身体,我总是侥幸又狂妄地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有所作为,那些莽撞与不知天高地厚,也总有一天会带给我百分之两百的回报。
我凌晨下班,回家之后继续工作,睡四五个小时之后回去上班,不再有朋友间的聚会,不再阅读和写作,不再兴之所至就背起行囊。我总觉得体内有某些东西正在流失,发出空空荡荡的汩汩的回声。
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到了这本书的稿约。我诚惶诚恐,一直不敢下笔签合同,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应付,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才华早就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流失殆尽。但推脱归推脱,在那些天的梦里,我还是忍不住回忆起我的法兰西岁月。我想起派对上的舞蹈和疯狂,想起旅途中的冒险和际遇,想起碧海、蓝天、红酒和鹅肝,还有黄昏时塞纳河上的波光粼粼。我甚至梦见我回到了巴黎高商的校园里,我的朋友张开双臂欢迎我,我们一起喝到烂醉,在山路上唱着不知名的小曲,还差点滚下山去。
醒来之后,我忍不住内心强大的倾诉欲望,写下了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
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没有抱希望,我不觉得我是一个高明的写作者,可以写出那些丰富的情绪和炽热的色彩。我甚至不觉得自己有时间写完这本书。我只是抱着试探的心情给当时在巴黎的朋友发出邮件,希望他们为我提供照片以作插图。我没有想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回了邮件。加拿大人、西班牙人、新加坡人、上海人、香港人,他们除了寄来那些年少轻狂、跳脱美好的照片,还在邮件中感谢我,让他们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重温了在巴黎的记忆。他们如今也有各自的工作,走上迥然不同的道路,但他们众口一词地说,我们的巴黎岁月,那些浪漫美好高贵典雅疯狂热烈的岁月,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美好时光。
我看着那些照片和他们充满了回忆与思念的邮件,几乎要热泪盈眶。
所谓殊途同归,虽然命运早就让我们走上不同的岔路,但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成为永生永世将我们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
我决定,哪怕是为了这些照片,也要努力写下去。
神奇的是,原本单单是工作已经将我压垮,但当我为了这本新书开始重新将记录灵感的小本子放在背包里,每天晚上无论多晚,睡觉前都会阅读十几页小说,为了将疲惫的工作从头脑中驱逐出去,恢复去跳Salsa舞的习惯,在旋转间忘记所有那些蒙着灰尘的倦怠念头之后,我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崭新的、头脑敏捷内心细腻的人。
我在舞蹈教室遇到摩根斯坦利的投行男,他从来不允许我问他关于工作的事情,他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工作只是工作,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机会。你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可以去学你想学的东西,你可以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当你抛开那些踌躇不前、犹豫不决,背起行囊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成功便已然在不远的前方了。
我必须要感谢这本书。它让我的巴黎岁月在回忆里逐渐变得饱满丰沛起来,那些内心充实喜乐,连时间都过得分外缓慢的日子,那些每一天都有无法预测的惊喜,每一条小巷都有不可言说的美景的日子。我翻看照片,从抽屉里找出很久以前老奶奶送给我的手链、在教堂里求来的一纸福音,明明生活已经足够匆忙疲倦,但我内心依然是安宁从容,丰俭由人,宠辱不惊。
我必须要感谢这本书,在写作的过程,我又重新和在法国认识的朋友联系上了。感谢发达的科技,我们在Facebook上留言,用Whatsapp聊天到深夜,我们在两年之后又找回了彼此,并且还能像当初那个毫无禁忌的小女孩那样,彻夜说着体己话,评论着当时有着湛蓝眼眸的帅哥,还有好吃到一入口就停不下来的马卡龙。我们讨论那些细节,在我故事里出现的摄影师、跳舞男子、冒险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的好姑娘,他们都有着原型,虽然我因为隐私的原因没有办法将所有的故事都说出来,但我和他们谈论着当年的岁月,并且决定把其中最鲜活有趣的部分变成白纸铅字。更为神奇的是,在我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遍布世界各地的朋友,有的飞来香港看我,有的和我一起旅行,我在旅途中认识的澳洲赛车手,还有在意大利开着家庭旅馆的美丽少妇,我们都约定好在一年之内见面。其实,很多时候,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下了障碍,请一个星期年假,买一张飞机票,就算跨越半个地球,其实也不是那么为难的事情。
我必须要感谢这本书,在叙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到底热爱什么。我喜欢倾诉的感觉,我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与别人分享,收到读者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我会觉得既激动又羞涩,比得到经理的表扬要兴奋千百倍。我希望读完这本书的人,也可以像我一样,在尚且年轻的时候开始一次旅行,敞开毛孔吸收这个世界的养分,见识各种不同的风景,认识背景和文化都截然不同的人,最好还要发生一点有惊无险的意外,回来之后可以夸耀自己的成熟和成长。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你可以在25岁前没有去过巴黎,但你不能在25岁前,还没有试过单凭一腔冲动和热血,去把少年时代的白日梦付诸实现。
在写过关于高考的文章之后两三年,我收到一个师弟的留言,他说他高三的时候看着我的文章,内心由灰暗到充满动力,最后考上了我所在的大学,拥有着非常灿烂的未来。
在我这个年纪,如果妄想改变世界,或者至少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话,也只有继续书写这一种方法了吧。
我不是惊才绝艳的作家,充其量只是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我不心存侥幸自己可以写出伟大的卓越的流芳千古的文章,我只是在前往梦想彼岸的阶梯上没有停步一直在跋涉中的一个。我希望你们可以在看到那些关于酒吧和恋爱的故事的时候会心一笑;在看到那些关于艺术、音乐和美术的题材的时候有所深思。然后,看到在旅途中邂逅的美丽日落,夏日那一束盛开的花朵,还有铁塔上扑面而来的晚风时,可以毅然决然地拿起你们的行囊。
让我们在下一次旅途中,再见吧。
刘文(Tracy)
2012年5月20日于香港
如果在巴黎,一个旅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