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0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首次知道此書是在某網站搜 "中央樂團" 四個字時無意中發現的. 那一版本也是三聯版的, 但因為隻能見到封麵, 無法見到內頁, 而封麵上的字體均為繁體字, 故不知內文用字為繁體或簡體. 這一版的書名為 < 中央樂團史1956--1996 >, 另在書的腰封上以繁體大字標示: 中華首個國傢交響樂團集體傳說. 封麵完全被一張黑白照片所占據. 當時我便看上瞭此書, 隻是由於價格原因未能將其買下. 同樣是在無意的情況下, 也是無意中搜 "中央樂團" , 竟意外地發現瞭三聯的現在這一版本, 隻是書名變為瞭 <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 > . 這一版本分為上,下兩冊, 其中上冊是樂團的成長史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的坎坷經曆; 下冊則以圖版為主, 約占下冊的三分之二篇幅, 另三分之一為附錄1--附錄6, 其中附錄1至附錄5分彆為樂團40年期間的大事記, 演齣一覽錶, 演職員錶, 錄音一覽錶和外國交響樂隊訪華一覽錶, 此外另有40年間CD唱片---解說, 所有這些極具史料及文獻價值. 下冊的主體---圖版部分則是演齣劇照, 海報以及各類節目單, 包括中外的, 新的與老的, 早期報紙上那種比較簡陋的和摺頁式的, 還有唱片封套照片以及刊載有樂團活動消息的報影, 所有這些, 同樣是不可多得的資料. 繁體版本則為全一冊. 從書的側影看, 內頁部分中, 間或有不少銅版紙穿插其間, 估計(隻是估計)那上麵印的就是下冊中的圖版部分.隻是將上下二冊閤為一冊瞭.所以,新版與繁體字版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其實我覺得新版還是不分冊的好,將現在下冊的圖版部分分散在上冊中,使人看著不但有圖文並茂的感覺,在版麵上也顯得活潑一些.現在的下冊三分之二為圖版,這就不由得使人覺得似乎好像在湊數一般(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書的印刷也很好,內文用紙光潔細膩,這就保證瞭照片部分異常清晰.兩點小遺憾:1,照片用紙不是銅版紙;2,所有照片均為黑白照.除此之外,均好.最後說一下裝訂的問題.我收到的兩本書整體還行,隻是上冊有些"小"問題:當我把書擺在水平麵上時,我從書的左下角方嚮俯看書脊這一平麵,便會發現書脊這一"麵"並不在同一平麵中,如果想使其處於同一平麵中時,則須用右手捏住書的右下角,大拇指稍用力嚮前輕推,這時書脊這一麵纔會處在同一平麵中.但此時封麵的右上角不但會鼓起來,而且整本書則在水平方嚮上不能處在同一個平麵中瞭.也就是說封麵這一平麵與書脊這一平麵,兩個平麵相互不能垂直.此現象在木工的行話裏應叫做"角楞".另外,封麵左側有數個橫嚮的起伏縱貫上下,不甚平整,是為裝訂之原因.再有就是膠太薄,當書頁從中間打開時,書脊已呈圓弧狀,此無疑為一缺陷.
評分賀綠汀返迴瞭上海,作者猜測這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因。賀綠汀在1980年迴憶,早在延安時期,他已與“極左派”白熱化瞭,“他們說我學瞭幾個ABC就來延安教洋教條,連我來延安之前的作品全批瞭,我下決心不在那裏,到部隊去。”
評分評分
這本書很大很厚,售價隻有二百多港幣,找瞭半天也沒找到有什麼齣版基金支持,序言裏隻說感謝香港三聯提供齣版機會。這樣一本書在大陸可能沒人寫、沒人齣、沒人買,在香港讀者更不會超過1000人(記得幾年前在銅鑼灣書店買到打摺的《一陣風,留下韆古絕唱》時,書店老闆羨慕地說,我們香港人沒文化,不看這種書。)單從這點上說,這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評分這本書寫瞭中央樂團從1956年到1996年的曆史,有許多以前不瞭解、不知道,也沒有人寫的事情。 引言是管弦樂團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赫德樂隊、工部局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是在中國最早齣現的三支洋樂隊。上海淪陷前蕭友梅與黃自都曾為組織一支中國的樂隊努力,但幾乎沒有什麼演齣,因為人纔太少。至重慶時期,有瞭三支樂隊,分彆由吳伯超、鄭誌聲、馬思聰任指揮。 吳伯超在重慶和常州辦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為後來的中央樂團打下基礎,直至1996年中央樂團改稱中國交響樂團前,那些幼年班的學員仍有不少在中央樂團效力。作者稱這個幼年班為樂界“少林寺”。中央樂團是在1946年的延安創辦的,張貞黼、李德倫當時都在延安,要建立這個樂團是因為馬歇爾訪延安時,張用大提琴演奏瞭一首法國舞麯。張身著燕尾服,演法國調,讓馬歇爾大感驚訝。周恩來等見洋樂有如此功效,即當場拍闆建立中央樂團。 值得一說的是張貞黼,他是1930年代參加工部局樂團的四人之一,當然是華人音樂傢的翹楚。譚抒真寫過一篇《難忘1949》中說到,為新中國的上海音樂界選取領導人選的問題,譚認為,賀綠汀是音專院長的閤適人選,上海工部局樂團的團長,則應在張貞黼、李德倫中選擇。但當過中央樂團副團長的張貞黼1948年就去世瞭,去世時隻有43歲。 緒論中還談到呂驥與賀綠汀的土洋之爭。這大概是個過去音樂界人人知道的事,但很少有人寫文章說此事。大概是為尊者諱吧。《中央樂團史》的作者說,呂驥認為“以鋼琴提琴為主的時代已過去瞭,今天群眾音樂是以聲樂為主,不以器樂為主,尤其不能以西洋的鋼琴提琴為主。”但賀綠汀就認為,無原則地反對西洋音樂和西洋樂器,勢必會把音樂工作陷入到一個非常狹窄的圈子裏不能進步。 賀綠汀返迴瞭上海,作者猜測這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因。賀綠汀在1980年迴憶,早在延安時期,他已與“極左派”白熱化瞭,“他們說我學瞭幾個ABC就來延安教洋教條,連我來延安之前的作品全批瞭,我下決心不在那裏,到部隊去。” 這些是緒論裏的內容,跟我以前看到的材料大緻相符。 因為緒論裏是過去的事,寫齣來就是曆史,而在後麵的正文中寫的許多人物還在世或離世不久,以他們的口述作材料,少有互相印證的話,就不是曆史瞭,是八卦。我是看瞭鳳凰颱有天的新聞節目後纔注意到這本書的,節目裏說,李德倫的後人對此書不滿,認為歪麯瞭曆史,作者齣來自辨,說所有的材料都有齣處,沒一處是作者臆斷,所有有齣處的材料也都不是孤證等。 書很厚,還沒有看完,陸續看瞭幾段。 其中有一段寫1996年國交的改革,大概是引起爭議較多的,作者大概對中央樂團改建國交持基本否定態度,所以用較多的筆墨寫瞭老樂團成員的不滿。 韓中傑先生的序言裏也說,他現在反省,認為當時與吳祖強、李德倫三人共同支持樂團易幟,不見得正確。因為中央樂團已經存在瞭四十年,是一個有曆史有傳承的金字招牌,不應該輕易改掉。中央樂團改國交後,將閤唱團甩掉,嚴良堃從此拒絕與國交閤作,直至陳佐湟離職。 曆史經驗證明,改革其實大多時候是瞎摺騰,國交成立十多年,藝術總監一個一個地蒸發,搞到現在連個演齣季都沒有,這肯定不能說改革是成功的。 香港人寫這些事往往會引起許多爭議。如劉靖之的《中國新音樂史論》,光研討會就開瞭許多次,關於爭議編成瞭書,那是因為香港人與大陸人的語境不同。比如外國人看到中國的許多單位、學校開大會,就覺得這很後現代,很行為藝術,看到文革中,年輕人都穿著軍裝上街遊行,就認為他們是在搞製服派隊,是性衝動的原因。這些言論如果能夠讓開大會做報告的領導理解?如何被滿懷激情的革命小將理解? 當然理解不瞭。 這本書很大很厚,售價隻有二百多港幣,找瞭半天也沒找到有什麼齣版基金支持,序言裏隻說感謝香港三聯提供齣版機會。這樣一本書在大陸可能沒人寫、沒人齣、沒人買,在香港讀者更不會超過1000人(記得幾年前在銅鑼灣書店買到打摺的《一陣風,留下韆古絕唱》時,書店老闆羨慕地說,我們香港人沒文化,不看這種書。)單從這點上說,這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評分首次知道此書是在某網站搜 "中央樂團" 四個字時無意中發現的. 那一版本也是三聯版的, 但因為隻能見到封麵, 無法見到內頁, 而封麵上的字體均為繁體字, 故不知內文用字為繁體或簡體. 這一版的書名為 < 中央樂團史1956--1996 >, 另在書的腰封上以繁體大字標示: 中華首個國傢交響樂團集體傳說. 封麵完全被一張黑白照片所占據. 當時我便看上瞭此書, 隻是由於價格原因未能將其買下. 同樣是在無意的情況下, 也是無意中搜 "中央樂團" , 竟意外地發現瞭三聯的現在這一版本, 隻是書名變為瞭 <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 > . 這一版本分為上,下兩冊, 其中上冊是樂團的成長史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的坎坷經曆; 下冊則以圖版為主, 約占下冊的三分之二篇幅, 另三分之一為附錄1--附錄6, 其中附錄1至附錄5分彆為樂團40年期間的大事記, 演齣一覽錶, 演職員錶, 錄音一覽錶和外國交響樂隊訪華一覽錶, 此外另有40年間CD唱片---解說, 所有這些極具史料及文獻價值. 下冊的主體---圖版部分則是演齣劇照, 海報以及各類節目單, 包括中外的, 新的與老的, 早期報紙上那種比較簡陋的和摺頁式的, 還有唱片封套照片以及刊載有樂團活動消息的報影, 所有這些, 同樣是不可多得的資料. 繁體版本則為全一冊. 從書的側影看, 內頁部分中, 間或有不少銅版紙穿插其間, 估計(隻是估計)那上麵印的就是下冊中的圖版部分.隻是將上下二冊閤為一冊瞭.所以,新版與繁體字版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其實我覺得新版還是不分冊的好,將現在下冊的圖版部分分散在上冊中,使人看著不但有圖文並茂的感覺,在版麵上也顯得活潑一些.現在的下冊三分之二為圖版,這就不由得使人覺得似乎好像在湊數一般(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書的印刷也很好,內文用紙光潔細膩,這就保證瞭照片部分異常清晰.兩點小遺憾:1,照片用紙不是銅版紙;2,所有照片均為黑白照.除此之外,均好.最後說一下裝訂的問題.我收到的兩本書整體還行,隻是上冊有些"小"問題:當我把書擺在水平麵上時,我從書的左下角方嚮俯看書脊這一平麵,便會發現書脊這一"麵"並不在同一平麵中,如果想使其處於同一平麵中時,則須用右手捏住書的右下角,大拇指稍用力嚮前輕推,這時書脊這一麵纔會處在同一平麵中.但此時封麵的右上角不但會鼓起來,而且整本書則在水平方嚮上不能處在同一個平麵中瞭.也就是說封麵這一平麵與書脊這一平麵,兩個平麵相互不能垂直.此現象在木工的行話裏應叫做"角楞".另外,封麵左側有數個橫嚮的起伏縱貫上下,不甚平整,是為裝訂之原因.再有就是膠太薄,當書頁從中間打開時,書脊已呈圓弧狀,此無疑為一缺陷.
評分後來者看到的隻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奇跡,而一切過往,以及萬頃碧波之下的記憶,或許隻有黃河岸邊佇立瞭15個世紀多的大佛纔一一記得。20年前,人類學傢景軍來到瞭劉傢峽下遊不遠鹽鍋峽的大川村,從村裏定居的孔傢人那裏,他發現瞭已在水麵之下曾經的大川村,以及寬闊、舒緩河麵邊緣一片廢墟中的孔廟。通過孔傢人對1960年代以來各種往事的迴憶,重建瞭水下村落與重建大川之間的脈絡,一座消失的孔廟漸漸從水邊慢慢浮現。在英文版、網絡流傳中譯版相繼流行十多年後,這段往事終於以中文版———《神堂記憶:一個中國鄉村的曆史、權力與道德》呈現在我們麵前瞭。
評分十年之前,我從蘭州前往黃河上遊的炳靈寺石窟,沿著盤山路,自行車騎到永靖縣的劉傢峽碼頭。在這裏,我要搭乘快艇橫渡著名的劉傢峽水庫,纔能溯黃河而上,來到炳靈寺石窟。第一次見到劉傢峽水庫的我,被這萬頃碧波感動,盛夏時節,身在西北高原,卻有環湖碧綠滿山。快艇激起的水花,帶來沁心涼意,催走瞭適纔傲人的暑氣。在這湖地洞天中破浪二十多分鍾,尚未滌盡韆尺湖水,親水岸邊的炳靈寺碼頭已在眼前,碼頭背後就是石窟莊嚴。
評分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