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息论和编码理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对实际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设计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信领域工程师在信息论方面的理论基础对其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总结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1960年创办信息论专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密码学等方向的研究生开设信息论和编码理论课程的经验。书中围绕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构建需求阐述信息论的理论思想,较详细地讨论了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定义,各类编码定理及其证明的基本思想,对于信息论中发展的若干重要课题(如率失真理论、多用户信息论、逼近Shannon极限的信道编码)都做了专题讨论.同时给出了这一领域近期发展的近况和重要的参考文献。这对于需要获得信息论基本知识的有关专业学生和在这些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将是有益的。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在给高年级本科生讲授时,可以只讲一些基本内容。书中标有*号的章节主要供研究生阅读,各章后面都附有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习题,可根据需要选用。书末附有较详尽的参考文献,可供阅读时参考。
作者简介
王育民,1936年2月生于北京,1 95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79-1981年赴美围夏威夷大学电机工程系做访问学者,研究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信息论、编码、密码和信息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学报编委会主任、信息论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密码学会(筹)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学会委员、中国自然基金研究会会员、JEEE高级会员。曾任全同高等学校通信和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996-2000),陕西电子学会第6属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合写著作有《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信息与编码理论》、《保密学——基础与应用》、《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等。其中王育民教授担任主编的《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保密学——基础和应川》1996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通信系统模型
1.2 Shannon信息论的中心问题
1.3 Shannon信息论的局限性
1.4 信息的义性
第2章 信息量和熵
2.1 离散变量的非平均信息量
2.1.1 非平均互信息量
2.1.2 条件互信息与联合事件的互信息量
2.1.3 离散变量的非平均自信息量
2.2 离散集的平均自信息量——熵
2.2.1 熵和条件熵
2.2.2 熵的性质
2.2.3 相对墒和条件相对熵
2.3 熵的唯一性定理
2.4 离散集的平均互信息量
2.5 信息不等式
2.5.1 凸函数及其性质
2.5.2 K-T条件
2.5.3 信息不等式
2.6 相对熵、熵和互信息量的凸性
2.6.1 相对熵和熵的凸性
2.6.2 互信息量的凸性
2.7 连续随机变量的互信息量和微分熵
2.7.1 连续随机变量的互信息量
2.7.2 连续随机变量的熵
2.7.3 微分熵的极大化
2.8 随机过程的信息量和熵
小结
习题
第3章 信源编码——离散信源无失真编码
3.1 信源及其分类
3.2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等长编码
3.3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不等长编码
3.4 最佳不等长编码
3.4.1 Huffman编码
3.4.2 算术编码
3.4.3 LZ编码
3.5 平稳源编码
3.6 马尔可犬源
小结
习题
第4章 信道及其容量
4.1 信道分类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4.2.1 有关DMC的容量定理
4.2.2 对称DMC容量的计算
4.2.3 一般DMC容量的计算
4.3 离散无记忆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4.3.1 交替优化
4.3.2 信道容量算法
4.4 离散有记忆信道
4.5 信道的组合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4.6.1 可加噪声信道
4.6.2 平均功率受限可加噪声信道
4.6 3平行可加高斯噪声信道
4.7 波形信道
小结
习题
第S章 信道编码定理
5.1 信道编码和译码
5.1.1 信道编码
5.1.2 译码准则
5.1.3 离散序列的译码
5.1.4 连续序列的译码
5.2 联合典型序列
5.3 信道编码定理
5.4 错误概率上限
5.4 1并集限
5.4.2 Bhattacharyya(巴塔恰亚)限
5.4.3 Callager(加拉格)限
5.4.4 随机码集合平均错误概率上限
5.4.5 DMC的译码错误概率上限
5.4.6 时间离散连续信道错误概率上限
5.5 等能量正交编码信号
小结
习题
第6章 线性分组码
6.1 Galois域
6.1 1域运算
6.1.2 GF(pm)的构造
6.1.3 有限域的特征和元素的级
6.1 4最小多项式
6.2 线性分组码
6.3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6.3.1 生成矩阵
6.3.2 枝验矩阵
6.3.3 码的扩展和缩短
6.4 一些特殊的线性分组码
6.4.1 Hamming(汉明)码
6.4.2 Hadamard码
6.4.3 Golay码
6.5 伴随式和最小汉明距离译码
6.5.1 分组码的标准阵译码
6.5.2 最小距离与纠错能力
6.6 循环码
6.6.1 循环码的数学描述
6.6 2循环码的译码
6.7 BCH码
6.7.1 BCH码的定义和性质
6.7.2 BCH码的译码
6.8 Reed-Solomon码
6.9 分组码的性能限
6.10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限
小结
习题
第7章 卷积码
7.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7.2 Viterbi译码
7.3 序列译码
7.4 卷积码集合平均错误概率限
7.5 级联码
小结
习题
第8章 接近Shannon极限的编码
8.1 Turbo码的构造
8.1.1 递归系统卷积码(RSC)
8.1.2 Turbo码的距离谱
8.1.3 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
8.2 Turbo码的译码
8.2.1 APP译码器
8.2.2 MAP译码算法
8.2.3 SOVA译码算法
8.2.4 Turbo码的迭代译码特性
8.3 Turbo码的性能限
……
第9章 信源编码——无记忆信源的有失真编码
第10章 多用户信息论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策划的这套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即将陆续出版发行,我很高兴,这是我国高校电子信息类教材建设工作的一个新举措!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基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办学特色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学校从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到1949年张家口的军委工校和20世纪60年代的“西军电”,80年代的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到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电子信息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本系列教材由学校众多知名教授担任主编,他们长期从事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教学和研究,努力继承和发扬学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并结合最新的科技进展组织和编写7系列教材。
大家知道,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专门人才的前提,是要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尤其是数理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要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本系列教材正是瞄准这一目标,从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电(低频,高频)、数电、电磁场等专业基础课,到通信原理、雷达原理、软件技术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等技术基础课,构成了一个知识面宽阔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材体系。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信息科学是人们在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科学在安全问题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评分
☆☆☆☆☆
信息科学是人们在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科学在安全问题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评分
☆☆☆☆☆
看上去还行,不是特别新,库存久?
评分
☆☆☆☆☆
信息的定义域
评分
☆☆☆☆☆
信息论概述
评分
☆☆☆☆☆
编辑本段信息论假说英译
评分
☆☆☆☆☆
信息就是一种消息,它与通讯问题密切相关。1948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维纳提出的关于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开辟了信息论的广泛应用前景。1951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学会承认信息论这门学科,此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是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冲击的时期,60年代信息论不是重大的创新时期,而是一个消化、理解的时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大建设的时期。研究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问题。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处理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可以作为与材料和能源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它迫切要求突破申农信息论的狭隘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问题的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目前,人们已把早先建立的有关信息的规律与理论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去。一门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的信息科学正在形成。
评分
☆☆☆☆☆
2.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Wiener信息定义的逆.
评分
☆☆☆☆☆
2.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Wiener信息定义的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