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汪欣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265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20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个力作

内容简介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通过综述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对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实践,介绍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存在现状以及文化生态变迁。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通过考察徽州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的关系,探索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的途径。最后,作为全书总结,探索以村落为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模式。

作者简介

  汪欣,女,汉族,生于1982年,安徽安庆人。200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8月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0年,转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为专职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成果有学术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宣纸》(合著),学术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物馆建设》、《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端午节”的申遗与保护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传统村落保护》、《徽州传统村落调查报告》等。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关于村落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保护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关于徽州村落及其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化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三章 传统村落的界定与保护
第一节 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传统村落的保护案例
第三节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第一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二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原则
第三节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第五章 徽州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生态
第一节 徽州传统村落
第二节 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变迁第六章 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
第二节 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第七章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
第一节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第二节 徽州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徽州传统村落保护
第一节 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二节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第三节 对徽州传统村落保护的思考结语以传统村落为单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生态参考文献后记附录1徽州传统村落调查提纲附录2徽州传统村落调查报告附录3寻访皖南古村落

前言/序言

  当我收到汪欣的这本名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的专著时,真为她感到高兴。汪欣和我是同事,都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但我和她的认识早于她到我们所工作的时间。最初她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而我当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成员,经常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种评审和调研活动。在我的印象中,汪欣是一个非常爱学习和爱动脑筋的年轻人,她很早就对文化生态及村落文化的整体保护感兴趣,还经常和专家们讨论这一问题。由于曾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工作,和许多专家有交流和讨论,她调到我们所工作以后,自然就一如既往地把研究重心放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落保护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专著,这是她多年研究积累下来的成果。
  汪欣所著的这部专著,一方面是顺应了自己的专长,另一方面又是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研究地域。她本身就是安徽人,以徽州的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汪欣希望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能为该书作序言。谢谢她的信任,我也非常认真地读了这本书。每一次读书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将读这本书的体会写出来与读者分享,也权当为汪欣的这本专著作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作者做一些交流和互动。
  一、在乡土中国即将消失的今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古老国家之一,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现的最早制作的陶器长达一万年之久。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意味着定居农业生活的开始。也就是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定居耕种的农民也许有一万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农业定居生活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因为如此,土地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依存、世世代代寄予希冀的命根子。同时,又因为农业定居生活是以村落为单位,村落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了中国基本的社会结构,也由此形成了乡土中国的特征。虽然从清末民初开始,中国就一直致力于向工业化迈进,但可以说,即使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大多数人口都还生活在乡下的村落里。所以,中国最大的问题一直是农民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广大农民离开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市生活。而那些曾养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正在凋零,有的即使被保留下来,也只是因为其可以成为人们的旅游之地,而真正的乡村文化正消失在我们前进道路的后面。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政府都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图在改变乡村结构的同时保护其中珍贵的文化遗产,但历史的脚步是无法停留的。面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情境,我们学者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我想,汪欣的这部专著回答的正是这一问题。
  二、乡土中国与古村镇的传统生活
  正因为中国是乡土中国,所以,在中国向工业文明迈进之初,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所想到的首先就是从乡村建设开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梁漱溟先生所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以农立国,从农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以改良主义的方法建设乡村,改造社会。而费孝通先生则是以乡村为研究对象,以此来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征,以对症下药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前辈学者告诉我们,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就是由中国的农村所养育的。
  古代年轻人有出息了,要荣归故里,要耀祖扬宗;官员老了,要告老还乡;商人们富了,要回乡建屋,惠及父老乡亲,还要叶落归根。当官了要回故乡,挣钱了也要回故乡,所以中国的乡村是聚人才、聚财富的地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地方。要了解乡土中国,首先要从研究中国的乡村开始。
  在本书的梳理中我们看到,中国的乡村是一片文化的沃土,不同专业的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关注其变化和发展,有的从社会学、人类学视角,有的从建筑学视角,有的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来研究中国的乡村文化。尤其是在中国乡村迅速凋零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更加大了其关注度。
  汪欣根据她多年的研究基础与兴趣,将其关注点放到了乡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这种视角比较新颖,在时下也非常必要。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没有了乡村文化生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附着物。从这一点上来讲,汪欣的这一研究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她选择了自己的家乡作为研究对象,那是一个她所熟悉的地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传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我比较欣赏这部专著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尤其是第五章“徽州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生态”。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的徽州村落,或坐落于山坞、山麓、隘口、交通要道旁,为山地村落;或坐落于河曲凹岸、河口、渡口、河流冲击扇地等,为河岸村落。吴晓勤等.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8~19.山地村落以分散为特点,多与交通关系密切,特别是交通要道和交汇点,易于发展成为较大的聚落;而山坞和山麓,因便于灌溉和排涝,有利于农业生产而成为村落据点;河岸村落因离水源近,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更易于发展成为集镇或区域性经济中心。
  这和我的故乡景德镇何其相似,景德镇最早就是一个坐落在河岸边的一座小镇,或许在许多年前只是一个村庄,这里的人最初亦农亦陶,后来成为一个陶瓷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再后来成为一座专门生产瓷器的手工业城市。
  作者还在书中告诉我们,徽州的村庄如此壮丽辉煌,完全是因为徽商挣了钱回到家乡买地盖房子。在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钱和人才最终都积累到了乡村。做官的要衣锦还乡,经商的要荣归故里,到最后都要叶落归根,将自己的钱和才能造福于家乡的父老乡亲。所以,古代的中国农村是繁荣的,是文化之乡,礼仪之乡。
  中国的乡村变化,不仅是在今天,而是自清末以后就开始了。这并不仅仅因为工业化的冲击,最重要的还来自全球商业文化的冲击。作者在书中写道:“徽商崛起于明成化、弘治时期,直至清道光年间,徽商逐渐衰落。”我写过中国陶瓷史,研究过景德镇,对世界与中国的贸易略知一二,尤其了解徽商和景德镇的关系。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瓷都,从宋代开始向国外输出瓷器,当时的徽商对景德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在书中写道,当时人们移民至徽州西路有两条路线,一是由江西浮梁县,逆阊江而上,进入祁门县;二是由江西乐平县,经婺源县,过白际山,进入休宁县。这两条路线是由江西、两湖、福建来的移民所取的主要通道。阊江是景德镇穿城而过的主要河流,徽州在景德镇的上游,祁门出产瓷土等陶瓷原料,还有徽州的木刻版画,这些对景德镇瓷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资源都是经过徽商贩运到景德镇的。不仅如此,记得小的时候,景德镇的布店、酱货店、百货店等店里的店员也都是徽州人。景德镇康熙时期就有陶工十余万,这十余万人不仅要业陶还要生活,而徽商不仅为景德镇提供陶瓷原料,木刻版画的画谱,还要通过经商提供生活用品。景德镇陶瓷业最昌盛的时期大概也就是从明成化、弘治开始,到明嘉靖、万历、清初至清中期达到高峰,因为这一时期是欧洲地理大发现,到中国进口大量手工艺品,尤其是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最重要时期。当年费孝通先生考察的江村,也曾以养蚕剿丝出口为业,此时的中国农村,一方面种植农田;另一方面还生产一些手工艺品,不仅供内销,也供出口。可见,当时中国的农村还是很富庶的,农田、加上手工艺品的生产,还有经商挣的钱也返回到农村置田盖房,那是中国农村的黄金时节。
  作者在书中写道徽商的衰败是在道光年以后,和景德镇几乎是同步。18世纪末开始,西方工业文明大幅度发展,其不仅不再从中国进口手工艺品,还想将他们的工业产品销往中国。手工不敌机器,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城市,乡村也一样。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强大的商业发展,乡村也陷于贫困之中。贫困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贫乏,同样也是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自那时起,乡下人开始成为没有文化的、土气的、被嘲弄的对象。所以,乡村文化被边缘化,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农村的习俗和乡规民约不是今天才开始消失的,而是已经被淡化很长时间了,只是今天濒于灭绝,才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
  ......
  最后,我衷心地祝贺汪欣!这是她的第一本专著,是一名年轻学者的第一块里程碑,应该是可喜可贺的!希望她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2014年5月1日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十、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生产的国际合作。马盛德强调非遗虽然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点,但非遗保护仍然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仍需要提高保护水平,提高传播能力,提高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和创意水平。非遗司将继续拓展与深化非遗保护生产的国际合作,一方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向其他国家学习非遗保护传承和非遗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国内非遗保护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评分

评分

  八、强调非遗环境和生态的整体保护。马盛德表示,非遗司不赞成在古镇古村落改造的过程中把原住居民赶走的做法,把传统村落、老街、老宅变成没有原居民居住的空心遗址,将从非遗的角度加强对非遗传统街区和村落的保护。

评分

很专业……………………………………………………………………………………………………………………………………………………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个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