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以国家最新颁布的JGJ242《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相关设计规范为依据,全面介绍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室内外管线工程、室内外照明系统、信息系统、小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住宅防雷与接地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规范、设计要求、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绪论、用电负荷、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信息系统、智能化住宅建筑小区、防雷接地系统、住宅电气系统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本书最后还给出了住宅小区的外线工程、变配电工程和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住宅的施工图。
《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突出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和智能建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监理、维护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住宅建筑
一、住宅建筑概述
二、现代住宅
三、住宅小区
第二节 住宅分类
一、按楼体高度分类
二、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
三、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
四、按房屋类型分类
五、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
第三节 住宅建筑有关设计规范
一、通用标准
二、住宅建筑
三、建筑防火
四、建筑设备
五、建筑电气
六、建筑环境
七、建筑节能
第四节 建筑工程涉及的相关单位
一、建设方
二、勘察单位
三、设计方
四、施工单位
五、监理单位
第五节 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初步设计阶段
二、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
三、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图样
五、主要设备表
六、设计计算书
第六节 建筑电气设计中各专业之间互提条件的内容
一、总图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二、建筑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三、结构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四、给排水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五、电气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六、暖通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
第二章 用电负荷
第一节 用电负荷的构成
一、小区配套设施
二、动力系统
三、照明系统
四、弱电系统
第二节 负荷计算
一、负荷等级
二、用电负荷
三、用电负荷计算
第三节 能量损耗计算
一、线路损耗
二、变压器功率损耗
第四节 无功补偿
一、功率因数
二、无功补偿容量
三、电容器数量
四、补偿方式
五、补偿后负荷容量计算
第五节 变压器容量计算
一、住宅小区视在功率
二、住宅小区变压器总容量
三、变压器负荷率
四、变压器容量
五、变压器数量
第六节 备用电源容量的计算
一、柴油发电机组
二、蓄电池
三、UPS
四、EPS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第一节 变电所主接线系统设计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程序
二、电气图样报审内容
第二节 10/04kV变电所主接线系统
一、电源
二、10kV系统主接线
三、0��4kV系统主接线
四、自备电源
五、10kV供电系统接线
第三节 配变电所
一、所址选择
二、配变电所类型
三、设备选择
第四节 配电系统设计
一、配电线路设计要求
二、接线方式
三、环网柜
四、配电系统应用
第五节 低压配电装置
一、分类
二、结构
三、动力配电箱(柜)
四、配电等级
五、接线
第六节 电缆、导线与母线槽
一、电缆
二、绝缘导线
三、母线槽
第七节 室外电缆线路设计
一、概述
二、电气部分
三、土建部分
四、电缆工作井
五、防火设计
六、防水措施
七、通风设施
八、《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关于
室外低压电缆的要求
九、小区电缆外线设计
第八节 室内配电线路设计
一、配电干线
二、线路标注
三、敷设方式
四、电气竖井内布线
五、《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关于低压配电的要求
第九节 常用电气设备装置
一、电梯
二、电动门
三、家居配电箱
第十节 弱电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一、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
二、用电负荷
三、供电电源
四、配电系统
五、UPS电源系统
六、防雷与接地
七、布线
第四章 照明系统设计
第一节 照明设计基础
一、照度标准
二、灯具选择
三、光源选择
第二节 套内照明设计
一、灯位布置
二、开关布置
三、照明控制
四、楼梯照明
第三节 插座设计
一、插座分类
二、插座选择
三、插座设置
四、接线
五、套内插座布置
第四节 套内配电系统设计
一、配电箱
二、回路
三、保护电器
四、导线
五、套内配电系统
第五节 电能计量
一、电能表
二、电能表接线
三、单相电能计量设置
四、电能计量系统设计
五、电能表箱
第六节 应急照明设计
一、照度标准
二、电源
三、控制方式
四、安装位置
五、系统设计
六、照明节能
第七节 室外照明设计
一、道路照明
二、景观照明
第五章 信息系统
第一节 信息设施系统及信息化应用系统
一、信息设施系统
二、系统要求
第二节 基础设置
一、基础设施
二、天、馈线配套设施
第三节 机房工程
一、机房工程概述
二、机房设置
三、机房面积
四、机房工艺
五、机房环境
六、电源
七、防雷及接地
八、消防保障
九、控制室
十、弱电间及弱电竖井
十一、电信间
第四节 接入网
一、接入网
二、接入网络
三、接入点
四、交接配线区
第五节 小区内信息干线系统设计
一、网络拓扑
二、光缆干线
三、电缆干线
四、无线网络
五、视频干线网络
第六节 室外信息管道系统
一、位置与路由
二、地下信息管道
三、人(手)孔井
第七节 室外信息设备与线缆
一、配线设备
二、交接设备
三、通信电缆
四、通信光缆
五、双绞线
六、同轴电缆
第八节 室内信息管道与设备
一、光纤接入系统
二、竖井
三、暗配管系统设计
四、布线接入系统
五、光缆配线设备
六、电缆配线设备
七、设备安装
第九节 信息设施系统设计
一、套内信息设施系统
二、家庭综合布线系统
三、信息系统设计案例
四、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第六章 智能化住宅建筑小区
第一节 智能化小区
一、智能化小区概述
二、系统功能
第二节 信息化应用系统
一、信息化应用系统概述
二、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三、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四、智能卡应用系统
五、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六、家居管理系统
第三节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一、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三、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
第四节 公共安全系统
一、公共安全系统概述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四、应急联动系统
第五节 公共广播系统
一、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二、系统设计
三、传输线路
四、设备
五、小区应用
第六节 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
一、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概述
二、智能家居
三、系统集成设备
第七章 防雷接地系统
第一节 防雷措施
一、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二、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
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四、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二节 防雷装置
一、材料
二、接闪器
三、引下线
第三节 电涌保护器
一、电涌保护器概述
二、防雷区和防雷击电磁脉冲
三、电涌保护器接线
四、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五、电信信号网络中的应用
第四节 接地系统
一、接地方式
二、接地要求
三、接地装置
第五节 等电位联结
一、等电位联结概述
二、等电位联结材料
三、总等电位联结
四、局部等电位联结
五、信息设备等电位
第六节 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与接地
一、整体设计
二、建筑物防雷
三、低压终端配电系统防雷
四、智能化系统防雷
第八章 住宅电气系统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实例
第一节 小区外线工程
一、小区供电线路
二、小区弱电干线
三、小区路灯照明
第二节 变配电所
一、变电所主接线
二、变电所平面布置
三、防雷接地
第三节 住宅电气系统
一、别墅
二、多层住宅楼
三、高层住宅楼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依据最新颁布的设计规范来撰写,涉及住宅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而完整地讲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各个子系统的设计细节,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了解电气设计施工图的深度、设计要求、不同专业的配合协调等内容。
本书共有八章:
第一章重点介绍住宅建筑的发展与分类,住宅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图设计要求,建筑电气设计中各专业之间互提条件的内容。
第二章重点介绍住宅电气负荷的构成,负荷计算,能量损耗计算,无功补偿,变压器容量计算和备用电源容量计算等。
第三章重点介绍小区住宅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供电系统的设计内容与程序,10/0��4kV变电所主接线,配变电所,配电系统的设计,低压配电装置,电缆、导线和母线槽,室外电缆线路设计,室内电缆线路设计,常用设备电气装置和弱电系统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第四章重点介绍住宅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照明设计基础,套内照明设计,插座设计,套内配电系统设计,电能计量,应急照明设计,室外照明设计等。
第五章重点介绍住宅信息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住宅信息设施系统的组成和设施,机房工程,接入网,小区内信息干线系统设计,室外信息管道系统,室外信息设备与线缆,室内信息管道与设备,信息设施系统设计(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和家庭综合布线)。
第六章重点介绍智能化住宅建筑小区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家居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
第七章重点介绍防雷与接地系统,包括防雷措施,防雷装置,电涌保护器,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与接地。
第八章重点介绍住宅电气系统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实例,包括小区外线工程,变配电所和住宅电气系统。
本书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李英姿撰写。
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参考书籍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及住宅电气工程施工图,将其中比较成熟的内容加以引用,并作为参考书目列于本书之后,以便读者查阅。同时对参考书的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目前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发展迅速,而作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有限,书中必有不妥、疏忽或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在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之际,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传播”向来因充斥着一种过度自由的弊端而陷入道德诟病的质疑,可作者在书中却一反常态地以预见性的勇气提出了“没有不道德的传播”的论调。乍听起来虽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十分大胆的预见。作者认为,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无论是新型媒介还是传统纸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新型媒体崛起的肯定。有趣的是,《理想不死》最早的书名则叫《没有不道德的传播》,因此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表述在全书当中所占的分量,显然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重要。
评分
☆☆☆☆☆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尽管诸如“报纸下半身”这样的粗糙比喻有些颇为不当,但对于彰显一种明确的立场,似乎更增加了几分个性色彩。若从学术的传承来讲,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重于思考的作者结集庸俗地定性为一本教科书来看待,但通过作者大量引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看,这样的假设势必是苍白的。从这点来看,作者所说的“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这样的观点,俨然是对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断语“媒介即信息”的进一步诠释。只不过,相较于呆板的理论,作者风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体”遮蔽了枯燥的传播知识。即便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大致也能够读懂作者的思想。
评分
☆☆☆☆☆
送货挺快的,方便,不用去书店了
评分
☆☆☆☆☆
很喜欢:..李英姿1.李英姿,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很不错,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以国家最新颁布的242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相关设计规范为依据,全面介绍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室内外管线工程、室内外照明系统、信息系统、小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住宅防雷与接地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规范、设计要求、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全书共分八章,包括绪论、用电负荷、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信息系统、智能化住宅建筑小区、防雷接地系统、住宅电气系统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本书最后还给出了住宅小区的外线工程、变配电工程和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住宅的施工图。住宅电气与智能小区系统设计突出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和智能建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监理、维护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依据最新颁布的设计规范来撰写,涉及住宅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而完整地讲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各个子系统的设计细节,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了解电气设计施工图的深度、设计要求、不同专业的配合协调等内容。本书共有八章第一章重点介绍住宅建筑的发展与分类,住宅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图设计要求,建筑电气设计中各专业之间互提条件的内容。第二章重点介绍住宅电气负荷的构成,负荷计算,能量损耗计算,无功补偿,变压器容量计算和备用电源容量计算等。第三章重点介绍小区住宅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供电系统的设计内容与程序,100��4变电所主接线,配变电所,配电系统的设计,低压配电装置,电缆、导线和母线槽,室外电缆线路设计,室内电缆线路设计,常用设备电气装置和弱电系统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第四章重点介绍住宅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照明设计基础,套内照明设计,插座设计,套内配电系统设计,电能计量,应急照明设计,室外照明设计等。第五章重点介绍住宅信息系统设计,内容包括住宅信息设施系统的组成和设施,机房工程,接入网,小区内信息干线系统设计,室外信息管道系统,室外信息设备与线缆,室内信息管道与设备,信息设施系统设计(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和家庭综合布线)。第六章重点介绍智能化住宅建筑小区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家居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集成。第七章重点介绍防雷与接地系统,包括
评分
☆☆☆☆☆
gigkfkfkf kdsaklfsjaklj'fklajf'
评分
☆☆☆☆☆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尽管诸如“报纸下半身”这样的粗糙比喻有些颇为不当,但对于彰显一种明确的立场,似乎更增加了几分个性色彩。若从学术的传承来讲,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重于思考的作者结集庸俗地定性为一本教科书来看待,但通过作者大量引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看,这样的假设势必是苍白的。从这点来看,作者所说的“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这样的观点,俨然是对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断语“媒介即信息”的进一步诠释。只不过,相较于呆板的理论,作者风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体”遮蔽了枯燥的传播知识。即便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大致也能够读懂作者的思想。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刚买回来还没看,有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