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基因

创新者的基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 杰夫·戴尔,[美] 赫尔·葛瑞格森,[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著,曾佳宁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37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9791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购1000册以上的用户, 本商品提供订制服务。如需加企业LOGO、腰封,或有其他需求,请发邮件至dushuhui@jd.com。请提供您的姓名、电话、公司名称、需购买的商品链接和数量、您要送达的城市,以及具体需求。

  很多人认为,创新者是天生的,他们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努力,就能够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但《创新者的基因》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能越来越具有创新精神,只要掌握创新者特有的五种发现技能,就能激活埋伏在体内的创新基因。
  《创新者的基因》作者历时八年,采访和调查了的缔造者杰夫?贝索斯等众多研发出革命性新产品和服务的首创者,提取出创新者的“基因”,即具创意的企业家具备的五种“发现技能”:联想,观察,实验,发问,建立人脉;与此同时,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详细介绍了苹果,,迪士尼等世界顶端公司的创新管理经验,极富启发性。
  作者阐释了如何利用以上技能激发思维,如何在实践中与同事合作实施这些想法,并在策划和组织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创新技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他们也提供了一种自我鉴定的方法,供读者测试自己的创新基因。作者相信,培养这五种发现技能,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离那些创新大师并不遥远;只要改进自己的做事习惯,就能走向更加新奇的人生。

内容简介

  创新能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甚至引发产业革命。创新者是如何做到的?我该如何去做?今天的企业家都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
  《创新者的基因》作者与“创新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合作完成了一项历时八年的研究,采访和调查了杰夫?贝佐斯等研发出革命性新产品和服务的首创者,试图追踪创新商业思想的来源。
  作者的目标并不在于调查每一个公司的策略,而是深入创新者的思想,探索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研究了这些创新者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创新性商业构想的产生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五项发现技能:联想、发问、观察、实验、建立人脉;只要掌握它们,就能把创新者的基因植入体内。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团队,在激发创新能力方面,都将非常有帮助。

作者简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Clayton M. Christensen),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曾两次获得《哈佛商业评论》的 “麦肯锡奖”,长年专注于创新管理研究,在管理思想研究领域成绩斐然。1997年,他出版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确立了他在创新管理领域的专业地位。从此,克里斯坦森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并推出了《创新者的解答》等管理学经典著作。



  杰夫·戴尔(Jeff Dyer),美国杨百翰大学经济学教授,文章广泛发表于全球知名商业期刊。在1996~2006年间,他关于管理方面的文献被引用率极高,全美排名达到第四位。



  赫尔·葛瑞格森(Hal Gregersen),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专注于领导力研究。他被多家全球知名公司聘为创新、全球化战略等方面的专业顾问;并在全球尖端学术及商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目录

引言V
第一部分
破坏性创新,从你开始
第一章 破坏性创新者的基因
第二章 发现技能一:联系
第三章 发现技能二:发问
第四章 发现技能三:观察
第五章 发现技能四:交际
第六章 发现技能五:实验







第二部分
破坏性组织和团队的基因
第七章 全球最创新公司的基因
第八章 将创新者的基因付诸实践:人才
第九章 将创新者的基因付诸实践:程序
第十章 将创新者的基因付诸实践:宗旨



结 论 有非同凡人之所为,有非同凡人之所想,有所作为
附录A 受访创新者样本
附录B 创新者基因的研究方法
附录C 培养发现技能
致 谢
注 释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破坏性创新,从你开始
  第一章 破坏性创新者的基因

  “我想在宇宙间留一点响声。”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创始人兼CEO
  我是否知道创新是如何产生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商业想法?我是否知道如何招到善于创新的人才,或是通过培训使他人跳出常规思路思考?大多数高管都会觉得这些问题是难题,而他们也知道,创新力就是商业成功的“秘密武器”。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创新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面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和创新主管时,总是难免心生敬畏。这些企业家中,有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亚马逊公司的杰夫·贝佐斯和易趣公司的皮埃尔·奥米迪亚。而创新主管则包括宝洁公司的阿兰·乔治·雷富礼、贝恩公司的欧瑞特·嘉迪希和易趣公司的梅格·惠特曼。这些人是如何想出突破性的新想法的?如果可以揭示这些大师头脑的运作机制,我们就能从中学到如何创新吗?
  创新的想法
  以乔布斯为例。最近,《哈佛商业评论》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将乔布斯评选为全球业绩最佳的CEO。1你也许还记得苹果公司著名的广告宣传口号“非同凡想”,这句口号本身就是最佳注解。广告中出现了不同领域的创新者,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毕加索、理查德·布兰森和约翰·列侬。实际上,乔布斯本人也完全够格在这个广告中露脸,因为人人都知道,乔布斯具有创新精神,他知道如何“非同凡想”。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其他的创新者又是如何做到“非同凡想”的?
  惯用的答案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人都相信,某些像乔布斯这样的人生来就有创造力的基因,而其他人没有这种基因。我们一般都认为,创新者天生右脑发达,上天赋予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一般人是天生左脑发达,逻辑性较强,习惯线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较弱,或者说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你相信以上说法,那么我们想告诉你,这种说法其实基本上是错误的。至少在商业创新的领域内,几乎任何人,包括你,都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以乔布斯为例,与你一起探索非同凡响的能力。乔布斯过去是如何想出这些创新点子的?他的创新之旅又能给我们何种启示呢?
  创新想法一:个人计算机应当没有噪声,小巧便携
  苹果二代系列是苹果公司的开拓之作。其关键创新之一,就是乔布斯的一个决定:这款计算机必须是没有噪声的。他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花了许多时间研究禅道和冥想。2乔布斯觉得计算机内置风扇噪声大,使人分心,因此决定不为苹果二代装内置风扇。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所有人都认为计算机必须装风扇,因为所有的计算机都需要风扇以防止过热。除非能寻找到产热较少的新型电源,否则要想不装风扇,是不可能的。
  因此,乔布斯开始找人设计新型电源。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他找到了罗德·霍尔特(Rod Holt)。霍尔特当时年过四十,是个烟不离手的社会主义者,在雅达利公司(Atari)工作。3在乔布斯的督促下,霍尔特放弃了已有50年历史的线性电路技术,发明了一种开关电源系统,革新了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方式。乔布斯追求无噪声,霍尔特有设计能力,二者的结合产出了一代创新型的电源系统,不需要内置风扇。这就使得苹果二代成为了当时噪声最小、最为小巧的个人计算机(因为不需要预留风扇的空间,所以计算机体积更小)。
  如果乔布斯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计算机一定要装风扇?”也没有问过:“我们怎么做才能使计算机即使不装电扇也不过热?”那么苹果公司就不会有今日的盛景。
  创新想法二:Mac电脑用户界面、操作系统、鼠标
  1979年,乔布斯造访了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埋下了设计Mac电脑(Macintosh)的种子。当时,主营复印设备的施乐公司成立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用于设计未来的办公系统。乔布斯邀请施乐公司投资苹果公司,以此换来了去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参观的机会。施乐公司不知道如何把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令人振奋的成果资本化,但是乔布斯知道。
  乔布斯仔细地观察了帕克的计算机屏幕。屏幕上全是各种图标、下拉菜单和重叠的窗口,鼠标一点就可控制。乔布斯后来回忆说:“我们所看到的是未完成的、有缺陷的产品,但是想法的精髓已经成型……短短十分钟的观察之后,我已经明白,这就是将来所有计算机的运作模式。”4接下来的五年内,乔布斯在苹果公司领导设计团队设计Mac电脑,也就是第一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GUI)和鼠标的个人计算机。此次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之旅期间,乔布斯还有别的发现:他第一次体验了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这一编程方式是后来OSX操作系统的关键。OSX系统是乔布斯的另一家公司NeXT开发的,后来苹果通过收购NeXT公司获得了OSX系统。如果乔布斯当时没有去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去观察成果,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创新想法三:Mac电脑的桌面排版
  Mac电脑有配套的LaserWriter打印机,是第一台将桌面排版介绍给大众的计算机。乔布斯称,如果当年在俄勒冈州的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学习时,他没有选修书法课,Mac电脑就不会有如此“优美的版面”。他说:
  里德学院当时开设的书法课,也许在全美也可称得上首屈一指。校园里的每一幅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都是用优美的手写体书写而成。我退学后不需要上一般的课程,因此决定去上书法课,掌握这门技艺。当时,我学了serif字体和san serif字体,学了如何调整不同字母组合的字母间距,还学到了成就好版面的技巧。这一切是如此美妙,具有历史感,还有艺术上的精妙之处,这些只用科学是无法创造出来的,因此我被迷住了。在当时看来,这些知识对我的生活毫无用处。但是十年之后我们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当时的所学全都涌上了我的心头。我们将这些所学全盘融入了Mac电脑之中,把Mac电脑打造成了第一台拥有优美版面的计算机。如果我当时在学校没有无意中选修那门课程,那么第一台Mac电脑就不会有多种多样的字体,字母间距也不会那么赏心悦目。Windows后来在这方面照搬了Mac电脑的做法,因此如果我当年没有选修,大概现在所有的个人电脑都不会有多种字体和适宜的字母间距。5
  如果乔布斯当年退学后,没有决定选修书法课,那么现在的情况会如何?
  因此,我们能从乔布斯非同凡想的能力中获得何种启示呢?第一,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的创新想法并不是浑然天成,好似灵感仙女赐予的礼物。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想法的起源,我们就会发现以下的因素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1)一个挑战现状的问题;(2)对某项技术、某个公司或顾客的观察;(3)一次尝试新鲜事物的经验或实验;(4)与某人进行了一次交谈,为他点醒了重要的知识或机会。事实上,通过仔细研究乔布斯的各项行为,具体研究这些行为如何开拓知识新领域,从而引发创新想法,我们就能够对他的创新想法追根溯源。
  这个故事有何寓意?我们希望你能明白,创造力并不完全源自天赋异禀,也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技能。恰恰相反,我们发现,创造性的想法是源自行为技能的,而这些技能你也能习得。有了这些技能,你就能催生自己和他人的创新想法了。
  创新者为何异乎常人?
  创新者究竟为何与普通人不同?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是因为天赋异禀。有些人天生右脑发达,因此直觉更强,善于发散思维。这是天赋,有则有,无则无。但是这个说法是否真的能得到研究支持呢?我们的研究证实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即创新力技能并不仅仅是天赋异禀,这些技能是可以后天培养出来的。莫顿·列兹尼科夫(Merton Reznikoff)、乔治·多米诺(George Domino)、卡洛琳·布里吉斯(Carolyn Bridges)和莫顿·哈尼蒙(Merton Honeymon)曾做过这方面最具综合性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研究了117对15岁至22岁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创造能力。经过10个创造力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双胞胎在测试中的表现只有3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一般性智力因素测试(IQ测试)中,80%~85%的表现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7因此,一般性智力(IQ)(至少按照科学家测算的方式看来)基本上是先天的禀赋,但是创造力则不是。至少对创造力而言,后天教育比先天禀赋要重要。而另外6个针对同卵双胞胎的创造力测试也证实了列兹尼科夫等人的研究结论:人的创造性行为只有25%~4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8这就意味着,其余2/3的创新技能是习得的——首先是理解创新技能,然后操练该技能,最终相信自己有创造的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日本、中国、韩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长大的人比较少以创新想法挑战现状,也较少产生创新性成果(或是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们所在的社会推崇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崇尚资历,而非能力。固然,我们的研究中有许多创新者似乎真的是天赋异禀。但重点是他们总是强调自己是从榜样人物身上学到的创新技能,因为这些榜样人物的经历告诉他们,创新不仅是激动人心的,同时也是“安全无虞”的。
  如果创新者不仅是天生的,同时也是可以造就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产出了不起的新想法的呢?我们研究了近500名创新者,并比照研究了近5 000名主管,最终得出了5项发现技能,正是这些技能使得创新者不同于一般的主管(详细研究方法见附录B)。首先,创新者仰仗于一项认知技能,我们称之为“联系性思维”或简称为“联系”。联系指的是大脑尝试整合并理解新颖的所见所闻。这个过程能帮助创新者将看似不相关的问题、难题或想法联系起来,从而发现新的方向。往往在多个学科和领域交错的时候,就会产生创新的突破。作家弗朗斯·约翰松(Frans Johnansson)将这种现象称为“美第奇效应”(Medici Effect),指的是美第奇家族将众多领域的创造者集结在佛罗伦萨,从而产生了一次创造力大爆发。当时,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和建筑家共处一地,各自的领域交错之后,就产生了新的想法,继而促成了文艺复兴的盛景,成就了史上最具创新力的时代之一。简言之,创新的思考者能将旁人认为不相关的领域、难题和想法联系起来。
  另外4项发现技能能够激发联系性思考,因此它们可以帮助创新者积累大量的基础创意,创新想法从中产生。具体而言,创新者较常使用的行为技能有以下四项:
  发问。创新者是绝佳的发问者,热衷于求索。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在挑战现状。比如乔布斯问:“为什么计算机一定要装电扇?”他们往往喜欢问:“如果我试着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像乔布斯这样的创新者之所以会提问,是为了了解事物的现状究竟如何,为什么现状是这样,以及如何能够改进现状,或是破坏现状。如此一来,他们的问题就会激发新的见解、新的联系、新的可能性和新方向。我们发现,创新者的提问与回答的比例(Q/A ratio)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在交谈中,创新者不仅问题(Q)比回答(A)多,而且问题的价值也很高,至少和好的回答的价值一样高。
  观察。创新者同时也是勤奋的观察者。他们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世界,包括顾客、产品、服务、技术和公司。通过观察,他们能获得对新的行事方式的见解和想法。乔布斯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观察之旅孕育了他的见解,从而催生了Mac电脑的创新操作系统和鼠标,以及苹果现在的OSX操作系统。
  交际。创新者交游广泛,人际关系网里的人具有截然不同的背景和观点。创新者会运用这一人际关系网,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寻找和试验想法。他们并不仅仅是为了社交目的或是寻求资源而交际,而是积极地通过和观点迥异的人交谈,寻找新的想法。例如,乔布斯曾经和一个名叫阿伦·凯(Alan Kay)的苹果员工交谈,凯对他说:“你去看看那些疯子在加州圣拉斐尔干的事儿吧。”他所说的疯子就是艾德·卡姆尔(Ed Catmull)和艾尔维·雷(Alvy Ray)。当时这两个人成立了一家小型计算机图像处理公司,名叫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该公司曾为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制作过特效)。乔布斯很欣赏该公司的处理技术,因此以1 000万美元收购了工业光魔,并把它更名为皮克斯(Pixar),最终成功上市,市值高达10亿美元。如果乔布斯当年没有和凯聊天,他最终就不会收购皮克斯,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些精彩的动画电影,比如《玩具总动员》、《机器人瓦力》和《飞屋环游记》。
  实验。创新者总是在尝试新的体验,试行新的想法。实验者总是在通过思考和实验无止境地探究世界,把固有观念抛到一边,不断检验新的假设。他们会参观新地方,尝试新事物,搜索新信息,并且通过实验学习新事物。乔布斯终其一生都在尝试新体验——冥想,住在印度的修行所,在里德学院退学后去上书法课。所有这些多姿多彩的体验都为苹果公司激发了创新的想法。
  这些发现技能中,联系是认知技能,发问、观察、交际和实验是行为技能。这些技能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创新者的基因,或者说,开启创新想法的密码。
  创新的勇气
  为什么创新者比一般的主管更勤于发问、观察、交际和实验?我们研究了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发现有两点共同之处。第一,他们积极地想要改变现状。第二,他们常常会巧妙地冒险,以改变现状。看看创新者描述自己动机的话语,我们会发现有共同之处。乔布斯想要“在宇宙间留一点响声”。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说过,他是来“改变世界”的。这些创新者完全没有陷入一个常见的认知陷阱——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有现状偏见的人倾向于固守现状而不是改变。大多数人都会简单地接受现状。我们也许甚至会喜欢例行公事,而不愿意做出改变。我们都认同这句话:“东西没坏就不要修。”但是却没人质疑东西是否真的“没坏”。而创新者则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很多东西都“坏了”,而他们想要“修补”。
  创新者是如何打破现状的?方式之一是不盲从他人的时间安排。只要看一眼创新主管的典型日程安排,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日程安排和较少发明的主管截然不同。我们发现,创新企业家(自己本身也是CEO)花在发现活动(发问、观察、实验和交际)上的时间比没有创新纪录的CEO多50%。也就是说,他们每周要多花一天时间用于发现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就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发现如何改变世界。有了创新的勇气,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改变世界的机会。
  如果能把“改变”奉为使命,就能更轻松地巧妙冒险、犯错,更重要的是快速从中吸取教训。在我们的研究中,大多数创新企业家都不会为犯错感到难堪,而是把犯错看作预料之中的经营成本。杰夫·贝佐斯告诉我们:“如果不犯些大错,亚马逊的管理者就不能放手一搏,那么我们的股东就不可能获利。”简言之,创新者之所以能够将想法化为有力影响,靠的是“创新的勇气”——积极地与现状背道而驰,同时坚定地主动而巧妙地冒险。
  图1–1中的模型描绘了创新者的基因,即开启创新想法的密码。形成创新想法的关键技能,是联系性思维的认知技能。有的人建立起来的联系比他人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天生如此,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更为频繁地运用一些行为技能,包括发问、观察、交际和实验。这些技能是联系性思维的催化剂。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比他人更为频繁地运用这些行为技能?答案是,他们有创新的勇气。他们更愿意将改变奉为自己的使命,并且会冒险实现改变。重点是,你若是要提高形成创新想法的能力,就必须训练自己联系性思维的能力,并且更为频繁地发问、观察、交际和实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鼓起创新的勇气。
  由于创新者终其一生都在运用发现技能,他们逐渐养成了发现的习惯,而“发现”也成了他们的行为特色。他们对自己发现未来趋势的能力越来越自信,也深信形成创造性的想法就是他们的工作,不能假手于人。正如雷富礼曾宣称的那样:“创新是每一个领导的中心工作,这些领导包括业务部经理、职能领导和CEO。”9
  创新者的基因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创新的能力并不完全源自遗传因素。与此同时,我们却用基因比喻创新者的内部思维机制,似乎又在强调基因的作用。这并不矛盾,请你耐心地花些时间看我们分析。(欢迎来到创新世界。在这里,只要能将两个看似无关的想法整合起来,就可以形成联系,从而产出新颖的见解。)最近,基因疗法有了新进展,可以通过修正或者巩固人体内的基因,从而达到防病等目的。10同样,按照我们的比喻,你的个人创新者基因也是可以得到加强的。请看我们的分析。
  假设你有一个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和你有相同的大脑构造以及天赋。现在,给你们每人一周时间想出一个创新的商业想法。如果这一周内,你足不出户地思索,而你的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则:(1)和十个人谈了他的生意,包括工程师、音乐家、居家主夫和设 创新者的基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创新者的基因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创新者的基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创新者的基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好,送货员态度好!物流快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第二次购买了,物流非常给力,第二天就收到了。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期待阅读,很喜欢这本书,拿到很开心。

评分

你给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你就可以安心的享受多少福报。

评分

老师点名要的书,应该不错

评分

《创新者的窘境》写于1997年,出版后就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这本书中文版封面上有两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大企业面临的困难。第一句话是:“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有可能错失城池。”第二句话是:“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这两句话中“做对每件事情”和“错失城池”,以及“完美无瑕”和“失败”之间的矛盾,正是大企业面临的“窘境”。

评分

慢慢看,太便宜了!超级实惠

评分

很好,临近放假了,物流还很快,推荐!!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创新者的基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