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
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市场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白发苍苍的他们为何要瞒着子女跑到公园来代理相亲?为什么明知子女的婚事要由子女决定,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为什么相亲角的婚配效率基本为零,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日均人流量过万次?《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将为您揭开上海相亲角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孙沛东,女,陕西铜川人。1995年起在中山大学求学,本科学习法语,辅修汉语语言文学;硕士主修法语语言文学与文化,辅修社会学;2007年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 Paris)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研究领域包括消费与时尚、婚恋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在《开放时代》、《广东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浙江学刊》、《西北师大学报》和《南方人口》等期刊发表文章16篇,专著《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66-1976)》即将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引言
一 “中国式焦虑”
二 问题的缘起
三 谁在“白发相亲”?
四 为谁“白发相亲”?
第一章 文献回顾
一 有关择偶标准的理论
(一)社会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
二 有关择偶过程的理论
(一)筛选理论
(二)婚姻市场理论
(三)选择交换理论
三 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四 有关“白发相亲”现象的研究
五 研究问题与理论视角
六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 制度与情境:相亲角是一个新型的择偶平台
一 相亲角:一种宏观的制度分析
二 相亲角:一个微观场域的情境分析
(一)“欲望”相亲角
(二)“实力”相亲角
(三)“市场”相亲角
(四)相亲角的情感结构
第三章 冲突与斗争:相亲角为何效率低?
一 择偶标准:行动者及其博弈
(一)相亲角部分群体的择偶标准
(二)相亲角普遍的择偶标准
二 行动策略:“白发相亲”的择偶行为
(一)择偶步骤
(二)择偶策略
三 相亲角效率低下的子女因素
(一)成材容易,成家难,曾经的优势如何变成今日之劣势?
(二)是主动单身、被动单身还是被动前提下的主动单身?
(三)地位提升、观念维续与现代女性的择偶困境
(四)现代性对待婚群体人性的挤压
(五)相亲角为何缺乏西方意义上的“约会文化”?
第四章 合作与协调:相亲角为何人气旺?
第五章 中国式焦虑:谁来娶我的女儿?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1
附录二 被访者基本情况表2
附录三 相亲角掠影
精彩书摘
独生子女政策也是父母迫切地帮助子女来到相亲角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在相亲角,绝大多数待婚男女都是独生子女。人口学者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在母亲过了35岁之后骤然放大,且随母亲生育能力的逐步丧失和依赖性需求的逐步出现而升高。独生子女家庭面临五种风险:第一是孩子的生存风险,第二是孩子的成才风险,第三是家庭的养老风险,第四是社会的发展风险,第五是国家的国防风险。正是因为存在诸多风险,独生子女与其父母才毫无选择地被“绑缚”在了共同择偶(或者说协同择偶)这架战车之上。
与自由经济模式伴随的是国家对民众私人生活放松了掌控,包括择偶与婚恋领域。在国家和市民之间,个人的自由和选择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在相亲角这个独特的社会空间,国家权力在私域撤退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相亲角占用了该公园的一块“黄金地段”,而且这个日益庞大的婚姻市场正给广场带来形形色色的麻烦,比如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长时间聚集在此,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又比如不少以赢利为目的的“职业红娘”对待婚者个人信息的滥用和倒卖,等等。尽管如此,多个相关管理部门,如上海市民政局、南京东路街道城管科、人民广场地区管理办公室和人民公园管理办公室,对此静观其变。
根据媒体的报道,上海市民政局投诉举报中心的宁先生认为,这不属于他们的管理范围,“民政局负责管辖登记在案的婚介机构,流动、自发,并存在无证经营的婚介集市,可咨询当地城管部门”。而南京东路街道城管科的答复是:人民公园流动婚介集市关乎市容整洁,根据区政府的职能分配,由人民广场地区管理办公室管辖。人民广场地区管理办公室的顾小姐则认为婚介集市开在人民公园内,不属广场办管辖,广场办主要负责人民广场各企事业单位外墙以外公共区域的市容环境。“婚介集市的问题,应由人民公园自行管理。如果牵涉触犯治安、无证设摊等问题,园方可联系公安或工商部门协调处理。”人民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证实了这一观点:“对相亲角,我们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公园每个周末要增派人手安全巡逻,只要发现公园内有经营性的婚介行为,立刻取缔。但是,园方没有执法权,目前已与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人民广场二支队挂钩,一旦发现违法事件,园方将迅速联合公安部门协调解决。
……
前言/序言
2007年,孙沛东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之后,从广州来到上海。她希望尽快认识和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位于上海某公园的“相亲角”当时已经名声在外,同年9月,她开始在这里进行为期10个月的田野研究,访问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来此为自己的未婚子女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的父亲母亲。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为“剩女”现象,尤其是高学历的职场女性相对男性“过剩”,而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偶的后果,这些年轻女性被称为“败犬”,她们都有一颗“恨嫁”的心。
事实上,作为一位社会学者,孙沛东博士深知就性别比而言,在35岁以下的待婚者中,男性的人数多于女性;40岁仍然未婚的男性数量仍旧多于同龄的女性;即使在上海20岁上下的男性的人数也多于同龄的女性。基于此,她希望解释“剩女说”为何仍旧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原因。
孙沛东博士通过批判性地评述择偶的文献,继而开始了对“相亲角”的精彩叙述。她比较了经济学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学的地位匹配理论和心理学的情感模型理论,发现它们都不能解释她在“相亲角”发现的悖论,该悖论是指:尽管“相亲角”效率低下,但是人气却很旺。
……
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