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韩韬先生,打小儿生活在济南,熟悉济南的一草一木,熟悉实验中学旁边的的老黑炒花生,熟悉大明湖边的蒲菜,熟悉回民小区的羊汤烧饼。《食札思录》记录作者所到之地的美味:如丹东的腌蟹、大碴粥、江鲤、马家传统焖子;长沙的街头小吃、霸王鸭、白辣椒;等等等等,美食美味,记录笔下,齿颊留香等。
内容简介
其实,我只是一名年青的食客而已,不算是“识得食”。什么叫做“识得食”,可也很难讲。有些朋友天生就懂;有些则需要不断的尝试、比较、学习才懂;有些经过这些“艰辛”的过程,依旧不真懂,只是装装;还有人,压根不在乎这些。在我看来,“识得食”的人必不会恶形恶象,不靠损贬食物来提显自己,不必努力攀着什么圈子来标榜身份,他们说好吃的,别人试过也觉得好吃,这就算是了。
目录
第一辑 济南
第一篇 从包子写起
第二篇 甜沫儿?添么?
第三篇 大明湖老鲁菜
第四篇 早点岂能点点而已
第五篇 油旋儿
第六篇 酥了一锅
第七篇 童趣与虫趣
第八篇 羊汤
第九篇 玉谦旗袍
第十篇 酒菜儿
第二辑 丹东
第一篇 水煮花生
第二篇 腌蟹
第三篇 黄蚬
第四篇 小馇粥与大馇粥
第五篇 江鲤
第六篇 马家传统焖子
第七篇 豆腐脑
第八篇 吊炉饼与豆腐汤
第九篇 美味毒虫
第十篇 甜美
第十一篇 黄瓜
第十二篇 黑蚬炒馇子
第三辑 京豫
第一篇 豆汁儿
第二篇 卤煮火烧
第三篇 爆肚儿
第四篇 羊蝎子
第五篇 牡丹燕菜
第六篇 糊辣汤
第七篇 酸汤面叶
第四辑 长沙
第一篇 玉楼东
第二篇 臭豆腐
第三篇 街头小吃
第四篇 嗦粉呷面
第五篇 火宫殿的小吃(之一)
第六篇 火宫殿的小吃(之二)
第七篇 辣椒炒肉
第八篇 大盆酱油花菜
第九篇 烧辣椒与皮蛋
第十篇 大鱼大肉
第十一篇 白辣椒
第十二篇 土匪猪肝
第十三篇 口味
第十四篇 霸王鸭
第十五篇 长沙的“长约翰”和“甜甜圈”
第十六篇 游凤凰
第十七篇 坛子菜
第五辑 扬州
第一篇 大煮干丝
第二篇 扬州三头
第三篇 盐水鹅
第四篇 豆腐与长鱼
第五篇 扬州的鹅
第六辑 川渝
第一篇 蒜泥白肉
第二篇 肥肠粉
第三篇 毛血旺与口水鸡
第四篇 江津米花糖
第五篇 豆花饭
第七辑 徽州
第一篇 “轻度腐败”
第二篇 石头裸
第三篇 “油重好色”
第四篇 云雾肉
第五篇 工夫小菜
第六篇 冬瓜饺南瓜包
第八辑 “微”食札
第一篇 白饭
第二篇 糯米饭
第三篇 白粥
第四篇 芹菜炒肉丝
第五篇 麻婆豆腐
第六篇 干烧鱼
第七篇 三杯鸡
第八篇 清淡鸭汤
第九篇 炒青菜
第十篇 素高汤
第十一篇 红烧肉
第十二篇 清蒸鱼
第十三篇 肉丁馒头
第十四篇 臭豆腐蒸豆腐
第十五篇 清汤牛腩
第十六篇 虾米焖葱
第十七篇 早餐蛋
第十八篇 白菜炖豆腐
第十九篇 枣蓉碗糕
第二十篇 鱼汤扣羊排
第二十一篇 原味羊排
第二十二篇 酿芸豆
第二十三篇 雪菜大汤黄鱼
第二十四篇 蒸鲫鱼汤
第二十五篇 花生鱼尾汤
致谢
精彩书摘
第一篇从包子写起先写济南,因为我祖籍济南;先写包子,因为我是个包子痴。济南号称“泉城”,是老省城,自然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包子”是其中之一。济南人说“包子”,实际是水饺,而通俗的包子就升半级,改叫了“大包子”。
其实个头也真是大,赛过一般成年人的拳头。小时候,济南天桥有一摊清真大包,是回民兄弟的生意,牛肉馅儿最好,吆喝也有趣,是这样的:“吃大包子呀!咬出个牛犊子来呀!”现下在街上买包子来吃的,十人有十人是为囫囵吞个饱。饥饿时候,吃什么都香,自然很难在乎味道,但好包子确是美味的,讲究很多。有回汉之分,有南北之别,发面的、烫面的、灌汤的、干身的,有小如铜钱的,也有大如麦斗的。所包的内容,更是千变万化,甚至出人意料。其实,懂得吃的朋友知道,包子,是一个华彩的世界。
我痴迷包子,从娘胎里就痴迷。据母亲大人说,她怀着我时,最爱吃的就是包子。后来我出生,父母忙于工作,就将我交给祖父祖母照顾。那时候住在乡下,每逢农历三七之日,祖父就牵着我去赶集,吃我最爱的牛肉包子。那牛肉包子不花俏,货真价实,一出蒸笼,十足的麦香就诱着人去咬,咬开滑弹的面皮,就有一大丸牛肉跟着跳出来,叫人忍不住大嚼、吞咽,满满油香的肉汁流满手掌也不顾。只要摊主用心,就绝不可能吃到葱花之类的渣,更没有筋骨末这等讨人厌的东西,只有实实在在的美味。
长大了,我的运气就不如儿时好了。运气不好,难免吃到棉裤一样的包子皮,糊在嘴里,粘住了牙,咽不进去也吐不出来。再尝口馅料,菜不是菜味,肉不是肉味。如此,嘴在啃着包子,胸口却似挨了窝心拳。第二篇甜沫儿?添么?甜沫儿,济南老百姓的普通吃食,原本是出身粥棚的杂和粥而已。不高贵,却是一百一的美食。早先的时候,吃甜沫儿没有人用勺子,个个只用手捧着碗,一转一转、吸溜吸溜、撅起嘴来喝。怕吃不饱的,再配上老油条、呱嗒饼,额外来一碟八宝酱菜,大冬天的,也要直吃到额头上冒出一层汗来才舒坦。
叫“甜沫儿”,却不是甜的。一入口是咸,绕一绕舌头,又是鲜,咽过喉头,呛辣爽快。要认真咀嚼才明白,原来里面加了花生、豇豆、菠菜叶、粉条碎,还有五香豆腐干,和着其中的葱姜末吃个不停,每一口都细细嚼,每一口都好味道。
……
前言/序言
《食札思录》的作者韩韬是我的微博网友。网名大夫韩一飞,在诸多评论中,我发现他的见解非常突出,故约请他当“蔡澜知己会”的护法,年资深厚,再封为长老,当然有嬉戏成分,但可见我对他的看重。
在广州的网友见面会中,他和太太老远地跑来参加两次,诚意十足。见面我更觉他本人温文尔雅,言论风趣,是一位很值得交往的朋友。
韩韬尊师重道,一向爱读我好友曾希邦关于英文翻译的微博,每天一早向曾先生请安,惹得一群脑残诟病,个性豁达的他,盖不介意,照做不误。
从他发言的评论,更了解他对山东饮食之精通,对古菜谱也能深入浅出地去分析,也让我对鲁菜有新认识,另眼相看。
我的书一向无序,别的要求我作,更觉烦事,当今有缘为他写这一篇,感觉是应该的,开心的。希望各位读者也喜欢这本书
食札思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第六篇 酥了一锅
评分
☆☆☆☆☆
韩韬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朋友介绍的之前在网上在线看了几章励志的觉得还不错食札思录,在新浪上看完了目录虽然昨天订的书今天拿到算是非常快速但中途那焦灼等待的心情却是不减分毫非常期待这本书书很好拿来就读了一半好像国内的作者就无法找到那么好的立场来表达新观点书装裱也很好个人觉得真是太好看了资料很详细写法很幽默虽然也是在了解历史但感觉像在看小说一点也不枯燥想要了解抗战时期内战事情那些只是分子和军界人物的人可以买回去看看哦作者韩韬先生,打小儿生活在济南,熟悉济南的一草一木,熟悉实验中学旁边的的老黑炒花生,熟悉大明湖边的蒲菜,熟悉回民小区的羊汤烧饼。食札思录记录作者所到之地的美味如丹东的腌蟹、大碴粥、江鲤、马家传统焖子长沙的街头小吃、霸王鸭、白辣椒等等等等,美食美味,记录笔下,齿颊留香等。,淡淡的文字淡淡地诉说其实,我只是一名年青的食客而已,不算是识得食。什么叫做识得食,可也很难讲。有些朋友天生就懂有些则需要不断的尝试、比较、学习才懂有些经过这些艰辛的过程,依旧不真懂,只是装装还有人,压根不在乎这些。在我看来,识得食的人必不会恶形恶象,不靠损贬食物来提显自己,不必努力攀着什么圈子来标榜身份,他们说好吃的,别人试过也觉得好吃,这就算是了。,细细品读最主要的是,有淡淡的忧伤和岁月磨砺之后的淡然第一篇从包子写起先写济南,因为我祖籍济南先写包子,因为我是个包子痴。济南号称泉城,是老省城,自然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包子是其中之一。济南人说包子,实际是水饺,而通俗的包子就升半级,改叫了大包子。其实个头也真是大,赛过一般成年人的拳头。小时候,济南天桥有一摊清真大包,是回民兄弟的生意,牛肉馅儿最好,吆喝也有趣,是这样的吃大包子呀!咬出个牛犊子来呀!现下在街上买包子来吃的,十人有十人是为囫囵吞个饱。饥饿时候,吃什么都香,自然很难在乎味道,但好包子确是美味的,讲究很多。有回汉之分,有南北之别,发面的、烫面的、灌汤的、干身的,有小如铜钱的,也有大如麦斗的。所包的内容,更是千变万化,甚至出人意料。其实,懂得吃的朋友知道,包子,是一个华彩的世界。我痴迷包子,从娘胎里就痴迷。据母亲大人说,她怀着我时,最爱吃的就是包子。后来我出生,父母忙于工作,就将我交给祖父祖母照顾。那时候住在乡下,每逢农历三七之日,祖父就牵着我去赶集,吃我最爱的牛肉包子。那牛肉包子不花俏,货真价实,一出蒸笼,十足的麦香就诱着人去咬,咬开滑弹的面皮,就有一大丸牛肉跟着跳出来,叫人忍不住大嚼、吞咽,满满油香的肉汁流满手掌也不顾。只要摊主用心,就绝不可能吃到葱花之类的渣,更没有筋骨末这等讨人厌的东西,只有实实在在的美味。长大了,我的运气就不如儿时
评分
☆☆☆☆☆
爱美食的人也往往喜欢下厨房,韩韬也不例外。他还把自己擅长的菜品以“微食札”的记录方式写给读者,他写了白饭、糯米饭、芹菜炒肉丝、雪菜黄鱼、清汤牛腩,等等几十种菜品的炮制心得。既然是作者的心得札记,就不会生硬地告诉读者盐少许花椒几粒葱切段等等不知所云的专业术语了。往往是直奔主题,切中要点。比如他写“炒青菜”,就是直接告诉你:“炒青菜的标准是出锅够绿够甜”,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中火宽油。我当时看到这里就想,啊,正解!赶紧尝试“中火宽油”的清炒方式,确实是快、准、稳,尤其适合清炒菠菜、油麦菜、小唐菜一类的菜品。
评分
☆☆☆☆☆
第六篇 酥了一锅
评分
☆☆☆☆☆
本书除了适合学生去阅读,也适合喜欢编程的人。如果是喜欢编程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有趣的题目书籍,会去用来挑战自己的能力。
评分
☆☆☆☆☆
评分
☆☆☆☆☆
-可能是因为多个作者的原因,文中有些程序的编程风格有点差异(例如单行的是否用{}),建议尽量统一。另外我提了一些改善程序「美」的意见,不在此详述了。
评分
☆☆☆☆☆
第十篇 酒菜儿
评分
☆☆☆☆☆
说一个故事,四五年前我为面试出了一条笔试题目,恰巧和本书的题目2.1很相似,计算一个无号整数(我要求32-,书中的是8-)在二进制中1的个数。当时心想这个题目很简单吧,谁知有些应征者在这题上交白卷,更难找到一些能写到更优化答案的人了,并以为自己做出的解法已经是最优。不过,几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问题是有正式的学名,叫(:..),除了有更快的算法外,在4.2也有指令去计算。当时就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