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2
人生即旅行。忘川之上,漠野之中,遺落自己,發現自己。
我希望能夠遠走,
逃離我的所知,
逃離我的所有,
逃離我的所愛。
我想要齣發,
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
不是去遠離其他南大陸的巨大海島,
我隻是想去任何地方,
不論是村莊或者原野,
隻要不是在這裏就行。
6月到12月,炎夏到寒鼕,亞洲至歐洲。
一個人,一颱自行車的單身旅行。
從中國西安齣發,穿越歐亞大陸,一直到陸地的盡頭葡萄牙的羅卡角。
以灰冷的目光,吸納15000公裏旅程風景的熱力。
我要逃離這座城市、這裏的生活。騎著自行車,去到遠方。
待真的抵達最後的終點,詩人佩索亞的故鄉,是否就會發現,如同所說的,終點與起點“沒有什麼兩樣”?
張子午,颱北藝術大學美術係畢業。曾任齣版、雜誌社采編。
夢想騎著腳踏車,橫跨歐亞大陸,直到路的盡頭為止。這條道路看似漫長,但成功瞭,在完成歐亞之旅後,再度收拾行囊,騎嚮中東世界。
年輕孤獨的旅行者在長達半年,跨越歐亞大陸的長途旅行中,探索未知的國度,也發現從未發現的自己。旅途長徵的疲憊與自身的孤寂,卻讓作者擁有更細膩的感覺,去感受這世界的孤寂、荒涼、善良與美好。
——李傢同 作傢
對我來說,旅行迷人的地方在於:能不斷地透過未知的外在遭遇來嚮自己反省與詰問。一種類似蕩鞦韆的遊戲,擺得越高看得越遠,自以為看見更多的世界,更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可笑。很難想象,外錶看來慘白虛弱的作者,能在這段跨越歐亞、漫長且辛苦的旅途中,始終保持著濃鬱情懷,以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誠實地記錄一路上的所見所思。旅行終會結束,鞦韆停下後,那些曾有的悸動卻不會消失。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一如對於旅行的喜愛。
——何獻瑞 作傢 背包客棧站長
一個來自颱灣年輕男子的奧德賽齣航。看似自我心靈的逃亡、流離或放逐,卻範圍顯現齣無比真誠的自我透視。以肉體的長徵,叩叩敲問生命與人生的諸多不解與睏惑。文字簡約也優美,樸實細膩的坦誠書寫,令人由衷感動。萬裏所行經處,以敏銳的底層觀察,記錄四海皆然的迴鏇麯故事,沒有批判、隻有純善的擁抱與接納。以行者取經般的謙卑情懷,走嚮永無盡頭的人生!是閱讀與心靈漫遊的雙重饗宴。
——阮慶嶽 作傢 建築師
子午從事的其實是介於冒險與旅行之間、肉身與心靈共治的自我探索。透過平常閱讀卻齣乎意料地領略瞭旅行者的沉重、恐懼以及對自我質疑的偏執,盡管深陷險境的焦慮的篇幅似乎多過愉悅的幸福感,但生理上極限體能般的修煉已經深化成人性精神麵的形而上思考。傳奇的代價是超人的意誌,然則子午有的卻又盡是夠平凡的與世界交手的策略與手腕。綜此而觀,復閤齣的暗黝光澤,卻的確在令人震撼之餘,也隨之漸次沉穩安靜與從容開闊起來瞭。子午毫不避諱地檢討自己的藉口、誠實麵對錯誤決策與愛的沮喪,讓原本意圖不明、甚至如他所有的逃避,戲劇性地蛻變為大夢想的實踐。非常引人入勝、內外皆有可能,這場亞歐大陸橫跨之旅,於是成為讓我動容的反英雄式小奧德賽。
——黎煥雄 詩人 資深劇場導演
序章 遺失的拼圖
第一章 逃離與追尋——中國
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瞭個透,世界的終點就與你齣發時的N 市沒有什麼兩樣。
起點與終點
緩慢的騎行
一個人的長徵
清真寺的下午
如果有一天
意外的插麯
第二章 越過邊界——哈薩剋斯坦
不太記得有沒有流下淚來,為眼前的壯麗而激動不已:數不盡的星星像一片銀白色的網子撒滿整個星空,不斷閃耀。
入境儀式
阿拉木圖之夜
I will survive
聖地的聲響
老頭的指引
另一個傢
異鄉,故鄉
火光與烈焰
兩個世界
歐亞交界
夢想的馬戲團
星空下
第三章 南國——俄羅斯
我隻是想逃。而這一次,幾乎要成功瞭,我正遠遠地離開那座狹窄的島嶼,擁擠的城市,越來越遠。
穿越,抵達
再次遇上勒索
在夜晚,一間公路餐廳
忽略的渴望
最溫柔的風景
高加索的邊緣
齣航
第四章 旅人的天堂——土耳其
去到另一個地方,我則變瞭一個人,不再是那個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平凡人。
心蕩神馳初體驗
如呼吸喝水般自然
土耳其麵包之夜
韆年一次的翻動
齋戒月第一天
從阿塔突剋到帕慕剋
白紙
Money、Money
海濱小屋
夜路
一股鳥氣
不要忘記我
不願長大
歡迎來到伊斯坦布爾
秘密基地
A 的來信
最後一夜
第五章 疏離之海——歐洲
對我而言,流浪的日子總有一天結束;對無鄉的人而言,旅行就是生存。
隔絕的風景
空白的地圖
追逐A 之信
在水裏泅泳
無傢之人
浮木
水都日與夜
寂寞的夢
小小的奇跡
第六章 站在路的盡頭
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我隻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者原野,隻要不是在這裏就行。
迴到原點
忘記自己
真真實實地活過一遍
真真實實地活過一遍
連續在兩個城市,我看見夕陽緩緩沉落在大西洋浩渺迷濛的海麵上。除瞭在俄羅斯黑海邊的露營區,這麼久的旅程裏,還未曾見過那赤色的火球,將天際染上一層層橘紅與金黃,在地平綫後端沉落。
火球底下是灰藍的海水,背後是縱橫交錯的雲捲殘跡,那不就是我一直以來,每日奮力嚮前正對著的方嚮嗎?我已習慣那接近黃昏時撲麵而至的灼熱光芒,逼得臉頰發燙,汗水使眼鏡不停滑落下來;在加速度暗下去的周遭餘光中,得盡快找到落腳之處的焦慮,也是因為它。
而今我在兩座城市——維亞納堡(Viana do Castelo)與波圖(Porto),站在前者的山坡上,沿著後者的杜若河(Douro)走嚮海岸,注視著那顆火球,那顆使得我能夠看見道路的明燈,那不用指南針也能辨彆方嚮的目標。
再嚮西,就隻有大海與夕陽。我感到不太真實,這就是盡頭瞭嗎?
但我知道葡萄牙正在治愈我,以它輝煌的陽光、狹小陳舊的街道、敷滿金箔同時陳舊濛塵的教堂、比意大利還香醇濃鬱的黑咖啡、處處顯露齣的老派悠閑步調,還有不可盡數,無法形容的安靜、緩慢、薄霧、炊煙、暮色微光……
雖然這裏仍然不可能有人會請你迴他傢,瘋狂地與你打招呼,免費請你吃冰激淩,無保留地跟你分享他們生活的一切,但葡萄牙人那溫和的一抹微笑,我想是再適宜不過的告彆。
我的速度慢瞭下來,時常騎不到三四十公裏,找到一處安靜的收費營地或青年旅館就停下來,慢慢地紮營、吃飯、盥洗、張羅生活瑣事,不用掛任何行李地騎到鄰近的區域閑晃。
我享受溫暖陽光照射在身上的舒暢;坐在小鎮咖啡店裏與當地人一同啜飲小杯黑咖啡;為每個溫和的臉龐感動不已;在雨霧中的寂靜山林裏感受神秘的震顫;咬緊牙根在攝氏一兩度的暗夜裏鑽齣滿是露水的睡袋、帳篷,全身顫抖不止地在草地上小便,在源源冒齣的霧氣中,抬頭仰望星空。
葡萄牙不是連續不斷的整體,它不特彆荒涼、壯闊、華麗、熱情,反而有點狹小、有些窮睏、有點平凡、有些滄桑。它不像是一趟壯闊旅程到瞭最後,會發生戲劇化結尾的場景。
它是片片斷斷的絮語,親密而即時地在我耳邊響起。夾在植滿橄欖樹的乾燥山嶺與無邊無際的大西洋間,我在這片狹小的土地緩慢移動,讓氣味、聲音、光綫、溫度、城市、海洋……團團包裹。
陽光正熾的午後,柯音布拉(Coimbra)建在山坡上的老城區裏,石闆斜坡小巷如迷宮般盤鏇交錯。我在斑駁的牆垣間漫步,陰影與光亮對比強烈,映照或遮蔽著門內華麗的地毯、古董飾品,與門外凋敝的樓宇門麵。走過一扇大大的窗邊,約是兩層樓的高度,沒有玻璃或窗框的遮擋,拉上的紅色布簾隨風輕拍、舞動,隨之傳來一陣樂音。
從一開始的模糊隱微,直到越來越清晰,一股說不上來的感覺襲上心頭,我確定聽過這首麯子,但怎麼也想不起來是哪一首。我站在牆邊怔怔地望著飄動的紅色窗簾,聽著這似曾相識的聲音。
沒有任何歌詞,隨著背景的鋼琴伴奏,隻有靈魂味十足的渾厚黑人女聲,像一波波海潮襲來地低吟著、嗚咽著,時而激昂高亢,時而抑鬱感傷,撕心裂掏肺地像是要把她所有一切的憂傷、狂喜、憤怒、歡欣,全部一股腦地赤裸裸地坦露齣來。
我突然記起來,這首歌是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專輯裏的一首麯子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一場天空中的偉大演唱會”。那是某一代人永遠的搖滾啓濛,也是我中學時期自己第一次花錢買的CD 專輯,結束高中生涯就沒聽瞭吧,CD 也不知丟到哪裏去瞭。
正當我聽得入迷,心神跟著跌宕起伏、激動不已時,吟唱聲驟然下降,越來越細、越來越微弱,像是最後一眼的夕陽,落下在灰藍色大海的後方,在還沒有心理準備的時候,光綫消逝,夜色降臨。
這就是旅程快要結束前的真實感受,來得很突然,似乎是剛剛適應瞭這種生活節奏,然後就是盡頭瞭。
所有的經曆、情緒、感受,不管怎麼樣麯摺起伏,就像這首麯子,在時間之流中,終有結束的一刻。那個結束的聲音,不是歡慶高呼,不是激動落淚,不是以為我的人生從此變得不凡、獲得改變。而是平靜、低緩,偶有一絲繚繞的不捨,最後不知不覺地融入寂靜。
太陽依舊燦爛,大海依舊蔚藍,沿著裏斯本往西,騎過一段平凡無奇的郊區,沿著彎麯的丘陵路麵,我來到最西端的海岸旁。從現在的方嚮看去,弧形海岸的對麵,隔著海水,一座深褐色岬角突起在海麵上,荒疏不毛,隻有幾撮聊勝於無的綠色小點,零落地附著其上。海岬像一頭沉睡的巨獸,安靜無聲地俯臥在那裏,一動不動,接近頭頂的地方,幾棟矮房及燈塔依稀可見。
該不會就是羅卡角吧?歐亞大陸的最西端。我拿齣地圖,再三估算距離,判斷方位,應該就是瞭。纔騎瞭不到一上午,這麼一大段時間所追尋的方嚮,就突然齣現在眼前。既然已經來到這裏,我不想再啃著麵包加罐頭瞭,經過一間海邊的餐廳,完全不看菜單上的價格,直接點瞭侍者在桌邊嚮我推薦的活跳跳的鮮魚。從小菜、前菜、湯、主菜到飲料,一道接一道,自己從來沒有花錢吃得這麼豐盛過,而代價是五十歐元,約颱幣兩韆三百元。不知是中瞭什麼邪,看到賬單,我竟異常冷靜,毫不考慮地掏齣鈔票付賬。
沿著指標,順著小路,一個勁地傾斜下坡,像是從高山之巔瞬間下降,強風正對著我狂灌。成排的路燈與電綫後頭,就是我在另一側看見的燈塔。前方的廣場上停瞭好幾颱大型遊覽車,成群的遊客熙熙攘攘地走嚮海岬最末端的平颱,我也將自行車牽下去,那裏立瞭一座十字架,麵嚮大海。
十字架底下有一塊紀念碑, CABO DA ROCA 大大的字樣清晰可見,還有它的方位:北緯38 度47 分,西經9 度30 分,以及一位葡萄牙詩人卡梅士(Cames)的詩句:“這裏……陸地終結,大海起始。”
下方刻著這座紀念碑的建造日期——1979——我齣生的那一年.
遊客絡繹不絕,每個人都像是中瞭樂透彩一般,為自己來到這歐洲大陸最西端而興奮、得意不已。十字架紀念碑、大海旁的圍牆邊,永遠是一輪接一輪的人群,等著拍下到此一遊的倩影。沒人對我多加留意。
我也站在這座跟我同歲的十字架紀念碑旁,扶著自行車傻笑,請彆人幫我拍張照。拍完以後,我來到圍牆邊,背對人群,靠在上頭,望著下方的大西洋。
路的盡頭,海是最後一道界綫,無邊無際的深沉湛藍,是我跨不過去的領域。
我已來到詩人費爾南多·佩索亞的故鄉,已經過他的城市,抵達當初設想的終點。他的書被過多的行李雜物壓在底下,加上每日奔波於途,其實一離開颱灣後,已無餘力翻開來看。但那些句子,我還記得。
“我希望能夠遠走,逃離我的所知,逃離我的所有,逃離我的
所愛。我想要齣發,不是去縹緲幻境中的西印度,不是去遠離其
他南大陸的巨大海島,我隻是想去任何地方,不論是村莊或者原野,
隻要不是在這裏就行。”
身體像有一股平靜的河流淌而過,帶著我一同流進這片最後的大海。
刺眼的太陽與不止息的強勁海風中,我似乎還能看見一張張相遇的麵容、連續不斷的身體記憶、方嚮與迷惑、孤獨與自由、美麗與猥瑣、希望與恐懼、追尋與失落……
得到瞭什麼?失去瞭什麼?逃離瞭什麼?找到瞭什麼?領悟,
或者迷惑?
我在這裏,又不在這裏。既看見自己,又忘瞭自己。
答案,好像已經不重要瞭。
路上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分每一秒,即使隻是短暫的一瞬,都將永誌不忘。因為它們如此真實。
真真實實地活過一遍。
你想要旅行嗎?要旅行的話,你隻需要存在就行。
Deniz,土耳其人這麼稱呼海,也是這颱自行車的名字,我們
一路從烏魯木齊來到這裏。
到瞭,這就是路的盡頭,我輕聲對自己說。
迴到公路上,我繼續朝未知的地方,嚮前。
……
起點與終點
收拾完最後的行李,我將一本書塞進馬鞍袋剩下的空間。
書不厚,一段一段短短的文章,既像詩又像散文,主題各自獨立,任何時候翻開來,看上一段,沒有前後連貫的問題,頗適閤打發獨自一人的漫長時光。
雖然已經買瞭很久,不過翻譯得有些拗口,翻瞭好幾迴,仍很少能完整讀完一篇。但偶然看見的幾行字,卻深印腦海:
“一旦你把世界完全看瞭個透,世界的終點就與你齣發時的
N 市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世界的終點以及世界的起點,隻不
過是我們有關世界的概念。僅僅是在我們的內心裏,景觀纔成其
為景觀。”
這段文字是20 世紀30 年代的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亞(Fernando Pessoa)所寫,他終身未婚,沒有什麼親友,在貿易公司當個小職員,18 歲以後從未離開過葡萄牙首都裏斯本,默默寫作,以多種化名,創造齣不同的書寫者,留下大量駁雜的詩文。
看到這段句子的時候,我正在準備一趟旅程。
從颱北,這個我生長瞭近30 年的地方齣發,朝嚮歐亞大陸的最盡頭、道路的終點——葡萄牙的羅卡角。
待真的抵達最後的終點,詩人的故鄉,是否就會發現,如同佩索亞所說的,終點與起點“沒有什麼兩樣”?
不得而知,唯一能確定的,是這片橫在中間的歐亞大陸,所有的未知,如揮之不去的陰影或濃霧,罩在前方。
被偷、被騙、被搶,迷路、缺水、飢餓,還能活著迴來嗎?
這些念頭不時浮現,但已箭在弦上,非走不可瞭。
我要逃離這座城市、這裏的生活。 騎著自行車,去到遠方。
就像18 歲那年夏天,因為缺課太多被當時就讀的大學退學,高中同學提議騎自行車環島。二話不說,我藉瞭一颱破爛的車,行李捆一捆,罩上垃圾袋防雨,就這麼沿著東部海岸顫顫巍巍地齣發瞭。
兼程趕路,深怕抵達不瞭下一個地方,但在使用自己身體的力量前進中,我獲得莫大的成就感與單純的喜悅,彌補瞭現實的挫摺與失意。青澀的肉體充滿疲憊、痛苦、興奮的汗水,第一次流進這座島嶼的土地上。之後幾乎每一個暑假,我都要騎車上路。
自行車輪胎、踏闆、各部機件不停轉動的聲音,它們的節奏與韻律,幾乎是一首公路上的樂麯。調勻自己的呼吸,汗水被風吹乾,身體律動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我已經不是在“觀賞”風景,我和我緩緩前進的車已成為風景的一部分,這樣使用自己身體的力量讓我感到一種強大的連續與真實。每日為著一個確定的方嚮不停前進,我以為我已找到某種重要的東西。
進入社會後,在令人窒息、無望的辦公室裏,領著吃不飽、餓不死的微薄薪水,我時時懷念著騎車環島的日子。但暑假已永遠結束瞭。隻能趁著周末,騎著新買的登山車,到颱北的郊山:外雙溪、內湖、陽明山,沿著盆地的邊緣,暫時呼吸到一點自由的空氣。
某日在網絡上閑晃,偶然看見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劃”,贊助年輕人一點錢,去異國旅行。猶如看到一盞搖曳的燭光,我那渴望逃離、渴望改變的想望再次被照亮。
但看到曆屆獲選者,都已有豐富的創作或社會實踐經驗,他們的旅行也都有個明確的方嚮。而我手邊僅有稱得上是“作品”的東西,隻是大學那幾年晃蕩日子中,自己拍下、衝洗、放大的黑白攝影。
對於要去哪裏,也沒有肯定、確切的方嚮。
那些影像憂鬱又沉默,是我那段時間漫無目的晃蕩的軌跡,已經堆積在一個個大箱子裏塵封已久,幾乎要被我遺忘。
我重新翻齣那些底片,拿去手工衝洗成大幅大幅的相片,趕在報名截止前的最後一天,連同匆匆拼湊齣來的動機與路綫,一並寄齣去申請。一個月後,我在辦公室裏接到電話通知,計劃獲得通過,我壓抑著不要叫齣聲來。
“可是我們最多隻能給你十萬元颱幣哦,而且因為你不是單一定點來迴,迴程機票也要你自己想辦法。”電話那頭的小姐最後這麼說著。我的路綫距離、時間跨度,都遠遠超齣曆年來的流浪者。
錢不夠,就用自己的。我沒有多再要求些什麼,工作一年存下來的錢,應該不至於餓死。沒想到我鬍亂拼湊齣來的大夢現在成為現實,來不及緊張焦慮,我像是劇本還沒看兩眼,就被匆匆推上颱演戲的路人甲,硬著頭皮上場。
我在炎熱的五六月,仔細研究該走哪些國傢,奔波於各國代錶處間申請簽證,算好每一地麻煩的齣入境期限,接外快多賺點旅費,投企劃案尋求捷安特贊助自行車及相關配件,四處請教自行車維修保養的知識;苦惱什麼該帶,什麼不該帶;打包行李,將自行車拆解裝箱……
關於行程,我寫著想效法古代東西方的偉大旅行者:西行的玄奘與嚮東的馬可·波羅,從中國西安齣發,騎著自行車,用自己身體的力量,穿越這片廣袤相連的土地:歐亞大陸。
古代的旅者,為瞭追求佛法的真諦或遙遠異國的奇珍異寶,
不畏艱難展開刻苦的旅途,而我呢?為何上路,自己騎腳踏車到那麼遠的地方?
我隻有一個模糊的、遙遠的、單純的目標——羅卡角——歐亞大陸最西端的盡頭。
或許是太懷念那每一個騎自行車環島的暑假,當年的旅伴都已經各奔東西,迎嚮他們各自的人生階段時,我卻擅自將青春時代的遠行無限延長,獨自踏上。
或許追尋古代旅行者的腳步隻是一個藉口,在一次次環島的旅程結束,終究迴到颱北的傢,這一次,我要離開島嶼,走得越遠越好,親自看看這個世界。
生活在裏斯本的詩人哪裏也沒去,看似自閉地活在自己腦海的宇宙裏,“你想要旅行嗎?要旅行的話,你隻需要存在就行。”
我孤僻地生活在颱北城,還看不清內心的風景。
當抵達最後一個國度:葡萄牙;詩人的城市:裏斯本;道路的終點:羅卡角。我是否能明白這些字句,明白自己?
我逃離現實的戰場,投身到一片未知的疆域,嚮路的盡頭齣發。
直到路的盡頭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直到路的盡頭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的質量不太好。。。
評分東西很好很實惠快遞很快
評分 評分從中國西安齣發,橫越歐亞大陸,騎嚮陸地的盡頭葡萄牙羅卡角。
評分 評分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很喜歡的圖書!!不錯哦!喜歡在京東買書!
評分路的盡頭還有什麼?也許還是路。說實話,這書寫的很一般
直到路的盡頭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