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书法六问》由王国华所著,以答问录方式,编纂成本书。本答问录经饶老亲自审阅。九十六岁高龄的饶老,一丝不苟,甚至连异体字及标点符号均一一订正。饶公的《论书十要》,自发表以来,影响深远,同时在学术界也有各种不同的解读。饶公在本书中亲自逐条作了解释。相信会对书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大有裨益。为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有关论述,编者在节后以按语形式提供了部分背景资料。
内容简介
《书法六问》由王国华所著,这是一本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亲自传授书法经验的书。从五指如何执笔,指、掌、腕、肘如何配合,如何以“腕中峰”运笔,到中国书法“之法”、“之势”、“之意”、“之源”、“之理”、“书法与养生”等,均以一问一答形式,原汁原味的记述了饶教授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书法六问》中饶老首次对他的《论书十要》逐条作了解释,系统地论述了他独有的书法理论与近九十年的书法实践经验。普及与提高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饶老还通过对书法理论的阐释,论及了文字起源、宗教、美学、中国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等中华文明的有关方面。既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基本的书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可对传承中华文明起点参考作用。
目录
简体版前言
前言
一问:中国书法之“法”
二问:中国书法之“势”
三问:中国书法之“意”
四问:中国书法之“源”
五问:中国书法之“理”
六问:中国书法与养生
附录:
(一)饶宗颐教授自选书法十二幅
(二)饶宗颐谈“人间大爱”
(三)饶宗颐谈宗教问题与文化建设
后记
精彩书摘
王:
“主留”,是否指行笔挥运的“迟”、“速”?孙过庭《书谱》讲:“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他讲的“迟留”与您讲的“主留”是否相同?
饶:
我所说的“主留”,基本上和孙过庭所谓的“迟留”大致相同。不过,孙过庭的“迟留”与“劲速”是相对的,他认为“劲速”可以表达“超逸”的气息,而“迟留”则可以表达“赏会”的风致。而我的所谓“主留”,基本是说用笔应该如米南官(芾)所云“无垂不缩,无往不复”,如此用笔自然行笔就会见到停滀、迂徐。
王:
“主留”即行笔“停滀”、“迂徐”,是否是治“俗”、“滑”的主要笔法?
饶:
“主留”即行笔“停滀”、“迂徐”,当然是对付“滑”的主要方法,因为所谓“滑”就是用笔只求迅速,不讲求力度的变化,所以造成了浮滑的感觉。唯有用“涩笔”方可避免。
土:
“变熟为生”如何理解?运笔过程中的“俗”、“滑”主要表现在哪里?
饶:
“变熟为生”就是不论在用笔、造型还是结构上,都要尽量避免流于公式化。公式化的意思就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剪裁。所谓“生”的意思,就是经过自己的思考,造成一种与世俗不同的表达方式。故此,“变熟为生”可以理解为防避“俗”这一感觉的主要方法。
P2-4
前言/序言
这是一本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亲自传授书法经验的书。从五指如何执笔,指、掌、腕、肘如何配合,如何以“腕中峰”运笔,到中国书法“之法”、“之势”、“之意”、“之源”、“之理”、“书法与养生”等,均以一问一答形式,原汁原味的记述了饶教授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书中饶老首次对他的《论书十要》逐条作了解释,系统地论述了他独有的书法理论与近九十年的书法实践经验。普及与提高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饶老还通过对书法理论的阐释,论及了文字起源、宗教、美学、中国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等中华文明的有关方面。既可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基本的书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可对传承中华文明起点参考作用。
本书的繁体字版,2011年底在香港出版时,正逢饶老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新书面市后,很快售罄,饶老满怀感慨地说,《书法六问》在香港已是“家弦户诵”,不过校对不严谨,其中还有错字,对不住读者。
这次内地发行的简体字版,吸收了读者的建议,在每问前加了卷首语,将每一问对谈的内容简要概括,力求朗朗上口,易学易记,便于理解。卷首语中虽多为历代书法家传承的经典名句,但由于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既要靠师承传授,更要在书写实践中去感悟与体认,才能悟到真谛,有时语言是难以表达的,故此卷首语只可做理解有关书法理论的导语,而非教条。
至于本书中所涉及的古代法帖及书论的真伪问题,饶老认为,学习书法的人,对古代法帖及书论,主要看它的艺术价值,不必去考究它的真伪,那是鉴定专家的事。否则会对初学者造成误解,上世纪六十年代对王羲之兰亭序真伪的论争就是一例。
该版的责任编辑张啸东博士尽心尽责,更新和增加了部分照片及法帖图版,校订了本书的数条文献。刘乐一教授、金明善先生,对卷首语的修订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王国华
2012年3月17日于香港
书法六问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图册(14张)
评分
☆☆☆☆☆
简体版前言
评分
☆☆☆☆☆
还行。
评分
☆☆☆☆☆
阿城一直为张大春所推崇,在论小说套路时反复提到。果然万字之内,本质上颠覆了我的许多认知,或者说贯通了我的所得。
评分
☆☆☆☆☆
后记
评分
☆☆☆☆☆
活动价比较合适,质量也不错.
评分
☆☆☆☆☆
不错的书,读必有得,好书
评分
☆☆☆☆☆
颐,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1937年刊于《岭南学报》,以此知名。1935~1937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1939~1941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1943~1945年任无锡国专教授。1947~1948年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1949年迁居香港。1952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62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1963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1965~1966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1968~1973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1970~1971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1972~1973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于1974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8年退休後,又于1978~1979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80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79~1986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1981~1988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1992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1994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同年获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特别奖,并将全部奖金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1998年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国学大师荣衔,并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首任荣誉院务委员。
评分
☆☆☆☆☆
书法六问《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中饶老首次对他的《论书十要》逐条作了解释,系统地论述了他独有的书法理论与近九十年的书法实践经验。普及与提高并举,理论与实践结合。饶老还通过对书法理论的阐释,论及了文字起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潮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已出版著作100多种(其中专著逾60种),发表论文1000多篇,诗文集十余种,书画集45种。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