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大师翟维传亲授,五十余载深厚修为,真传太极拳法!
目录
第―章 太极古图释太极
一、古太极图,太极拳的指导哲学
二、太极阴阳与懂劲
第二章 理法完整邃密的武式太极
一、武式太极拳拳理渊源与传承
二、传统武式太极拳技术要点与养生功效
三、传统武式太极拳神意修炼要点
四、传统武式太极拳三个主要练习阶段
第三章 武式太极拳之内功心法
一、内功篇
二、心法篇
第四章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功法详解及实战应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附录
精彩书摘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
②对拉拔长
当意气、功法、心法和劲法相结合,就能产生一种对拉拔长之劲。对拉拔长手臂有,腿部有,身躯也有。对拉拔长是一种整体的弹簧劲,它的运用不但能使练拳的外形舒展、漂亮,而且练习者自身也会感觉身心舒畅。
手臂的对拉包括有上肢的对拉,要求尽量放长双手和双臂,这其中要注意肩肘腕的放松。具体到每一式,十字手是横向的手臂对拉,高探马是前后的,白鹅亮翅是上下的,野马分鬃是斜向的。手臂的对拉还有自身的,如左搂膝拗步,左手向左下搂,右手向前推,推出的右手臂一定要有对拉拔长,即手及手腕向前的同时,肩窝要向后拉,使手臂变长。但要注意,不能推过,过则不松,尤其要注意肘部,肘部要松沉。
对拉也体现在下肢上。如弓步,前腿弯曲,迎面腿向前撑,后腿向后蹬地,形成前腿和后腿的对拉;而虚步是前脚点地后腿坐实,前腿和后胯形成对拉。对拉还体现在身躯部分,头向上领起,肩向下松沉,尾闾正中,气下沉,似乎是将身躯拉长。对拉不但体现在单独的肢体上,还体现在肢体之间,如手臂和腿要形成对拉,前手和后胯要形成对拉。而且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有对拉,习练时可以逐一体会。
(4)气势鼓荡、敛气入骨、骨鸣
①气势鼓荡
气势鼓荡是指气势撑圆鼓荡,就能做到八面支撑,给对方造成一种撼动,起到合劲的作用。在技击中,气势鼓荡表现为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挨哪儿哪儿发,神志专一,精神贯注,有遇敌欲吃之势。
②敛气入骨、骨鸣
气在身就能形成敛气入骨。所谓敛气入骨,就是通过内气的潜转,使气收敛入骨,达到心不外驰、气不外散。在推手时,利用松沉功夫,随着吸气将彼力收敛入脊骨,或沉入涌泉、钻入地心,这样就能把彼力化为乌有。
骨鸣是指练拳时做到敛气入骨,把力道练进骨头里,练到了骨髓中,筋的颤动就会引起骨骼的共鸣,继而带动全身骨头鸣动,以震荡之力冲洗骨髓,完成脱胎换骨。要想达到骨鸣的境界,需要多年的修炼,只有勤学苦练,并在名师的正确指导下,戒轻浮,贵沉着,功力既久,自然能添髓壮骨,使骨日益沉重,内劲增长。
……
前言/序言
武式太极拳传统108式(附DVD光盘1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翟先生自幼习拳,先后拜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姚继祖二位宗师门下,尽得二位恩师真传,五十年研练不辍,拳架、器械浑厚工整,尤善打手,著作烦丰,授徒甚众。
评分
☆☆☆☆☆
翟维传先生,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拳大师,1942年出生于太极拳中兴发祥地——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评分
☆☆☆☆☆
非常好,一直买这个。。。
评分
☆☆☆☆☆
书,简单,一个字:好!
评分
☆☆☆☆☆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单位、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武式太极拳第五代正宗传人、太极大师翟维传亲授,五十余载深厚修为,真传正宗太极拳法!
评分
☆☆☆☆☆
·《看见》(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 >>
评分
☆☆☆☆☆
东西挺好,用的挺方便,以后还来
评分
☆☆☆☆☆
评分
☆☆☆☆☆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正宗传人、太极大师翟维传亲授,五十余载深厚修为,真传正宗太极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