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姜奇平 著,汪丁丁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出版社
ISBN:97871000905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063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商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649
套装数量:2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人走得太远,就需要回家。文明也是这样,从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到后现代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从远游到回家的过程。理得,才能心安。新文明论所寻找的,就是心安之理。那么究竟什么是新文明?新文明有哪些特点,新文明和旧文明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在姜奇平的《新文明论概略》里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文化启蒙者之一,中国“数字论坛”成员。《北京青年报》1999财富风云人物之一;2007年获中国传媒思想贡献奖;2009年获中国传媒思想贡献人物奖;当选互联网10位启蒙人物。2008年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奇平视点”专栏作家。

内页插图

目录

《新文明论概略 上卷》目录:
引子
第一部分 新文明的基本价值观
第一章 进步观:作为进步标志的自由
1.1什么是文明的进步
1.2旧文明与新文明所指
1.3以自由个性看待发展
1.3.1.新生产方式
1.3.2.新生活方式
第二章 存在观:作为意义的世界
2.1作为意义的世界
2.1.1.意义的意义
2.1.2.意义同实体、价值的区别
2.2意义所在的世界
2.2.1.文明:世界一、世界二、世界三
2.2.2.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
2.2.2.1.自然的世界
2.2.2.2.价值的世界
2.2.2.3.意义的世界
2.2.3作为生活结构的意义世界
第三章 价值观:从启蒙理性到后现代心性
3.1新旧话语的转换:中心与外围
3.1.1.中心与外围
3.1.2.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感性
3.2心物关系:文明分水岭
3.2.1.存在方式意义的心-物区分
3.2.2.科学与人文的不同取向
3.2.3.从心物关系看新旧文明的分别
3.3理性文明论中的感性传统
3.3.1启蒙理性内部的生活世界
3.3.2同质性价值内部的感性批判
3.3.2.1.逃避自由
3.3.2.2.新感性论
3.4异质价值:西方的“心性”
3.4.1.诘问“什么是启蒙?”
3.4.2.异质性话语从边缘到中心
3.4.2.1.异质学的源头性概念
3.4.2.2.异质的社会存在
3.4.2.3.解构“异化之人的哲学”
3.4.3.异质选择的自由
3.5东方本体论:与西方理性相对的心性
3.5.1.从东方观点看中心与外围关系
3.5.2.前现代的异质本体论
3.5.3.与西方物性相对的心性
3.5.3.1.作为物化体系对立面的心学
3.5.3.2.心的实质内容与精神无关
3.5.3.3.消弥心物二元的诚
3.5.4.心学的局限与IT对心性的重新激活
第四章 技术观:从机械系统到生命系统
4.1技术与文明
4.1.1.从历史观点看技术革命
4.1.2.技术的遮蔽与解蔽
4.1.2.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4.1.2.2.技术可以去蔽与返魅
4.1.3技术的代理作用与复归机制
4.2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什么是湿的
4.2.1.跨越机器与生命
4.2.2.信息技术为什么是湿的
4.2.2.1.生命赖信息为食
4.2.2.2.技术向活系统方向演化
4.2.2.2.1.生命化对技术范式的影响
4.2.2.2.2.信息技术与生命技术的融合
第五章 信息观:信息空间的意义
5.1回到信息本身
5.1.1.信息即生命
5.1.2.信息权利与权力
5.1.3.1.信息权利的解放
5.1.3.2.信息对权利的解放
5.1.3.3.信息对权力基因的解放
5.2世界三与信息空间
5.2.1.一切化为语言的存在
5.2.2.与“我思”对立的计算
5.2.3.面向正当性的话语分析
5.3文明的意义结构
5.3.1.作为总代码的“礼”
5.3.2.结构中的能指网络
5.3.3.结构中能指与所指的关联
5.3.4.结构中的意指的体验化
第二部分 回归意义的新商业文明
第六章 新的选择:网商的自然权利
6.1重新认识财富主体
6.2自然权利增量
6.2.1.现代权利中的同质特征
6.2.2.论不可转让权利的天然性质
6.3网商的自然权利
6.3.1.自主劳动的权利
6.3.2.分享的权利
6.3.3.自主的权利
第七章 我思的扬弃:财富的转型
7.1网络商品价值与交换
7.1.1.商品细胞与新物种基因
7.1.1.1.商品细胞中隐含的权利关系
7.1.1.2.对价值论的重新发现
7.1.1.3.价值论范式的历史演进
7.1.2.价值形态物化的扬弃
7.1.2.1.扩展商品二重性的背景
7.1.2.2.价值形态的过渡:服务价值
7.1.2.2.1.网络组合商品:产品加服务
7.1.2.2.2.服务价值形态
7.1.2.2.2.1.组合商品中的非产权交换
7.1.2.2.2.2.价值构成的变化
7.1.2.3.商品价值形态:商品的新属性
7.1.2.3.1.体验价值
7.1.2.3.2.产品语意
7.1.3.商品的第三重属性
7.2资本异化及其扬弃
7.2.1.我思的经济对应物
7.2.2.所有权并非自然权利
7.2.2.1.高利贷与心物边界上的资本
7.2.2.2.洛克说法的可疑之处
7.2.2.2.1.洛克为何急于证明财产先于公民社会
7.2.2.2.2.石器时代的财产意识
7.2.2.2.3.所有权:支配与占有的区别
7.2.2.3.什么是对意义的权利:看不见的心
7.2.3.资本范式的转变
7.2.3.1.资本作为我思的崇高客体
7.2.3.1.1.何为物化:从物化到异质性
7.2.3.1.2.异化与物化
7.2.3.2.网络经济与资本物性的扬弃
7.2.3.2.1.物化劳动与自主劳动的矛盾
7.2.3.2.2.在资本内部扬弃物性
7.2.3.2.2.1.资本物化批判理论及其局限
7.2.3.2.2.2.资本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与生产力作用
7.2.3.2.3.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7.2.3.2.3.1.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7.2.3.2.3.2.两种相反报酬递增的分别
7.2.3.2.3.3.范围报酬递增的技术经济实践
7.2.3.2.4.权力转移与利益关系调整
7.2.3.2.4.1.从使用权、支配权到创造权
7.2.3.2.4.2.从活劳动到自主劳动
7.2.3.2.4.3.生产关系:去物化的阻力与动力
7.2.3.3.通过意义弥合资本心物对立
7.3企业组织范式转变
7.3.1.从职能转向流程推动企业扁平化
7.3.2.企业虚拟化:社会水平的支配权与控制权分离
7.3.3. 回到商业本身
7.3.3.1.经济是生活
7.3.3.2.新商业文明的组织范式
7.3.3.3.融入整体经济
第八章 回到未来:话语与制度分析
8.1作为文本的经济:从制度的能指到所指
8.2新商业话语的语法结构
8.2.1.代码的“语法”
8.2.1.1.代码的三重维度
8.2.1.2.对等关系与边际成本
8.2.2.话语权的语法
8.2.2.1.语言交换的经济
8.2.2.2.话语、权力和主体
8.2.3.场域与话语正当性的语法
8.3制度的话语转向:网络规则与意义结构
8.3.1.开放与分享:客体的规则
8.3.1.1.知识开放规则
8.3.1.1.1.知识开放的代码规则
8.3.1.1.2.以开放方式建立隐性知识蓄水池
8.3.1.2.基于报酬递增的网络资源分享规则
8.3.1.2.1.报酬递增与资源分享:双层经营
8.3.1.2.2.免费模式与资源分享
8.3.2.诚信与责任:主体的规则
8.3.2.1.诚信:主体关系的行为规则
8.3.2.1.1.诚信:有意义地实现权利的规则
8.3.2.1.1.1.从历史与逻辑结合角度理解诚信
8.3.2.1.1.2.从权利角度理解诚信
8.3.2.1.2.社会资本:为人力资本注入信任
8.3.2.1.2.1.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8.3.2.1.2.2.诚信:化复杂为简单的权力
8.3.2.2.责任:主体行为规则
8.3.2.2.1.新商业文明的责任语境
8.3.2.2.1.1.责任:推广的自我认同
8.3.2.2.1.2.主体的环境及责任的内化
8.3.2.2.2.面向未来的责任观: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8.3.2.2.2.1.个体担当
8.3.2.2.2.2.家庭责任
8.3.2.2.2.3.企业责任
8.3.2.2.2.4.公共责任
8.3.2.2.2.5.社会责任
8.3.2.2.3.责任话语:个性道德与自律
8.3.2.2.3.1.个性道德
8.3.2.2.3.2.自律的涌现
……
《新文明论概略 下卷》

精彩书摘

6.3.2分享的权利
现代文明条件下,经济权利不是从劳动权,而是从财产权开始的。但财产权并不像洛克所说,是一种自然权利,而是由委托权利产生的代理权利。从学理上说,委托权利是不可转让的,而财产权这样的代理权是可以转让的。分享是一种委托人具有的天然权利,当然前提是分享具有共同消费性的财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权利并不是政府赋予的,因此也是不能以行政手段剥夺的。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布坎南认为,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和保证。看出“是自由而不是效率,具有关键性的重要意义”。布坎南解释,人们要求财产所有权,为的是获得保有处置资源的自由。但在新文明的条件下,如果所处置的资源具有外部性和网络效应,使用而不拥有,就成为更加自由的选择。例如在云计算的情况下,支配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并不是“获得保有处置资源的自由”的最佳方式;以近于租赁的方式使用这些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更低。
这就暴露出作为代理权的财产所有权的局限。代理的前提是契约。契约已经把权利对象化了,已不再是不可转让的权利的事情,而是由不可转让的权利——主体的权利——委托给代理人处理对象化财富的权利。这一过程并不能绝对保证主客体的一致性。
布坎南的理论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先验地假定了原子论的状态作为自由的初始状态。这既不是前现代的事实,也不是后现代的事实。新文明论认为自由的初始状态(天然状态)在契约出现之前,人处在非原子论的委托人状态(在前现代是委托人代理人不分,在后现代是代理人复归委托人的状态),也就是自然权利状态。人并没有通过财产所有权这种代理权利,以圈占资源的方式,获得保有(排他性地)处置资源的自由。在初始状态,不圈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在资源占用上发生(具有制度意义的)交集;在新文明中,是因为网络资源可以非排他地使用。
……

前言/序言

新商务系列丛书总序
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其中一个重要取向,是不断用人类新的知识,更新国人旧的头脑。在上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对工业文明智慧渊源及思想果实的系统引进,为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下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必将通过对信息文明智慧渊源及思想果实的系统挖掘,为推动中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再次提供智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商务,既是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未来。
我们推出这套“新商务”系列丛书的目的,就是继承商务印书馆的启蒙传统,抓住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的历史机遇,用下一代经济的先进理念,进行新商务启蒙,为迎接互联网带来的新商业文明浪潮,提供值得追随的智慧。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托夫勒就预言人类将从单一品种大规模制造,转向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有力推动了这一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继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工业生产方式之后,人类发展方式又一次深刻的历史转变。从此,人依靠机器生产转变为机器围绕人生产成为可能,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
人类上一次生产方式转变引发的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文化变化,包括欧美梦幻般的崛起,人们有目共睹;而对这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包括中国将对人类做出何种贡献,人们没有理由熟视无睹。
“新商务”系列丛书建立在对“下一代经济”核心理念的发现力之上,通过追踪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渊源、现实进展以及未来走向,从中发现新的经典,发现新的规则,发现新的方法。为此,丛书开辟“发现经典”、“发现规则”、“发现方法”三个子系列。
“发现经典”系列,主要定位于从世界范围信息革命中发现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通过系统翻译和重新发现世界知名学者的新经济思想和经典著作,为人们探索下一代经济的元逻辑,提供思考线索。“发现规则”系列,主要定位于从中国信息革命的实践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游戏规则。通过汇集中国学者对新商务实践的总结,为提炼新商务规则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发现方法”系列,定位于指导新商务实践。侧重对国内外新商务概念的归纳、对前沿商业模式及其本地化的阐释,以期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与工业革命“新商务”思想成果的引进不同,除了具有共同特点外,“新商务”系列丛书具有一些特殊性,一是信息革命正在发生,有待成熟,经典、规则与方法都是相对的,在探索中难免失误,恳请读者以批判态度、宽容心态对待;二是中国与世界同步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相对以往,中国学者有了更多产生原创发现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将以开放心态力推新人,也希望读者与我们共同前行、共同提高。
春江水暖,先下水者当作先知;继往开来,新商务中敢为人先。让我们共勉。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满意

评分

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力量,希望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商务印书馆这套书应该继续处下去。下面这个很好,推荐大家看看。当年朱熹和弟子们读书的那间教室,老师的椅子在讲台一张桌子后边,下边是学生们的书桌和椅子。边上陈列着他们读的书。他们读的书中没有同时代人编写的教材,只有古老的四书五经之类。学生在教室静读,读不懂了,就问老师,老师间或有讲解,或外请一些如陆九渊之类的名学者在此授课,这些老师们心心念念的不是创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而是引导学生们进入经典,不是口口声声的“我觉得”,而是念念在兹的“经上如是说”,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照雅斯贝尔斯的设想,人文教育其实就是读经典、读大书。对孩子们来说,越早开始读越好。雅斯贝尔斯甚至认为孩子们从小读书只读经典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别的教材,所谓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学科教科书,等到十多岁之后再开始教也不迟。教材是学者们(往往是二流或三流学者)编的,但经典却是大师们(绝对一流)写的。只有早早开始学会跟大师们对话,孩子们才有可能学会拒绝精神垃圾,养成孩子们的高尚情趣。高尚情趣的培养需从经典入手。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会聘请训蒙师傅来带孩子们背诵、阅读和理解经典,像中国古代的西宾。教师们的任务不是兜售自己的学科知识,而是忠实地教会孩子们读通经典。此乃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就盛赞滥觞于古罗马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甚至以此贬低经由法国启蒙运动而产生的人道主义理念。人道主义重普及,人文主义重提高,其区别可见一斑。而犹太民族更是要求孩子到了十二岁就必须会背诵希伯来文《圣经》。《圣经》对他们民族来说,确乃书中之书,家长每天都有责任给孩子们讲解。这样一来,晚上最宝贵的时间不是献给电视机,而是献给古老经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两千年流亡漂泊,仍能回耶路撒冷创建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什么经典比教材重要,或者说经典是最好的教材?朱熹有首叫《观书有感》的诗就极为生动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古老经典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使后人在此基础上开创“天光云影共徘徊”局面。英国“朝圣山三巨星”之一的迈克尔.博兰尼,特别提到一个人若要有真正创新,必须得有特别沉潜力,这种沉潜力首先是回到经典的能力,在不断、反复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一个人得到某种“支援意识”,这种“支援意识”不同于“集中意识”,是人知识结构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一起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算得上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巨著。他的成名作《穷人》发表后创作陷入危机,于1847年开始参加空想社会主义小组活动,1849年春被捕并判死刑。临刑前一刻,他和其他犯人被告知获赦。这给他极大震荡,他明白了“生命是一个礼物”,开始认真对待信仰。三天后,他被流放西伯利亚,路上遇到热月党人的妻子,送给他一本《圣经》。其后,他被投进鄂木斯克要塞监狱,狱中不许读其他书,他便反复读《圣经》,这本书竟拯救了他的创作,给了他创作上不竭的源泉和动力。1861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死屋手记》发表,后者引起尼采和列夫.托尔斯泰惊叹。1864年发表《地下室手记》,1866年发表《罪与罚》。其后,《白痴》(1868-1869)、《群魔》(1871-1872)等无一不与《圣经》提供的精神视野有关。最后,发表总结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1979-1880)。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去世前,他特意把孩子们叫到床边,郑重其事地把《圣经》递到孩子们手中,嘱咐他们要好好珍藏和阅读。

评分

引领时代潮流的新派哲学书籍 对于追求前卫 社会动态发展思潮的盆友们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值得一读的书籍 六折入手 印刷 排版均可

评分

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力量,希望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商务印书馆这套书应该继续处下去。下面这个很好,推荐大家看看。当年朱熹和弟子们读书的那间教室,老师的椅子在讲台一张桌子后边,下边是学生们的书桌和椅子。边上陈列着他们读的书。他们读的书中没有同时代人编写的教材,只有古老的四书五经之类。学生在教室静读,读不懂了,就问老师,老师间或有讲解,或外请一些如陆九渊之类的名学者在此授课,这些老师们心心念念的不是创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而是引导学生们进入经典,不是口口声声的“我觉得”,而是念念在兹的“经上如是说”,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照雅斯贝尔斯的设想,人文教育其实就是读经典、读大书。对孩子们来说,越早开始读越好。雅斯贝尔斯甚至认为孩子们从小读书只读经典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别的教材,所谓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学科教科书,等到十多岁之后再开始教也不迟。教材是学者们(往往是二流或三流学者)编的,但经典却是大师们(绝对一流)写的。只有早早开始学会跟大师们对话,孩子们才有可能学会拒绝精神垃圾,养成孩子们的高尚情趣。高尚情趣的培养需从经典入手。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会聘请训蒙师傅来带孩子们背诵、阅读和理解经典,像中国古代的西宾。教师们的任务不是兜售自己的学科知识,而是忠实地教会孩子们读通经典。此乃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就盛赞滥觞于古罗马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甚至以此贬低经由法国启蒙运动而产生的人道主义理念。人道主义重普及,人文主义重提高,其区别可见一斑。而犹太民族更是要求孩子到了十二岁就必须会背诵希伯来文《圣经》。《圣经》对他们民族来说,确乃书中之书,家长每天都有责任给孩子们讲解。这样一来,晚上最宝贵的时间不是献给电视机,而是献给古老经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两千年流亡漂泊,仍能回耶路撒冷创建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什么经典比教材重要,或者说经典是最好的教材?朱熹有首叫《观书有感》的诗就极为生动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古老经典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使后人在此基础上开创“天光云影共徘徊”局面。英国“朝圣山三巨星”之一的迈克尔.博兰尼,特别提到一个人若要有真正创新,必须得有特别沉潜力,这种沉潜力首先是回到经典的能力,在不断、反复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一个人得到某种“支援意识”,这种“支援意识”不同于“集中意识”,是人知识结构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一起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算得上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巨著。他的成名作《穷人》发表后创作陷入危机,于1847年开始参加空想社会主义小组活动,1849年春被捕并判死刑。临刑前一刻,他和其他犯人被告知获赦。这给他极大震荡,他明白了“生命是一个礼物”,开始认真对待信仰。三天后,他被流放西伯利亚,路上遇到热月党人的妻子,送给他一本《圣经》。其后,他被投进鄂木斯克要塞监狱,狱中不许读其他书,他便反复读《圣经》,这本书竟拯救了他的创作,给了他创作上不竭的源泉和动力。1861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死屋手记》发表,后者引起尼采和列夫.托尔斯泰惊叹。1864年发表《地下室手记》,1866年发表《罪与罚》。其后,《白痴》(1868-1869)、《群魔》(1871-1872)等无一不与《圣经》提供的精神视野有关。最后,发表总结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1979-1880)。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去世前,他特意把孩子们叫到床边,郑重其事地把《圣经》递到孩子们手中,嘱咐他们要好好珍藏和阅读。

评分

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力量,希望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商务印书馆这套书应该继续处下去。下面这个很好,推荐大家看看。当年朱熹和弟子们读书的那间教室,老师的椅子在讲台一张桌子后边,下边是学生们的书桌和椅子。边上陈列着他们读的书。他们读的书中没有同时代人编写的教材,只有古老的四书五经之类。学生在教室静读,读不懂了,就问老师,老师间或有讲解,或外请一些如陆九渊之类的名学者在此授课,这些老师们心心念念的不是创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而是引导学生们进入经典,不是口口声声的“我觉得”,而是念念在兹的“经上如是说”,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照雅斯贝尔斯的设想,人文教育其实就是读经典、读大书。对孩子们来说,越早开始读越好。雅斯贝尔斯甚至认为孩子们从小读书只读经典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别的教材,所谓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学科教科书,等到十多岁之后再开始教也不迟。教材是学者们(往往是二流或三流学者)编的,但经典却是大师们(绝对一流)写的。只有早早开始学会跟大师们对话,孩子们才有可能学会拒绝精神垃圾,养成孩子们的高尚情趣。高尚情趣的培养需从经典入手。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会聘请训蒙师傅来带孩子们背诵、阅读和理解经典,像中国古代的西宾。教师们的任务不是兜售自己的学科知识,而是忠实地教会孩子们读通经典。此乃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就盛赞滥觞于古罗马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甚至以此贬低经由法国启蒙运动而产生的人道主义理念。人道主义重普及,人文主义重提高,其区别可见一斑。而犹太民族更是要求孩子到了十二岁就必须会背诵希伯来文《圣经》。《圣经》对他们民族来说,确乃书中之书,家长每天都有责任给孩子们讲解。这样一来,晚上最宝贵的时间不是献给电视机,而是献给古老经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两千年流亡漂泊,仍能回耶路撒冷创建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什么经典比教材重要,或者说经典是最好的教材?朱熹有首叫《观书有感》的诗就极为生动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古老经典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使后人在此基础上开创“天光云影共徘徊”局面。英国“朝圣山三巨星”之一的迈克尔.博兰尼,特别提到一个人若要有真正创新,必须得有特别沉潜力,这种沉潜力首先是回到经典的能力,在不断、反复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一个人得到某种“支援意识”,这种“支援意识”不同于“集中意识”,是人知识结构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一起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算得上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巨著。他的成名作《穷人》发表后创作陷入危机,于1847年开始参加空想社会主义小组活动,1849年春被捕并判死刑。临刑前一刻,他和其他犯人被告知获赦。这给他极大震荡,他明白了“生命是一个礼物”,开始认真对待信仰。三天后,他被流放西伯利亚,路上遇到热月党人的妻子,送给他一本《圣经》。其后,他被投进鄂木斯克要塞监狱,狱中不许读其他书,他便反复读《圣经》,这本书竟拯救了他的创作,给了他创作上不竭的源泉和动力。1861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死屋手记》发表,后者引起尼采和列夫.托尔斯泰惊叹。1864年发表《地下室手记》,1866年发表《罪与罚》。其后,《白痴》(1868-1869)、《群魔》(1871-1872)等无一不与《圣经》提供的精神视野有关。最后,发表总结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1979-1880)。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去世前,他特意把孩子们叫到床边,郑重其事地把《圣经》递到孩子们手中,嘱咐他们要好好珍藏和阅读。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充电,很不错,书应该也是正版的

评分

网络是改变人类生存状态的力量,希望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商务印书馆这套书应该继续处下去。下面这个很好,推荐大家看看。当年朱熹和弟子们读书的那间教室,老师的椅子在讲台一张桌子后边,下边是学生们的书桌和椅子。边上陈列着他们读的书。他们读的书中没有同时代人编写的教材,只有古老的四书五经之类。学生在教室静读,读不懂了,就问老师,老师间或有讲解,或外请一些如陆九渊之类的名学者在此授课,这些老师们心心念念的不是创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而是引导学生们进入经典,不是口口声声的“我觉得”,而是念念在兹的“经上如是说”,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照雅斯贝尔斯的设想,人文教育其实就是读经典、读大书。对孩子们来说,越早开始读越好。雅斯贝尔斯甚至认为孩子们从小读书只读经典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别的教材,所谓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学科教科书,等到十多岁之后再开始教也不迟。教材是学者们(往往是二流或三流学者)编的,但经典却是大师们(绝对一流)写的。只有早早开始学会跟大师们对话,孩子们才有可能学会拒绝精神垃圾,养成孩子们的高尚情趣。高尚情趣的培养需从经典入手。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会聘请训蒙师傅来带孩子们背诵、阅读和理解经典,像中国古代的西宾。教师们的任务不是兜售自己的学科知识,而是忠实地教会孩子们读通经典。此乃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精神实质。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就盛赞滥觞于古罗马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甚至以此贬低经由法国启蒙运动而产生的人道主义理念。人道主义重普及,人文主义重提高,其区别可见一斑。而犹太民族更是要求孩子到了十二岁就必须会背诵希伯来文《圣经》。《圣经》对他们民族来说,确乃书中之书,家长每天都有责任给孩子们讲解。这样一来,晚上最宝贵的时间不是献给电视机,而是献给古老经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两千年流亡漂泊,仍能回耶路撒冷创建最小的超级大国。为什么经典比教材重要,或者说经典是最好的教材?朱熹有首叫《观书有感》的诗就极为生动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古老经典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使后人在此基础上开创“天光云影共徘徊”局面。英国“朝圣山三巨星”之一的迈克尔.博兰尼,特别提到一个人若要有真正创新,必须得有特别沉潜力,这种沉潜力首先是回到经典的能力,在不断、反复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一个人得到某种“支援意识”,这种“支援意识”不同于“集中意识”,是人知识结构中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部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一起是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小说家,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算得上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巨著。他的成名作《穷人》发表后创作陷入危机,于1847年开始参加空想社会主义小组活动,1849年春被捕并判死刑。临刑前一刻,他和其他犯人被告知获赦。这给他极大震荡,他明白了“生命是一个礼物”,开始认真对待信仰。三天后,他被流放西伯利亚,路上遇到热月党人的妻子,送给他一本《圣经》。其后,他被投进鄂木斯克要塞监狱,狱中不许读其他书,他便反复读《圣经》,这本书竟拯救了他的创作,给了他创作上不竭的源泉和动力。1861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死屋手记》发表,后者引起尼采和列夫.托尔斯泰惊叹。1864年发表《地下室手记》,1866年发表《罪与罚》。其后,《白痴》(1868-1869)、《群魔》(1871-1872)等无一不与《圣经》提供的精神视野有关。最后,发表总结性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1979-1880)。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去世前,他特意把孩子们叫到床边,郑重其事地把《圣经》递到孩子们手中,嘱咐他们要好好珍藏和阅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文明论概略(套装上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