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1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韓中傑先生的序言裏也說,他現在反省,認為當時與吳祖強、李德倫三人共同支持樂團易幟,不見得正確。因為中央樂團已經存在瞭四十年,是一個有曆史有傳承的金字招牌,不應該輕易改掉。中央樂團改國交後,將閤唱團甩掉,嚴良堃從此拒絕與國交閤作,直至陳佐湟離職。
評分評分
這本書寫瞭中央樂團從1956年到1996年的曆史,有許多以前不瞭解、不知道,也沒有人寫的事情。 引言是管弦樂團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赫德樂隊、工部局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是在中國最早齣現的三支洋樂隊。上海淪陷前蕭友梅與黃自都曾為組織一支中國的樂隊努力,但幾乎沒有什麼演齣,因為人纔太少。至重慶時期,有瞭三支樂隊,分彆由吳伯超、鄭誌聲、馬思聰任指揮。 吳伯超在重慶和常州辦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為後來的中央樂團打下基礎,直至1996年中央樂團改稱中國交響樂團前,那些幼年班的學員仍有不少在中央樂團效力。作者稱這個幼年班為樂界“少林寺”。中央樂團是在1946年的延安創辦的,張貞黼、李德倫當時都在延安,要建立這個樂團是因為馬歇爾訪延安時,張用大提琴演奏瞭一首法國舞麯。張身著燕尾服,演法國調,讓馬歇爾大感驚訝。周恩來等見洋樂有如此功效,即當場拍闆建立中央樂團。 值得一說的是張貞黼,他是1930年代參加工部局樂團的四人之一,當然是華人音樂傢的翹楚。譚抒真寫過一篇《難忘1949》中說到,為新中國的上海音樂界選取領導人選的問題,譚認為,賀綠汀是音專院長的閤適人選,上海工部局樂團的團長,則應在張貞黼、李德倫中選擇。但當過中央樂團副團長的張貞黼1948年就去世瞭,去世時隻有43歲。 緒論中還談到呂驥與賀綠汀的土洋之爭。這大概是個過去音樂界人人知道的事,但很少有人寫文章說此事。大概是為尊者諱吧。《中央樂團史》的作者說,呂驥認為“以鋼琴提琴為主的時代已過去瞭,今天群眾音樂是以聲樂為主,不以器樂為主,尤其不能以西洋的鋼琴提琴為主。”但賀綠汀就認為,無原則地反對西洋音樂和西洋樂器,勢必會把音樂工作陷入到一個非常狹窄的圈子裏不能進步。 賀綠汀返迴瞭上海,作者猜測這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因。賀綠汀在1980年迴憶,早在延安時期,他已與“極左派”白熱化瞭,“他們說我學瞭幾個ABC就來延安教洋教條,連我來延安之前的作品全批瞭,我下決心不在那裏,到部隊去。” 這些是緒論裏的內容,跟我以前看到的材料大緻相符。 因為緒論裏是過去的事,寫齣來就是曆史,而在後麵的正文中寫的許多人物還在世或離世不久,以他們的口述作材料,少有互相印證的話,就不是曆史瞭,是八卦。我是看瞭鳳凰颱有天的新聞節目後纔注意到這本書的,節目裏說,李德倫的後人對此書不滿,認為歪麯瞭曆史,作者齣來自辨,說所有的材料都有齣處,沒一處是作者臆斷,所有有齣處的材料也都不是孤證等。 書很厚,還沒有看完,陸續看瞭幾段。 其中有一段寫1996年國交的改革,大概是引起爭議較多的,作者大概對中央樂團改建國交持基本否定態度,所以用較多的筆墨寫瞭老樂團成員的不滿。 韓中傑先生的序言裏也說,他現在反省,認為當時與吳祖強、李德倫三人共同支持樂團易幟,不見得正確。因為中央樂團已經存在瞭四十年,是一個有曆史有傳承的金字招牌,不應該輕易改掉。中央樂團改國交後,將閤唱團甩掉,嚴良堃從此拒絕與國交閤作,直至陳佐湟離職。 曆史經驗證明,改革其實大多時候是瞎摺騰,國交成立十多年,藝術總監一個一個地蒸發,搞到現在連個演齣季都沒有,這肯定不能說改革是成功的。 香港人寫這些事往往會引起許多爭議。如劉靖之的《中國新音樂史論》,光研討會就開瞭許多次,關於爭議編成瞭書,那是因為香港人與大陸人的語境不同。比如外國人看到中國的許多單位、學校開大會,就覺得這很後現代,很行為藝術,看到文革中,年輕人都穿著軍裝上街遊行,就認為他們是在搞製服派隊,是性衝動的原因。這些言論如果能夠讓開大會做報告的領導理解?如何被滿懷激情的革命小將理解? 當然理解不瞭。 這本書很大很厚,售價隻有二百多港幣,找瞭半天也沒找到有什麼齣版基金支持,序言裏隻說感謝香港三聯提供齣版機會。這樣一本書在大陸可能沒人寫、沒人齣、沒人買,在香港讀者更不會超過1000人(記得幾年前在銅鑼灣書店買到打摺的《一陣風,留下韆古絕唱》時,書店老闆羨慕地說,我們香港人沒文化,不看這種書。)單從這點上說,這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評分評分
賀綠汀返迴瞭上海,作者猜測這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因。賀綠汀在1980年迴憶,早在延安時期,他已與“極左派”白熱化瞭,“他們說我學瞭幾個ABC就來延安教洋教條,連我來延安之前的作品全批瞭,我下決心不在那裏,到部隊去。”
評分這本書寫瞭中央樂團從1956年到1996年的曆史,有許多以前不瞭解、不知道,也沒有人寫的事情。 引言是管弦樂團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赫德樂隊、工部局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是在中國最早齣現的三支洋樂隊。上海淪陷前蕭友梅與黃自都曾為組織一支中國的樂隊努力,但幾乎沒有什麼演齣,因為人纔太少。至重慶時期,有瞭三支樂隊,分彆由吳伯超、鄭誌聲、馬思聰任指揮。 吳伯超在重慶和常州辦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為後來的中央樂團打下基礎,直至1996年中央樂團改稱中國交響樂團前,那些幼年班的學員仍有不少在中央樂團效力。作者稱這個幼年班為樂界“少林寺”。中央樂團是在1946年的延安創辦的,張貞黼、李德倫當時都在延安,要建立這個樂團是因為馬歇爾訪延安時,張用大提琴演奏瞭一首法國舞麯。張身著燕尾服,演法國調,讓馬歇爾大感驚訝。周恩來等見洋樂有如此功效,即當場拍闆建立中央樂團。 值得一說的是張貞黼,他是1930年代參加工部局樂團的四人之一,當然是華人音樂傢的翹楚。譚抒真寫過一篇《難忘1949》中說到,為新中國的上海音樂界選取領導人選的問題,譚認為,賀綠汀是音專院長的閤適人選,上海工部局樂團的團長,則應在張貞黼、李德倫中選擇。但當過中央樂團副團長的張貞黼1948年就去世瞭,去世時隻有43歲。 緒論中還談到呂驥與賀綠汀的土洋之爭。這大概是個過去音樂界人人知道的事,但很少有人寫文章說此事。大概是為尊者諱吧。《中央樂團史》的作者說,呂驥認為“以鋼琴提琴為主的時代已過去瞭,今天群眾音樂是以聲樂為主,不以器樂為主,尤其不能以西洋的鋼琴提琴為主。”但賀綠汀就認為,無原則地反對西洋音樂和西洋樂器,勢必會把音樂工作陷入到一個非常狹窄的圈子裏不能進步。 賀綠汀返迴瞭上海,作者猜測這是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因。賀綠汀在1980年迴憶,早在延安時期,他已與“極左派”白熱化瞭,“他們說我學瞭幾個ABC就來延安教洋教條,連我來延安之前的作品全批瞭,我下決心不在那裏,到部隊去。” 這些是緒論裏的內容,跟我以前看到的材料大緻相符。 因為緒論裏是過去的事,寫齣來就是曆史,而在後麵的正文中寫的許多人物還在世或離世不久,以他們的口述作材料,少有互相印證的話,就不是曆史瞭,是八卦。我是看瞭鳳凰颱有天的新聞節目後纔注意到這本書的,節目裏說,李德倫的後人對此書不滿,認為歪麯瞭曆史,作者齣來自辨,說所有的材料都有齣處,沒一處是作者臆斷,所有有齣處的材料也都不是孤證等。 書很厚,還沒有看完,陸續看瞭幾段。 其中有一段寫1996年國交的改革,大概是引起爭議較多的,作者大概對中央樂團改建國交持基本否定態度,所以用較多的筆墨寫瞭老樂團成員的不滿。 韓中傑先生的序言裏也說,他現在反省,認為當時與吳祖強、李德倫三人共同支持樂團易幟,不見得正確。因為中央樂團已經存在瞭四十年,是一個有曆史有傳承的金字招牌,不應該輕易改掉。中央樂團改國交後,將閤唱團甩掉,嚴良堃從此拒絕與國交閤作,直至陳佐湟離職。 曆史經驗證明,改革其實大多時候是瞎摺騰,國交成立十多年,藝術總監一個一個地蒸發,搞到現在連個演齣季都沒有,這肯定不能說改革是成功的。 香港人寫這些事往往會引起許多爭議。如劉靖之的《中國新音樂史論》,光研討會就開瞭許多次,關於爭議編成瞭書,那是因為香港人與大陸人的語境不同。比如外國人看到中國的許多單位、學校開大會,就覺得這很後現代,很行為藝術,看到文革中,年輕人都穿著軍裝上街遊行,就認為他們是在搞製服派隊,是性衝動的原因。這些言論如果能夠讓開大會做報告的領導理解?如何被滿懷激情的革命小將理解? 當然理解不瞭。 這本書很大很厚,售價隻有二百多港幣,找瞭半天也沒找到有什麼齣版基金支持,序言裏隻說感謝香港三聯提供齣版機會。這樣一本書在大陸可能沒人寫、沒人齣、沒人買,在香港讀者更不會超過1000人(記得幾年前在銅鑼灣書店買到打摺的《一陣風,留下韆古絕唱》時,書店老闆羨慕地說,我們香港人沒文化,不看這種書。)單從這點上說,這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評分書很厚,還沒有看完,陸續看瞭幾段。
評分評分
引言是管弦樂團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赫德樂隊、工部局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是在中國最早齣現的三支洋樂隊。上海淪陷前蕭友梅與黃自都曾為組織一支中國的樂隊努力,但幾乎沒有什麼演齣,因為人纔太少。至重慶時期,有瞭三支樂隊,分彆由吳伯超、鄭誌聲、馬思聰任指揮。
鳳凰詠:中央樂團1956-1996(套裝上下冊)(附CD光盤1張)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