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24
《旗袍》是淳子继《点点胭脂红》之后对上海非凡女子的继续关注,是用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对上海女人更本真的临摹,与以往以城写人的方式不同的是,《旗袍》回归到了这些女人本身,那些刻骨的爱和痛,那些决绝的放逐和无尽的漂泊,那些绚烂的才华和圆融的智慧,那些蚀骨的孤独和令人唏嘘的凄凉,统统集合在这些名女人身上,阅读她们的故事,仿佛过了常人几世的人生。而淳子笔下那些长长短短的语句,更是她们人生的浓缩,每一处都经得起推敲和打磨。
著名家族史作家宋路霞作序推荐!
《旗袍》是著名作家淳子关于上海历史文化的又一力作,与《口红》互为姐妹篇。淳子在这本新作中,以“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隐喻穿旗袍的上海女人,或浓艳、或淡雅,身姿轻摇曼妙,透着浓郁的老上海味道。更为重要的是,淳子用灵动的笔把这种隐喻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无论是末代皇后婉容、民国名媛赵四小姐、出走的“娜拉”黄素琼还是张爱玲、三毛、萧红,这些女人有着让人永远言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她们传奇的生命痕迹和曲折的生命经历构成了她们超凡的人生底色。淳子笔下的上海民国女子大多另类且经历坎坷,因为她们的美丽和优秀、因为她们的胆识和勇敢,使得她们有了更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演绎出的或精彩、或决绝、或耀目的人生大戏,让我们看到了如许独特非凡的生命经历,
淳子在《旗袍》中着力的重点在于对名女人内心世界的深层揭示,选择的场景没有一般人笔下大都市的繁华和嚣闹,而是小街小景、小楼小巷、小书房、小阳台……语调沉稳,慢节奏,遣词造句隽智而富有哲理,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思考空间和细细回味的余地。同时这些不紧不慢却时时给读者带来惊喜的叙述,可以其妙地牵引着读者追随着文字走,完全沉浸在那些遥远的年代。
全书除了淳子的正文外,还收录了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对淳子文章的点评,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淳子写作的风格和特点。
淳子,作家。著有《点点胭脂红》、《上海才子》、《民国琐事》、《她的城,张爱玲地图》系列等文化散文和剧本六百万字。
末代皇后婉容,出身世袭贵族,正白旗。琴棋书画美貌娴雅,在贵族圈里很有口碑,天然皇后的料子。十七岁,她进宫。众望所归。1922年12月1日,北京的老百姓有幸目睹了统治中国三百多年的满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结婚大典。
那时的紫禁城,早就没有了《甄嬛传》里的大清架势,后宫三千佳丽更是只剩了两个,一个皇后婉容,一个贵妃文绣。连厨子小厮加起来,统共一百多个人儿,到了夜里,敲梆子的更夫亦是小心翼翼,生怕撞见了前朝的冤死鬼出来纠缠。大清破落了,一些规矩也就悄然地破除了。
婉容的屋子里点着长明灯,哥哥才来探望的,带了一些个天津英租界里的时尚画报。婉容一页一页地翻着,见了喜欢的,立即拿了剪刀,裁了下来,明儿个,好去内务府的仓库找料子来缝新衣。
窗外,听见压在枝头的冰雪绽裂的吱嘎声。锦罗帘帐中,熏了淡淡的百合香,婉容捧着一盏燕窝,用了银勺子漫漫地搅动着,眼神怔怔地落在鎏金香炉袅袅的青烟中,聚了,散了,无有定时。
到了二月,天渐渐地长了,庄士敦和任萨姆扮演了信息快递公司的角色,他们把一批又一批金发碧眼的先生、女士带进紫禁城,介绍给早已丧失了政权的年轻的皇帝和皇后。任萨姆是婉容的英语老师,经常会带些英国的书籍和小玩意,给美丽的皇后解闷,皇后出手阔绰,回赠翡翠,或者珍珠。溥仪和婉容的大婚期间,有过一次非正式的外宾招待会。开了先例,宫内男女无须回避的“外事活动”便继续了下去。婉容在清宫的那两年,每一次接见外国人,都以非同凡响的服饰震惊朝野和媒体。那样的情形下,讲究服饰便是她人生的一桩正经大事。她道,这是大清的体面。失去了天下,年轻的皇帝和皇后想方设法,在生活上寻找乐趣,寻找生命的出口。摄影,骑马,打球,舞厅,时装。院墙内,婉容身着一袭飘逸的旗袍,和溥仪一起摆弄照相机。大约是厌倦了宫廷里的繁文缛节,日常的婉容,喜欢淡雅的颜色,淡淡的一支海棠,淡淡的舒云,像是瓷器薄薄的釉色,落地的月色,清晨的岚气。
溥仪被赶出北京紫禁城后,选了一个吉日,即于1925年2月23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坐火车来到天津,住进了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张园原名“露香园”,是清末湖北提督张彪在津寓居的花园别墅。溥仪的到来,使张彪受宠若惊,亲自去准备和张罗,他在英商惠罗公司购买了进口的欧式豪华铜床三张和全套外国被褥,又令家人赶制上百件床上用品。张彪的选购,使溥仪知道了惠罗公司,以致后来成了惠罗公司的常客。(选自《旗袍·寂寥时,唯有锦衣》)
……
序:淳子视野的花开花落(宋路霞)(节选)
有人说,上海是中国的外国,上海人很多地方与内地人大不一样。此话稍稍有点别扭,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还是说对了,那就是上海的非凡及上海人的另类。
这也难怪,上海有过一百多年一市三治的历史,既华界、英租界、法租界,三个行政区并存、磨合在一个城市里,五方杂处,华洋并举,西风昌盛……存在决定意识,用熊月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藏龙卧虎的老上海,于人多、房多、事多中,更突显名人多、闻人多、奇人多、洋楼多、名居多、要事多、趣事多、怪事多的特点。假如你徜徉在衡山路、永嘉路、复兴路的梧桐树下,碰上三个五个轰传海外的名人故居,踩过十个八个来自五洲四海的名人足迹,听到一桩两桩闻所未闻的奇闻轶事,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或欢呼雀跃,这就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地方。”由于上海的海派特性,近些年上海几乎也成了一门显学,像一座开发不尽的富矿,不断地引出发掘老上海、研究老上海的新著。
淳子关注和研究老上海的视角偏重于女性,着力的重点在于名女人内心世界的深层揭示,选择的场景没有一般人笔下大都市的繁华和嚣闹,而是小街小景、小楼小巷、小书房、小阳台……语调沉稳,慢节奏,遣词造句隽智而富有哲理,于是就有了《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旗袍》、《口红》……阅读她的书不能图畅快,不能一目十行,不能边吃零食边看,因为你的目光走不快,你的零食还没有掉进嘴里,你的神思或是情绪,就已经掉进她的语境或者说是“陷阱”里了,动辄就被“磕绊”住了,禁不住地要体味、联想和感慨一番。从这一点来看,淳子的粉丝都是好样的,他们不懒惰,不肤浅,与众不同。
看得多了也就明白了,淳子笔下的上海女人都是很另类的,很多叫人看不懂的。淳子视野中的上海民国女子,就更加另类,更加叫人心疼,她们的心理历程大多触目惊心。因为她们优秀、靓丽、有才气,也就有对手;更因为她们的坎坷、胆识和勇敢,也就更有故事。即便是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和舞台宠儿,如胡蝶、秦怡、阮玲玉、陈云裳、张织云、袁雪芬、马樟花、黄宗英、上官云珠等等,淳子也没有给多少令人眩晕、耀眼夺目的光环,而是深入她们的骨子里,看看走下银幕和舞台的名角儿们,在褪去脂粉气的掩饰之后,在无法躲避的灾难和困惑面前的一切。至于那些海上名媛、大家之后,如李菊耦、张爱玲、孙用蕃、盛爱颐、吴靖、朱章绣等等,她们在淳子笔下,更像是走出红楼梦的白发姐妹,在“呼啦啦大厦将倾”的年代,各自演绎的一部鲜为人知的海派版的《大宅门》。
旗袍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旗袍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看着还好吧~~~应该不是盗版的
评分有意思的书,挺好的
评分看着还好吧~~~应该不是盗版的
评分包装挺好,还没看完啊啊
评分包装挺好,还没看完啊啊
评分看着还好吧~~~应该不是盗版的
评分有意思的书,挺好的
评分包装挺好,还没看完啊啊
评分看着还好吧~~~应该不是盗版的
旗袍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