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铁函斋书跋》,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父,别号大瓢山人,又号小铁,生于顺治七年。少颖悟,八岁能作擘窠书,后遭家变,终身不仕,贫无所得,则挟笔墨以游。其人善书,工八分,不染宋元习气,为时所称。是书凡六卷,卷一商周秦汉三国碑帖跋,卷二晋王羲之碑帖跋上,卷三晋王羲之碑帖跋下,卷四两晋南北朝碑帖跋,卷五隋唐五代碑帖跋,卷六宋元明清碑帖跋。是书所论各碑帖均为杨氏家藏或目见之作,其辩论是非,言必有据,多有道甘苦之言。叙明以后新摹碑本,亦甚详晰,足资考证。其书详明淹博,足成一家之言。此次整理以清鸟丝栏天尺楼钞本为校勘底本,参考杨霈道光间刻四卷本编排方法,按所跋书家时代排列,重编为六卷。参校多种清钞本、刻本,并附录各本序跋。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自序
函斋书跋卷一
商周秦汉三国碑帖跋
比干铜盟铭
坛山石刻
石鼓文
北监连江石鼓文合帖跋
连江石鼓文跋
再跋连江石鼓文
李斯泰山碑
西安峰山碑
郭林宗碑
鲁峻碑并阴
尹宙碑
白石神君碑
曹全碑并阴
家藏五凤砖跋
甘泉宫瓦跋
林同人甘泉宫瓦跋
天发神谶碑跋
天玺碑
林同人天发神谶碑跋
跋余氏翻刻宣示帖
宣示帖跋
余氏宣示跋
劝进碑
受禅碑
荐季直表
魏孔羡碑
铁函斋书跋卷二
晋王羲之碑帖跋上
定武兰亭考
开皇楔帖跋
万岁通天兰亭
跋东阳何氏兰亭帖
又跋东阳兰亭帖
陈彦舆东阳兰亭跋
跋陈秉之东阳兰亭帖
石公东阳兰亭
姜熙文定武兰亭跋
李凤阳何氏兰亭第一本跋
李凤阳何氏兰亭第二本跋
凤阳定武第三本跋
李棐公何氏兰亭跋
棐公东阳兰亭第二本跋
沈芷岸定武兰亭跋
跋定武别本
题定武颖上兰亭合帖
跋婺女褚摹兰亭
……
函斋书跋卷三
函斋书跋卷四
函斋书跋卷五
函斋书跋卷六
附录
序跋
精彩书摘
终南山说经台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自逸少换鹅之后,见诸记载者有八:一在邢州龙兴观,为唐玄宗御注而刺史李质摹敕者也;一在明州,不知何人书;一在闵乡县祥符观,唐元宋书;一宋蒲云双钩本;一岑宗旦书,并见《宣和谱》;一张即之书,见《方洲集》;一朱希真书,见《晦庵题跋》;一元赵孟俯书,昊门现有刻本,独此前人记载所无,字近陶隐居《馆坛碑》而多杂隶体。末云「终南山古楼观,立石于道祖说经台」,而无朝代年月姓氏。
按老子李姓,唐时尊为远祖。高祖武德三年立庙羊角山,高宗干封元年尊为太上玄元皇帝。虽僻远皆知之,岂有近在畿辅尚敢称为道祖者?此必为宋真、徽时人所书,而书法乃能近古。如是,真可宝也。遂装而藏之,以广《道德经》之类云。
张素行阁帖跋
禾中素行张君,得宋拓《阁帖》四卷,有雅宜、玉遮两山人跋。两山人皆指为泉州拓本。
按王竹斋《续格古要论》:「洪武四年,泉州知府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淳化帖》,翻刻泉州郡庠。」则《泉帖》刻于明初,而有释文也,明甚。
今是帖纸墨甚旧,断非碉崖以后物,而又无释文,乌得以《泉州》指之?
张君又以他帖二卷补人,且以不全为恨。夫王辅道刻《汝州帖》,一人但割数字,或三四行,多不可读。又晋江《马蹄帖》第五卷,止于智果、大令,《诸舍》、《敬祖》等帖皆缺尾行,而世不以为嫌。则张君此帖,何不可以四卷、六卷传耶?
因识数语,以广其意云。
……
前言/序言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铁函斋书跋(繁体竖排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帮人买的,内容应该不错~
评分
☆☆☆☆☆
如果说,小篆不如甲骨文金文更能体现原始的造字意图,这是《说文》的劣势的话,那么甲骨文金文缺乏大批有影响的文献语言做根据,而《说文》的字义说解来自古代的经传典籍,这又是《说文》的优势。所以,如果要解释古书上的疑难字词或者进行古汉语词汇研究,还要把《说文》作为主要依据。
评分
☆☆☆☆☆
《辛丑銷夏記》五卷,清吳榮光撰,欒保群點校。以道光初刻本為底本。屈篤仕責編。96元。此種也為學界、書畫鑑藏界所期待。
评分
☆☆☆☆☆
碑帖、墨迹题跋文字。
评分
☆☆☆☆☆
布面的,不错。
评分
☆☆☆☆☆
包装太差。图书折损。京东补偿京豆。
评分
☆☆☆☆☆
是书凡六卷,卷一商周秦汉三国碑帖跋,卷二晋王羲之碑帖跋上,卷三晋王羲之碑帖跋下,卷四两晋南北朝碑帖跋,卷五隋唐五代碑帖跋,卷六宋元明清碑帖跋。是书所论各碑帖均为杨氏家藏或目见之作,其辩论是非,言必有据,多有道甘苦之言。叙明以后新摹碑本,亦甚详晰,足资考证。其书详明淹博,足成一家之言。此次整理以清鸟丝栏天尺楼钞本为校勘底本,参考杨霈道光间刻四卷本编排方法,按所跋书家时代排列,重编为六卷。参校多种清钞本、刻本,并附录各本序跋。
评分
☆☆☆☆☆
此书印刷质量尚可,还算不错。
评分
☆☆☆☆☆
神州後人,飽經滄桑巨變,追究起前朝的功過得失,一時毀譽各趨一極,或盛讚其開疆拓土的宏偉氣魄,或細數其專制腐朽的種種罪惡,而莫能衷於一是。其實古人智慧早已通透這一層,是非功過,原本相待而成,大美與大惡,也是如此。這乾隆盛世,又何嘗不是一個最好而最壞、智慧而愚蠢的時代呢?盛世中的人爲時代風會所推動,他們的風神氣韻,處處透著高華灑脫,只是這瀟灑背後,是否也有熟視無睹、醉生夢死的逃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