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外經典政治學教材: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第3版)》介紹和分析瞭當代政治科學中的行為主義、理性選擇、製度主義、政治心理學、馬剋思主義以及規範理論、建構主義和闡釋理論等研究取嚮和學術流派,並對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議題作瞭詳盡的綜述。從哲學的高度著眼,呼籲對話,而非融閤;從本體論和認識論的維度著手,縱覽全局,整體把握;從案例和生活落腳,生動鮮明,入木三分,是《國外經典政治學教材: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第3版)》與同類著作相比的一大特色。
作者簡介
大衛•馬什,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社會科學研究院主管,曾為英國伯明翰大學政治學教授,其研究領域涉及社會學、政治學與公共政策等,迄今已齣版十幾部著作,發錶瞭70餘篇論文。
格裏•斯托剋,英國南漢普頓大學“公民、全球化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其研究領域包括地方政府、公共行政和研究方法等。已發錶多篇論文,並編纂瞭眾多的著作。
目錄
導論(格裏?斯托剋、大衛?馬什) 一、什麼是政治?政治科學傢們研究的是什麼? 二、什麼是研究政治的科學方法? 三、政治科學之學科:贊頌多樣性 第一部分 理論和研究取嚮 第一部分 導讀(格裏?斯托剋) 第一章 行為研究(大衛?桑德斯) 一、行為主義運動的興起及其核心特徵 二、對行為主義取嚮的批評 三、行為主義研究取嚮的解釋力:一個案例 四、結論:行為主義留給21世紀的“遺産”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二章 理性選擇(安德魯?欣德摩爾) 一、經濟學方法(和理性選擇) 二、行動中的理性選擇:政黨競爭的邏輯 三、理性選擇的其他研究 四、理性選擇錯在哪裏? 五、類型、標誌和手段:一種對理性選擇的得體辯護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三章 製度主義(維恩?朗德斯) 一、“傳統的”製度研究取嚮 二、“新製度主義”的崛起 三、新製度主義新在何處?這一取嚮的核心特徵 四、新製度主義的睏境 五、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四章 建構主義和闡釋理論(剋雷格?帕森斯) 一、建構主義的緣起 二、哪些是建構主義的特點,哪些不是 三、建構主義內部的不同變體 四、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五章 政治心理學(鮑爾特?哈特) 一、政治心理學的發源和前景 二、政治生活中的“心理人” 三、政治心理學的運用 四、政治心理學的未來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六章 女權主義(維基?蘭德爾) 一、女權主義內部的爭論 二、女權主義和政治科學 三、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 四、對政治概念的重新構造 五、從性彆視角看國傢 六、對女權主義政治科學的批判性迴應 七、結論:前進之路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七章 馬剋思主義(迪阿姆德?馬奎爾) 一、馬剋思主義的持久意義:從《共産黨宣言》到《沒有標識》 二、馬剋思主義中持續存在的問題 三、馬剋思主義與國際關係 四、當代馬剋思主義研究的洞見 五、發展馬剋思主義:民族、國傢、空間和文化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八章 規範理論(史蒂夫?巴剋勒) 一、自由主義的興起 二、對自由主義的挑戰 三、結論:自由主義的勝利?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和研究設計 第二部分 導讀(格裏?斯托剋) 第九章 皮膚而非毛衣:政治科學中的本體論與認識論(鮑爾?弗朗、大衛?馬什) 一、本體論和認識論簡介 二、本體論和認識論的不同立場 三、區分寬泛的認識論立場 四、對不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方法的質詢 五、政治科學中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全球化研究的案例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章 元理論問題(大衛?馬什) 一、元理論問題之間的聯結 二、結構與能動:辯證的研究取嚮 三、物質與觀念:建構主義的弱版本與強版本 四、穩定與變遷 五、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一章 研究設計的挑戰(鮑勃?漢剋) 一、做好準備:研究設計的哲學基礎 二、從哲學到研究設計 三、相關聯的世界 四、社會科學中的時間和曆史 五、社會科學中的“社會性”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二章 方法之爭:重新發現質性研究方法(阿裏亞德恩?弗魯曼) 一、重新發現質性研究方法 二、質性研究和方法的獨特之處 三、質性研究的技術 四、訪談和團體討論 五、基於文本/檔案的技術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三章 量的研究方法(彼得?約翰) 一、數據的搜集和管理 二、描述的力量 三、錶格和推論統計 四、多變量分析 五、檢驗和報告的模型 六、新近的發展 七、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四章 比較方法(喬納森?霍普金) 一、理論與比較方法 二、比較解釋的基本形式 三、大n數研究:定量比較策略 四、定量比較方法的局限 五、小n數研究:定性比較的策略 六、結論:著手比較!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五章 實驗方法:實驗室和田野研究的前景(海倫?瑪格茨、格裏?斯托剋) 一、什麼是實驗方法? 二、實驗方法的興起 三、從實驗室試驗中學習 四、從田野實驗中學習 五、實驗方法的睏境 六、結論 進一步閱讀的文獻 第十六章 政治科學的現實意義(蓋伊?彼得斯、喬恩?彼埃爾、格裏?斯托剋) 一、導言 二、學術研究的實用性:反對與反駁 三、政治科學和民主衰敗 四、關於政治製度我們知道些什麼? 五、政治科學和全球治理 六、結論 參考書目 譯者說明
精彩書摘
一如本書導言所述,政治科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逾百年曆史。以下的討論將焦點置於國內政治,但在國際關係理論的拓展中,我們也可以得齣一個並行的論點。20世紀初期,起先發生在國際自由主義學派和現實主義學派之間的爭論,隨後發展為理論和研究取嚮的廣泛性和多樣性(Brown and Ainley,2005)。不過,基於國內焦點以及迴顧21世紀早期的齣發點,我們認為,政治科學中的爭論焦點已從三種主要範式轉嚮更為廣泛的研究取嚮。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人們圍繞三種主要的研究範式——製度主義、多元主義和精英主義而展開爭論。這些範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政治研究中不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立場,不過分歧(它們不能達成一緻的東西)的焦點更多地體現在分析的分工方麵。對於製度主義者來說,學術努力指嚮憲法和製度;對於多元主義者而言,分析的焦點是團體和討價還價;而精英理論傢則關注精英和權力。在朗德斯撰寫的那章中,製度主義學派被稱為“舊製度主義”學派,以區彆於她緻力於分析的、正在登場的新製度主義研究取嚮。“舊製度主義”學派的特徵在於,將分析焦點置於正式的規則和組織,而不是非正式的慣例;重視政府的官方結構,而不是治理的更為廣泛的製度網絡。在其主張結構決定政治行為的意義上,這一研究取嚮是結構主義的;對於曆史學傢而言,曆史的影響對於它所提供的解釋具有關鍵的作用;在法學傢那裏,法律被認為在統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研究取嚮是整體性的,關注的是描述和比較整個政府體係。同時,它也具有強烈的功能主義趨嚮,亦即假定特定功能的存在是因為它們有助於政治體係的良好運轉。這一傳統中的某些研究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簡單的、常識性的理解,並假定某種形式的政府製度和結構(通常是英國的或美國的)在實現好政府的目標方麵具有優越性。在此研究取嚮中存在一種傾嚮,即對於沒有在如此仁慈條件下實行統治的其他政府製度錶示失望。盡管這一研究取嚮存在諸多問題,但並不妨礙其中的一些作品常常具有分析的洞察力和研究價值。然而,它確實以一種自以為是的方式宣揚其意識形態的偏好。芬納(Sammy Finer,1970)關於比較政府的著力研究為這種分析方法提供瞭一個案例。它具有很多的優點,但確實將世界上的政府形式區分為自由民主國傢、極權國傢和第三世界國傢——當時的政治學者對政體類型所做的區分。時值20世紀70年代後期,當時我們都是大學的研究生,有些政府形式我們喜歡,有些則不喜歡,有些我們並不瞭解多少。瞭解不同政府形式的憲法和製度基礎對於政治科學而言不是一個壞的齣發點,然而它發現自身正麵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多元主義挑戰的齣現首先與本特利(R�盕�盉entley)於1908年齣版的《政府的過程》相關。這本著作從兩個方麵對製度主義分析範式提齣瞭挑戰(Cerny,2009)。它認為政府的形式結構不是理解政治的關鍵所在,反之,非正式的實踐以及團體之間互動的動力機製是理解政治的鎖鑰。欲瞭解政治,人們不需要觀察正式結構,理解政治的實際運轉就行。這是一個要求加強經驗分析的號召,在隨後的時間裏為許多政治科學傢所聽從。多元主義也將討價還價和利益聚閤置於分析的核心地位。政治乃通過多元利益之間的相互競爭以及有影響力的結盟而得以展開。政治是不同利益團體圍繞著影響力而展開的鬥爭。在20世紀50年代,多元主義成為政治科學中的主導研究範式;與此同時,一些不同形式的多元主義開始登場。錶0—2列齣瞭三種多元主義變體——古典多元主義、政策網絡多元主義和新多元主義的特徵(Smith,1995,2006)。
前言/序言
國外經典政治學教材:政治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第3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