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钱学森的航天岁月》多角度、深层次地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享誉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和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作者用准确、牛动的笔触,叙述了钱学森负笈美国从事空气动力理论研究和火箭工程实践、冲破阻力回归祖国、引领中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为“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钱学森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流金岁月。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尘封档案和珍贵图片,更加彰显出钱学森伟大的爱国情怀、创新思想和人格魅力。
解读钱学森的航天岁月,方知中国航天走上成功之路的历史真谛。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人生的三次选择
1.决定命运的选择——不造火车造飞机
2.三位导师的启蒙
3.远离故土赴美求学
4.人生第二次选择——拜师冯·卡门
5. 28岁成名世界
6.火箭研究小组第五个“铁杆”
7.“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
8.迈向新高度
9.最年轻的正教授
10.功成名就的辉煌岁月
11.人生顶峰上最重要的第三次选择——回国
第二章 新中国需要钱学森
1.大国命运的抉择
2.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
3.外国人能干,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4.中国航天的奠基之作
5.钱学森为何主张优先发展导弹
第三章 力学所催生“上天”队
1.受命组建力学所
2.甜蜜的学习
3.播种清华力学班
4.创办中国科技大学
5.“1958年”头号任务
6.氢氧发动机——冷棋子的热效应
7.中国科学院第一设计院
8.“8公里,那也了不起”
第四章 奠基伟业
第五章 踏上自行设计之路
第六章 今日可缚苍龙
第七章 挺直民族的脊梁
第八章 空气动力学大师
第九章 天庭闪亮中国星
第十章 曙光照亮中国“神舟”
尾声
后记
精彩书摘
3.远离故土赴美求学
1935年8月20日,盛夏的傍晚。
浑浊的江水一浪又一浪地涌过岸堤,把正从江面上降落的夕阳,扯成一片又一片的碎絮。闷人的潮气夹杂着鱼腥味、涮马桶味和黏滞的汗味,笼罩在上海黄浦港码头上。
码头像往日一样熙熙攘攘,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的旅客川流不息。钱学森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码头,登上了美国“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他将从这里奔向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
同行有21位清华同学,其中有9名与钱学森同期获得庚子奖学金,他们是赵镈、曾炳钧、杨绍震、徐芝纶、孙令衔、宋作楠、时钧、黄开禄和戴世光,他们彼此并不相识。这批庚子奖学金得主,在出发前从没有一起聚过会、吃过饭,甚至没有聚集一堂的仪式,有些人直到上轮船当天才第一次见面。
“杰克逊总统号”切开一道道江水,缓缓驶离了码头,钱学森扶着甲板上的栏杆,一直望着父亲和送行的人群渐渐消失在远方。
钱学森父亲的心情不难揣摩——一则以儿子为荣,一则离情依依;钱学森的心情却很莫名——他要去美国了,到一个他的祖先不曾见过的地方,进入一所陌生的美国学府。想到去年夏天离世的母亲,想到孑然一身的父亲,钱学森不禁潸然泪下。
尽管江水浑浊、残阳如血,但这是我的家啊……钱学森在船上的第一夜,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望着大洋上空钻石般闪烁的星辰,带着蓝色梦想的钱学森,想象不出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但他叮嘱自己,既已选择了航空救国之路,这条路就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很多时候,你对人生的选择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是,人生的成功,就是从梦想和追求开始的,就是靠感觉和信念坚持的,就是凭勇气和决心完成的!
与钱学森同行的还有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大学留美学生,其中有10名是1934年录取的留美公费生:曾炳钧、戴世光、杨绍震、徐芝纶、时钧、赵镈、黄开禄、宋作楠、孙令衔;还有11名是:谢兆芬、雷光翰、赵夔、陈允徵、邱中文、朱民声、卓牟来、朱宝镇、祝新民、柳无垢、周惠允。
经过14个日日夜夜,“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在1935年9月3日正午靠岸美国西雅图。
同为华夏血脉,同是天涯游子,旅美学子在船上很快就熟了起来。不知是谁的建议,21名留学生上岸前在邮轮舷梯上拍了一张合影。
这是一群心气很高的优秀青年,每个人都西装革履,有8个人戴着20世纪30年代那种圆圆的眼镜,大家看上去都是满腹经纶、春风得意的样子。从照片上看,钱学森属于年龄偏小的一个。
……
前言/序言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百年诞辰的纪念日子。这不禁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和深切的怀念。
我1958年从苏联留学归国来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就在钱学森的领导和爱护下从事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我作为钱学森在航天领域的一名学生和弟子,跟随他整整半个世纪,亲身体验和感受了钱学森对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航天事业作出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亲眼目睹和见证了钱学森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一座中国航天的丰碑。
钱学森早年就怀抱“学习知识,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宏大理想,在美国科学界崭露头角,功成名就,成为“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经过艰苦斗争回国后,受命领导开创中国的航天事业。他知识渊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刻苦攻关,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智慧,带领我们航天战线的干部职工不懈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经济落后和工业薄弱的基础上,突破了航天技术的诸多难关,先后发射成功导弹和人造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我们以及后来的航天人,在钱学森的指引和影响下,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相继攻克了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的技术制高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奔月的梦想。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壮国威,振民心,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了一席地位。钱学森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航天史上不仅记载了他的不朽功绩,而且也展现了他出众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这一切都永远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上,长久地存留于我们的记忆。
钱学森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就像那颗高挂在太空的“钱学森星”,光芒永不熄灭,照亮着中国航天振兴腾飞之路。我非常高兴的是,在我们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的时候,由航天工作者自己编写的《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把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奉献一生的事迹,真实、准确、生动、鲜明地记录下来,呈现给我们的航天人和社会公众,使我们能够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一生的创新成就和人格精神。这是钱学森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铭记、传承,并在华夏大地上发扬光大。
我对钱学森充满崇敬和怀念之情,我从《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中可以找到他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人生答案。因此,我愿意向我们的航天人和各界读者推荐这套丛书,以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在新的起点上薪火相传,攀登科技新高峰,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孙家栋
2011年11月
注:本序的作者孙家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钱学森的航天岁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