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现在发表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已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过,我不想再写。《托克维尔文集(第3卷):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
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人民所从未尝试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为此,他们百般警惕,唯恐把过去的东西带进他们的新天地: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限制,要把自己塑造得与父辈迥异;他们不遗余力地要使自己面目一新。
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841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9年出任立宪大会副主席和外交部长。拿破仑三世1851年政变后退出政界,从事历史研究和著述。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
冯棠(1951-2001):本书译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师从张芝联教授。译有西耶斯《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多古尔《中世纪的生活》,合著有《法国文化史》。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史资料
前言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
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并非像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是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
第三章 大革命如何是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其原因何在
第四章 何以几乎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它们如何到处陷于崩溃
第五章 法国革命特有的功绩是什么
第二编
第一章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而不是像人们所说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
第三章 今天所谓的政府管理监督乃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怎样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予以摧毁
第六章 旧制度下的行政风尚
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
第八章 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变得彼此最为相似
第九章 这些如此相似的人如何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如何导致了几乎所有使旧制度灭亡的弊病
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种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十二章 尽管文明取得各方面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比13世纪还糟
第三编
第一章 到18世纪中叶,文人何以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
第二章 非宗教倾向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如何成为普遍占上风的激情,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
第三章 法国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
精彩书摘
因此,问题不在于摧毁这个专制政权,而在于使它转变。梅西埃·德·拉·里维埃说道:“国家必须遵照基本秩序的准则进行统治,而当国家这样做时,它必须有无限权力。”另一个人说道:“让国家确切明了它的职责,然后给它行动自由。”从魁奈到博多修院院长,你会发现他们都怀有同一心情。
他们不仅指望王室政府改革当代社会,而且向它部分地借鉴有关他们要建立的未来政府的想法。由此及彼:看到这一个,就使他们产生另一个的形象。
按照经济学派的观点,国家不仅要号令国民,而且要以某种方式培育国民:国家应依照某种预先树立的楷模来培养公民精神;国家的义务是用某些它认为必要的思想充实公民的头脑,向公民心中灌输某些它认为必需的情感。实际上,对它的权利没有限制,对它的所作所为也没有界限;它不仅使人们改邪归正,而且使他们彻底转变;也许只有国家才能将人培养成另一种人!“国家随心所欲造就人们,”博多说道。这话概括了他们的全部理论。
经济学派设想的那个庞大的社会权力不仅比他们眼前的任何政权更大,而且在起源和性质上也不相同。它不是直接出自上帝;它同传统丝毫无关;它是非个人的:它不再叫国王,而叫国家;它不是家族遗产,而是一切人的产物和代表,必须使每个人的权利服从于全体意志。
中世纪闻所未闻的这种名为民主专制制度的特殊专制形式,经济学派已经熟悉。社会中不再有等级,不再有阶级划分,不再有固定地位;人民由彼此几乎相同、完全平等的个人组成。
……
前言/序言
我现在发表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已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过,我不想再写。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
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人民所从未尝试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为此,他们百般警惕,唯恐把过去的东西带进他们的新天地: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限制,要把自己塑造得与父辈迥异;他们不遗余力地要使自己面目一新。
我始终认为,在这项独特的事业中,他们的成就远较外人所想象的和他们自己最初所想象的要小。我深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并不情愿这样做;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暂时忘记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国,而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我在这里试图做的便是如此;但为达到此目的,我所付出的努力比我想象的要艰苦得多。
有关君主制最初几个世纪、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历史,大量的著作已作了深入的研究;我们不仅了解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了解这些不同时期的法律、习惯、政府精神与民族精神。但至今尚未有人下功夫同样地、仔细地研究18世纪。我们自以为十分了解18世纪的法国,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它表面上那耀眼的光彩,因为我们掌握着当时最卓越人物的历史细节,因为机智或雄辩的批评家们已使我们熟悉了18世纪显赫的大作家们的著作。但是,对于处理事务的方式、各种制度的真实实施、各阶级相互的确切地位、被人漠视的阶级的境况与感情,直至舆论风尚,我们只有一些模糊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认识。
我试图深入到旧制度的心脏。在年代上它离我们十分接近,只是大革命把它同我们分隔开了。
为达此目的,我不仅重读了18世纪的名著,而且研究了许多不大知名而且不值得知名的著作,这些著作并非精雕之作,却更好地反映真实的时代精神。我仔细阅读所有的公共文告;大革命前夕,法国人在这些公共文告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好恶。省三级会议以及后来的省议会的会议记录在这方面为我提供了大量启示。我特别研究了1789年三个等级起草的陈情书。这些陈情书的手稿长达数卷,它们是法国旧社会的遗嘱,是它的愿望的最高体现,是它的最终意志的真实反映。这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献。而我觉得它还不够。
托克维尔文集(第3卷):旧制度与大革命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故事要从一则微博说起,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几个月前发了一条微博:
评分
☆☆☆☆☆
评分
☆☆☆☆☆
共和宪政制度都有着同样的规范:包括三权分立、代议制度、司法独立、法治、政务官选举产生、事务官考核产生等等。说白了,很简单,“宪政”讲究的是政府的限权、“共和”讲究的是公共事务、“民主”讲究的是权力的归属。最终街坊们扫了自己的屋,还能通过代议制扫自己的街区,最后还扫了天下。大家见了面不再宏大叙事,都说:妈的,这街区也忒乱了点,我去找参议员去;政府的上面罩着个紧箍咒,就是“宪政”:一方面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保障个人的尊严和权利。在公共区域和私有区域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线。
评分
☆☆☆☆☆
其实,学习和锻炼是最轻而易举的财富啊。
评分
☆☆☆☆☆
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
评分
☆☆☆☆☆
评分
☆☆☆☆☆
之后他又叙述了一般民众的行为:同样因为愚昧,民众对文人言听计从,衷心拥护。假如法国人像以前一样在三级会议中参政,每天在省议会中继续致力于地方行政,那么可以断定,法国人决不会像18世纪中叶那样,被文人的思想所煽动;他们会维持事务的一定规章,以防止纯理论。
评分
☆☆☆☆☆
一版一印,布面精装,很好
评分
☆☆☆☆☆
本书以制度考察为中心,从政府与政治的视角,对晚清时期某些重要史实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涉及官督商办机制、政府劝业活动、政府诚信建设、革命派与革命思潮等,行文注重“叙事”与“说理”,以期对于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阈、加深关于中国近代政治与经济的认识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