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臨證必讀經典白話解:診傢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是“中醫臨證必讀經典白話解”叢書之一。《中醫臨證必讀經典白話解:診傢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輯錄的歌訣摘自明代醫傢李中梓所著的《診傢正眼》,其將二十八脈的脈象與主病分列為體象歌、主病歌、兼脈歌三項,而《中醫臨證必讀經典白話解:診傢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按照原文、提要、注釋、白話解、解析的體例加以注解,是學習切脈的簡易讀本,適閤中醫初學者及中醫愛好者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診傢正眼·四言脈訣
浮脈
沉脈
遲脈
數脈
滑脈
澀脈
虛脈
實脈
長脈
短脈
洪脈
微脈
細脈
濡脈
弱脈
緊脈
緩脈
弦脈
動脈
促脈
結脈
代脈
革脈
牢脈
散脈
芤脈
伏脈
疾脈
診傢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
浮脈
沉脈
遲脈
數脈
滑脈
澀脈
虛脈
實脈
長脈
短脈
洪脈
微脈
細脈
濡脈
弱脈
緊脈
緩脈
弦脈
動脈
促脈
結脈
代脈
革脈
牢脈
散脈
芤脈
伏脈
疾脈
精彩書摘
浮脈
【體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
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脈為陽,其病在錶。
寸浮傷風,頭疼鼻塞;
左關浮者,風在中焦;
右關浮者,風痰在膈;
尺脈得之,下焦風客;
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兼脈歌】無力錶虛,有力錶實。
浮緊風寒,浮遲中風;
浮數風熱,浮緩風濕;
浮芤失血,浮短氣病;
浮洪虛熱,浮虛暑憊;
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沉脈
【體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
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裏。
寸沉短氣,胸痛引脅;
或為痰飲,或水與血。
關主中寒,因而痛結;
或為滿悶,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
陰下濕癢,淋濁痢泄。
【兼脈歌】無力裏虛,有力裏實。
沉遲痼冷,沉數內熱;
沉滑痰飲,沉澀血結;
沉弱虛衰,沉牢堅積;
沉緊冷疼,沉緩寒濕。
遲脈
【體象歌】遲脈屬陰,象為不及;
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遲脈主髒,其病為寒。
寸遲上寒,心痛停凝。
關遲中寒,癥結攣筋。
尺遲火衰,溲便不禁;
或病腰足,疝痛牽陰。
【兼脈歌】有力積冷,無力虛寒。
浮遲錶冷,沉遲裏寒;
遲澀血少,遲緩濕寒;
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數脈
【體象歌】數脈屬陽,象為太過;
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主病歌】數脈主腑,其病為熱。
寸數喘咳,口瘡肺癰。
關數胃熱,邪火上攻。
尺數相火,遺濁淋癃。
【兼脈歌】有力實火,無力虛火。
浮數錶熱,沉數裏熱;
陽數君火,陰數相火;
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
前言/序言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號念莪,又號藎凡居士,江蘇華亭(今鬆江縣)人,明代著名醫傢。李氏治學師古而不泥古,師眾而能各取其長。他根據臨床實踐,提齣“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氣血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等總結性意見,迄今仍為醫傢所遵循。《診傢正眼》是一部中醫脈學名著,約成書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後由李中梓門人尤乘增補重訂刊行,並於清·康熙六年與《本草通玄》《病機沙篆》閤刊為《士材三書》。除《士材三書》李氏還著有《內經知要》《醫宗必讀》《增補頤生微論》等書,內容簡要,平實可法,對中醫學的普及和曆代醫學經驗的總結做齣重要貢獻,受到後世稱頌。
《診傢正眼》共分上下兩捲。上捲39篇,統論脈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如診脈的部位、時間、方法,以及五髒平脈、病脈、死脈、真髒脈、怪脈等的臨床應用。下捲29篇,以四言歌訣形式,分述二十八脈的脈象、主病、兼脈,簡明扼要,便於記誦。但由於著述年代久遠,歌訣又極精煉,給初學者帶來很大睏難,故本書將《診傢正眼》中二十八脈的脈象、主病、兼脈四言歌訣摘齣,並逐一按照原文、提要、注釋、白話解、解析的體例加以注解,以利於初學者的學習和掌握。
由於中醫脈學理論極為深奧,加之作者水平有限,如注解有不當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指正。
中醫臨證必讀經典白話解:診傢正眼·四言脈訣白話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